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家,见到这个瑞相的很多。今人也有不少见到的,有人见到阿弥陀佛,有人见到宝树莲花,都是同修来告诉我,绝对不是妄语。见到之后信心增长,这是善根。我们没见到,并不是佛光没有彻照我们的身心。佛光的确彻照,可惜我们自己本身有障碍,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心不清净。心清净就见到,感应道交。见到了怎么样?你也不要喜欢,一喜欢就著魔了,要“见如不见,若无其事”。知道这是事实,增长信心,努力念佛就对了,不必到处去宣扬。到处宣扬,你已经著魔。这是一类。
第二类,佛的形像就是光明。我们供养阿弥陀佛,供养观音菩萨,无论是铸造的像,雕刻的像,彩画的像,也都是光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五经,乃至于古德对于净宗经典阐扬的文字,也是佛光。像现在录音带、录影带的流通,也不例外。这些都是西方世界依正光明彻照十方。众生有缘,遇到佛像,遇到经典,遇到讲席(像讲经,你听了之后心里能生欢喜),都是佛光彻照。接触之后,“生希有心”。
要不读《华严》,很难体会西方净土,因为它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境界,与《华严经》上所说的“大小相容,广狭自在,一毛一尘(“毛”是正报最小的,譬如身上寒毛;微尘是依报最小的),悉皆彻照十方”,是一样的不思议境界。所以,众生真正见到了,善恶业缘无不消除。
过去灌顶法师说,众生的业习障重,所有一切法门消不了的重罪,念这句“阿弥陀佛”能消。我们相不相信?你要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莲池、蕅益大师的注疏,细细去念念,就相信了。因为“一念相应一念佛”,佛心那里还会有业障?“一念相应一念生”,净土里没有业障,没有染污,关键是要念得相应。我们就要问,什么是相应?这也讲得很多,最简单的是与清净心相应,与清净愿相应,与清净行相应。自己的心,就是信心,信愿行都清净,也就是说,信、愿、行里都没有夹杂,没有疑惑。这是跟大家讲得最简单,最扼要。这样念佛,这样修行,功夫就得力了,这才是“生希有心”。心里就包括了愿行。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这一愿也圆满实现了。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四十三“宝香普熏愿”。合上面的一愿,就是香光普摄十方众生,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念佛圆通章》上讲的完全相同,所以念佛人居住的精舍,常常用“香光庄严”。你看到“香光庄严”,就知道一定是念佛修净土的。香光是从这一愿说,也是从《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来的。前面说“光摄”十方众生,这里是“香摄”。在佛门,我们供佛决定少不了香、光。
我们供养佛像,供养灯烛,这是光;燃香是香。说实在话,“念佛法门”确实古德讲得没错,无量法门殊途同归,最后都归净土。因为香光天天在摄受一切众生。浅而言之,“光”代表心地正大光明,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能牺牲自己,令别人得到帮助。特别像油灯、蜡烛,放光照别人,烧到最后,自身就烧尽了。这是教我们学习舍己为人,表这个意思。现在用电灯,当然电还在消耗,不太容易看见。最容易看见的是蜡烛,因为它烧的时间短。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学佛的人应该如此,要能牺牲自己。
光代表慧,香代表信,代表戒,所以是戒定真香。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讲“五分法身香”,香代表戒、代表定、代表慧、代表解脱、代表解脱知见。它表这么多法。
我们燃香或者闻到香,就要想到我们修行人修什么?修五分法身,就是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因此你要知道,燃灯、烧香不是照佛菩萨的,也不是给他们闻的,是提醒我们自己修学,就怕忘掉。中断了,你的功夫就不能相续。时时刻刻用种种方法来提醒自己。因此佛门里所有一切设施,就是一个单纯的目标,提醒自己不要迷、不要邪、不要染污。作用在此。
这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所有一切物质都放光,因为它是性德,它还有香气。我们这个世间的珍宝,金、银、砗磲、玛瑙,宝物有光彩,但是光彩不是自己发的,是由光照到它反射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众宝,本身放光。我们这边的宝没有香气;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放香气,真正不可思议。光是性德,香也是性德。
我们自己三天不洗澡,身上放臭气。臭气怎么来的?臭气是业障,是贪、嗔、痴的味道。你们都不晓得贪、嗔、痴、慢、疑是烦恼。烦恼是什么味道?你有几天不洗澡,闻闻,烦恼的味道就闻到了。所以,香气是本性觉悟所放的。臭气是本性迷了以后,香的变成臭气。其实香臭不二,怎么转变的?就是迷悟转变的。那么极乐世界的环境,我们就能理解。
“下从地际”是从地层的里面,不是地面。这就说得很深,因为西方世界,地是透明的琉璃之地,地下面都看得清清楚楚。
“上至虚空、宫殿”。宫殿有在地面上的,有在虚空中的,《观经》像这些事讲得很详细,讲得很多。“楼观、池流”,七宝池、八功德水,“华树”更不必说,这是列举几种。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这一句总括所有的依报物象。
“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刚才说过了,这是性德宝香,“其香普熏十方世界”。如同前面光明一样,光明彻照,宝香也普熏,这是弥陀本愿所现的。本愿在那里?就是这一愿。他发愿,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取正觉。他现在成佛,这一愿兑现、圆满了。虽然是愿,实在讲,只是个缘而已,他的正因是真如本性的性德,藉弥陀之愿显现出来。这种香有没有人闻过?在我想像当中,我们在座的同修,一定就有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验。特别是在初学,你对这个法门似信未信,常常会有一些奇怪的香气闻到。我自己就有这个经验。
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教,看佛经。民国四十二年的台湾社会跟现在不一样,没有这么多人,也没有这么多房子。我居住的房子,距离一般人家至少一里路以外。人家家里烧香,一里之外会闻到,不太可能。我在读经的时候,会闻到异香,有的时候闻到檀香。我自己没有烧香,附近没有人烧香。在最初两年中,这样的现象至少有十次以上,不是偶然的,而且时间都很长,有好几分钟。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就觉得很奇怪,怎么看佛经有这事情发生,看别的东西都没有这事。以后跟忏云法师,忏云法师问我,“你学佛这么久,有没有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一想,这事情很奇怪,就告诉他。他告诉我,一般的说法,是你在读经或者在看经的时候,有天人从这个地方经过,他看到很喜欢,合掌停住;他要不停,你闻不到他身上的香气。他在这里停了一下,你就闻到香气。当时忏云法师这样解释,现在我们明了,那是一种可能。
根据经上所讲的弥陀本愿,极乐世界的宝香感应比见光的感应容易,因为鼻根的范围比眼根广大。眼睛看前面不能看后面。鼻子是闻前面也闻后面;后面有什么气味,也闻得到。所以讲圆通,鼻根要比眼根圆满。《楞严经》上讲眼根的功德只有八百,鼻根的功德有一千二百,是圆满的。眼只能看这一面,顶多侧面看一点,后面就看不到。因此,闻到宝香的机会,一定就比见佛光的机会多。这是我自己的经历,也有不少同修,有这种经历。
几年前在美国,我在别州讲经,达拉斯有几位同修,晚上在陈大川居士家中院子里谈佛法。院子很大,院子里种了很多花,也种了很多菜,也有很多瓜果。夜很深,大概将近十一点(美国夏天日落很晚,九点钟天还是亮的,所以晚上都睡得晚,都在十一点钟以后),忽然大家都闻到有一股异香,不知道是什么香,闻所未闻。隔了两天他们打电话告诉我,说出这回事,当时在座的人皆闻到,而且时间很长。
宝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香光庄严极显事事无碍的法界,这是对于修学,帮助我们增长信心。当然一是弥陀本愿,我们在此看到的。除弥陀本愿之外,还有十方诸佛的愿力,诸佛冥冥之中加持为你作助缘,再就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如果自己善根福德不能现前,弥陀的愿力、诸佛的加持也达不到,所以本身的善根、福德很重要。善根、福德不是一生修的,是生生世世修积的。我们读这部经才真正明了,照本经所讲的,一个念佛人是无量劫来所修积的善根,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在经上明白的看出来,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对这个法门还不相信,听到之后还不能立即发愿求生净土。由此可知,你今天听到这个法门,欢喜信受,发愿往生,你的善根福德决定超过阿阇王子。阿阇王子听了此经,只发了一个愿,希望自己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并没有求往生。因此,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的人,我们的确要尊敬他,不能轻视。即使他这一生再愚痴,甚至造作再重的业障,都不敢轻视,可能他往生成佛在我之前。
信心增长,愿心增长,当然就“修佛行”。要特别注意这三个字“修佛行”。为什么叫大家注意这三个字?十法界除佛之外,九界有情众生,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称为“行为”。九界众生的差别是怎么来的?行上有差别,所以才有九法界。自性里没有差别。一切众生造作的身、语、意三业,差别不同。此处不能细说,实在讲,一部《大藏经》也不过就是说明这桩事而已。我们只能在十法界,采取“心行”最重要的,也就是成佛第一个因素是什么,我们先求了解此事。
其实每一个法界,“心行”都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中那一个最重要?譬如,前面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译作“无量”,无量里那一个最重要?“无量寿”顶重要。若没有寿命,所有一切无量岂不都落空了!我们找到一个最重要的,然后看十法界,才晓得怎么取舍。
我们从底下看,众生怎么会堕地狱?因素当…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