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九 总释名题▪P4

  ..续本文上一页之口,那么写《要解》的这个人—蕅益大师,是什么人再来的?蕅益大师真人不露相,身分没有暴露。由于印光法师对他的赞叹,我们猜想,他要不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再来,也必定是观音菩萨再来,才令大势至菩萨对他如此赞叹。

  除《要解》之外,印祖极力提倡《了凡四训》,目的是教我们真正相信因果报应。现代这个社会,这是第一要紧的大事。为什么?佛法衰退了,儒家也被丢弃了,人心无所依归。我们的思想、见解,没有标准,世界就大乱了。大乱之世,如果人人皆能相信“因果报应”的事实,则起心动念总会收敛一点。对于社会的安定,社会的秩序,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他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深信因果,断恶修善,自求多福。善恶的标准是什么?他是用《感应篇》作为善恶的标准,断恶修善。用《弥陀经要解》净化我们的身心,求生净土。这是印祖提倡的。

  继印祖之后,夏莲居大士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人。诸位如果不是深入经藏,你没有法子理解。唯有深入经藏才知道,他集结这部《无量寿经》,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集结《无量寿经》,如果不是观音、势至这样等觉以上的佛菩萨,决定不能做到这样圆满,丝毫瑕疵都找不到。

  过去,第一位会集此经的是王龙舒居士,他是很了不起的人。他作《龙舒净土文》,不晓得度了多少人往生!每一个因《净土文》而发心往生的,对于王龙舒居士在西方世界的品位都会增高。因为《净土文》引导他们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功德太大!而且龙舒居士自己往生的时候是预知时至,站著走的,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所会集的本子还有瑕疵,使人想到会集的工作实在不容易。

  第二位彭际清居士,号知归子。他将《华严经》修行的方法,归纳成念佛法门,著有《华严念佛三昧论》,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这是真正彻底觉悟,才有这样的眼光、慧眼。他所节校的《无量寿经》的本子,也不圆满。

  第三位魏源居士。他以五种原本会集,自己认为已经完美无缺了,后人还是把他的缺点一桩一桩指出来。尤其是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对魏源的会集本批评很多。

  第四位夏莲居老居士。夏老的《无量寿经》会集本完美无瑕。在当年宗门教下,在家出家的大德们,都承认这是最善的版本。因为当时还有一些人有成见,以致这个版本出来之后就没有能大量流通。律航老法师将这部经书带到台湾来。李老师在台中讲过一次。一直到李老师往生,我为报师法乳之恩,极力倡导大量流通。流通之后,没有一个不欢喜。不但在台湾,在国外、在大陆普遍流通,成为接触佛法的同修们最欢喜的一本经书。由此可知,夏莲居居士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是来度我们这一代苦难的众生。

  用这一个法门,真正收到身心清净的效果。我常常勉励同修,用什么方法达到我们真正修学的目标?读经。这是古老的方法,你念得愈多愈好。修行决定不能违背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与三学相违背的,决定不是佛法。你读诵这部经,不但三学在其中,三慧、三资粮也在其中。不可思议!我们的身心都不清净,用其他的方法要达到清净,是非常困难的。用这个方法,一般在读诵开始,如果一天能念三部,半年之后就见到效果。有许多同修,我教他这个方法,他去做,过了半年来跟我讲,很有效果。如果念的部数多,效果就更殊胜。所以,现在一天念七部、十部或更多的人很多,在本省、在国外、在大陆都有。如果他得不到好处,他怎么肯学?有许多同修告诉我,大概在五百遍到一千遍是一个转捩点,过了这一关之后,身心自在、信心清净。

  读诵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六度里的忍辱,可见读诵正是修忍辱。忍之后才有精进。精进之后心定了,就是禅定。定了之后开慧。我们用这个方法,六度齐修。读经的时候,放下万缘,是布施。读经的时候,不起恶念,是持戒。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念下去,是忍辱。六度齐修!三学、六度、三慧、三资粮都在其中。还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方法更殊胜?

  烦恼重、业障深,运用这个方法,三个月到半年,你的烦恼、业障、习气会非常明显的减少。这就是效果,就是你修学功夫得力,你有收获了。由此可知,我们心不清净,有妄想的时候,心烦恼,展开经典读诵。如果读得很熟,能背诵了,不必展开经本。妄想一起来,读经把妄念止住。念几句,或者念几品,念一遍,烦恼、妄想就没有了,就念掉了。这是真修!所以经不是念给佛听的,也不是念给菩萨听的。读经是为自己断除业障、烦恼、习气,恢复自己心地的清净平等觉,目的在此。我跟同修们说过,现在第一个步骤是做预备功夫。把经念熟,念到能背诵,一个字不会错,这是预备功夫。功夫做成了,经能背得很熟了,然后起修,依教奉行,才是真正修行。

  “修行”就是要对治恶行、烦恼、习气。怎么对治?每天念经。若一部经还没念完,就打妄想,这一遍就不算,要从头再念起。必须念到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一部经念圆满,一个妄念也没有。这一部经念熟了,只需要半小时。半个钟点里没有一个妄念,功夫是不是成就?给诸位说,只刚刚及格,没什么了不起。你想想看,人家念佛堂里念佛,一支香一个半小时,还会起五、六个妄念,三、五个妄念,那是功夫很好的。你半个小时不起妄念,算什么!所以先求这个,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然后再增加,念二部,念三部。如果能连续念五部、六部、七部都没有一个妄念,你的功夫是真正得力。说老实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稳稳当当,没问题了。要这样干才行!心清净到这样程度,可以不要再读经了,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由此可知,读经的目标是恢复到心地的清净;是要把妄想、烦恼、染著给念掉,目的是这个。

  清净心念佛,句句相应,那真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今天佛号不相应,是因为心不清净,所以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烦恼、染污、垢秽,就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只要把这个控制住了,恶行就不会有了,才能真正达到“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的保证。《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清净心。“一切”,大而言之,十方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一心所显现出来的。就法门来讲,“一”就是持名念佛。念佛法门就包括了所有一切法门。我们在前面也讲过,将来讲到经文还要讨论。

  你认识了,肯定了,如果自己求生西方,一句佛号、一本《无量寿经》就足够了。年岁大的人,记忆力衰退了,《无量寿经》太长无法受持,就受持小本《阿弥陀经》也是一样的。用小本《阿弥陀经》,像我刚才讲的读诵方法,把烦恼、习气、妄想、执著念掉。这是中年以上记忆衰退,采取小本《阿弥陀经》。年轻人要用大本。大本效果大,力量大,读诵的时间长。长时间不打妄想难;短时间容易。《阿弥陀经》背一遍几分钟,不打妄想还容易。《无量寿经》背一遍至少要半个小时,不打妄想很难。

  (七)平等觉:经云:“平等者,名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不二法门。”今题中“平等觉”有四解:

  修学总纲领第二是“平等觉”。经云:“平等者,名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不二法门。”

  诸位要知道,“二”就不平等了。可见平等就是一心。“一”就平等了,二就不平等。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从这一点我们才真正明白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以前我们都是讲的皮毛,精髓没有见到。没见到怎么能讲得出来?从《无量寿经》上我们已经明白了,觉悟了。恒顺就是平等心。心里起一个妄念,不叫随顺。随顺是随顺性德,随顺法性,随顺自性。自性清净,法性无染,这叫随顺自他。自己是自性,他是法性。这是真正随顺。所以,随顺是清净的平等,是平等心,这是真如。

  要怎样才能达到平等?中国人讲和平。你不和,就不会平。和是因,平是果。所以,佛教我们修六和敬。六和敬的目标就是平等觉。不能修六和,平等是有名无实。与人相处要和。人要和,事也要和,无一法不和。佛教我们六和,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的修学。“清净、平等、觉”是一而三,三而一,互为体用。

  你不平等,决定不清净。唯有清净才会平等;唯有平等才会觉。像水一样,水不起波浪就平等,不混浊就清净。觉是它的用处,像镜子一样,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觉是照见,所以心要清净,清净就是不染污;心要平等,平等就是不动摇。这是真如,这是“不二法门”。所以,修行最贵的是一门,一门容易得到平等,容易得到清净。学多了,达不到这个目标。

  题上“平等觉”三个字,古大德有四种解释。

  1、 平等普觉一切众生。即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

  在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中找不到第二种。这一部经“平等普遍觉悟一切众生”,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诸位要很冷静的去思惟,去多想一想,然后你才知道这一部经典,念佛法门之可贵。那一部经典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菩萨依这部经典修行成佛;阿罗汉依这部经典修行成佛;凡夫依照这部经典修行也成佛。连三恶道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依照这部经典的方法修行也成佛。平等成佛!念佛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

  不但平等成佛,而且是平等快速的成佛。不会说是菩萨成佛快一点,我们成佛慢一点,没这个道理。平等成佛。如果菩萨成佛比我们快,那就不平等。菩萨成的佛比我们高,也不平等。

  “佛”,天台家讲有四种佛,藏、通、别、圆。菩萨成的是圆教佛,我们成的是藏教佛,这不平等。所以,这个法门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真正不可思议,真正是难信之法。几个人有缘遇到?即使有缘遇到,还不能直下接受。这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讲的少善根、福德、因缘。他不是没善根、福德、因缘。没有善根、福德、因缘,他就遇不到。遇到了,还想这门、想那…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九 总释名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