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发心出家,我们看看他确实因地很纯正,有条件,我们要帮助他。看看他没有条件,他出家会害佛门,害团体,我们就劝他不必出家,在家好好的修行。这都是作善,所以要有智慧观机,恰如其分。出家之后,当然以弘法利生为我们一生的事业,可是不见得人人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的就退下来,做好内护,帮助道场。我们这个团体有一、两个讲经说法的,就成功了。大家护持他,帮助他。如果人人都想出来弘法利生,结果一个都不能成功。为什么不能成功?弘扬佛法,讲经说法要有上讲台练习的机会,每个人都把时间占去了。他虽有条件,因为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练习,有条件的人不能成就;没有条件的,怎么练也练不出来,结果这个道场一个人才都出不来。所以,自己应该怎么做,心里要明白。明白就是觉而不迷,不能迷惑颠倒。
讲台上讲经跟台下服务,功德完全相等,这是平等法。所以,护持的人对于讲经的同学不嫉妒;讲经的同学对于护持的同学绝不傲慢,绝不敢轻视。这种傲慢、嫉妒是人之常情,这是大烦恼,没有法子避免的。真正明理,心开意解,才能把这个烦恼伏住。我们看《六祖坛经》,五祖传法给六祖,寺里的大众没有一个心服的,要想方法把衣钵抢回来,把惠能害死。嫉妒障碍,人之常情!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说实在话,大众在一块儿相处,没有嫉妒,到那里去找,找不到!决定有嫉妒,决定有妨碍。这就是天天要讲经,天天说法,天天劝导,使他自己明了,觉悟,知道嫉妒障碍是堕地狱的业因,不要在这个道场住了几年,最后往生到地狱去了。
如果我不讲清楚,不讲明白,将来你堕地狱会埋怨我,你为什么当时不讲清楚,搞得现在这个样子。我今天都讲清楚了,你将来纵然堕到地狱,你对我没话可说。我说清楚了,你没有听,没有做,不能怪我。我样样讲清楚,讲明白,甚至于再三的讲。我们道场同修发心护持的,对于发心讲经的人,要看作自己的儿女,用这样的心态去照顾他。发心讲经的人,对于护持的常住工作人员,看作父兄,要尊敬。这个团体才能和睦,才能成就,才是六和敬的僧团。
“为道作善”,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自己求生西方世界,团体弘法利生,把念佛法门、“净土五经”发扬光大。纵然在这个道场里烧饭、扫地、抹桌子,也是这一个目标,所以功德是相同的。在讲台上讲的也是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这才是道场。如其不然,这个地方就不是道场。诸位同修们要知道,要记住!
“便持经戒”,就是读诵劝进。天天要念经,念经有两个目的:一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不求解义,只是一句接一句的念,使妄想、分别、执著渗透不进来,就是把妄想、执著念掉,跟念佛号目标完全相同。为什么对初学者提倡念经?因为你一打妄想,经就念错,马上就把妄想找出来。念佛号不容易,一面念佛号一面打妄想,你的佛号不得力。所以叫你先念经,念到心地清净,念到功夫成片,才专念佛号。那个时候念佛号,一念相应一念佛。所以,这是过渡时期接引的方法。念经第二个目标是依教修行。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作法,到底那些是善的,那些是恶的,经典为我们说出来。经上讲那些是善法,劝我们要做;那些是恶法,劝我们不能做。经念得很熟,一遇到事情,你就能立刻判断是善是恶。是善就做,是恶就止,这就是修行的依靠。
修行在那里?在起心动念之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经教要是不熟,你依什么修行?依自己的妄想修行,靠不住!你以为是善的,说不定是恶;你以为是恶的,说不定是善。你把是非善恶都搞颠倒了,所以要依经典上的教训,来修正我们的见解、思想、行持。读经是这两个目标。这是“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所以“便持经戒”一句,包括三福末后的两句。
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
这一句是这一愿的主旨,命终之后,绝对不会再堕三恶道。这话必须加以解释,因为前面曾说“愿生我刹”,他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会再堕三恶道?这是说,通常一个罪业深重之人,必定堕恶道;因为他念佛,依照《无量寿经》的方法来修行,发愿求生净土,虽然造很重的罪业,照《观经》上讲,造五逆十恶这样重的罪,都不堕三恶道,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前面第十八愿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主要的一句是在“诽谤正法”。你对这个法门不相信,当然要堕。如果你对这个法门深信不疑,再重的罪业,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一定要在修学的过程中,彻底了解明白,知道自己要怎样修,这才是真正要紧之处。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如果这一愿不能圆满的话,阿弥陀佛誓不成佛。他现在在西方世界成佛已经十劫,可见这一愿也兑现了。这是四十八愿里的第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在此处,我还有几句话要补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积功累德,依教奉行的;一种是临命终时念佛忏悔往生的。把这一愿与第十八愿合起来看,是临终忏悔往生的。这有两种情形:一是他有宿恶,在临终时候才闻名;一是在平常作恶业的时候闻名。平常造作很多恶业,现在听到阿弥陀佛,能够信受奉行,改过自新,这是这一愿包括的。平常造作恶业,没有机会闻到佛法,到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导他,他才闻到,立刻就能相信,发愿求生,一心执持名号,也是悔过,为道作善往生的,即是十八愿所说的。所以,包括的境界非常之广。
总而言之,一个人要天天都能觉察自己的过失,才是觉悟,佛门称为开悟。今天一天都没有过失,这是愚昧,是糊涂!怎么会没有过失?只有成了佛才没有过失,等觉菩萨每天都还有过失,我们怎么会没有过失?知道过失是开悟,把过失改正过来是修行,是功夫。你要想有功夫,当然知过才能改;过失都不知道,从那里改起?所以,我们做早晚课,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我们晚课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一面念,一面要依照经文随文作观,依照经文检点自己的身心有没有犯过,有过要改正,希望明天不要再犯。马上就能改,这是修行。所以,念经念佛都还不是修行,改过自新才是修行。
修行是从内心做起,形式是其次。《华严经》上不重视形式,重视在内心,这是大乘法跟小乘法不一样。小乘重视在形式,论事不论心,所以小乘人不能明心见性。大乘人论心不论事,心地真正清净光明,断恶修善。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包括三愿,第二十二“国无女人愿”,第二十三“厌女转男愿”,第二十四“莲华化生愿”。这一品经从第十八愿到第廿四愿,都是说闻名得益,而且得最殊胜的利益。
第二十二愿在经文里只有一句:“我作佛时,国无妇女”。极乐世界没有女人,我们现在看见有人画极乐世界图有女人,这跟经义不相符,就不可靠。图中画的阿弥陀佛特别大,观音菩萨小一点,往生的人就更小了,这跟经义也不相符。经上讲,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跟阿弥陀佛身相完全相同,面貌身材都一样。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我们看到变相图里画的不平等,但是佛教我们依法不依人,一定要以经典作依准。
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妇女?我们想,一定是阿弥陀佛在修因的时候,看到许多世界有男生、有女生,闹了许多不愉快的纠纷,就决定他的国土不收女生,都是男生,就省掉很多的麻烦。必定是这个道理,因为他参观考察了许多刹土。实在讲,这个世间因为男女纠纷所造成的困扰,所造的业障,所造的果报,是任何造作都不能相比的,这是事实。我们展开报纸,打开电视,天天广播全世界的动乱,决定离不开男女关系,这是很严重的问题。阿弥陀佛有智慧,如果西方极乐世界有男生有女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会安宁,也不会清净。我们要知道,这绝对不是轻视妇女。
佛门十大宗派,有一个专修持戒的律宗,创立这个宗派的祖师是唐朝道宣律师,他住在终南山,这是佛门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他曾经引经说,“十方世界,有女人处即有地狱”,但是引那一部经他没有说明,我们就不知道他引的是什么经。道宣律师是持戒很精严的人,决定不会妄语。经典在中国译得多,当然大多数都流传下来,还有少数经典散失、失传了。譬如《无量寿经》总共有十二种译本,流传到今天只有五种,七种失传。唐朝译经还非常之盛。道宣跟玄奘大师是同时代的人,那时佛教在中国是最兴盛的时代,他看到经上有这么一句话。
现在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样样都颠倒。有一些出家的女众,对于我讲经讲到末法事实真相,她们很反感,说我不应该贬低出家人,抬高在家人,她们很不服气。我收到好几封这样的信,也无可奈何,我就没有回答她们。实在讲,这是事实。
在正法、像法的时候,学佛男众多过女众,当然与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跟古印度,自古以来确实是重男轻女,男众受教育的机会多,女众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特别在政治上,男子参政,女人几乎没有参政的机会,这些都是事实。佛教是非常深广的教育,没有相当好的学说根基,没有办法入门。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接受佛法的是士大夫阶级,就是知识分子。从前知识分子,没有现在这么普遍,他们对于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自古以来对读书人非常尊重。士、农、工、商,在社会上,读书人的地位最高,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读书人学佛,国家社会一般大众普遍跟著学习,所以是男众多,女众很少。释迦牟尼佛在世,他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里没有女众,最后他的姨母出家,才收比丘尼,很小心、很谨慎,收了五百比丘尼。有些经典里讲,因为收了五百…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