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汉证得第九定,绝对不会再退转,所以这个定才是真正的禅定。
定中所发生的智慧大小,定力浅深,佛都知道。从世间四禅八定,到出世间种种的禅定,佛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佛既然样样都知道,他又特别称赞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我们应当相信,三昧就是禅定。在一切禅定中,都没有念佛三昧来得殊胜。念佛三昧最殊胜之处就是人人可以修,人人都能得到,不需要多年多月,一生就能成就。一生,我们还说得太长,依照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得到一心不乱。称为三昧中王,是有道理的。
第四、“根智力”。知道一切众生根性的差别。我们对于一切众生的根性不能理解,往往看人看错了,好心教导他,却不契机。就好像医生诊断病人,不知道病人得病的原因,不晓得他得病的过程,下药就很困难。所以,很多医生下药,都是试验的—药下去,过一、两天看反应怎么样,没有把握。我们去看病,很多医生把我们当实验品。佛是位医术到家的医生,一观察,就知道你的病根在那里,怎么发生的,什么原因发生的;因此,药到病除。这就是应机说法。他知道你的根性,所以为你宣说法门,你一听就开悟,证果。
后来的祖师大德为大家讲经说法,嘴唇都说干了,也没有一个人开悟。因为所说的法不契机。契机那有不开悟的?为什么不契机?没有观机的能力,不知道众生的根性。唯独佛知道。所以,我们学佛很不容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根性;去亲近一位善知识,那位善知识也不晓得我们的根性。好比我们生病,自己不知道生什么病;去请教医生,医生拿我们当实验品,他也不晓得我们的病怎么来的。这个麻烦就大了。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怎么办?想到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佛菩萨怎么救我们这些众生?佛菩萨真正顾及我们,为我们开了净土法门。念佛法门好处在那里?什么样的根机用这个法门都只有利,没有害。我们大可放心修学,这是真的。若修学其他法门,未必契机。修学念佛法门,决定契机。
这部经跟《阿弥陀经》比较,《无量寿经》比《阿弥陀经》浅,所以最契众生之机。《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都比《无量寿经》深。诸位同修读过听过《要解》、《疏钞》的,我说这话,你能领会。《要解》与《疏钞》,我在全世界到处讲,听众能领会的不多。
大家一接触这部经就接受。文义不深,中、下根性的人都能体会,这是它的好处;可以依照经典教训修行。《阿弥陀经》文字少,每一句都含无量义,我们怎么能体会得到。虽然祖师大德有详细的注解,注得很深,所以《要解》,圆瑛法师有《讲义》,宝静法师有《亲闻记》来解释,解释得还是很深。读他的《讲义》,不如直接读《无量寿经》。佛在本经说,将来法灭尽之后,此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如果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得懂,不需要讲解,也能体会,念了也能欢喜,怎么能留到法灭尽的最后一百年。现在世界人口愈来愈多,地球就这么大,科技愈来愈发达,生活愈来愈紧张,时间愈来愈不够用,古圣先贤的经典,没有时间读。怎么办?就要找最简单、最适用、最精彩的部分。
我们在美国小道场的构想,就是为将来同修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著想。我们希望做这个工作,我的目标希望把《大藏经》浓缩成一个本子。一百本浓缩成一本,整个佛法就在这一本里。不能改经文的文字,只在里面摘取我们一看立即就用得上的经句。理论的部分、艰难的部分、深涩的部分,或者需要查字典的部分都不要。所以,我要找一批人看经,每一天看一本或者半本,把里面的句子摘几句抄下来。在一部《大藏经》里抄,将来抄得变成一本。抄下来之后,再分门别类,关于修养的、关于事业的、关于幸福的,把它分成几十类。就像格言联璧一样,句子愈短愈好,不取长文,专门取简单的句子。要取自己都能看得懂的,看不懂的不要。我们看不懂,别人也看不懂。查字典很麻烦,别人也不会去查字典。凡是要查字典的也一概不要,都舍弃,这样才行。
中国典籍非常丰富,像《四库全书》、《二十五史》,我们也用这个方法摘取精华,希望将来把整个中国典籍与佛法编成十本。这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十本就圆满,其中佛学或者一本,顶多两本,这样将来流通就方便。我们今天送人一套《大藏经》,成本很高,他也不会看,只好摆在书架上,装装样子。要是这样浓缩成十本,真有用处,绝大多数的人展开书能看得懂,真正能得利益。这个构想,我们希望十年中完成。
昨天我讲完经之后,简居士问我:“师父,你教人怎么修行?”我说,我教人读经找句子,一天看一本《大藏经》,自然没有妄想。一天就看一部经,还要读经,还要念佛,还有什么妄想!我告诉他,这个方法很特别,很殊胜。佛门里讲,“道共戒”、“定共戒”。你每天抄几句,抄的时候,真的有成就感。做这个工作,我不要程度高的,程度高的抄出来,程度低的看不懂,最好是初中学生来抄。
初中以上的程度都能看懂,我的目标就是如此,要大众化。我们不要很高学问的人来读此书,就要普通一般程度的,最好小学毕业就能看得懂,这样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希望将来这些书流传到全世界,译成各种不同的文字,跟全世界的人建立共识。见和同解,天下就太平。我们今天就做这个世界大同的工作。所以美国的小道场,做很有意义的事。
讲到根性,很难!要能做到中、下根性都能得利益,在佛法里只有这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除这一门之外,必须讲求契机、契理。如果不能契机,这一生中决定得不到利益,只可以说,阿赖耶识里种一个金刚种子而已。如果能接受念佛法门,这一生中必定得最殊胜的利益,往生不退成佛。
第五、“解智力”。知道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能力,众生种种欲望,种种嗜好,各个不同。佛有这个能力,所以他说法怎么不契机?所说的都是你心里喜欢的,都是你心里想要的。你还没有说出来,佛已经讲出来。他有这种能力,这不是普通人有的。一般法师大德讲经,有很多听众说,这真的是我所想要的,这位法师好像有神通,他怎么知道?其实不是法师有此能力,但是又似乎有这个能力。他的能力从那里来的?只要坐在讲台上,即得三宝加持。讲经法师下台之后,你问他讲什么?他不知道。你要是记录下来给他看;他会说,这是我讲过的话?我怎会讲得这么好?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你们看看谛闲老法师的《圆觉经亲闻记》,是江味农居士记录的。老人讲《圆觉经》,自己写了一份讲义。《亲闻记》是江居士听经时作的笔记,每天晚上记好之后送给老法师看;老法师看了也吃惊,我讲过这些话?这是我讲的?他自己都不相信。当然不是江味农居士造谣的。三宝威神加持,往往使讲者超出自己的预备。这样一来,变得有不少契机的。不管出家、在家,只要发心讲经,坐上讲台,就有佛菩萨威神加持。如果没有威神加持,讲的人也不会讲,听的人也听不懂。你们能听懂,也是佛菩萨加持。否则这样的经典,看起来很浅显,也很容易懂;里面的义理却很深,每一句经文都可以作一个题目,写一篇大文章。所以,说、听都要靠三宝加持。三宝、诸佛如来有这种能力。
第六、“界智力”。“界”是每一个人的境界都不同。佛法里讲共业、别业。“别业”是与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共业”是与大众相似的。虽然相似,还是个别的。譬如我们讲灯光,这个讲堂有几十支灯光放出来的光明,光光互照是共业;虽然是共业,还是别业。你熄掉一盏灯,绝对不会干扰别的灯光。这个道理诸位要细细体会。体会到事实真相,从今以后,待人处世接物,你的观念自然不一样,才晓得整个宇宙原来就是一个自己。我与大家的共业正如在梦中作梦,梦到许多人物;梦醒,那些人物也都没有了。现实的人生跟梦境没有两样。我们把眼睛闭上,这世界在那里?世界就没有了。睁开眼睛,有墙壁,有障碍;闭了眼睛,都没有了,到另一维空间去,不再是三维空间,就超越了。我跟谁共业!由此可知,共业还是个别的业;不过这类业是与别人同具的,称共业。
佛制定的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别人。为什么不戒别人?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我应该怎么做;大乘戒律入众,跟别人相处,我应该怎么做。没有要求别人应该怎么做;要求别人怎么做,不是佛法。这一点,是佛法跟世间法不同的所在。佛法求自己,不求别人。我要求自己不杀生、不偷盗;我没有要求别人不杀生、不偷盗。每一个人都接受佛的教育,每一个人能遵守戒律,天下就太平。所以,只见自己的过失,不见别人过失,只律己而不律人。
这个修行方法,功效非常显著,因戒得定。假如我的戒律持得很好,我看这个人犯戒,那个人破戒,看到心里很不平,生气!诸位想想,你怎么会得定?永远不能得定,你的心不会清净。不看别人,只看自己,心就定下来。定才能开智慧。所以,为什么不说别人的过失?说别人过失,永远不能得定,你的损失太大了。你念佛,看别人的过失,你决定不会得一心不乱。不但一心不乱得不到,标准再放低一点,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功夫成片得不到,往生没有指望,损失就太大。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是宝贵的教训,决定不能忘记。
六祖跟神会小师的对话,六祖说:“我亦见亦不见。”我见的是自己过;不见的是别人过。这是“亦见亦不见”。六祖拿拐杖打神会,问神会:“你痛不痛?”他很顽皮,模仿祖师的话,他说:“我亦痛亦不痛。”祖师说,“我见是见自己过;不见是不见别人过。”然后祖师告诉他,“要是痛,你是凡夫;不痛,你是木头,是石头。”像这种教训,既简单又扼要,确实给我们很大的受用。将来节录佛法精华,这些句子我们都采取。一部《坛经》内容多,我们没有时间念全经,只念里面重要的经句。这…
《无量寿经讲记 泉池功德 第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