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凡四训大意 —改造命运的秘诀▪P7

  ..续本文上一页,就会变现三恶道。所以能将贪嗔痴的心断除,三恶道就没有了。这是一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利益别人的,称之为公,公就是真;利益自己的是私,私就是假。第三种说法,从真心里去帮助别人,利益社会,这是真的;看到别人做,我们不得不跟著去做,那是假的。第一个发心的人,是从真心里发的,这是真的。第二个发心的人,可能是为名、为利,心就不真了。虽然发心利益别人,其实终极目的是自利,希望获得别人赞叹、恭敬,这还是私,是假的。第四种说法,“无为而为”是真的,“有为而为”是假的。了凡先生说了四个标准,是教导我们如何去辨别。行善积善要知道善有真假,积善要积真善。

  “端曲”,第一种说法,纯粹是济世之心,这是端;有丝毫媚世之心,就是曲。“媚”是谄媚巴结,心不正,也就是现在人讲的讨好。为了讨好社会、讨好别人,去做善事,就是曲;没有条件,真心帮助别人,这是端。第二种说法,纯是爱人之心,这是端;不是真正爱人,而是假藉这种行持,得到自己的目的,这是曲。第三种说法,真正敬人之心,这是端,“端”是端正、端庄;有丝毫玩世之心,就是曲。就是把行善当作一种消遣,此善是曲。

  “阴阳”,行善不欲人知,这是阴;阳是显露,别人都晓得你行善。了凡先生说:“阴德天报之”,天地鬼神都报答你;“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做一点好事,享受别人的恭敬、赞叹,恭敬、赞叹也是福,那种福立刻就享尽了。尤其是现在,积善非常不容易,做一点好事,报纸一刊登,电视一宣扬,就报光了。而现在人造恶,用种种方法隐瞒,不让人知道;恶积厚了,天罚之,老天爷惩罚。行善,善积不住;造恶,恶全累积,这多可怕!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懂得。可是今天作善确实会有记者来采访,会有新闻媒体来报导,但我们的心确实无此念头,善还能保存一点;若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声望,福报就享尽了。

  “名者,造物所忌。”盛名不但人嫉妒,天地鬼神都嫉妒。“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世间知名度高的人,若没有真实的德行,往往有灾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真正心善行善,而遭社会人嫉妒、毁谤,这些人往往自己这一生不发达,但他的儿孙一定发达。他的善是真正累积下来,他的罪业现世已经报尽了。所以古人常教人积阴功、积阴德,为善不宣扬,这是很深的道理。

  “是非”,了凡先生也举了古代的例证,归结到最后,他讲:做一桩善事,特别要重视其流弊。所以善不在一时而在久远,不在一生而在其影响。若他现在做的是一桩好事,但是这桩好事并非有好的影响,此影响反而会害人,那就不是真善,这种善似是而非。譬如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以原子弹轰炸日本,使日本人投降。原子弹是爱因斯坦发明的,当时对我们来讲,这是好事。但现在想想,爱因斯坦的发明是不善,原子弹发展的流弊,将来会毁灭整个世界。事实上,日本人投降是迟早的事,因为当时日本的国力已经消耗尽了,无法再拖下去。所以,凡是似是而非的善,都不是真善。

  反之,眼前他做的事情似乎是不善,可是影响久远,确实有许多众生得到利益,这是真善。譬如中国佛教提倡素食,初学素食之人,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这看起来不善。但慢慢习惯之后,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因为以前肉食吃惯了,现在要调整需要一段适应期,这是生理上的转变,约一年至三年,依个人体质而定。要能忍耐过去,饮食就适应了,晚年的身体健康,是一般肉食者不能相比的,这是真正得好处。

  所以古人常讲,聪明人有前后眼。往前看,记取历史的教训;往后看,自己怎样能够获得福报,这就叫有前后眼,一般讲的有眼光。年轻人谁不喜欢欢乐场所、谁不爱玩,年轻真是大好时光,若是浪费在游乐之中,不知进取,晚年就困难了。年轻人过著幸福欢乐的生活,往往都是家境不错;家庭生计非常困难的,哪有机会去玩,天天要做工,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饭吃。所以家庭生活艰难,子孙往往好学能发达,这当中都有因果关系。

  我是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家中一无所有。父亲若一天不工作,家里一天就不能生活。知道此困境,年轻时不敢去玩,懂得要读书、要好学。同事、同学、朋友都说我是书呆子,他们问我为何不去玩,我说我也很想玩,但是时间换一换,你们年轻玩,我在年轻时多攒一点资本,到晚年再玩。现在我的那些老同学、老朋友,看到我都说:“你对了。”这就是我比他们聪明之处。老年享福是真正的福报,年轻的福报不算福报。年轻受苦无所谓,有体力、有精神;老年没有福报,就很可怜,没有人照顾,生活很凄惨。所以年轻要修福,要积德行善;老年时,无论在何处,都会有人照顾。所以,“是非”我们要有能力辨别。

  “偏正”,善心、善行是正;恶念、恶行是偏。但我们看到有以善心造恶事的,此即所谓“正中偏”;也有以恶心却造了善事,这是“偏中正”。这些事实真相不可不知。善人造了恶事,这当中的善恶因果、事相非常复杂。譬如,早年我在台北参加大专佛学讲座,主持者是道安法师,他请我去教学,所以我有机会亲近他。道安法师非常慈悲,所以有信徒常常去骗钱,但老和尚都给他。有一天我去看老和尚,进去时,正好有一个人出来,那个人我也认识。老和尚说:“刚才那个人今天又来骗我。”我说:“你给他了吗?”他说:“给了。”那个人不知道老和尚已知道了,以为今天又骗到手。道安法师往生时,负债八百多万,都是被人骗去的。但他并不是不知道,他知道还让你骗。老和尚没有钱,跟信徒借钱来给他,这是“正中偏”。也有以恶心做了好事,他实在是想害你、想整你,没想到这个因缘,让你得了大利,这些事情往往有之,那是“偏中正”。所以善恶很难辨别,要很细心去观察,守住佛讲的大原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能看清楚、看明白。

  “半满”,满是圆满,半是不圆满。行善而不著善,这是圆满。行善之后,还念念不忘我做了多少好事,对哪些人有恩惠,此善是半,不是圆满的。譬如以财物帮助人,内不要常想到自己做了一桩好事;外也不要去记挂哪些人受你的恩惠,也不要想到你的那些财物,心地清净,这是“三轮体空”。这个福报是圆满的,无论布施多少都是圆满的。

  若著相布施,不忘记能布施的我,也不忘记那个人受我恩惠,你布施得再多,都是半。半就是所得的福报是很有限的;满才是无限的。所以经上讲,以恭敬心布施供养辟支佛一钵饭,能得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一钵饭就能种无量的福报。为何福报那么大?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去修福,福报就是圆满的。所以一分钱的供养,能消无量无边的罪业,就是以真诚、清净心修布施。若是著相布施,捐黄金万两,福报还是非常有限。

  所以修福真的是很公平的,不是说有钱、有地位,才能修福;贫穷下贱,没有地位的人,就不能修福,没有这种道理,那是世间人的俗见,不是佛菩萨的智慧。我们在经上看到,乞丐遇到佛菩萨,遇到阿罗汉,想到自己这一生贫穷下贱,是过去生中没修福,今天遇到圣贤人,想修一点福。但实在没有什么能供养的,自己在外面讨了一点饭,可能已经吃了一半,还剩下一点。阿罗汉不嫌弃,接受你的供养,你来生享天福。所以一钵半碗饭的福报,能换得来生享天福,这是真诚、恭敬心修福。大富大贵之人布施百万、千万,未必能生天。只要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自己应如何修学。修福是人人都有机会,是人人平等的,问题就是你懂不懂这个道理,明不明白这些事实真相,如理如法的修学,每个人都能够得圆满的福报。

  “难易”,行善、积善有难有易。凡是有机会去做就容易;有机会而不肯做,这就难了。尤其是贫穷之人,生活在极度困难当中之人,要是能发心修布施供养,真正难能可贵。所以难易不在事,在心。真正觉悟明白,会抓住机会就容易了。但是世间确实有很多有财富、有地位之人,不晓得修善、积善,抓不到机会,这对他就难了。

  有一位同修告诉我,澳大利亚有一个很有钱的人死了,财产不给儿子,也不给女儿,给他养的狗,这只狗变成了富狗。他这么喜欢狗,来生一定到畜生道去投狗身,这是愚痴到了极处!他有这些财富,不知道做社会福利事业,不知道帮助世间困难之人,许多机会在他面前错过了。当然这只狗跟他也是有缘分,过去生中没有缘就不可能。这是他愚痴,不懂得修福。

  为善必穷理,否则行无益。

  这是结论,这是真话,要深明当中之理。我们要做真正的好事、善事。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第一等好事,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所以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就为了这桩事情,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的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果报就是离苦得乐。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迷惑颠倒造成种种苦难。觉悟之后,就能消灾免难。所以觉悟之后,自然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利害;自然就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福报无有穷尽。

  了凡先生在此地,又讲了积善的十个纲领,教我们要认真去做。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一、“与人为善”,这是讲存心,要存一个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众生。

  二、“爱敬存心”,以真诚心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谨慎、细心,对人、对事、对物,爱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人虽然不善,我们要常常辅导他,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成就。

  四、“劝人为善”,特…

《了凡四训大意 —改造命运的秘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