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六尘境界的时候,他不生烦恼了,常生智慧,他怎么不欢喜?这叫做法喜入心。
我们在这一次大专讲座结业的时候,有几位同学来给我说,他说我们七天讲座当中,非常欢喜,他问我这是不是叫法喜充满?他说我们如何能够把这个法喜保持住,不要我一回家之后,这个欢喜心就没有了。这是的确,他这个七天,在讲座当中闻法,真正得到了殊胜的功德利益,所以他生欢喜心。那么这一次的讲座,在我们佛教来说,也是第一次使用电视教学,这是过去所没有过的。而且课程只有一门,每一天教学的时间是十个小时。十个小时当中,我们以六小时电视的教学,有三小时答覆学生的疑问,有一小时学生自己的研究讨论。所以我们一天有十个小时课程,非常之紧凑,一门深入,所以同学门都叹未曾有,过去没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
那么这一次我们录的阿弥陀经,我想在明年,就是过了阴历年之后,国历是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再举办一次大专佛学讲座。我们每天以八个小时讲经,就是利用这个电视教学,来听这个录音带,像今年一样,我们一天排六个小时的录影带,两个小时的答覆问题,答覆同学问题,而再以八个小时念佛,八个钟点讲堂,八个钟点念佛,诸位要晓得,那就是我们过去佛教最盛时期的寺院丛林里面的教学的方式了,这一种利益最为殊胜。人数不拘多少,我想暑假期间我们一定可以能够做得到的。所以底下一次的佛学讲座要比我们这一次更为殊胜,我们来一个行解相应。希望每一位能够听到这部经,看过这一部录影带的人,我们都向这个方向来努力,都向这个目标来迈进,使我们无论在那一个道场,都能够做到行解相应,我们得到真实的成就。像这一次我们是只有教理上的深入探讨。在行门,我们的时间很少,早晚两堂功课的时间都不长。所以以后希望能够解与行并重,有同样多的时间。那么这是说到法喜入心,法味充足,他自然念法。
念僧,这个地方讲的僧,是大众,就是僧团。前面跟诸位说过僧的本意是清净,净而不染。因此凡是心地清净的人聚在一起,就叫做僧团。这个僧团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是一样的。譬如说你的家庭,你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一家人心地都清净,都不染污五欲六尘,你这个家庭就是僧团。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之人,前面讲了,至善,止于至善的人,聚会在一处;同闻阿弥陀佛说法,同闻众鸟说法,大家都一心来修证,所以他念僧,这是他怀念他的同参道友。
我们读了蕅益大师这一番的解释,感觉到深深地有理,有道理;同时也生起无限的羡慕之心。极乐世界的人如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又为什么做不到呢?别人不肯做,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从经论当中,真正生起了欢喜心,那么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做呢?只要有三、五位同参道侣,志同道合,我们就可以做。人数愈少,愈能够精进,每一天八个钟点听经,八个钟点念佛,这是何等的精进?这在末法时期已经逢到了正法的因缘。诸位要记住,这一个殊胜因缘正如开经偈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啊!而今天这个因缘,我们遇到了就在我们现前,如果我们把握住,我们是末法中的正法人;如果我们要是疏忽了、舍弃了,那我们就是末法没有福报的众生了。
大师告诉我们“能念就是三观”,所念就是三宝。而“三宝”有“别相”三宝,有“一体”三宝,以及四教的意思不同。四教在前面介绍了。所以,你用的是什么心。你这个境界确实有高下深浅的不同。那么在此地,我们把能念所念简单地跟诸位作一个介绍。能念就是三观,注意到这个三观;你看这个观呢?可见得不是用的第六意识在打妄想。所念的三宝,注意这个三宝;三宝里面,三宝的本意,前面解释过了,在此地给诸位讲别相跟一体,重点在这个地方。
我们先讲能念的这个心,能念的心,你看看“空假中”。空观:“体本空寂”;假观:“用则圆照”;中观:“寂照同时”。这是寂,这是照,空假是一不是二,这个叫做中观。那么这是说明能念所念,以及三宝不同之相。就能念方面来说,是讲能念的心,这是自己一定要明白。我们虽然在初学,见思烦恼没有断,现前依然用的是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可是我们曾经读诵了不少的大乘经论,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多少也能够体会到一些,所以晓得真心与妄心。体是空寂的,像佛在楞严会上,叫阿难觅心,这是著名的七处真心。憍洸大师将这一段经文判作七番破处。阿难尊者代表我们,七处觅心,了不可得,无论是真心或者是妄心,均不可得,那就是说明了,心之体本来是空寂的。我们如果明白这一桩事情,这就是空观。
那么讲到四教的教义呢,我们用第六意识修这个三观,就是藏教的三观。由此可知,用第六意识不是不能修,藏通别圆里面,不过是藏教的三观而已。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下手,慢慢地再把我们的境界往上面提升,这是很稳当的修学,不会走错路的。
体虽然是空寂的,但是它能起作用。起作用,这是圆照法界,所以六根摄六境,于一切法无不明了,这就是圆照的意思。就这个地方来看,假观正当空寂的时候,寂而常照啊!正当圆照的时候,照而常寂,这叫做中观。那么这是讲能念的心如果你要是与三观相应,这个心非常地殊胜。因为三观相应的心,它与三宝自然相应。
我们回头想一想,我们自己念佛用的是什么心?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自己要问,我们念佛何以不得力?我们念了这么多年,何以没有感应?何以不能够断烦恼?何以不能够证一心?这个原因在那里,原因都在能念之心不一样啊!
我们所念的三宝,看这边,别相、一体。别相里面三宝,“佛宝”是讲的法身、报身、化身,是说佛的三身。“法宝”里面,“教法、理法、智法”这个智就是行,在此地不讲行,讲用智,这很有道理。佛弟子的行,是智慧之行,就是觉行,觉而不迷。“断法”,断是讲的果报,是果;教、理、行、果。果用断,断烦恼啊!断见思、断尘沙、断无明,所以这个在法宝里面是属于果法。“僧,三乘圣贤。”三乘是讲声闻、缘觉、菩萨。贤人在小乘里面讲,这个三果四相是贤人,证阿罗汉果,这是圣人。在大乘里面讲,三贤菩萨是贤人,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位次叫贤位;地上菩萨称为圣人,从初地到十地,三贤十圣,这个是圣。这个都是给你讲的别相三宝,可是诸位要晓得,别相三宝里面,有藏通别圆四教之分,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所以不要看到,哦!藏教的佛跟通教的佛不一样,藏教的法跟通教的法当然也不一样,藏教的僧宝与通教的僧宝,这个里头也有高下差别不等。除这个之外,还有别教,还有圆教。这是大家要细细去研究,去辨别,此地就不多说了。
那么别相里面,还得要跟诸位说明一下,以我们现前这个例子来说。四教是在用心不一样,如果就住持三宝上说,那四教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佛宝,佛今天不在世间了,我们的本师早就入灭了;我们今天所崇拜的佛宝,只有佛的形像,或者是泥塑木雕,金属铸造,乃至于彩绘,我们只能够把这个当作佛宝。我们见到佛像,就要像见到佛、真佛一样;这个心,这个恭敬的心、觉心、清净心,才能够生起。法宝,这是指的经典,经典里面有大乘经典、有小乘经典;有了义经典、有不了义经典。僧宝,这是指一切出家人,凡是出家受具足戒者,这就是僧宝的代表。僧宝里面当然也分很多的类别,所谓有圣贤僧、有菩萨僧。圣贤僧与菩萨僧不容易遇得到;平常所谓荣列之辈,当然占的数字也不少,乃至于有许多破戒的僧,这些我们都不必去理会;不要起分别执著,我们只要见到这个形象,由这一个形象,引发我们自己的清净心,那就是无量功德了。我们一看到出家人,立刻就会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不是想到他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而是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那么由此可知,藉住持三宝,或者我们讲藉别相三宝,修自家的一体三宝,就是自性三宝,这个才叫会修行,这个才叫做无量功德。所以你的心清净,见到外面的境界,没有一个境界不清净,你才能够法喜入心,才能够真正得到法味充满。如果一昧只是分别计较外境,你的烦恼只有增长,不会断尽的,吃亏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
我们再看此地所讲的一体三宝。这个一体三宝非常重要,也是讲的佛、法、僧。一体三宝就是自性三宝,所以从别相要能够契入自性。“佛”宝是什么呢?“湛然智照,灵明觉了”就是我们的清净心,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原本就是湛然。这两个字是形容词,“湛”,它的意思就像水,水非常清净,不但清而且净,“净”就是不动,“清”就是不浊。我们从水上面,一下就看到水池子的底下,看得清清楚楚,这个叫湛然。湛然,它产生的作用,就是智照。我们晓得湛然之水,它有照的作用,它没有智;湛然之心,它有照的作用,它有智慧,无量的智慧,这个智是根本智、后得智,这是智慧。这个地方就是形容智照。灵明觉了,了是明了,“觉而不迷”,“觉”是不迷,样样明了,心极其灵明,灵明觉了的心,就是自性天真佛,自己是佛啊!
“法宝,实相理体,清净圆妙。”那么由此可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他是根据什么来说的,就是根据实相理体。实是真实,决定不是虚妄的。根据宇宙人生的真实相,真实的理,真实的体,来说的,给我们说明。而这个真实的相,真实的理,真实的体,我们都迷了,所以我们今天对于实相,不晓得,所以我们见到的是妄相。对于真理,实理就是真理,我们不晓得;我们心里面所想像的是个歪理,不是个正理。我们对于一切的本体,也是莫明其妙啊!在那里虚妄地猜测,所以不晓得。“法”起作用,清净圆妙,它的作用能够将我们邪知见除得干干净净,叫我们得清净,能够把我们一切虚妄的染著,也给我们除得干干净净,使我们得到清净。“圆”是叫我们智慧圆…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