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P41

  ..续本文上一页,更容易的,也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一生圆满成佛。

  蕅益大师赞叹,称之为“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勋是功勋,持名的功德不可思议),“弥陀之大愿”。这三个力量,使你一下就超到七地。这三个条件,只有第一个是自己的,自己真诚的本性。是用真心来发愿持名,不是妄心,是至诚心,所以超越得这么高、这么快。念佛绝对不是儿戏,要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清净心,平等心。不能用妄心,所以念佛人不能虚妄分别,不可以搞是非人我,更不能搞贪嗔痴慢,那是不能往生的。蕅益大师给我们说出这样殊胜成就的三个原因。另外两个原因是属于佛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弥陀本愿不可思议。

  弥陀的本愿就是这一愿。他发此大愿,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愿文并没有说上上品才作阿惟越致菩萨,中下品没有分,不是这样的。既然没有这些字样,则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佛用平等法来度一切不平等的众生,一切众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实在讲,这桩事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世界第一殊胜。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

  这一段在整个愿文里承先启后,可以看作是第十二愿到第二十愿的总结,特别增强我们的信愿。“十方众生”,自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闻我名号”是信解,“系念我国”是愿行。

  我们在前面曾经跟各位谈过,念佛的人很多,但是对于名号功德知道的人不多。要怎样才知道名号功德?这一本《大乘无量寿经》就是名号功德的注解,你把这一部经彻底明了了,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对于持名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才真正有信心,所以信是从解来的。如果没有解就信,这是迷信。因为对于事理完全不知道,就相信,但是迷信里也附带条件—佛不妄语。我相信佛的人格,佛说话我相信,这样的信是有条件,还不算迷。

  虽然理事不知道,我相信佛的人格,佛教我们不妄语,他一定不欺骗我们,这样的信是“正信”。正信是信佛,但是理事还没清楚。理事搞清楚之后,即是“真信”,比正信还要进一步,真的相信。如果在行持里真正体验到这个境界,那是真正的真信,是证明了佛所说的。由此可知,三福里“读诵大乘”多么重要,不能轻视。

  我念这句“阿弥陀佛”就好了,何必还要读经,何必还要听讲?如果不听经,不听讲,你学老太婆、老阿公那种方式,死心塌地念到底,那是正信,没有问题,能成就。如果做不到,你还有怀疑,还有业障,还会被外面境界动摇,换句话说,非读诵大乘不可。

  不需要读诵大乘的,佛法里讲,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上上根人不需要,因为他们闻佛说法,就大澈大悟,一点问题都没有。一种是下愚,他不想理解,佛说的他相信,绝对不怀疑,他不需要听道理,他不要麻烦,简简单单一句弥陀念到底就好。这两种人决定成就。难在既非上根又非下愚,这种人难办,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为这种人。上智跟下愚好度,几句话就解决了,他们就成就了。佛讲千经万论都是为中根人说的,这就说明读诵大乘非常重要,你才真正体会到名号功德。唯有理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死心塌地发愿念佛,这才是“系念我国”。现代人讲的知识分子,如果不把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很难相信,很难接受。

  我自己本人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我算是很幸运,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我搞了三十多年才搞清楚,真不容易。还有许多人搞一生都没有把事实搞清楚,换句话说,对念佛半信半疑,这一生就很可惜。

  “发菩提心,坚固不退”,一心一意求生净土,除求生净土之外,决定没有第二念,这才是坚固不退。“植众德本”,德本是什么?就是一心念佛。一心念佛是万德之本。种植是比喻,就是前面所讲的昼夜不断。“一心念我,昼夜不断”,就是植众德本。“至心回向”,这是真心,真诚之心,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欲生极乐,无不遂者”,没有一个不满愿,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去。要用这样的心态来修行,才是万修万人去,这要搞清楚。如果不是用这样的心态念佛,就不能去。你可不能怪佛,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能把他的意思曲解了。

  因此,大家在一起共修,一定要明了,我们要成就自己,要成就大众,这就是无量功德。决定不可存一个念头,破坏自己,又破坏别人,你存这样的心,决定堕阿鼻地狱。这是个念佛道场,净宗道场,你到这儿来干什么?你是到这儿来成佛的,还是到这儿来准备堕地狱的,先要搞清楚。

  同修多了,龙蛇混杂。真修的人多,福报大,只有少数害群之马,多数还不会受大伤害。如果真修的人少,问题就严重。这种脆弱的道场,一定会被扰乱,被破坏,罪过就无量无边!所以我跟道场同修们说,我们道场很小,有时候有人想到我们这里来挂单住几天,住两三天还可以,如果是住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万万不可。原因在那里?他在外面带了这些习气,时间久了,我们这边信心不坚固的同修会受他影响;信心坚定的同修,不会受他影响。这绝对不是不慈悲,是要保护大众的清净心。

  古时候的道场,每一处都有他的学风、道风,就是专修专学。如果你跟他们不是志同道合,决定不能入他们的道场,入他们道场是破坏道场。譬如,这里是念佛道场,你是学禅的、学密的,你要进来,在这里劝人学禅,又劝人学密,这就不得了。

  我们图书馆在前些年,男众有好几位。忏云法师有一个徒弟也在此地,以后广定法师送了一个徒弟来。广定法师是学密的,他把这个徒弟送来,叫他来跟我学显教,十年之后再回去学密。有这么多年轻人来了,而且都相当优秀,所以馆长就发心,计划办个小型佛学院来成就他们。那晓得广定法师的徒弟来了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劝大家念咒,劝大家参禅,一下子把我们道场就搞乱了,我们很为难。大概是护法龙天显圣,不到一个星期,三个人都走了。

  正法道场必蒙诸佛护念,龙天保佑。你只要在这里起一个恶念,想破坏道场,自然有护法神迁单,这是真的。护法神迁单,你在这里住不下去,你住在这个地方浑身不舒服。三个都走了,道场恢复太平。所以,每一个道场有它独特的道风与学风。

  我们加入一个道场,一定是我们的目标相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志愿相同,弘扬净宗,劝人念佛,帮助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是和合僧团。我们中国古来的祖师大德勉励出家人,内养五德,外修六和。内是个人要修五德,这是自身的庄严;外面是跟大众相处,要修六和敬。这个僧团才是福田,才有护法神保佑,诸佛菩萨护念。这样的道场非常希有,非常难得。因为难得,所以黄念老就告诉我们,同修贵精不贵多。精是真正志同道合,两三个人、五六个人不少!觉明妙行菩萨的道场只有十二人,慧远初祖的道场也只有一百二十三人。

  四个人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僧团,不要多!绝对不可以让与我们的见解、思想、愿望、修行目标不相同的人加入,决定不能共处。他修禅的,找几个参禅的同修,我们尽心尽力财供养、法供养布施给他,帮助他,但是决定不能在一起共修。帮他建立道场,是很大的功德。他修密,我们帮助他建密宗的道场,因为所有宗派都是佛说的,都是正法,都不是邪法。我们彼此互相赞叹,互相帮助,可是修行一定是几个人共同修学一个法门,决定不能扰乱。就像一所学校,有许多科系,都是一个学校的学生,科系不相同。你在这个科系念书,决定不可能舍弃这个科系,去听别的科系的课程,这是不许可的,决定是扰乱,决定不能成就。你是学土木工程,他是学医,你劝他不要学医,也学土木,这成什么话,这就把学校搞乱。世间法尚且不许,何况佛法?

  佛法修学的要领没有别的,不管你依那一部经、依那一部论、依那个宗派法门,要专,要精,这就对了,你才会有成就,这才真正值得赞叹。这些都是“植众德本”,众是众多。这是总结,应有这样的心态、行持来修西方净土,决定成就。

  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

  我们这一生所造的,过去生生世世所造的,都是“宿恶”。从这一段文,我们能看到名号灭罪功德不可思议。

  清朝乾隆时候,有一位慈云灌顶大师,著作很多,收在《卍续藏经》里。他有《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题为《观经直指》。民国初年也有一位慈云法师,这一幅对联就是印光大师送慈云法师的,上款落的有名字。是不是那位慈云又来了,我们不晓得。慈云灌顶大师在《观经直指》里明白的开示我们,“所有一切经法消灭不了的业障,这一句名号悉能消除”。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闻我名字,即自悔过”,注意“即”。换句话说,什么是忏悔、悔过?念佛就是忏悔。不必在佛菩萨面前祷告,我过去做了什么坏事,什么错事。你祷告一遍,就又作一遍,阿赖耶识里又落印象,又造一次。不要再造了,念佛就好。所以,过去所造一切罪业,不要去想它,“想佛”、“念佛”,“即自悔过”。念佛就是悔过,不要再搞别的。这个道理很圆满,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唯心所造。大乘佛法决定不主张后悔,后悔一次就又造一次,再悔一次又造一次,这怎么得了。你何必再去造,你造阿弥陀佛多好。念念想阿弥陀佛,念念作阿弥陀佛,这样好!所有一切业障都消除掉,这个法门妙不可言。这就是念佛灭罪,念佛消灾,念佛是真忏悔。实在讲,知道的人也不多。

  从今之后,“为道作善”。“为道”,就是自行化他;“作善”是帮助一切众生学佛,帮助够条件的同修弘法。这人想…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