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五 所被根机▪P5

  ..续本文上一页“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佛法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由心想生。你想成什么,就成什么。权,操在自己,不操在别人。《观经》里把这些理论、方法说得非常透彻,《大势至圆通章》尤其抓到了纲领。“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总纲领。教你“净念相继”,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相继就是不间断。往生不退成佛的秘诀都传授给我们了,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做了。

  这是“果觉全体”。若问,佛还有没有更秘密、更高明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了!最高深、最秘密的方法就是“净念相继”,都在这部经上传授给我们了。“授与浊恶众生”。我们生长在五浊恶世的环境里,佛这样的慈悲,把究竟圆满的大法传授给我们,实在难得。

  “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念佛虽然简易,然其理深密。深密不是秘密。什么人能透彻理解?只有佛才透彻理解,唯佛与佛能究竟彻底明了。“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九界”包括菩萨,包括等觉菩萨。换句话说,即使是等觉菩萨,如果不是佛力加持,他也没有办法究竟理解。何况我们凡夫!

  我们今天能懂得这么一点,说实话,这些经论我们看得很多,听得很多,绝对不是今天第一次听到的。为什么?过去听到、看到的时候不觉悟,不能体会经中的真实义。诸位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现在我们才知道,第一、我们的善根没有发现;第二、三宝加持的力量达不到,我们本身有业障,障碍住了。现在一看,眼睛亮了,一听就觉悟了,证明我们善根现前,业障消除了,诸佛威神加持,我们得到受用了。这是真的,这些理事,都在《无量寿经》里。

  现在很多同学,《无量寿经》念了很多遍。我这一提醒,大家就相信了。如果不是过去善根发现,现在三宝威神加持,即使听了、看了,也只是打个马虎就过去了,就是不能信解。

  可见念佛法门,实是无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当也。

  这句话,我们现在终于相信了。“无上”是没有比这再上。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里,没有一法超过念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大小、权实、显密,没有一部经超过《阿弥陀经》。为什么?如果有一部经超过《阿弥陀经》,那就有一法在念佛之上。不仅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没有一部经能超过此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经典,也没有一部经超过《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这样才认识这个法门、这个经典是“无上深妙之法”。我们得来真正不容易!这么多经典摆在那里,那一部经第一,你能找得到吗?所以我们实在非常幸运,怎么会在这一生中,一下子就碰上这样殊胜无上的第一法门。

  “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当也”。“上根”就是能信、能愿、能行。就是前面所讲,“专接上根,旁及中下”的意思。如果还要学其他的法门,还要读其他的经论,那是中下,不是上根。我们在这一段文里细细去体会。“直下承当”,这个人就是上上根。他这一生中决定往生,决定成佛。还有什么根性比成佛更高、更上的?没有了。这一生就要作佛了,他不是上上根,谁是上上根!所以蕅益大师这一段的开示非常重要。

  四、《疏钞》云:“故知念佛,菩萨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

  这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一段恳切的开示。“念佛”是念阿弥陀佛。“菩萨之父”是比喻父母能生子女的意思。念佛能生佛!菩萨不念佛,永远是菩萨,成不了佛。菩萨要想成佛,非得念佛,才能成佛。不仅是菩萨成佛要念佛;九法界一切众生要想成佛,念佛就成了。念佛决定不会成菩萨、成阿罗汉。念佛决定成佛!

  由此可知,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在造因。若能冷静、细心检点这一天动了些什么念头;这些念头是因,将来就有果报。业因果报的转变关键就是念头。念钞票,将来变什么?钞票上有细菌,将来死了之后都变成钞票上的细菌。为什么?他没忘记它,钞票不能生育,自然化成细菌。念家眷,没有办法离开你的家族。如果你造的是善业,就又回到你自己家中去投胎,作自己的孙子、重孙。去给你儿子、孙子作儿女了,就又投胎回来了。如果是出了家,在寺院里,舍不得所住的道场。寺院有老鼠、蟑螂、蚂蚁,将来他就来投胎,作这些小动物,因为他贪恋这个地方。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心里念什么,将来就变什么。

  十法界依正庄严,最殊胜圆满的是佛菩萨,所以佛教我们念佛、念菩萨。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才会死心塌地的念。不念佛菩萨,就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造六道轮回的业因,这是极可怕的事。所以,莲池大师在此提醒我们,“念佛是菩萨之父,生育法身”。

  蕅益大师讲,这是“无上深妙之法”。“深”是理甚深;“妙”是事微妙。不可思议,称之为妙。“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一句是《华严经》上说的。华严会上十地菩萨,从初地到等觉,实际上是十一个阶位。说十地,是整数好讲。这十一个阶位都念佛,始从初地,终至等觉。从初地到等觉,都不离念佛。有许多人轻视念佛法门,认为念佛是自了汉。他们学大乘,标榜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也不错,来生再作人;问题是来生能不能再作人,是个大问题。

  修五戒十善要不能得八十分,来生决定没有作人的把握。我们能否给自己打个分数。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身三善,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善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善是不贪、不嗔、不痴。我们能做得到吗?佛给我们讲真话,现在得人身的人,死了之后,来生再得人身,就像指甲上的土(在地上抓一把土,再撒在地上,指甲里面还有一点点);来生不能再得人身的,像大地的土。确实不成比例!手指甲上的土跟丢在地下的土比一比,那个多?我们自己来生能不能得人身,自己清楚得很。

  贪心重的,变饿鬼。嗔恨心重的,堕地狱。愚痴的,变畜生。所以贪、嗔、痴是三毒,果报是三恶道。“贪心”,不管贪什么,贪名、贪利、贪财、贪色,乃至于贪佛法也不行。佛法虽然好,你的贪心没断,贪图功德,到处去攀缘作会,还是贪。佛教你断贪、嗔、痴的,绝对不是教你换贪、嗔、痴的对象。你把意思弄错了,那不能怪佛,你还是要堕落恶道的。

  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尚且不贪,何况世间法?世间许多人对于净宗不了解。不仅对净宗不了解,对整个佛法也不了解,才造成很深的误会。为什么不了解?就是梅光羲居士讲的“不读大经之过”,就是没有认真去读诵大乘,所以对于“佛法”不了解,产生许多误会。正如莲池大师在此讲的“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才接触佛法,尚未开解,就自以为是,不愿意求生净土。

  还有不少出家人觉得作法师不错,来生还想要作法师。他发这个愿,他不求生净土,来生有把握作法师吗?在我想,来生一定是作寺院里的蟑螂、老鼠。我说的话,有时不太好听,但是句句都是实话。如果拿著佛法欺骗众生,果报决定是堕三恶道。

  有些人认为出家好,生活容易,又有人侍奉,又有人供养,又不要工作,多舒服。他不知道古德所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了道”就是证果,就是要出三界。你出不了三界,就得披毛戴角还。必要慎重!你这一生,有本事出三界吗?这是大问题。所以,有很多人来问我,他想出家,我就警告他,出家是很危险的事。要真修行,在家跟出家没有两样。论成就,在家成菩萨、成佛,比出家的多得多。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放眼看天下,真正修行成就的人,真正往生的人,在家多,出家少。如果不相信的话,你稍微留意,你看出家人跟在家人,死的时候相状怎么样,就知道了。这是骗不了人的。死的时候,相貌非常好看,那是好相。死时面目很恐怖、很难看,那是恶相。摆在我们面前,谁也骗不了谁。自以为聪明,骗人一辈子,最后狐狸尾巴还是要露出来,最后一招骗不了人的。这四十年来,往生净土,预知时至的,晓得什么时候走,不生病,坐著走的,站著走的,在家同修中时有所闻;出家众里没有看到一个,实在值得我们警惕。

  古时候讲修行,出家人确实超过在家人。现在出家人的环境比不上在家人。从前出家人住在深山,距离村镇比较远,的确不接近名闻利养。纵然有信徒到山上去烧香拜佛,出家人见到信徒,他不理睬你的,真是所谓眼观鼻,鼻观心。寺院里有知客师接待信徒;不负责接待的,绝对不会跟你讲一句话。寺院自己有产业,生活虽然清苦,只要能维持,不依靠信徒。

  现在寺院没有产业,生活要靠信徒,不巴结信徒,怎么行?巴结信徒就要看信徒的脸色,决定不敢得罪信徒。这样的生活过得多苦!如果那个寺院,法师不理会信徒,若是传出去,下次再也没人来你的寺院了。所以,今天出家人的心理,比在家人的心要来得复杂。在家人的心比出家人清净。一个如法的道场很难,很希有。我劝同修们要知道事实真相,认真的修学,自己决定有成就。

  可见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

  “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无上菩提心。发无上菩提心的人就是真正的菩萨。何况在大经里明白显示,在家菩萨列了十六位,出家的菩萨只举三个人。这样的表法,含义很深。

  五、盖此法门,乃弥陀住真实慧,从真实之际之所开化显示。

  这些都是《无量寿经》的经文。《无量寿经》里讲三个真实:“真实之慧”、“真实之际”、“真实之利”,这在其他经典上是很少看到的。“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真法界。“真实慧”就是本性里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佛将念佛成佛的法门教给众生,就是“惠以真实之利”。一切利益中,以持名念佛的方法…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五 所被根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