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佛法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由心想生。你想成什麼,就成什麼。權,操在自己,不操在別人。《觀經》裏把這些理論、方法說得非常透徹,《大勢至圓通章》尤其抓到了綱領。“憶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總綱領。教你“淨念相繼”,淨就是不懷疑,不夾雜;相繼就是不間斷。往生不退成佛的秘訣都傳授給我們了,就看我們自己怎麼做了。
這是“果覺全體”。若問,佛還有沒有更秘密、更高明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沒有了!最高深、最秘密的方法就是“淨念相繼”,都在這部經上傳授給我們了。“授與濁惡衆生”。我們生長在五濁惡世的環境裏,佛這樣的慈悲,把究竟圓滿的大法傳授給我們,實在難得。
“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念佛雖然簡易,然其理深密。深密不是秘密。什麼人能透徹理解?只有佛才透徹理解,唯佛與佛能究竟徹底明了。“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九界”包括菩薩,包括等覺菩薩。換句話說,即使是等覺菩薩,如果不是佛力加持,他也沒有辦法究竟理解。何況我們凡夫!
我們今天能懂得這麼一點,說實話,這些經論我們看得很多,聽得很多,絕對不是今天第一次聽到的。爲什麼?過去聽到、看到的時候不覺悟,不能體會經中的真實義。諸位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現在我們才知道,第一、我們的善根沒有發現;第二、叁寶加持的力量達不到,我們本身有業障,障礙住了。現在一看,眼睛亮了,一聽就覺悟了,證明我們善根現前,業障消除了,諸佛威神加持,我們得到受用了。這是真的,這些理事,都在《無量壽經》裏。
現在很多同學,《無量壽經》念了很多遍。我這一提醒,大家就相信了。如果不是過去善根發現,現在叁寶威神加持,即使聽了、看了,也只是打個馬虎就過去了,就是不能信解。
可見念佛法門,實是無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當也。
這句話,我們現在終于相信了。“無上”是沒有比這再上。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裏,沒有一法超過念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大小、權實、顯密,沒有一部經超過《阿彌陀經》。爲什麼?如果有一部經超過《阿彌陀經》,那就有一法在念佛之上。不僅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沒有一部經能超過此經;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經典,也沒有一部經超過《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部,這樣才認識這個法門、這個經典是“無上深妙之法”。我們得來真正不容易!這麼多經典擺在那裏,那一部經第一,你能找得到嗎?所以我們實在非常幸運,怎麼會在這一生中,一下子就碰上這樣殊勝無上的第一法門。
“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當也”。“上根”就是能信、能願、能行。就是前面所講,“專接上根,旁及中下”的意思。如果還要學其他的法門,還要讀其他的經論,那是中下,不是上根。我們在這一段文裏細細去體會。“直下承當”,這個人就是上上根。他這一生中決定往生,決定成佛。還有什麼根性比成佛更高、更上的?沒有了。這一生就要作佛了,他不是上上根,誰是上上根!所以蕅益大師這一段的開示非常重要。
四、《疏鈔》雲:“故知念佛,菩薩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
這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裏一段懇切的開示。“念佛”是念阿彌陀佛。“菩薩之父”是比喻父母能生子女的意思。念佛能生佛!菩薩不念佛,永遠是菩薩,成不了佛。菩薩要想成佛,非得念佛,才能成佛。不僅是菩薩成佛要念佛;九法界一切衆生要想成佛,念佛就成了。念佛決定不會成菩薩、成阿羅漢。念佛決定成佛!
由此可知,我們一天到晚起心動念,都是在造因。若能冷靜、細心檢點這一天動了些什麼念頭;這些念頭是因,將來就有果報。業因果報的轉變關鍵就是念頭。念鈔票,將來變什麼?鈔票上有細菌,將來死了之後都變成鈔票上的細菌。爲什麼?他沒忘記它,鈔票不能生育,自然化成細菌。念家眷,沒有辦法離開你的家族。如果你造的是善業,就又回到你自己家中去投胎,作自己的孫子、重孫。去給你兒子、孫子作兒女了,就又投胎回來了。如果是出了家,在寺院裏,舍不得所住的道場。寺院有老鼠、蟑螂、螞蟻,將來他就來投胎,作這些小動物,因爲他貪戀這個地方。所以,諸位同修要知道,心裏念什麼,將來就變什麼。
十法界依正莊嚴,最殊勝圓滿的是佛菩薩,所以佛教我們念佛、念菩薩。我們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才會死心塌地的念。不念佛菩薩,就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造六道輪回的業因,這是極可怕的事。所以,蓮池大師在此提醒我們,“念佛是菩薩之父,生育法身”。
蕅益大師講,這是“無上深妙之法”。“深”是理甚深;“妙”是事微妙。不可思議,稱之爲妙。“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這一句是《華嚴經》上說的。華嚴會上十地菩薩,從初地到等覺,實際上是十一個階位。說十地,是整數好講。這十一個階位都念佛,始從初地,終至等覺。從初地到等覺,都不離念佛。有許多人輕視念佛法門,認爲念佛是自了漢。他們學大乘,標榜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也不錯,來生再作人;問題是來生能不能再作人,是個大問題。
修五戒十善要不能得八十分,來生決定沒有作人的把握。我們能否給自己打個分數。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是身叁善,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善是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意叁善是不貪、不嗔、不癡。我們能做得到嗎?佛給我們講真話,現在得人身的人,死了之後,來生再得人身,就像指甲上的土(在地上抓一把土,再撒在地上,指甲裏面還有一點點);來生不能再得人身的,像大地的土。確實不成比例!手指甲上的土跟丟在地下的土比一比,那個多?我們自己來生能不能得人身,自己清楚得很。
貪心重的,變餓鬼。嗔恨心重的,墮地獄。愚癡的,變畜生。所以貪、嗔、癡是叁毒,果報是叁惡道。“貪心”,不管貪什麼,貪名、貪利、貪財、貪色,乃至于貪佛法也不行。佛法雖然好,你的貪心沒斷,貪圖功德,到處去攀緣作會,還是貪。佛教你斷貪、嗔、癡的,絕對不是教你換貪、嗔、癡的對象。你把意思弄錯了,那不能怪佛,你還是要墮落惡道的。
經雲:“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法尚且不貪,何況世間法?世間許多人對于淨宗不了解。不僅對淨宗不了解,對整個佛法也不了解,才造成很深的誤會。爲什麼不了解?就是梅光羲居士講的“不讀大經之過”,就是沒有認真去讀誦大乘,所以對于“佛法”不了解,産生許多誤會。正如蓮池大師在此講的“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才接觸佛法,尚未開解,就自以爲是,不願意求生淨土。
還有不少出家人覺得作法師不錯,來生還想要作法師。他發這個願,他不求生淨土,來生有把握作法師嗎?在我想,來生一定是作寺院裏的蟑螂、老鼠。我說的話,有時不太好聽,但是句句都是實話。如果拿著佛法欺騙衆生,果報決定是墮叁惡道。
有些人認爲出家好,生活容易,又有人侍奉,又有人供養,又不要工作,多舒服。他不知道古德所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了道”就是證果,就是要出叁界。你出不了叁界,就得披毛戴角還。必要慎重!你這一生,有本事出叁界嗎?這是大問題。所以,有很多人來問我,他想出家,我就警告他,出家是很危險的事。要真修行,在家跟出家沒有兩樣。論成就,在家成菩薩、成佛,比出家的多得多。
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放眼看天下,真正修行成就的人,真正往生的人,在家多,出家少。如果不相信的話,你稍微留意,你看出家人跟在家人,死的時候相狀怎麼樣,就知道了。這是騙不了人的。死的時候,相貌非常好看,那是好相。死時面目很恐怖、很難看,那是惡相。擺在我們面前,誰也騙不了誰。自以爲聰明,騙人一輩子,最後狐狸尾巴還是要露出來,最後一招騙不了人的。這四十年來,往生淨土,預知時至的,曉得什麼時候走,不生病,坐著走的,站著走的,在家同修中時有所聞;出家衆裏沒有看到一個,實在值得我們警惕。
古時候講修行,出家人確實超過在家人。現在出家人的環境比不上在家人。從前出家人住在深山,距離村鎮比較遠,的確不接近名聞利養。縱然有信徒到山上去燒香拜佛,出家人見到信徒,他不理睬你的,真是所謂眼觀鼻,鼻觀心。寺院裏有知客師接待信徒;不負責接待的,絕對不會跟你講一句話。寺院自己有産業,生活雖然清苦,只要能維持,不依靠信徒。
現在寺院沒有産業,生活要靠信徒,不巴結信徒,怎麼行?巴結信徒就要看信徒的臉色,決定不敢得罪信徒。這樣的生活過得多苦!如果那個寺院,法師不理會信徒,若是傳出去,下次再也沒人來你的寺院了。所以,今天出家人的心理,比在家人的心要來得複雜。在家人的心比出家人清淨。一個如法的道場很難,很希有。我勸同修們要知道事實真相,認真的修學,自己決定有成就。
可見淨土法門,正契菩薩之機。
“淨土法門,正契菩薩之機”。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無上菩提心。發無上菩提心的人就是真正的菩薩。何況在大經裏明白顯示,在家菩薩列了十六位,出家的菩薩只舉叁個人。這樣的表法,含義很深。
五、蓋此法門,乃彌陀住真實慧,從真實之際之所開化顯示。
這些都是《無量壽經》的經文。《無量壽經》裏講叁個真實:“真實之慧”、“真實之際”、“真實之利”,這在其他經典上是很少看到的。“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真法界。“真實慧”就是本性裏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佛將念佛成佛的法門教給衆生,就是“惠以真實之利”。一切利益中,以持名念佛的方法…
《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五 所被根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