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想你的戒纵然十分清净,你能不能得定呢?不能,为什么不能呢?因为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是随见随起分别心,定是什么呢?定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是外面一接触境界心就动了,可见得你那个戒律再清净,你的心定不下来。这个是绝大的错误。定,还是手段,不是目的,定要开智慧,只有定没有慧,不能开悟。所以真正智慧是由禅定,也就是清净心,本经所讲的一心不乱当中所生的。这是千万不可以误会的。一发生误会、一有偏执,就堕在戒取见里面了。最后一条叫邪见。邪见里面最重的是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这是个最大的邪见。这是起一切不正知见,或者是堕于顽空;自己堕落那还罢了,你影响别人堕落,这个罪过就非常非常重了。你要是贻误众生那将来必堕阿鼻地狱。这个五种都是错误的见解,不是正当的见解,所以我们称之为见浊。极乐世界的众生,那一边诸上善人没有这五种错误的见解,换一句话说,人皆是正知正见。特别是在我们初学这个阶段。因为我们总是免不了要受环境的影响,受别人知见的影响。如果这个环境大多数人知见都是不正,我们自己在这一个环境里面想建立一个正知正见,那是谈何容易?因此,我们要想自己知见得正,最好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在那个地方,你眼所见、耳所闻,所接触的环境、所接触的人事,都是正知正见。换一句话说,自己获得正知正见这一个机缘就太殊胜了。所以我们要是转见浊成智德,这是无量光的意思。这是后面要紧,我们如何来转它。将它转变,转劫浊,劫浊就是世运,要“转劫浊(世运)为清净世”,要转见浊,这个错误的见解,一变为正知正见,这就是智德,这真正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了,这就是佛号里头无量光的意思,就是智慧光明无量无边。
烦恼浊是以五钝使为体。这个利与钝恰好是相反的。这五使比前面要迟钝,没有前面的猛厉。它的相“三灾感召即其相”这个三灾里面,有所谓大三与小灾。大三灾那是严重了,就像我们在这个天文望远镜里面,所看到宇宙这个星球,有成住坏空。常常发现有星星,发现那个旧的星爆炸了、消失了,这是属于大三灾。整个星球的变化。小三灾,佛给我们讲的就是刀兵劫。刀兵就是战争;这是第一种。第二种就是瘟疫;瘟疫就是流行病。第三种就是饥饿,经上给我们讲的,这个小三灾的相,刀兵劫是七天七夜,瘟疫是七个月七天七夜,饥恶是七年七个月七天。“七”,当然也是表法的意思。我们从这个小三灾这个意思来看,战争的时间不长。所以在以往,我读佛经读到这个小三灾就想不通。为什么呢?从我们历史上来看,古今中外这个战争,像西方百年战争,那都不算灾?七天的战争算灾?这个东西不可思议。二次大战,我们跟日本人打了八年,那都不算小灾。什么样的战争才算是小三灾呢?前几年我到日本去访问,到长崎、广岛去看了一下,我才恍然大悟啊!原来佛经典里面所讲的这个小三灾,就是核子战争,真的跟佛经讲的一样。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的时候时间很短,可是原子弹的辐射尘带来的后遗症,的确是半年多,正是像经典里面讲的七个月零七天,就是七个月零七天之后,他还不死,这个人才算是个活人。被炸的地方草木不生,我去的时候,现在这个长崎、广岛,已经树木很多,可是他们告诉我,差不多是七八年以后,地上才长草,那不就跟这个佛经讲的一样。所以这个一个大的核子战争,如果是整个世界全面核子战争,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小三灾,原子病是要到七个月才能够消失。战争期间虽然不长,可是这个后遗症时间是相当之长。凡是原子弹爆炸地点或者是辐射尘落下来的地方,这个树木、森林、水源,都被染污,地上草木不生,人当然要受饥饿之苦,这个是小三灾。所以佛经里面的小三灾,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子战争,这个是小三灾来了。我们在此地讲,三灾召感,就是烦恼浊的相。这个五种妄心,这是讲五种错误的思想。前面五利使,是五种错误的见解,五钝使是五种错误的思想,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劫难。第一是贪心;贪心、嗔心、痴心,慢是傲慢;疑是对于圣教的怀疑,对于圣贤的言语、圣贤的教导,他产生了怀疑。贪、嗔、痴、慢、疑,这在烦恼里面讲,是属于五种根本的烦恼,诸位在此地记住,我们一条一条跟大家介绍。贪心都是发生在顺境,就是我们心里面欢喜,心里一欢喜就希望要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肯舍给别人、不肯布施给别人,这叫吝啬,也是属于贪烦恼。自己得到的舍不得、自己没有得到的拚命去追求,贪心,这是说不能看破,于一切顺境里头起贪心。嗔心是在逆境里面,就是逆缘里头不能够忍受,起怨天尤人,嗔恚之心。所以说,不平之心,不晓得这个顺逆境界,每一个人依报正报都有因缘;他享福,过去生中一定种享福之因;我受罪,我在过去生中,一定造作恶业的因缘,这一生才得这个果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怨天尤人了。世法如是,佛法也不例外。我学佛,深深得到章嘉大师教诲的利益。就是诸佛菩萨发愿弘法利生,诸佛菩萨自己功德圆满了,福德也圆满了,那还有什么问题呢?可是诸位要晓得,你自己智慧福得圆满了,众生没有福,诸佛菩萨还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可见得度化众生,要度那个机缘成熟的众生。换一句话说,众生得度因缘成熟,佛菩萨才出现在世间。众生得度因缘没有成熟,佛菩萨就不可能出现于世间,这与楞严里面所讲的感应道交的道理一样的,“随心应量,循业发现。”第三痴心。“痴”是愚痴,对于邪正、真妄、善恶、是非、利害,没有能力辨别,这个叫愚痴。以学佛的来说,那是真正的佛法?那是假佛法?那是纯佛法?那个是里头有掺杂不纯的佛法?不能够辨别清楚,也是愚痴。佛在楞严会上所说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有没有能力辨别邪正?不能辨别邪正,你就不能断烦恼障,没有办法超越烦恼浊。第四是慢心。“慢”就是贡高我慢,于一切众生兴起了骄傲,不能够谦虚。世间人总以为骄傲是一桩好事情;自己有了一点长处、特长了,那所谓是“值得骄傲”,可见得这个骄傲、骄慢,世间人是不愿意把它除掉的。他不晓得,这个是根本烦恼。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大小乘,首先要破除傲慢。华严经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愿教我们所修学的是礼敬诸佛。诸位想一想,这一条容不容易做得到呢?一般学佛人说,这容易做到啊!我凡是见到佛都礼拜啊!那你是错解了经意了。你要晓得诸佛是谁,你要把境界搞清楚。圆觉经上佛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对于一切众生有没有恭敬?你对于泥塑木雕佛菩萨的偶像,你给他瞌头、顶礼、膜拜。你看到一切活生生的人,在那个地方你不去恭敬他。你那个礼敬诸佛,你怎么能做得到呢?不但有情的众生是诸佛啊!无情的众生也不例外。华严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礼敬诸佛不容易做啊!无情说的是什么呢?植物、矿物、桌椅、板凳都是诸佛,你礼敬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将来要给诸位讲解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们会在行愿品当中细细地来跟诸位探讨;如何来修学十大愿王?十大愿王乃是成佛之道啊!凡是修学大乘佛法的不能不注意。所以十大愿王头一个就是破除骄慢之心。你看华严里面善财童子就是一个榜样。做学生的人,只有他一个,除自己以外都是善知识;善知识就是老师,除我自己以外,每一个众生都是我的老师、都是诸佛、都是菩萨,你这个恭敬心才生起来;谦敬之心生起来;贡高我慢的烦恼才能够断得尽。如果善财有两个同伴还去参访,那就坏了。为什么?同伴,你跟我差不多嘛!你是我同学,我对你还要什么尊敬的呢?那就不行了。所以菩萨道上修行,只许一个人,这一个人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全都是诸佛。我们礼敬诸佛是这个意思。赞叹如来也是这个意思。广修供养还是这个意思。你想这个境界多么广大啦!所以才能够把这个根本烦恼连根拔除。第五是疑心。此地之疑就是对于圣教、对于佛菩萨的教诫、佛菩萨的经典起怀疑。怀疑他所讲的理论、怀疑他所讲的方法、怀疑他所讲的种种境界。对于世间圣人所说的你也怀疑。世出世间圣贤所讲的你有了疑心,你就不能够决断,没有办法下定决心,没有法子立自己的主意。这时一切善法你就无从修习了,这叫烦恼浑浊了我们的自性。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西方极乐世界。那一边是诸上善人,他们见思烦恼都断尽了,如果我们能得这一些善知识为同参伴侣,我们的道业、学业、品德,当然天天增进而不会退转了。所以要“转烦恼浊成断德”,“断”,就是断烦恼;把前面的这个见惑、思惑,就是五力使、五钝使,统统断除,这就是常寂光的意思。诸位晓得怎么断?“寂”就断了。“寂”是不动,“寂”是定的意思,心定了。“常寂”就是一心不乱,“常寂”就是禅定,心常常是寂静的.静极就放光,楞严里面讲:“静极光通达”静极了,就放光;转烦恼浊成为常寂光。
再看底下,众生浊。众生浊是怎么回事情?“揽五阴见慢为体。恶名秽称即其相。”五阴、色、受、想、行、识,这是五阴。见慢呢?见我、慢我,这是在第七识里头四大烦恼常随相,这个地方四大烦恼这是讲这个两种。在众生浊这个里面,色阴,五阴里面就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属于心法。五阴展开就是百法。这个地方所说的众生,他是集聚五阴为身。我们这个物质的身体就是色法,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这是我们物质的身体,叫色身。除这个色身之外,我们还有个精神,这个精神就属于心法,受想行识。受阴、想阴,在百法里面是属于五遍行里面的两种。这个五遍行是触、作意,受、想、思,八个识统统都有,就遍行心处,两个心处。行阴,包括的范围就很广了,五十一个心所,除了色、想、还有四十九个心所,都是属于行阴;除相应的四十九个心所之外,还…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