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前言 概要▪P5

  ..续本文上一页认识清楚这个世界生死轮回可怕,这心就觉悟了。真正发心想要超越六道轮回,求不生不死,这心是觉悟了。如果再能发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心是大觉,是无上觉,是究竟觉。这就是发菩提心。

  发无上菩提心,就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若是心不觉,就是迷。迷在那里?迷在六道,迷在生死,因为他没有超越三界的念头。我们称阿罗汉为“正觉”,因为他发愿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我们想求升天,这也是觉,但不正,因为升天尚没有离开六道。天道只比人道好一些,寿命长一点,死了以后还是堕落,还要轮回,所以虽觉不正。出三界才称“正觉”,明心见性才是“正等正觉”。

  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称作“无上正等正觉”。若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实践无上正等正觉。你真有这心愿,老实念佛,人家问你:“今天干什么?”你说:“今天在作无上正等正觉。”作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作佛。今天没有作别的,今天在作佛,天天都在作佛,这还得了!

  “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是修持重要的原则。怎么作佛?要专念。专念这部《无量寿经》,专持这句阿弥陀佛名号。不念经的时候,就念佛;不念佛的时候就念经。二六时中,净念相继,就成功了。这就是作佛。如果我们不念佛,不念经,就会打妄想,妄想就是造六道轮回之因。贪心起来了,就作饿鬼。人死了以后,堕入六道,不见得都到鬼道去,为什么常常讲人死作鬼?这话说得也有几分道理。你们想想看,在贪、嗔、痴的念头里,就是贪心最重。若贪心重,贪心引导你沦落到饿鬼道;嗔恚心重,就到地狱道。毕竟是贪心重的人比较多,沦入饿鬼道的人自然就多了。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一向专念”。现在的世间是乱世,欲出离乱世,最宝贵的是光阴。要把这宝贵的光阴做正经事;正经事就是念佛,就是作佛。不要把宝贵的光阴浪费掉,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

  念佛法门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的目的是修清净心,心一有夹杂,就不清净了。念经,专念一部;发心讲经,也专讲一部。如果你发心专讲《阿弥陀经》,一生就讲这一部,不讲第二部。能讲到三百遍、四百遍,后人看到你,一定合掌称你“阿弥陀佛”,你等于是阿弥陀佛再来。要是什么经都讲,就什么都不是,这样很难成就。诸佛讲经是为教化众生。教育是师道。老师把自己走错的路告诉后人,使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教学。今天我把过去走过的错路告诉你们,你们不相信,还要照我的错路去走,真是冤枉!

  我走的什么错路?就是当初没有专习一经,专讲一经。如果我专门讲《无量寿经》,或者专讲《阿弥陀经》,我今年讲经已经三十一年了。三十一年不中断的话,今天走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大家必定称我“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年轻的时候无知,好高骛远,虽然有老师指导,但不相信,现在才真正觉悟。觉悟之后,我什么经都不讲了,人家来请我讲,我说:“谢谢,不会讲。”人家说:“你从前讲过了。”从前我真是胆大妄为,胡说八道,现在不敢讲了。现在我只讲三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无量寿经》合起来是整部的经典。本经第二品“德遵普贤”,经中多次讲到普贤道、普贤行。所以,魏源居士将《普贤菩萨行愿品》列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这的确是很有慧眼,很有道理。我们用这三经求生净土,就决定有把握,决定靠得住。不可以贪多,贪多会坏事。大家要记住“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就行了。

  “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为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就有把握往生,而且决定往生,一点都不怀疑。凭什么?就凭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十念都必定生,何况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是往生的依据,一点都不要怀疑。经中明白开示三辈往生之因。净土有上、中、下三辈,《观经》里把它开为九品。九品就是三辈的展开,三辈是九品的归纳,意思完全相同。文字虽有详略之别,但义理完全相同。这义理在《无量寿经》里讲得相当详细。“深明三辈往生之因”,讲到经文,我们还要详细讨论。

  “广摄九界圣凡之众”,“广”是普遍,普遍摄受九法界。九法界里的菩萨、缘觉、声闻是圣人;六道是凡夫。所以,念佛法门所度化的对象是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比《华严》、《法华》广大得多,是《华严》、《法华》之所不及。

  “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持名念佛的方法“直指往生归元”。“归元”就是见性成佛。念佛法门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证无上正等正觉,成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叫归元。不仅在娑婆世界如此,在十方三世,无量无边恒沙诸佛国土里,亦复如是。要想究竟归元,只有一条路,念佛法门。一切诸佛成佛,就是走这条路。

  现在佛把这条路指授给我们,我们依照这条路走,一生必定成佛。所以,你要依照这路子去修行。你能这样做,十方诸佛对你的修行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他们成佛经历无量劫,走了好多冤枉路,吃了好多苦;你真幸运,一下就把成佛之道找到,这一生就成功了。他们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修无量劫才成佛,而我们几天就成佛了,这一生就如愿了。这是令一切菩萨不得不佩服的啊!

  诸位同修今天要是肯接受这法门,我也佩服你。我走了三十八年才找到这条路,你怎么一学佛就把这路子找到了;我比你多走了三十八年冤枉路。若是你能相信,那是你的福报。要是你不肯相信,你走我走过的老路子,走三十八年,未必能有我这成就,未必走得通。若你要走诸佛那条路,你就去念《大藏经》,三大阿僧祇劫也未必有成就;这一生没指望了,还不晓得要搞多少次六道轮回。这要知道,千万不能再当面错过这修行的法门。这是“直指往生归元之路”。

  “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为什么称净宗第一经?古德有个比喻,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来作比较,《华严经》第一。《华严》跟《无量寿经》比较,《无量寿经》第一。这不仅是净宗的第一经,也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第一经。我们必须知道!因为它是直截的成佛之道。你要懂得这个事实,才知此经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讲的第一经。所以,受持本经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受持这一部经就等于受持全部《大藏经》。受持这一部经要一个字都不漏。受持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也是受持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无量劫所宣说的一切法门。

  当今几个人能认识这部经?为什么摆在面前,却当面错过?因为不识货。真能识货也不简单,中国人讲,“只怕不识货,不怕货比货”。我是比了三十八年才比对出来的,才认识它,这才清楚明了。然后遇到黄念祖居士,他给我作证明,果然是找到了。有一些人总是有点怀疑它是第一经,讲的语气不敢肯定,模棱两可。黄居士给我证明,完全肯定它是第一经。

  七、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这部经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经,净宗为什么不能普遍的宣扬,原因就是它没有善本,翻译得不圆满。所以,宋朝王龙舒居士、清朝彭绍升居士、魏承贯居士,先后都有会集本及节校本。这三家会集的本子,现在我们都收集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我们这一代的人福报很大,远超过前人。像李炳南老居士在台湾一生弘扬净土;道源老法师也是一生弘扬净土,这些本子,他们都没有全部见过,因为这些本子很少流通。《大藏经》里只有王龙舒的本子,台湾没有别的单行本流通,找不到!只是听说有,没见过。我们这一代同修有福。每年我到香港弘法,就留意这些本子,找了三年,才把这些本子找齐了;然后把它合印成一册。诸位打开《净土五经读本》,《无量寿经》九种本子全部都在手上。它是自古以来净宗的大德们想不到的,我们今天都到手了,我们的福报超过前人。但是王、彭、魏三家的本子多少都不圆满,不能称为尽善尽美,所以印光大师不取。印光大师对他们的本子有所批评,并不是不应该会集,是他们会集得不完善、不妥当。

  莲公老人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弘持名念佛摄万德。

  这段简单介绍经本的会集人—夏莲居老居士。夏老是前清末年的人,曾作官。他的国学基础、佛法的造诣,都为佛门四众弟子所景仰。“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宗”是宗门,“说”是教下。“宗说俱通”就有三藏法师的水平,因为他宗门教下都通达。这是肯定会集这部《无量寿经》的夏莲居居士,也是一位三藏法师。不但“宗说俱通”,而且“圆融显密”,他在密宗里修学也很有成就。

  “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这不是普通人,他绝对不是专弘净土,只懂净土,其他的宗都不懂。他是样样都懂,样样都通,是位大通家。我们有缘遇到,很羡慕老居士,发心跟他学习,学禅宗,学教下,再学密宗。好了,你这样学,要走他走过的路子,这是非常危险的修法,恐怕还走不到一半,这世间的灾难就来了。那时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这就可惜了。你看看他到最后怎么走的,到最后还是专心念佛往生净土。我们要记取这个教训,他最后是专弘净土,专修净土。

  “专弘持名念佛摄万德”。万德是什么?宗说、显密、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原来都在这句佛号之中。大澈大悟,这是大觉,真正彻底觉悟了。自己觉悟之后,发现这是无量法门中的第一法门。找到之后,他绝不自私,从此而后自行化他唯此一门。

  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

  他发现《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发现《无量寿经》在一切法宝当中是第一无上的法宝。但惜此经至今没有善…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前言 概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