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反而天天增長。諸位要真正認識清楚什麼是業障,把業障找出來,然後消除它。從那裏做起?我從今天起不造業了,業障才有消除的指望。
首先斷一切惡,其次,也不能執著一切善,善惡兩邊都不著,業障才能消除。若是造惡,將來墮叁惡道;要是修善,來生生叁善道,都不能出輪回。要想超越六道輪回,淨宗教我們修“淨業”。淨業不是惡業,也不是善業。修淨業,六道裏找不到果報,叁惡道裏沒有,叁善道也沒有。今天念這句“阿彌陀佛”,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不但娑婆世界沒有,他方世界也沒有。這是修淨業。
諸位聽了這話之後,千萬不要誤會。惡不可作,善如何能不修?大家還得要行善,因爲萬一不能往生,還有叁善道可以去。如果善也不作,往生不成的話,在六道裏就很糟糕,問題很嚴重。“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老實念佛”。要認真念佛,把所修的一切善法,全都回向求生西方,不要心裏想著有善的果報,這就好了。應當把善業都轉成淨業,善有善的果報,這個果報我不要,給一切衆生去享,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把我們的業障搞清楚。
再說“忏悔”,是梵語“忏摩”音譯過來的,我們中國有“悔過”之意。忏悔的真實義是“後不再造”。自己有過失,能把過失在大衆中發露忏悔,不要把過失藏在心裏。大衆知道你的過失了,當然免不了要責備你,責備就是果報,就報掉了。如果藏著沒報掉,愈藏愈多,愈積愈厚,以後麻煩大了,惡報必在來生。所以,做好事不必要讓人知道,人家知道了,贊歎幾句也報掉了。造的一切惡事不肯讓人知道,惡業愈積愈重,而善事隨做隨報就沒有了,前途果報就可想而知。因此,聰明人反過來,造的惡希望大家都知道,做的善沒人曉得。善愈積愈厚,惡隨做隨報,這才真正有智慧。忏悔著重在不貳過。知道事做錯了,下一次不會有同樣的錯誤,這是忏悔。絕對不是常常念著自己的過失。過去造什麼罪,每念一遍,阿賴耶識裏又落罪過印象,不但罪業消不了,反而天天再加重。雖然身口沒有造,意在造,這便是煩惱。真正的忏悔是要得定,要開慧。智慧開了之後,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才是真實的忏悔。
佛在一切大乘經裏爲我們講得很清楚,無論事相、理論,在淨宗修學,尤其方便的就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是大忏悔法門,但很少人知道。這句佛號念到事一心不亂,就得“念佛叁昧”,一切罪業種子都不起現行,這是“事忏”。念到理一心不亂,“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是“理忏”。把無始劫以來的罪業種子,都轉變成無量的菩提種子,唯識家說的“轉識成智”,這是真正忏悔。所以,念佛人的功德實在不可思議,只要你肯真正老實念,普賢十大願王條條具足,都在一句佛號裏。我們今天對人禮敬,合掌恭敬向人家一鞠躬,佛門叫“問訊”。念“阿彌陀佛”,這是最禮敬。見到一切人、一切物,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真的就是阿彌陀佛。你滿眼見到一切境界都是阿彌陀佛,你已經成阿彌陀佛。念佛法門修學之殊勝,確實不是其他法門能相比的。以上是忏悔業障,希望同修們記住,要認真的修學。在四弘誓願裏,“煩惱無盡誓願斷”,這一願就是要斷無盡的煩惱。
第五、“隨喜功德”。一切衆生無始劫以來都有嫉妒。嫉妒、傲慢不但在世間法是嚴重的障礙,在菩提道中障礙更大。不但你的道業不能成就,對于佛法研究、理解也有障礙。普賢此願特別對治這一類的煩惱,教導我們隨喜,見到別人的好處如同自己的好處,絕對沒有一絲毫的嫉妒心。上品的隨喜,是盡心盡力的幫助別人,成人之美。中品的隨喜,是不能盡到全部的力量,也能盡到少分的力量。下品的隨喜,是雖然自己沒有力量,但能歡喜贊歎,都是屬于隨喜。隨喜的對象是“功德”,沒有說善法。善法不見得是功德,功德不是福德,這一點要搞清楚。
“功”是“功夫”,具體而言,功夫是“戒、定”。“德”是“定、慧”。因戒生定,所以戒是功,定是德。因定開慧,定是功,慧是德。這是“功德”。功德不離叁學;離開叁學就沒有功德。持戒若不能得定,持戒即成福德,不是功德。持戒若得定,戒有功,定是德。因此,真正修學的人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如果常常看到別人的過失,充其量是有點福德,功德就沒有了。
六祖在《壇經》裏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爲什麼不見他人過?見他人過就是自己的過。自己又起分別,又起執著,又打妄想,定沒有了。你的心清淨,心是定的,那裏有分別、妄想、執著。自己戒持得很好,看到這個人破戒,那個人不持戒,妄起分別、執著;持戒只是修福,得不到定,一接觸外面境界,定沒有了。這是真正修行人不可不知道的。所以,菩提道上只有自己一個人是凡夫,是學生;除我之外,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是諸佛菩薩,我都要恭敬、稱贊、供養,成就自己的戒、定、慧叁學,這是真修。常常看到別人不是,那就是自己沒有認真修學。
我常遇到一些同修來說張家長、李家短,這個人怎樣,那個人不是。我聽了半天,就問他,“你怎麼知道的?”我問他這話,他不懂。他告訴我,“我看到的,我聽別人說的。”我問的意思不是指這些,他沒有回光返照,一回光返照,就知道自己打妄想、分別、執著,這就錯了。別人的事情管他幹什麼,要管的是如何在一切境界裏,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離念離相恢複自性清淨,這個重要。這是真正修行人。一天到晚找別人的過失,如果這也算是修行,即是修叁惡道行,不是佛道、菩薩道;是修餓鬼、地獄、畜生道,將來定要生這些地方去。所以,諸位要很冷靜的去觀察,世間事冥冥中都注定了,世間有冤枉人嗎?沒有。戰爭裏有冤枉戰死的人嗎?沒有,是命中注定的!
從前朱鏡宙老居士給我講個故事,他是蘇州人,一九叁二年,他是銀行的經理。他有一個朋友,大陸上叫“走陰差”的,職位不高,是傳遞公文的,每天晚上到陰曹地府上班傳送公文。有一天,上海(在我們人世間,上海是特別市;在鬼道裏,上海是一個小小的縣,歸蘇州城隍管。蘇州城隍稱都城隍,好比是省長一樣)有一批公文送到省裏來,也就是送到蘇州城隍廟。這一批公文是“生死簿”,就是一些將死的人的名冊,先送到都城隍那裏報備。他就把生死簿翻開偷偷看了一下。看了之後,大惑不解,怎麼名字都是五個字、六個字的。他覺得很奇怪,整本都是這樣的。中國人四個字的名字都很少見,五、六個字的沒有。到第二天跟朱老居士在一起吃飯聊天,他就說出這件事,大家聽了都不懂。大約叁個月之後,日本人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一二八事變”應該在上海戰爭中死亡的日本兵名冊,已在叁個月之前就送到都城隍了。他們才曉得,連戰爭中那個該死,那個不該死,叁個月之前,名冊都送進去了。朱老跟我講,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在劫逃不掉;不在劫,炸彈掉在身邊也沒事。
諸位再細讀《了凡四訓》,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就更踏實,確實如此。事實真相明了了,我們自己一生的幸福、前途、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依照雲谷大師的開示去做,自己可以改造命運,轉變命運。確實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如理如法的求,沒有一樣求不到。與理論方法相違背的求,那是妄求,造業!
“功德”兩個字要認識清楚。我們對于功德要隨喜,要發心成人之美,不可成人之惡。所謂好事情,是利益衆生,不是利益個人,不是利益一家。不但利益現前的衆生,還利益後代的衆生,都要隨喜,這個功德利益就大了。
第六、“請轉法錀”。佛法是“師道”。師道古今沒有例外的,都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爲什麼要這樣求老師?“道”必須從恭敬中求。印祖當初答覆學人,就講得很清楚。有人向他請教,學佛有沒有秘訣,能教我們真正得到利益;他說有,然後說出“誠、敬”二字。至誠、恭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誠敬是學道的秘訣,沒有誠敬心,絕對得不到。所以,老師要求學生至誠、恭敬,不是爲自己,是爲學生。因爲不具備這項條件,你學不到東西。你肯來學,表示你有誠敬心。若老師到家裏去教你,誠敬心沒有了,對老師的態度必然輕慢;再好的老師、再慈悲的老師也沒法子教你。師道本來如是。
“轉法錀”就是講經說法,必須要“禮請”。可是一些沒有接觸佛法的人,或者對于佛法未能真正明了的人,他不會請法。四衆弟子對佛法稍稍有一點認識,應當代一切衆生向諸佛菩薩、善知識請法,這是無量功德。正如同阿難尊者在本經的啓請一樣。阿難尊者請佛說此經,你看佛對他的贊歎(在本經第叁品)。所以,請轉法錀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不會講經,禮請法師來講經,一切聽衆聽法師講經所得的功德利益,都是請講經的人成就的。因此,請法的人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議的。沒有人啓請講經說法,佛法就不能流通,所以一切經典裏都有請法的,所謂“當機衆”。
第七、“請佛住世”。請佛講經功德很大,但有幾個人能聽一次經,或聽一部經就開悟證果了?佛在世的時代有。在經典裏常常看到,一部經還沒講完,甚至只講了一半,聽衆中就有開悟,就有證果的,但是不多。佛滅度之後,我們沒聽說過,有幾個人是聽一次經就開悟證果?在中國曆史上大概只有一位—惠能法師。他只聽一次,一部《金剛經》沒講完,講了叁分之一,他就開悟證果。因此,絕大多數的人要天天聽,天天修,長時間的熏習,才有成就的希望。因此,不但請法師講經,還要請他常住在此地,我們才有希望成就。
佛現在不在世間,去我們久遠了;菩薩、羅漢,肉眼凡夫也不認識。若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有修有學,我們要發願親近他,要發心把他留住,住在這世間,住在這道場,這樣才能利益一方的衆生。…
《無量壽經講記 德遵普賢 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