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卷▪P4

  ..续本文上一页说法,不但说法、而且能够说这样殊胜的法门,这都是诸佛辗转赞叹的话。本师释迦牟尼佛,特别地给我们叙说。这才告诉舍利弗尊者,告诉他当然就是告诉我们。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在此地简单跟诸位说一说。释迦牟尼佛这四个字是梵语,“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能仁”的意思,“仁”是仁慈,所以这个是就悲德所建立的。而“牟尼”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寂寞”,是从智德上建立的。前面也曾经为诸位说过,诸佛菩萨的名字是没有一定的,它是表示德行,或者是功德、智慧、因果,由无量法门当中而建立的。我们晓得佛法就是诸佛说法,必然是契机,契理。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名号也不例外,也是契机契理。所以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度生,他的名号就叫做释迦牟尼。你要问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个地区教化,这一个名号是最适合于这一个地区现皆段的根性,道理在此地。娑婆世界的众生,就像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讲的“刚强难化”,罪业深重,是这样的众生。缺乏慈悲,我们看看,古今中外的历史,你就能够发现到这个世界的众生,那一天没有战争?那一天没有互相残杀?这是造作极深的罪业。深重罪业,刚强难化。所以佛在这一个世界,对于这一些众生教化,他所提出来的教学纲领,或者我们叫它作教学的宗旨,那就是此地(释迦牟尼佛)。所以一般常常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能仁就是慈悲。所以世尊的德号,就是在娑婆世界教化的宗旨。我们念这一句德号就是念释迦牟尼佛教学宗旨。诸位要记住这个意思。“牟尼”两个字翻成中国意思是寂寞。寂寞就是寂静的意思,换一句话说,也就是清净心的意思,清净就“寂”了,“寞”就是不动。那么由此可知,娑婆世界的众生,这个心正如同那些文学家形容词所讲的“心猿意马”,心里面的妄念从来就没有止住的时候。那么佛提出这个教学的宗旨,教我们这个心静下来,寂寞就是修的定;“定”才有真正的智慧。我们提到本师的德号,就明白了佛陀教育的方针和宗旨了。那么同样的,所以这个佛陀的教学,诸位从这个名号当中就动,就是寂寞的意思,就是牟尼的意思。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是能仁的意思已经得到一个大概,已经把这个要领抓到了。我们学的是什么?心地清净、如如不动,就是寂寞的意思,就是牟尼的意思。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是能仁的意思。这叫真正学佛啊! 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的真正弟子啊!你晓得这个道理了,佛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教那边的众生,你们想一想,这一个方针宗旨能用上吗?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一心不乱,换一句话说,牟尼的意思,个个成就了、都圆满了。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是上善之人,大慈大悲啊!能仁两个字,他也做圆满了。释迦牟尼佛这四个字,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都圆满了。换一句话说,佛在那一个地区教学,这样的宗旨方针是用不上的,必须要适合于那个地方的根性,提出适合于那个地区的教学宗旨方针,这才称之为阿弥陀。阿弥陀佛的意思诸位要晓得,无量觉。他们是已经觉悟了,现在要把他们这个觉心扩大,他们已经是慈悲了,把慈悲心再扩大,他们已经是得清净心了,现在这个清净心也要扩大。无量的清净、无量觉、无量慈悲、用这样的教学方针与宗指,才能够满足那一方众生的需求。所以十方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当然每一个世界又有无量的众生,而这些世界,这一些众生,他们的根性并不完全都相同,所以圣人的教学宗旨与目标也都个个不一样。他的名称当然就不相同了。这是诸佛名称的大意,名字的大意。佛名如是,诸菩萨的名号也不例外,也与佛陀教学意义相应,不相应那就不叫做佛法了,所以说是必定相应。在这个地方简单把这个名字的意思给诸位透露一些。

  经上说:“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这一句就是指底下所讲的两大类难事。如果在净土,成就无上菩提已经是难事了。就拿西方净土来说,如果是一个带业往生的人,他生到西方净土之后,虽然圆证三不退,可是从凡圣土提升到方便土,由方便土再升级到实报土,实报土再升级到常寂光土,也要相当的时节,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何况在我们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五浊恶世底下一段经文就要讲到,所以这是难中之难。如果再为五浊恶世众生说法。说什么法呢?说人天福报之法,这一些人听到很能接受,要跟他讲出世间的佛法,能够听得入耳的人就不多了。给他讲大乘佛法、给他讲这一种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之法,他要能够听得进去,真是稀有之中的稀有;所谓是“甚为希有”。这一桩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冷静、很细心地去观察,去想一想,很难体会到佛说法这一番的心意。我们不能体会到佛说法的这个深意,我们就辜负了佛恩。何况六方无量无边诸佛,共同转为称赞不可思议功德,这个这一句话里头的含意非常之多。第一个,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的愿行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能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给一切众生介绍这一个法门,这是不可思议功德。十方诸佛,无有一位不赞叹的,这是不可思议功德。这个真正是甚难希有。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