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然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嗔恚。嗔恚堕地狱。嗔恚是堕地狱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你要是没有嗔恚心,造再多的恶业不会堕地狱。悭贪堕饿鬼。“悭”是吝啬。贪欲、吝啬是饿鬼道的第一个因素。愚痴堕畜生。愚痴是什么?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分不清楚,都搞颠倒,这就是愚痴,堕畜生道。
持五戒得人身,生人道。得人身第一个因素是守五戒。在儒家讲,就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修这五条得人身;修十善升天。二十八层天里面,最重要的是十善业。十善业里有上中下三品,你所修学的,决定升天层次的高低。修十善是升天。证得阿罗汉,修行第一个因素是修“四谛法”。辟支佛的因素是“十二因缘”;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位。菩萨的第一个因是修“六度”。
佛是什么?佛是“清净平等”。所以,本经经题“清净平等觉”是“佛行”。你要是能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起心动念处修清净,修平等,修觉而不迷,这是修佛行,于是就明白这一愿讲的是什么。
十方众生见到佛光,闻到宝香,修什么?依照《无量寿经》,发愿求生净土。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修佛行。可是你要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要怎样念法?要用清净平等觉心去念,念成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就对了,就决定往生。换句话说,你把弥陀在经典上所讲的教训都学到了,你与阿弥陀佛信、愿、解、行都相应,那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皆修佛行”这一句,我们要特别重视。
说老实话,我们今天也见到光,也闻到香,但是你是不是真的闻到。我为什么说这话?闻到之后还不修,闻也等于没有闻。闻到之后自己真正觉悟,觉悟就是真修。三恶道我们不想去,决定不造贪嗔痴;人天不值得留恋。想来想去,十法界还是成佛好,要直接修成佛之行。成佛之行就在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就是教我们成佛之行。
后面五愿是对十方菩萨说的。十方菩萨在各处度化众生,他们应该如何修这个法门,帮助他们顺利度化众生,可见弥陀四十八愿实在是圆满周到。到这个地方,四十三愿完全是佛度六道众生,是以度我们凡夫为主。末后五愿,才是度十方菩萨的。所以,度六道讲了四十三愿,度菩萨只讲五愿。你就晓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以什么为主?是以度六道众生为主。我们六道凡夫,不能辜负阿弥陀佛。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前面四十三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为普度十方六道众生而发的。从四十四以后到四十八这五愿,是弥陀为普度十方一切菩萨所发之愿。往昔历代祖师有说,这一法门摄化的范围,上自等觉菩萨,下至恶道众生。末后五愿就是上自等觉菩萨。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这一句把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刹土的菩萨,无论是权教、实教,初信位到等觉位的菩萨,全部都包括。我们才能体会到,他的愿力广大不可思议。弥陀摄化众生,是用平等的法门,决不是对凡夫要我们信、愿、持名,对菩萨另外用一种修学方法,不是的。
我们在愿文里看到,跟度凡夫完全相同。愿文说“闻我名已”,跟前面所说的完全相同。“闻”是菩萨三慧的闻慧;闻底下接著就有思,就有修。凡夫尚且如此,何况菩萨。菩萨修学这个法门还是信、愿、持名。下文说他所得的利益。当然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修因,因圆果就满。
唯独信、愿、持名这个因是圆满的,所以果报就殊胜。如果他不是圆满的修因,等觉菩萨、法身大士何必还要修学。怎么晓得包括等觉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是最好的代表,他们在华严会上发愿求生净土。所以,此地“十方佛刹,诸菩萨众”,包括文殊、普贤等。这个地方,我们要重视的就是修因。因此,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讲席中常常提醒同修的。
名号功德究竟有多大?我们要想真正理解,至少你须熟读《无量寿经》,熟读净土五经。单单熟读还不够,必须要看古大德的注疏,才能稍稍体会名号功德,但是也只能体会少分;要想多知道一点,就要去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因为《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换句话说,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浓缩,详细的都在《八十华严》、《四十华严》之中。这样对于名号功德,才能认清楚一些,但是并不圆满。
在我们这个世界讲圆满,必须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贯通,才晓得原来弥陀名号,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中心,所说的总题目。我们今天把经典的总题目称为《大藏经》,这是当初中国人编辑佛经时取的名题。当然,编辑的人也不知道名号功德。如果晓得名号功德,整个《大藏经》就称作《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全部《大藏经》。你才晓得弥陀名号不可思议。
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就是讲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无量众生讲经说法,也不过是讲一句“阿弥陀佛”而已。这事几个人知道?就是夏莲居居士所讲的“万亿人中一、二知”。这个万亿人不是普通人,是万亿学佛的人,而且是对于佛教修学都相当有成就的人。像我们这样学佛都不算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六道众生能听到这个法门,是希有的因缘;十方菩萨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跟我们一样的修,也希有。经上世尊明白的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菩萨想听这个法门,没有缘分,听不到。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法门?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你什么时候听到,就什么时候成佛。我们今天凡夫位听到,我们凡夫身就成佛;初住菩萨听到,初住位就成佛;十地菩萨听到,十地位就成佛;等觉位听到,等觉位就成佛。换句话说,不听到这个法门,等觉菩萨也成不了佛道。等觉菩萨不听到这个法门能成佛道,文殊、普贤何必求生净土?没有这个必要。这样仔细去观察,仔细去较量,对于名号功德才能稍稍体会少分。
我们果然明白了,自然就死心塌地去念。今天我们念佛不能死心塌地,一面念佛还一面打妄想,什么原因?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知道这个法门之宝贵。说实在话,假如跟你讲,你每天到某地方去,一天可以赚一百万。你决定不会学佛,学佛不值钱!一天可以赚一百万,就拼命去赚。谁能放著一天赚一百万不要,跑到这里来念阿弥陀佛?像这样念阿弥陀佛,怎么会念得成功?外面境界风一吹,你心就动。实在讲,念佛不能成功,就是对名号功德不能够彻底理解。下面讲他殊胜的果报。
“皆悉逮得清净”,就是说从初发心的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六道从非想非非想天,下到阿鼻地狱,一个法门度尽了,都得到清净。清净就离一切染浊。这是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因为环境的污染太严重。
我们有没有想到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比环境染污还要严重,还要可怕!环境染污只是伤害我们的生命。生命死了,不要紧,四十九天又投胎,这有什么关系。真正觉悟的人,生死舍身受身,就跟我们穿衣服一样。衣服脏了,马上脱掉再换一件干净的,就像这样。可是,思想、见解、心理、精神上的染污,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这个问题严重!
一般世间人迷惑颠倒,把生命看得很重,法身慧命看得轻,这是迷惑。生命不重要,慧命重要。菩萨求法能为半偈而舍全身,这就是重慧命,不重生命。这里“得清净”一句,在今天这个时代,看这句经文,我们的感受非常非常的深刻。这一句“阿弥陀佛”,恢复我们身心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真有这个效果吗?真有!你自己没有去念;你去念就得清净心。这两三年来,有不少同修念《无量寿经》,来告诉我,念得很有受用。我问他有什么受用?他说烦恼少,心清净。没错,这就是经文上讲的,这就相应。
念、要知道念的方法,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一味的念下去,我想三个月到半年,你自己就有感受,决定跟从前不一样。得清净心之后,你的信心应当增长,应当继续不断的努力,念到更清净,就得一心不乱。
通常我们讲“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一心不乱,这是初步的受用,就不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以我们凡夫来讲,念到这个境界,你的内心会生法喜,不可能有忧虑、不可能有烦恼,你的生活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所谓法喜充满,这是刚刚得事一心,并不是很深的功夫。这样的程度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世间一切法,你已经不动心,不被它迷惑,不被它所动,一切放下了,二六时中就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这是功夫成就。诸位同修,最低也要念到这个程度,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真正有把握,真正能去。所以,“清净”重要!
由此可知,凡是妨害我们清净心的,就是魔障。“魔”是折磨,“障”是障碍,折磨我们、障碍我们。折磨什么?障碍什么?就是清净心。凡是对心地清净有障碍,有折磨的,都是魔境现前。魔不在外。外面的境界无论是顺逆,如果我不动心,外面境界都是佛境界;如果自己起心动念,外面境界都是魔境界。这个诸位要知道,不要以为外面那些恶人、冤家债主天天来找我麻烦,欺侮我、污辱我,这是我的魔障。殊不知除这些之外,一切顺境里,你欢喜的、爱慕的,还是魔障。
念佛人见到佛现前,见到莲花,欢喜得不得了,那是著魔,因为清净心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所以,经题上用三个名词,这三个名词显示出圆满的修德。什么是清净?平等是清净;什么是平等?觉就平等;什么是觉?清净就是觉。“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是佛境。我们念佛要念到这个标准,才能往生西方,证无量寿。无量寿是我们所求的果报。所以,要离一切染浊,从心地里念。外…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