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门,不能把一切放下,一心专修。这是善根少,福德也少。他还要修这门、修那门,修得很多,这是杂修。这一生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难讲。善导大师说,杂修的人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万分之三、五。一万个人当中或者有三个、五个。他也说,专修的人是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个都不漏的。问题是在专,在杂,你就晓得杂修不如专修。
净宗自古以来,由于《无量寿经》的版本太多,内容出入太大,大家不晓得依那个本子修好。因此,干脆就不依这些本子,都依小本《阿弥陀经》。这么重要的一部经书,唐代末后竟被舍弃。依《阿弥陀经》修行也行,也能成就。古时候的人比现在淳厚,古代的社会,染污没有现在这么严重,依照《阿弥陀经》修,当然能往生。今天这个社会,人心病重。从前南部会性法师(他也懂得一点中医),他跟我讲,现在人害的病,照古人的处方用药,都不灵。为什么不灵?现代人的这些病比从前人严重,要分量加倍。我听了觉得有道理。从前开药方用三钱,现在要用六钱才治得了病,确实是如此。从前小本能治病,现在小本治不了,要用大本,加倍了。
大本没有好版本,不能不祈求佛菩萨再来,重新给我们会集一个本子,来救度这一代苦难的众生。佛菩萨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感得夏莲公为我们会集这个善本。我们从历史上知道,智者大师依照《观无量寿佛经》修行往生的。他很谦虚,自己说只证得五品位。五品位是往生凡圣同居土,品位并不高。这是他谦虚,示现给我们看的。
这部经是“平等成佛”的法门。你要想真正在这一生平等成佛,此乃希有之事,真正是清净平等觉,你就要把一切万缘放下;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即使是发心将来弘法利生,肩负起如来慧命,这样的大心菩萨,但在初学的阶段,还是要万缘放下,一门深入。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诫!
佛的教诫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成佛之道。首先教你发愿,拓开心量,不能起心动念就想到自己的利益,这样心量太小了。儒家尚且不会。所以,佛教我们发愿,要利益一切众生,要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自然包括你的家族、你的家人。你的家人不会在一切众生之外,所以心要发得大,要立大志,不要小心量。小心量,永远不能有成就。心量太小,诸位想想,能往生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每一个人,他的心愿都是要普度一切众生的。你的心量太小,只度你一家人,只度自己,你自然跟他们谈不来。思想、见解不相同,你怎么能去得了?这就是心不相应,愿不相应,自然去不了。所以,一定要发大心,你的心量大了,诸佛护念,龙天护持。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你想不到!你的家亲眷属,有佛菩萨、龙天去保佑加持。这是真正加持,决定不是用手在你头上摸一下就算加持,那是骗人的。
还有许多人来要我给他加持,也像一般仪式在他头上洒几滴水,摸一摸。我说,我不做这种假事情,骗人的!手摸你一下,你的心果然清净,就把你的烦恼摸掉了,那是真加持。你们遇到这些人给你加持,有没有效果?或者是当时心地很清凉,过了几分钟又恢复了原状,那是骗人的,不是真的。
现代人真可怜,甚至受到高等教育,读到博士学位,还是迷惑颠倒,邪正不能辨别。什么是加持?读《无量寿经》是加持。你念一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你摩顶加持;你念十遍,一天就加持十次,就灌顶十次。真实受用!
“平等成佛”。成佛了,你跟诸佛平等,跟阿弥陀佛也平等!这一点也不假。
2、以平等法觉悟众生。
从修学方法上讲,这是“平等法”。等觉菩萨想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念这部经,也修念佛法门。菩萨、罗汉、人天、六道凡夫,凡是想生西方极乐世界,都修念佛法门。经上讲了五种方法:受持、读诵、书写、称名、回向。书写就是流通(现在不要书写了,我们可以大量影印流通)。经上也讲到供养。
现在正是过年的好时节。今天我收到两张贺年卡,我就在此经书上写“恭贺新禧”,寄给他,用经本作为我对他的贺年礼品。这里经书很多,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来拜年,你也可以把经书送给他,祝福他。他若说不能要,你必须说祝福你无量寿,不要无量寿就短命。《无量寿经》不能不要;不要是很大的忌讳。我送你无量寿,供养你无量寿,祝福你无量寿;这样他就不能拒绝。我们用这部经来供养一切众生。这里版本很多,大本、小本的,有注音符号的、没有注音符号的都有,过年期间多请几本回家去。这就是用平等法觉悟一切众生。
3、平等觉指如来之正觉。
这是通称。一切诸佛如来皆有“平等觉”的德号,所以平等觉是佛号之一。那一尊佛心不平等?都平等。那一尊佛不觉?都觉悟。没有不觉的佛,没有不平等的佛。菩萨以下的众生不平等。菩萨因为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确实还有不平等的,但是佛决定是平等的。一切诸佛都称“平等觉”。
4、专就本经“平等觉”,亦即极乐教主之圣号。
这是本经上有的。本师问阿难尊者以及大众,你们要不要见“平等觉”。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所以,“平等觉”在本经里是阿弥陀佛的德号。经题上,前面有无量寿,后面有平等觉,是不是重复了?不重复,无量寿是性德,平等觉是修德。
前面讲“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三种都是性德。在性德里讲,“大乘”是赞叹,像赞颂孔夫子“大矣哉!”这是赞叹词,不是大小之大,真正不可思议。“无量寿”是本性;“庄严”是美好到了极处。丝毫的缺陷都找不到,这才称庄严。无论是正报、依报,皆达到真善美慧之极处,这是性德显现。性德必须有修德才能显现出来。一切众生都具足性德,但没有修德,所以性德透不出来。“清净、平等、觉”,这三个属于修德,也是真心三义。清净心是真心,平等心是真心,觉而不迷是真心,所以是真心三义。这三句也配佛、法、僧三宝,戒、定、慧三学。本经别题介绍到此。
(八)经:义为契经。(1)契理(2)契机。具贯摄常法四义。
“经”是通题。凡是佛菩萨说的教诲,皆尊称曰经。梵语没有“经”这个字。梵语“修多罗”,意思是“线”。古印度,书是用贝多罗树叶写的,两边打洞,用绳子穿起来。绳子就叫修多罗,所以修多罗是线,有贯穿的意思,把它穿起来。中国人对线看得很轻,不重视它。中国古圣先贤的著作,我们尊称为“经”。所以,就用“经”来翻译修多罗,不是它的本意。
中国古人对佛经拣别,像《五经》、《十三经》之类的,就加了一个“契”字,称作“契经”。契是契合。契有两个意思:“契理”、“契机”。第一、上契诸佛所证之理。经讲的理论依据,是一切诸佛所证得的,佛佛道同。用现代的话来说,即是符合真理。第二、就是契众生的根性。特别是这一部经,平等普觉一切众生,平等普契一切众生根机。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契合。这个法门到那里去找?譬如我请你编一本教科书,这本教科书从幼稚园到博士班都适用。
诸位要晓得,《大藏经》有许多经典,每一部经是契合某一类的根机,不是普遍契机,的确有高级的,有中级的,有初级的。就像学校教科书一样,有适合小学的,适合中学,适合于大学,适合研究所的。这是佛家的“分科判教”。判教就是判定这部经典应该排在某个年级学习,是依照经典内容浅深次第排课。唯独这一部经,从幼稚园到博士班,一本就够了,全都契机,真是不可思议。这是很奇怪的!奇怪在那里?程度浅的人念,有浅的体会,意思浅。程度深的人念,意义深。同一本经,每个人感受不一样。你们如果不相信,这部经我已经讲过好多遍,你把每一遍的录音、录影带拿来比较一下,一遍比一遍讲得有深度。后面讲的比前面讲的义理深广。前面我不是有意说得浅,而是前面我所体悟领会的有限,全都显露出来了。所以这本经,你永远念不厌,永远讲不倦,遍遍有新意义。真的是从幼稚园到博士班,它都管用。不像其他经典,没有这种力量。
它是第一等契机、契理。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这是本经的特色。其余一切经,从契机、契理上来讲,没有这一部经如此的圆满。
1、贯则贯穿所说之理。
古人解释“经”字,常用“贯摄常法”四义。第一、“贯”。贯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有条不紊。文章作得很好,条理、段落、层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佛法里讲,章法结构非常严谨,一点错误都没有。这是从外表上看。慈舟法师为本经作科判,诸位细细去研究。科判的本子,我们已经印出了。对学习讲经的人,慈老的科判很有用处,有很大的帮助。科判就是解释经的。从科判里看到全经的内容,就是全经的思想、体系、结构,有条不紊。字面上的是文章,章法结构,内容就是思想体系,都是贯的意思。
2、摄则摄持所化之生。
第二、“摄”。一切经中论摄受的力量,本经第一。“摄受”是令人对它产生特别的爱好,令人读了之后欲罢不能。它有这个力量,愈念愈想念,所以我先教你念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之后,你问我还要不要念?我说:你继续再念。念到什么时候不念了?念到成佛的时候还要念。成佛为什么还要念?成佛,自己不要念了,但需要教众生念。自己不念,怎么能教众生念!众生看到你自己都不念,为什么要我念?所以成了佛之后,给众生作榜样,教众生念。这是“摄持所化之生”,功德力量第一。
这一部经的流通弘扬与一切经来比较,没有任何经论能像此经传播快速,三四年中能在全世界风行。现在讲排行榜,此经是第一!摄受的能力太大,不可思议。我虽然在外面宣传,跟大家介绍,要不是大家真正得到利益,也不可能。我过去讲过不少经论,为什么你们都没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唯独这一部经,一接受就欲罢不能。这不是我说的能力,…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九 总释名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