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卷▪P3

  ..续本文上一页所说的,都是教给我门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是教给我们从心地里面去求,修我们自己的觉心、正心、清净心,然后才能够随心所欲,有求必应了。

  请看下面经文。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是故,就是前面所讲诸佛护念,不退佛果之故。世间之法,诸位想一想,还有什么能够超过的呢?所以释迦牟尼佛一而再,再而三的嘱咐我们,叫著舍利弗以及与会的这些大众,乃至于末法时期,像我们这一些众生在内。佛这一句话,我们要好好地记住“皆当信受我语”,“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他老人家在这一会所讲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应当要相信。在前面正宗分里面,一共有三大段落;第一个大段落是将西方世界的依报、正报,种种殊胜庄严给我们说出来。目的劝我们要相信。第二段里面,信了之后就应当要发愿,求生净土。第三个大段,教给我们往生的方法—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三大段的开示,皆当信受。“信则谛信不疑。”这个谛是真正相信,决定没有疑惑,谛信不疑。“受”,则是受持,决定不能把它忘掉。

  大本经里面有几句话,是对于一个老同修说的,真正入门的人讲的,不是对初信的人讲的,这个说法有善巧,初学的人要有善巧方便,总得要尊重他,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可是对于弘法之人,不可以不知道。“不信佛语者,乃恶道中来,余殃未尽。”所以他不能相信。“愚痴不信,未当解脱。”就是在这一生当中,他解脱的机缘没成熟,怎么晓得它不成熟呢?因为他不信佛语。信字很难很难!我自己学佛七年,就是第七年出家。我是四十二年开始学佛,方东美先生介绍的,将这个大乘佛法,介绍给我。四十八年我出家了,五十年我受戒。我受了戒之后,回到台中去看我的老师,李炳南长者。老师一见到我很欢喜,随著就告诉我,叫我要信佛。诸位想一想,念佛这么多年了,而且出家又受了戒了,不但出家受了戒,我是一出家就开始讲经,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我在十普寺,三藏佛学院就兼了有课,一出家就教学,就从事于弘法,受戒回来之后,老师说,我今天再教你这个信,信佛。他就给我说明、解释,信佛不容易。不要认为出家受了戒,未必真正的信佛。所以佛在此地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勉我们,是有他的道理。那就是说谛信很难。诸位看这个地方,谛信相当相当地不容易。那么这个当年老师给我开示,也就是这个意思。真正信佛的人,一定是依教奉行,而且是百分之百,不折不扣的依教奉行,这个才叫做信佛,才叫信啊!才叫做受啊!这信受两个字不简单,所以我在这个地方,要劝勉诸位同修,“此处应当深省,”深深地去反省,“吾人诚信否?”吾人指我们自己啊!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相信了?“诚信”,就是此地讲的“谛信”,经里面这种名词很多,“谛信”,我们世俗这个文学里头,讲的诚信。“诚信”里面没有怀疑;“谛信”里头也是没有怀疑。问问我们自己是不是真正信了?真正要是信了,那就跟前面所讲的了,有十种殊胜功德利益,这个利益的深浅,利益的显著,就看你谛信功夫的浅深了,完全是讲的信心。“一分的深信,就得一分的利益;十分的深信,就得十分的利益。”劝信流通,到这个地方就告一个段落了。

  下面经文是劝愿流通。所以正宗分里面,分信愿行三大段;流通分里头也是三大段,彼此互相照应著,非常之密切。请看经文。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这个地方要注意,已经往生的、现在往生的、将来往生的,注意这些字样。这一段经文要把它看清楚。在前面经文是说的劝信,这一段劝我们发愿,愿生佛国,就是愿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已愿已生,这是讲已经发愿的人。发愿是自己的力量,接引是佛的力量,所以这个法门称之为二力感应,只要有发愿的,佛没有不接引的。所以说是从前已经发愿的,都已经往生了,这是讲过去前哲、求生净土的人,实在是不胜枚举,太多太多了。那么我们晓得的,像净土圣贤录里面所记载的;像往生传里面所记载的;那是我们晓得的。还有许多已经往生,我们不知道的更多更多。晓得有传记留下来的人数不多。今愿今生,这个今愿就是现今愿求往生的人,现在真正有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有信愿再加上持名力行,他这个世间的缘份尽了,必定往生。这是讲今生佛一定来接引他。当愿当生,“当”字讲是当来之世;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这个当来就是把我们现在都包括在其中了;这个“今”,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那个时候当时的人,发愿往生的,也已经往生了。那么将来就是我们了;将来的人他要相信、谛信不疑,他要有切愿求生净土,必定像以往那一些往生的人一样,必定蒙佛接引,绝对不会落空的。这是说明西方导师阿弥陀佛,他无尽的悲愿,尽未来际,接引信愿持名往生之人。在这个地方前面讲过,闻、信、受、持,看看这一段,亦只持诵而已;然亦获大利,这一段希望大家要特别留意。闻,就是说闻经、或者是说闻佛的名号,就能够生净信,就能够领受、就能够持名;这个我们一般讲三资粮具足了。这只是诵持而己,已经获得这么大的殊胜之利益;这个利益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初心就是初发心的人,或是止于福报;这大家特别要注意的。我们晓得这个念佛同修,的确是占大多数。他的信愿行求什么?求世间福报、求功名富贵,求健康长寿,求家庭老少平安,求这个。这个心量太小了;“于大道则未敢承当”大道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大道,要是于大道不敢承当,那太可惜了,则辜负这个法门。特别在此地说明,“欲生净土不难,”不要认为这是很难的事情,不要认为这是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啊!不难,只要你真正具足了信愿行;前面说了,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怎么难呢?所以说“能于信行之外,再加发愿,即可成办啊!你要是真正肯发愿,这个事情就解决了!就办到了!所以说是,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全都具备了,那你就是决定往生了。像前面经文讲的,已经发愿的已经生了,这个就是为我们作证明的,我们应当要相信。你要是不信,那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样殊胜的机缘,比武则天提大方广佛华严经开经偈里面所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还要难得的机会。如果当面错过了,诸位想,这个多可惜!百千万劫难遇到的这么一个机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这么巧遇到了。遇到了,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就成就了。我们要相信,难信也要信啊!

  请看下面的经文,佛再劝我们发愿往生。这一次劝我们发愿呢?是第三次了,此是第三番劝愿了。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个是第三番。前面两番诸位要记住,第一次我们所读到的,经文里面是佛讲的“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前面这是正宗分里头第二大段,这个经文当中有这么一段话。到第三大段的末了,佛又给我们讲:“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第一次讲,这是初次听佛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种种庄严,凡是生到西方净土的人,个个都证三不退,所以佛才劝我们发愿,这就是第一番,第一次的。第二次听佛讲,念佛见佛,命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第二次劝我们发愿,这是这个一段。到此地这是说明,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可以到。刚才讲过了,往生这个事情不难,不是我们想像当中那么困难的事情,而且皆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承上面,既然你相信佛语了,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既然是相信他的话,你也相信六方诸佛所说的,这个是理应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这一段经文里面,足见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大悲心是如何地恳切?不怕麻烦,不怕多费口舌,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勉我们,如果我们要把这些话都当作耳边风,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自当依佛的开示,依佛的的教诲,深信不疑,真正地发愿求生净土,成就无上菩提,才不辜负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无尽悲心、大慈大悲啊!劝愿流通经文到这个地方,也告了一个段落。

  向下经文是最后的一个大段,劝行流通,“行”,这是讲执持名号了。请看经文,经文劝行 流通。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稀有之事。”

  在上面是称赞阿弥陀佛,称赞阿弥陀佛,这个地方是讲称赞诸佛。玄奘大师的翻译本子也是说的称扬赞叹!称扬赞叹无量数佛。我们细细想,这个翻译人的意思,是在说明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讲的佛佛道同。弥陀就是诸佛,诸佛就是弥陀。像前面所说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如果我们就事论事来说,在前面六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那么我们要赞叹阿弥陀佛,岂不就是赞叹六方一切诸佛了吗?这是就事论事。所以无论在事上、无论在理上,大家一定要明了,千万不可以像世间人感情用事。哦!赞叹这一个、没有赞叹那一个,那个要怪你了,没有这个道理。譬如说我赞叹某一个人,我在你面前赞叹某一个人,你听了之后很喜欢,也赞叹某一个人,我听了一定很高兴,决定不会说:“唉呀!你怎么赞叹他?没有赞叹我呢?”不会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由此可知,你念佛,佛名是无量无边。最为殊胜、最为第一,无过于阿弥陀佛。所以赞叹阿弥陀佛就是赞叹十方一切诸佛。

  那么再说到本师释迦牟尼佛,叙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劝信的话,这个里头就含著有赞叹诸佛帮助阿弥陀佛弘扬净土、接引世界一切众生往生西方国土的功德,所以才说称赞诸佛。像这一些意思,我们细细地去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就愈来愈明显、愈来愈清楚。经文里面,“而作是言”这个两句,以及后面所讲,五浊恶世,能够成佛…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