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十方佛赞 第二三▪P2

  ..续本文上一页诸佛所宣扬的,是如来度生的第一法门。看起来很浅显,实在是浅人看得浅,深人看得深,妙就妙在此。本经比《阿弥陀经》还要殊胜。

  《阿弥陀经》的经文看起来很浅,也是浅人看得浅,深人看得深。但是《阿弥陀经》说得太简单,对我们日常生活修行实在不够。本经说得详细、圆满。所以,按照《阿弥陀经》修行,印光大师开示,一定要用《安士全书》、《感应篇》、《了凡四训》作助修,用这三样帮助自己“断恶修善”正助双修。但在本经正助皆备,专门讲“业因果报”的是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其他几乎每一品都附带说,不需要再藉《了凡四训》、《感应篇》等书,这一部经就够了。《阿弥陀经》还要加上三个附本才行,否则修行不晓得从那儿下手。所以,这部经比《阿弥陀经》更殊胜。

  “归”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回头,专依《无量寿经》。平常讲“皈依”是按照通途法门而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六祖大师怕后人听到佛、法、僧起误会。一听到佛,就想到佛像;听到法就想到经典;听到僧就想到出家人。这完全是著相;著相就见不到性。真正修行人一定要“离一切相”,才能“见一切性”。所以,他不讲佛、法、僧。他讲皈依觉、正、净,就是防止我们著相,使我们知道三宝的真正意义是觉、正、净。其反面是迷、邪、染。凡夫那一个不迷?全都迷惑颠倒。那一个不邪?起心动念都是邪念。妄想就是邪念,没有一个念头是正念。贪嗔痴慢是染污,七情五欲皆是染。

  佛教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头,依“觉而不迷”;从邪知邪见回头,依佛知佛见,是“正知正见”;从一切烦恼、染污回头,依清净心,是“净而不染”。“大觉”、“正知”、“真净”,是自性的三德。恢复了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十方诸佛赞叹这是真正的皈依处,念佛法门殊胜到了极处。我们“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正、净的标准在那里?说得容易,真正去做,往往摸不著边际,不晓得从那里做起。讲皈依佛、法、僧,更是虚无缥缈;讲觉、正、净,稍微踏实一点,但还是不知道从那里下手。

  念佛法门,十方一切诸佛赞叹得有道理,因为三皈依真正落实。从无量诸佛如来,我们皈依一尊阿弥陀佛,是“皈依佛”落实。我们明白了,从无量的经典法门中,皈依《无量寿经》,是“皈依法”。佛与法都落实了。“皈依僧”,本经一开头讲圣贤僧,观音、势至、文殊、普贤都是发愿求生净土的,是我们的榜样。依靠他们的智慧、经验,依靠他们的选择,我们也选择这个法门,跟他们作同参道友。这样“三皈”都落实了。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我们想供养诸佛如来,供养诸大菩萨,用什么供养?“真正的修行”,供养诸佛菩萨就够了。我们供养一切众生,怎么供养?把这个殊胜圆满的法门,尽心尽力宣扬,推荐、介绍给一切大众,这是普遍供养一切众生,所谓“上求下化”。“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这段经文用意之所在,就是这个意思。开经偈里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一品就是“愿解如来真实义”的解释,意义还是说不尽。下面经文讲“真实功德”。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前一段专说皈依净土,皈依本经的修学功德。底下这一段,范围非常深广。不一定指本经,只要“能发一念净信”,将“所有善根,至心回向”,也能往生,就是三辈往生末后一段“一心三辈”。这才显示《无量寿经》圆满到极处,真是古大德所讲的“圆中之圆,专中之专”。前一段是讲“专中之专”,后面这一段讲的是“圆中之圆”。不管修学那一个法门,无论依照那一部经典修学,只要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有“一念净信”,就是求生西方的条件。

  印度马鸣、龙树菩萨不是专修的。中国永明禅师到晚年专修净土,以前他是学禅的。禅宗还有一位彻悟禅师,《彻悟禅师语录》完全劝人念佛。近代虚云老和尚学禅宗,没有发愿求生净土,他在最后的开示录里,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开示,都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与弥勒菩萨有缘,求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这就说明无论修学那一宗,包括密宗,无论用什么法门,参禅也好,持戒也好,念佛也好,诵经也好,礼佛也好,只要发“一念净信”,将一生所修的善根“至心回向”,就是真心回向求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往生的,阿弥陀佛一样来接引。念佛法门广大无边,专与不专都能往生。

  如果不是专修念佛法门,关键就在“一念净信”。“一念”就是一心。“一心”具十法界,所以一心确实是一切观法的实体。佛法里称“真心”,也称“自性”,也称“真如”,又称“佛性”。由此可知,修学任何法门,一定要达到这样的功夫,跟《阿弥陀经》上讲的没有两样。最低的功夫称“功夫成片”,就是念佛功夫已经得力,可以把妄想、烦恼伏住。持戒,念咒,或者诵经有这个能力,把自己的妄想、烦恼伏住。妄想、烦恼没断,但是不起作用。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决定不能成功。不但不专修念佛法门不能成就,即使专修也不能成就。这一点诸位要记住,千万不能错会了意思。

  只要有妄想执著,有是非人我,决定是往生的障碍,因为心不清净。修学其他法门,功夫还要高一层才行,才真正有把握。高一层就是“事一心不乱”。功夫真正到事一心不乱,要发愿回向往生,确实没有问题。因为净宗法门真正不可思议之处,是不依自力,完全靠佛力。回向就是仰赖佛力。由此可知,这样的回向,绝对不是凡夫能想像的。我们没有办法想像“回向”的功德、力量。不但凡夫想不到,一般圣人也想不到,所以称之为“难信之法”、“无上回向”。

  《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虽然大家修的法门不同,依靠的经论不同,他们必然都是“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文殊菩萨求生西方,普贤菩萨求生西方,善财童子求生西方,五十三位善知识没有一位不是求生西方。如果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会列在《华严经》上,这才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华严》显示念佛法门真正不可思议。佛在此告诉我们,“随愿皆生,得不退转”。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好处就是“得不退转”。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修到“七地”还会退转。这多难!一定要到“八地”才保住不退。八地称“不动地”。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圆证三不退”。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第一超胜之处,超越一切诸佛刹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没有这种事情。因此,一切诸佛没有不劝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容易,不退转,不造罪。不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定退转,必定有“隔阴之迷”。所以,修学进度非常缓慢,真是吃尽苦头,不晓得到那一生、那一劫才能成就。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警觉。“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是究竟的果报,一生中必定证圆教佛果。

  

《无量寿经讲记 十方佛赞 第二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