..续本文上一页也没有。依照这个标准看,我们没分,我们发不起来!
起心动念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嗔、痴、慢,还有妄想、执著,那来的菩提心?每次读经至此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总以为自己没指望。一向专念也许做得到,菩提心没法子发。这是一般大乘经论的说法。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跟我们讲“发菩提心”,是其他经论里所没有的;过去历代祖师也没有这种说法。他说,“真正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的创见、发明。他的发明有没有错误?如果我们深入经藏,就体会到蕅益大师这句话的真实性、可靠性。他一点儿都没有说错,只是古来的祖师大德没有发现。如果早发现,不知道多少人得度往生。因为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我们可以做到。如是念佛往生,即使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就是法身大士。
若依一般经论所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实在没有能力发起来。一念真诚恳切的心求生净土,一般不识字的老太婆都发得起来。蕅益大师说出这样的话,深得印祖赞叹。印光大师对《要解》的赞叹,“即使古佛再来,为《阿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把《要解》真的捧到了顶点。我们晓得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应化再来的,那么作《要解》的蕅益大师是什么人?蕅益大师没有露身分,能值得大势至菩萨如此赞叹,他要不是阿弥陀佛示现,也必是观音菩萨再来的,绝对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不可能把《阿弥陀经》讲得那么透彻、明白。
读《弥陀经要解》,经义才真正大白,许多疑惑才断。因此,我们若依《弥陀经》修学,就一定要依《要解》。蕅益是依莲池为老师,老师有《疏钞》,博大精深。这两种注子合起来参考,才能真正领悟《阿弥陀经》的经义,指导我们修学一条光明的道路。发求愿往生这种心的人很多,符不符合本经发菩提心的条件?并不见得。因为虽然发心求生净土,这个心不真实,心不恳切。古人讲的“露水道心”,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发这么一点道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一摆在面前,道心就没有了,这怎么能成就!
我们仔细从“菩提心”这几个字观察。“菩提”是梵语,译成中文是觉悟。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的心。觉悟是对迷惑而说的,不觉悟就是迷。迷在五欲六尘,迷在名闻利养,迷在妄想执著,就不是菩提心。迷于人天福报,那来的菩提心?所以真正觉悟的人,知道这个世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虚妄的,像《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知道一切都是虚妄的,是看破。看破之后对于万事万物决定不取不舍。于一切境界中没有取舍的念头,是放下。真正看破、放下,这个人觉悟了。觉心清净,世出世法一样都不沾染。
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永恒不变的,生到那个地方的人无量寿,树木花草也无量寿。他要真正发现,真正知道,决定求取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觉,是彻底觉悟。文殊、普贤、十方等觉菩萨,都是我们的好榜样。除非不知道,知道事实真相,没有一个不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才是真正发无上菩提心。
真正发菩提心的人,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会把世间一切人与事放在心上。心里还有世间的人与事,就没有菩提心。你虽然念佛,只有底下这一句“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靠不住。心里真正对世间五欲六尘一切法,确实没有丝毫牵挂,念念都是弥陀本愿功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一种人念阿弥陀佛,是专念。即使早晚十念,都是专念,都符合专念的标准。一天都没缺,他怎么不专!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深信切愿求生净土,就是发菩提心,此心是往生的关键。“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深浅”。不是说多少,是功夫的深浅。功夫深的念到“一心不乱”,妄想、执著完全放下。功夫浅的是“成片”,就是一天到晚佛号一句接一句不间断;你的烦恼、妄想虽然有,但不起作用,因为这句佛号把它压住。有这种能力就决定往生。上等功夫“理一心不乱”,中等功夫“事一心不乱”,下等是“功夫成片”。不到这样的程度,都不能往生。诸位一定要牢牢记住。
我们应当时常反省,生生世世无量劫来,自己修学都没有成就;这一生好不容易遇到《无量寿经》,这机缘绝对不是生生世世都能遇得到的。彭际清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时间上来讲,希有难逢。夏莲居居士说:“万亿人中一二知”,从广大学佛群众来说,希有难得。我们听了之后仔细想想,这个因缘的确非常希有。我们今天遇到,不能不说是过去生中的大善根、大福德现前。
遇到这个无比希有的胜缘,就看你能不能觉悟。真正能觉悟的,一生就成就,永脱轮回,这一生就成佛作祖。若还有妄念、妄想,还有分别、执著,这一生纵然遇到,可能又空过,真可惜!看看古往今来,念佛往生的人,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甚至看看台中林看治居士写的《念佛感应见闻记》。人家怎么修的,怎么成就的?想想自己,跟人家比一比,像吗?不是学佛,是玩佛,这怎么能成功!我们一样也没放下,说不客气的话,念念依旧造业。《地藏经》讲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前途是黑暗的,果报在三途。你是忘了,没去想它。要真正去想一想,愈想愈可怕。真正害怕,或者你的菩提心就这样怕出来了,这才晓得前途恐怖,才肯回头老实念佛。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有了一个方向、目标,专念阿弥陀佛。
专念《无量寿经》,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里所讲弥陀本愿功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要忆念才能成功。阿弥陀佛名号是题目;这一部经是文章。本经,古人也有定名为《阿弥陀经》,是五种原译本之一。所以,名号跟经典不过是题文之别而已,并无二致。
“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修的是什么功德?念经、念佛的功德,就是专念《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自己专念,也劝人专念,把专念的好处告诉人。关键确实就在“专”,我们看到许多自在往生的,走的时候晓得什么时候走,喜欢什么方式走就采什么方式走。我们看《六祖坛经》,六祖惠能大师一年前就知道。一年前就派他的徒弟到故乡的国恩寺修塔,而且还告诉他,工程要快一点,否则来不及。一年前怎么知道的?诀窍就是“专”。无论你修那一个法门,学那一部经论,关键都是一个“专”字。
“专心”,心是清净的。心即大圆镜,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那些人走的时候很自在,不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我们再看古来的大德,凡是不专,就没有这个能力,走的时候还是生病。虽然也能往生,知道死了以后到那里去,但走得没那么潇洒、痛快。仔细观察其原因,就发现他在生时所学不专。我们只要细心体会,修学应该怎么修,自己都明白,都知道。所以,心里不能再放拉拉杂杂的东西。经题上讲得很清楚,“清净、平等、觉”。心里还有一物就不清净,还有高下就不平等;不清净、不平等就是迷惑颠倒,就是不觉。修行的秘诀都在经题上。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修清净、平等、觉。如果我们把这三句合在经题上讲,发菩提心就是清净心,一向专念就是平等心,阿弥陀佛就是觉心,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三学都具足,三宝也具足。
蕅益大师在念佛开示里告诉我们,只要专念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包括在内,正是《华严》里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切”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念佛往生将一切法门全部包括尽了。一修一切修,这样求生净土那有不往生的?无量劫来我们没能成功,就是太大意,太疏忽,以为往生太容易,没有把世缘舍得干净,就这样耽误的。这一生不可以再大意,一定要把世缘舍得干干净净,心里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牵挂,我们这一生才有希望。
心里若还掺杂世间的境缘,“缘”是人事环境;“境”是物质环境,这些人事、物质,心里还放不下,是大障碍。这样念佛不可靠,未必去得了,必须舍得干干净净。念佛人对日常生活、工作、人事要认真做,心上不牵挂;不是叫你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可以做,都不碍念佛,行、住、坐、卧四威仪不碍念佛,世间所有一切工作也不碍念佛。这是念佛法门殊胜之处。
世间事可以做,世间意不能有。“意”是心里有牵挂。这不可以。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上说,“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有世间的意念就坏了。这一段是讲修行的方法,下面再说果报。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真实果报无比殊胜!我们读到此句,心里不免怀疑,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看到,许多都是念佛三年往生的,这些人是不是恰好就剩三年寿命?那有那么巧,偶而几个可以这么说,人数太多了就令人怀疑。此事在这里得到答案,是他们念佛功夫成就,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如果今天念佛堂跟大家宣布,到我这儿念佛三年一定往生,必定没有一个人敢来,这还得了,三年就死了,太可怕了。口里念我要求生西方,最好还能活两百岁。活到两百岁希望再活两百岁;他不是真想往生,所以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
这里有两个讲法,一是他的寿命确实到了,佛来接引;一是他自己想去,佛就来接引。这桩事从前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曾经告诉我们。我相信他的话;他是虔诚的佛弟子,持戒很严,绝不打妄语。李老师大概在七十多岁的时候,他说他念佛已经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要多住几年也不碍事。如果他没有这个功夫,就是大妄语。大妄语罪是堕阿…
《无量寿经讲记 三辈往生 第二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