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前言 概要▪P3

  ..续本文上一页以,我们今天修的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是一点也不差。这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这就是念佛,念这部《无量寿经》。

  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每天念的遍数愈多愈好。这是三学、六度、十愿圆修的方法,何况又是果觉。或有人说,直接念阿弥陀佛不就好了,何必要念《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这话说得没错,直接念阿弥陀佛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老实念,你自己决定往生,但不能利益众生。因为一般人总认为这是老太婆教,很难信受,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老实念。又以社会大众对念佛法门存有种种误会,没有人瞧得起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你劝别人念,也劝不了。念《无量寿经》就不一样了,因为《无量寿经》里的理论、境界、方法、事理、因果,样样圆满,绝非迷信,才能带动社会,人人生起信心,大家才真正认识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的无量功德。

  不念《无量寿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谁也不认识,它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它到底好处在那里,也说不出来,所以必须用念经的方式,既自利,又利他。好处在此,能自度度他。大家能这样念,能带动全省;全省这么多人读诵、受持,这个地方不遭难,人人有福。大劫难来了,我们台湾不遭难。凭什么?有这么多人在受持《无量寿经》。因为你念经,依教修行,念这句佛号,念念相应,十方诸佛护念,一切菩萨龙天善神都来保护这地方,功德不可思议。

  “心作心是”。“心”就是真理。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观经》里告诉我们:“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的心就是佛。学佛学什么?学佛就是修心,修养真心。真心是佛。真心没有妄念,妄念就是妄心。妄念没有了,真心现前,就是成佛。妄念没有了,就是“觉、正、净”现前。

  我们今天念《无量寿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是“是心作佛”。这佛是究竟圆满佛,真不可思议。如果诸位说念这部经还不够,还要念别的经,我从前讲过:第一等人就念一部经,这是上上根人,一切诸佛都向他致敬,因为太难得了。一生念一部经即是专精。第二等人,念两三部经。第三等人念五部、六部经。念得愈多,等级就愈往下降。

  我劝大家修净土,如果你是第一等人,一生就受持一部经,《无量寿经》或是《阿弥陀经》。若是第二等人,就劝你受持《净土五经》。若是第三等人,再加上《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如果还觉得不够,那我就不说了,因为你这一生不一定能往生。

  如果我教你们再走我从前的老路,就对不起你们。将来你要是真正觉悟了,会骂我,会觉得我太可恶,明明有一条近路不教你,还教你走好多迂回路。你会恨透我,是我对不起你。就像一切诸佛把成佛的路子找到了,他今天告诉我们,我们要是立刻接受,诸佛菩萨都佩服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太好。他要用无量劫,我们却不费功夫立刻就有成就,成果立刻就跟他相等,佛菩萨也佩服,的确是不可思议。

  下文解释这个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的著作。蕅益大师也是过来人,走了很多冤枉路,最后才找到这条路。蕅益大师的全集分量很多,初学不须多看,只看《弥陀经要解》就够了。这是他著作里的精华,其余的暂时可以不必看。莲池大师的全集,也只要看他的《疏钞》就行了。他一生修行的心得就在这一部书上,莲池大师所有的东西,你全得到了。蕅益大师的《要解》通达了,他的全集你也通达了。学东西要抓住纲领,一通一切都通,这要紧。

  四、《弥陀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是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一段是蕅益大师一生修行的心得。我们要能相信、接受,就是省了几十年冤枉路。这是蕅益大师发现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秘诀。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是念佛成佛的。

  “五浊恶世”,现代的社会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现在全世界每个国家都重视环保,“环保”是近代的新名词。以前地球环境没有严重的污染,用不著刻意讲求保护。现在环境已是严重污染,所以大家有警觉心,要来保护了。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大家只见到表面,而根本的污染却在一切众生心地的深处。这不得了!你看看现代社会人心,被那些污染?财、色、名、食、睡,被这些妄想执著所污染。这种污染的严重性,比环境污染不知道高出多少倍。环境污染,大家警觉到了,要环保;而我们人心的污染怎么办?佛法就是一切有情众生心地污染的环保师。

  我们今天宣扬佛法,就是在做环保工作。在严重的污染环境里面,成佛的方法就是依靠一句阿弥陀佛,一部《无量寿经》。这是讲真话,其余一切经都没有这个力量。从前的人污染比较轻一点,用其他的法门、其他的经典,确实有一点效果。今天的人,生长在这样严重的污染环境中,一切法门、一切经典都不起作用,唯独这一法门能对治。如果释迦牟尼佛今天出现在世间,我相信他所有的经都不讲,只讲念佛法门,讲别的经没用处。诸位要深深体会!别的法门是对从前人说的,对污染轻的人说的。我们今天在严重污染之下,还去学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浪费精神,浪费时间。希望大家痛定思痛,真正把这环境认识清楚,我们才能在佛法里得到真实的利益。

  这是说明怎么成佛的,把成佛的法门贡献给我们。我们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即身就成佛。所以,他就将这“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传授给我们了。我们是作恶至极的众生。

  净土法门是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彻底明了。九法界包括等觉菩萨在内。等觉菩萨要是没有佛力加持,他也搞不清楚。我们今天能说、能听,都是三宝威神力的加持。这是引用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的一段开示。这一段开示明白的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用什么方法修成佛道的。他是念佛才成佛的,正符合《观经》所讲的“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仅仅释迦牟尼佛如是,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成佛,无不是依念佛法门,所以千万不要把这法门看轻了。实在讲,它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佛果上的境界,只有佛才能究竟明了,绝对不是九界凡夫所能了知的。依自己的能力,不能成佛果。我们能信,能理解,是过去无量劫来累积的善根、福德,才能蒙佛力加持。得佛力加持,我们才能信,才能解,才肯发愿求生。

  上次我讲的跟这次讲的不一样,这次能把味道讲出来。上次讲不出来,不是我保留,是我未参透,今天才发现。所以,你们愈是后来听讲的,福报愈大。听过前次讲的,今天他不再来听,是福报小,只能听浅说,深一层的义理,他就没有福来听。

  又曰:“举此体(指法界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可见此经正是如来称性极谈也。

  “体”就是阿弥陀佛之体,也就是法界。“阿弥陀佛”翻成中文,“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意思是“无量觉”。无量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用今天的术语来讲,时间、空间,时空里的一切万物无量无边。用一个名号作代表—无量觉体,没有一样他不是正确圆满的理解,觉而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名号的含义,所以这名号就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法藏比丘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用这名号,西方极乐世界也用这名号。所以“弥陀身土”都用这“阿弥陀佛”名号。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可见得名实相符。名是实之名,就是我们自家的真如本性,所以古德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就在我们心性之中,是我们自心变现之物。若是自心变现,现在要想求生,那有不往生的道理!我们常听说,世间法求人最难。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求人,是求自己。原来弥陀是自性弥陀,净土是唯心净土。见阿弥陀佛证西方净土,要从自性中求。这是把原理说出来了。可见此经正是如来“称性极谈”,这一句话说得好,也非常重要。

  《华严》、《法华》在大乘法里,是为大家公认的一乘圆教圆满法门。可是跟《无量寿经》比较,这两部经比《无量寿经》还要差一等,差在没有《无量寿经》讲得圆满。因为《无量寿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而《法华》、《华严》不及它。《华严》、《法华》只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说,圆教初住以前,别教地前的菩萨都没有分。这一比较,《无量寿经》比那两种还要圆满,所以称作“称性极谈”,也是登峰造极之意。

  五、《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来果觉,即是本来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是故当下即佛。直截了当,方便究竟,奇特殊胜,不可思议。

  这是《观无量寿佛经》讲净宗的原理。净宗修学的理论、基础,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什么是“佛”?“心”是佛。所以禅家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心”跟“性”是同一个意思。“性”是本性,是从体上讲的;“心”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当然就有作用。体不变,体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现在迷失了本体,迷失了自性;虽然迷,它还是起作用。这能起作用的,我们还称它作“心”。虽然是“心”,心上面要加个“妄”字。“妄心”就是迷失本性所起作用的名称。“妄心”也称为无明。“明”是明了;“无明”是不明了。对于自己,对于环境,对于宇宙人生都不明了。本来是明了的,现在不明了了。

  所以佛教我们修行要修明心,使不明的心恢复光明。“心”只要不迷,便恢复光明,心本是净。把本性比喻作水,把不明的心比喻作波浪。水若是起波浪,波浪虽然还是水…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前言 概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