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反而天天增长。诸位要真正认识清楚什么是业障,把业障找出来,然后消除它。从那里做起?我从今天起不造业了,业障才有消除的指望。
首先断一切恶,其次,也不能执著一切善,善恶两边都不著,业障才能消除。若是造恶,将来堕三恶道;要是修善,来生生三善道,都不能出轮回。要想超越六道轮回,净宗教我们修“净业”。净业不是恶业,也不是善业。修净业,六道里找不到果报,三恶道里没有,三善道也没有。今天念这句“阿弥陀佛”,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但娑婆世界没有,他方世界也没有。这是修净业。
诸位听了这话之后,千万不要误会。恶不可作,善如何能不修?大家还得要行善,因为万一不能往生,还有三善道可以去。如果善也不作,往生不成的话,在六道里就很糟糕,问题很严重。“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老实念佛”。要认真念佛,把所修的一切善法,全都回向求生西方,不要心里想著有善的果报,这就好了。应当把善业都转成净业,善有善的果报,这个果报我不要,给一切众生去享,我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把我们的业障搞清楚。
再说“忏悔”,是梵语“忏摩”音译过来的,我们中国有“悔过”之意。忏悔的真实义是“后不再造”。自己有过失,能把过失在大众中发露忏悔,不要把过失藏在心里。大众知道你的过失了,当然免不了要责备你,责备就是果报,就报掉了。如果藏著没报掉,愈藏愈多,愈积愈厚,以后麻烦大了,恶报必在来生。所以,做好事不必要让人知道,人家知道了,赞叹几句也报掉了。造的一切恶事不肯让人知道,恶业愈积愈重,而善事随做随报就没有了,前途果报就可想而知。因此,聪明人反过来,造的恶希望大家都知道,做的善没人晓得。善愈积愈厚,恶随做随报,这才真正有智慧。忏悔著重在不贰过。知道事做错了,下一次不会有同样的错误,这是忏悔。绝对不是常常念著自己的过失。过去造什么罪,每念一遍,阿赖耶识里又落罪过印象,不但罪业消不了,反而天天再加重。虽然身口没有造,意在造,这便是烦恼。真正的忏悔是要得定,要开慧。智慧开了之后,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才是真实的忏悔。
佛在一切大乘经里为我们讲得很清楚,无论事相、理论,在净宗修学,尤其方便的就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是大忏悔法门,但很少人知道。这句佛号念到事一心不乱,就得“念佛三昧”,一切罪业种子都不起现行,这是“事忏”。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是“理忏”。把无始劫以来的罪业种子,都转变成无量的菩提种子,唯识家说的“转识成智”,这是真正忏悔。所以,念佛人的功德实在不可思议,只要你肯真正老实念,普贤十大愿王条条具足,都在一句佛号里。我们今天对人礼敬,合掌恭敬向人家一鞠躬,佛门叫“问讯”。念“阿弥陀佛”,这是最礼敬。见到一切人、一切物,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真的就是阿弥陀佛。你满眼见到一切境界都是阿弥陀佛,你已经成阿弥陀佛。念佛法门修学之殊胜,确实不是其他法门能相比的。以上是忏悔业障,希望同修们记住,要认真的修学。在四弘誓愿里,“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一愿就是要断无尽的烦恼。
第五、“随喜功德”。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有嫉妒。嫉妒、傲慢不但在世间法是严重的障碍,在菩提道中障碍更大。不但你的道业不能成就,对于佛法研究、理解也有障碍。普贤此愿特别对治这一类的烦恼,教导我们随喜,见到别人的好处如同自己的好处,绝对没有一丝毫的嫉妒心。上品的随喜,是尽心尽力的帮助别人,成人之美。中品的随喜,是不能尽到全部的力量,也能尽到少分的力量。下品的随喜,是虽然自己没有力量,但能欢喜赞叹,都是属于随喜。随喜的对象是“功德”,没有说善法。善法不见得是功德,功德不是福德,这一点要搞清楚。
“功”是“功夫”,具体而言,功夫是“戒、定”。“德”是“定、慧”。因戒生定,所以戒是功,定是德。因定开慧,定是功,慧是德。这是“功德”。功德不离三学;离开三学就没有功德。持戒若不能得定,持戒即成福德,不是功德。持戒若得定,戒有功,定是德。因此,真正修学的人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如果常常看到别人的过失,充其量是有点福德,功德就没有了。
六祖在《坛经》里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为什么不见他人过?见他人过就是自己的过。自己又起分别,又起执著,又打妄想,定没有了。你的心清净,心是定的,那里有分别、妄想、执著。自己戒持得很好,看到这个人破戒,那个人不持戒,妄起分别、执著;持戒只是修福,得不到定,一接触外面境界,定没有了。这是真正修行人不可不知道的。所以,菩提道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凡夫,是学生;除我之外,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是诸佛菩萨,我都要恭敬、称赞、供养,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学,这是真修。常常看到别人不是,那就是自己没有认真修学。
我常遇到一些同修来说张家长、李家短,这个人怎样,那个人不是。我听了半天,就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我问他这话,他不懂。他告诉我,“我看到的,我听别人说的。”我问的意思不是指这些,他没有回光返照,一回光返照,就知道自己打妄想、分别、执著,这就错了。别人的事情管他干什么,要管的是如何在一切境界里,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离念离相恢复自性清净,这个重要。这是真正修行人。一天到晚找别人的过失,如果这也算是修行,即是修三恶道行,不是佛道、菩萨道;是修饿鬼、地狱、畜生道,将来定要生这些地方去。所以,诸位要很冷静的去观察,世间事冥冥中都注定了,世间有冤枉人吗?没有。战争里有冤枉战死的人吗?没有,是命中注定的!
从前朱镜宙老居士给我讲个故事,他是苏州人,一九三二年,他是银行的经理。他有一个朋友,大陆上叫“走阴差”的,职位不高,是传递公文的,每天晚上到阴曹地府上班传送公文。有一天,上海(在我们人世间,上海是特别市;在鬼道里,上海是一个小小的县,归苏州城隍管。苏州城隍称都城隍,好比是省长一样)有一批公文送到省里来,也就是送到苏州城隍庙。这一批公文是“生死簿”,就是一些将死的人的名册,先送到都城隍那里报备。他就把生死簿翻开偷偷看了一下。看了之后,大惑不解,怎么名字都是五个字、六个字的。他觉得很奇怪,整本都是这样的。中国人四个字的名字都很少见,五、六个字的没有。到第二天跟朱老居士在一起吃饭聊天,他就说出这件事,大家听了都不懂。大约三个月之后,日本人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一二八事变”应该在上海战争中死亡的日本兵名册,已在三个月之前就送到都城隍了。他们才晓得,连战争中那个该死,那个不该死,三个月之前,名册都送进去了。朱老跟我讲,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在劫逃不掉;不在劫,炸弹掉在身边也没事。
诸位再细读《了凡四训》,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就更踏实,确实如此。事实真相明了了,我们自己一生的幸福、前途、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依照云谷大师的开示去做,自己可以改造命运,转变命运。确实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如理如法的求,没有一样求不到。与理论方法相违背的求,那是妄求,造业!
“功德”两个字要认识清楚。我们对于功德要随喜,要发心成人之美,不可成人之恶。所谓好事情,是利益众生,不是利益个人,不是利益一家。不但利益现前的众生,还利益后代的众生,都要随喜,这个功德利益就大了。
第六、“请转法錀”。佛法是“师道”。师道古今没有例外的,都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为什么要这样求老师?“道”必须从恭敬中求。印祖当初答覆学人,就讲得很清楚。有人向他请教,学佛有没有秘诀,能教我们真正得到利益;他说有,然后说出“诚、敬”二字。至诚、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诚敬是学道的秘诀,没有诚敬心,绝对得不到。所以,老师要求学生至诚、恭敬,不是为自己,是为学生。因为不具备这项条件,你学不到东西。你肯来学,表示你有诚敬心。若老师到家里去教你,诚敬心没有了,对老师的态度必然轻慢;再好的老师、再慈悲的老师也没法子教你。师道本来如是。
“转法錀”就是讲经说法,必须要“礼请”。可是一些没有接触佛法的人,或者对于佛法未能真正明了的人,他不会请法。四众弟子对佛法稍稍有一点认识,应当代一切众生向诸佛菩萨、善知识请法,这是无量功德。正如同阿难尊者在本经的启请一样。阿难尊者请佛说此经,你看佛对他的赞叹(在本经第三品)。所以,请转法錀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不会讲经,礼请法师来讲经,一切听众听法师讲经所得的功德利益,都是请讲经的人成就的。因此,请法的人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议的。没有人启请讲经说法,佛法就不能流通,所以一切经典里都有请法的,所谓“当机众”。
第七、“请佛住世”。请佛讲经功德很大,但有几个人能听一次经,或听一部经就开悟证果了?佛在世的时代有。在经典里常常看到,一部经还没讲完,甚至只讲了一半,听众中就有开悟,就有证果的,但是不多。佛灭度之后,我们没听说过,有几个人是听一次经就开悟证果?在中国历史上大概只有一位—惠能法师。他只听一次,一部《金刚经》没讲完,讲了三分之一,他就开悟证果。因此,绝大多数的人要天天听,天天修,长时间的熏习,才有成就的希望。因此,不但请法师讲经,还要请他常住在此地,我们才有希望成就。
佛现在不在世间,去我们久远了;菩萨、罗汉,肉眼凡夫也不认识。若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有修有学,我们要发愿亲近他,要发心把他留住,住在这世间,住在这道场,这样才能利益一方的众生。…
《无量寿经讲记 德遵普贤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