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讲解也就是教学;对自己来说有很大的利益,正是所谓教学相长啊!第四,是“兼行六度”,什么叫兼行,底下有个正行,正行是自己主动地去修是正行;兼行是什么,就跟前面讲的随喜的意思是差不多,但是这个地方讲随喜的范围非常之广大,世出世法都包括在里头。那么这个范围小了,这是完全是菩萨修学方法里面,所以这是兼行六度。别人修六波罗密,你也随喜著去修,随著大家一块来修。譬如你遇到禅堂,看到很多人在参禅,你也随喜在那边参禅,这是兼修。这个地方没有人参禅的,你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禅堂,自己在修,领导大众在修,这正行。念佛堂念佛也是如此,此地没有念佛堂,我们发心建一个念佛堂,二六时中在这个地方打长期的佛七,自己主动在做,这是正行。如果别人那里有念佛堂,我们到他那个地方去修学,这是兼行。这个是圆教五品观行位。
去智者大师在临终的时候有人问他,你老人家一生,弘法利生,你这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的是什么样的果位?他老人家非常客气,非常谦虚,他说如果我要不领众,我可以证得一心不乱,因为领众,所以只得圆五品观行位。那么换句话说,他就是在这个位子上,这是他自己谦虚地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他是生凡圣同居土。这个所讲的是凡圣同居土的业因,讲的因。
那么果报呢?果报当然“是因缘所生法”但是他们那个地方的因缘所生法与我们这个世界的六尘不相同。他们那边这个六尘,太殊胜,太奇妙了!“殊胜妙好之五尘为体也”五尘是讲的色、声、香、味、触,我们娑婆世界也是五尘为体,但是我们的五尘是很粗很劣的,并不微妙,这个事情与修德,实在讲是大有关系。我们不要讲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来比较,我们拿这个我们地球上人来说,我们中国人跟外国人来作一个比较。诸位要是细细地一观察就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皮肤比外国人就要殊胜,现在一般人家认为什么呢?水土的关系。当然水土也有关系,这个只是增上缘而已,里面还有亲因缘,有所缘缘,有无间缘,不一样啊!并不是单单一个增上缘就能够决定一切啊!常言说得好:“相随心转。”“相”是什么呢?是身形、体相,是随心而转的。中国的人心都比较上要温和、淳厚,所以他的相貌体形也显得善良、也显得敦厚。外国人的文化是以功利为基础,所以显得比较上粗、比较上暴,没有中国人这样地温顺。那么他所感的身形,就如同他能感之心,完全是相应的。那么这种情形我们应当要了解。才知道两土众生,果报不相同,他的原理在什么地方?人家那里是增上善业、五品的观慧所感的业因,我们此地只不过是十善业道啊!五戒之因。比起人家增上的业因那的确是相差地很远,所以果报不相同。何况那个地方又有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所以这个法门一般也称之为二力法门,他的道理也就在此地。
那么再看底下这个一段,前面说过了凡圣同居土,再看这个“方便土的因”也有两种,第一“即空观智所感”。第二是“相似三观所感”这是讲他的业因,方便有余土的业因。注意他的因,我们如果要想生到这个地方,你晓得怎么个修法。方便土的果报还是离不开五尘,但是比同居土又殊胜,他是“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那么在这里我们要跟诸位介绍什么叫“即空观智”。在这里诸位特别要留意到所说的全是圆教,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全都是圆教,这一点特别要注意到。即空观智,是“圆教即假即中之空。”所以不是小乘人的偏真之空,他是大乘圆教即假即中之空。那么这个要给诸位讲天台的止观,这个是必须要懂得的,否则的话像这个里面的名词术语都不容易理解。“相似的三观”也是指圆教,“圆教相似位”,六即佛里面相似位佛,比前面是提升了一层了,前面是观行位,此地是相似位。“一心三观”虽然讲的一心三观,但是他是相似的一心三观。这个地方你看是分证的一心三观,不一样。虽然都是一心三观,在功夫浅深上有很大的差别。什么叫一心三观,我们留在后面再跟诸位讲。“果”方便有余土的果报,“是圆教不思议真谛,中道无漏五尘为体。”可见得方便有余土比起凡圣同居土,那要殊胜得多了。前面所讲这个方便土中,它是甚妙的五尘为体,进一级的是中道无漏五尘为体,这是殊胜得太多了。再往上面去,这是讲理一心不乱。
“实报庄严土的因”也有两种,一种是“妙假观智”,第二“分证三观所感。”“果报是圆教俗谛,中道无尽五尘为体”这简单给诸位说明“妙假观智”是“圆教即空即中之假。”“分证三观是圆教分证位的一心三观。”
再看“常寂光土因,(1)即中观智。(2)究竟三观所感。果是圆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也。(1)即中观智—圆教即空即假之中。(2)究竟三观—圆究竟位一心三观。”那么我这样跟诸位说了,当然里面有很多这些专有的法相名词,大家不容易理解,那么这全是天台的教义。在这个地方我要跟诸位特别把它介绍出来。
那么先讲天台的三观,那么这是天台宗第一代祖师智者大师所建立的。“观”就是照了的意思,所谓是观达,“达”是达到,观照要够达到,这个意思也就是你要能够证得。“一念之心即具三谛(真、俗、中)之法也”一念之心就通通具足,具足这个真假中三法。下面这是解释,如果你要是观心空,那么你要晓得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变,心是能变,万法是所变,心空则一切法皆空,无有一法不空,这个你所见的这个境界是真谛。像前面给你讲的这个三土,方便有余土他见的真谛,他的观慧就是偏重在空观。那么此地所讲的全是讲的圆教教义。如果你要是观假,心是假的,能变是假,所变一切万法无有一法不假,一切法皆假,这是讲的俗谛,“谛”就是真理。那么我们凡夫有没有呢?给诸位说凡夫这三个个统统没有。二乘人有这个意思,有这个境界,没有这个境界,这两个也没有,菩萨才有这个境界,所以菩萨可以在世间游戏神通,为什么呢?他晓得一切万法都是假的,像金刚经里面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就是观心假,一切法皆假,他所证到的说的。那么如果是观中,这个就是三观里面的中观,这个心是中。什么是中呢?非空非假,亦空亦假,这个叫中。那么一切法无不皆中,这个就是中谛。中谛那是大菩萨的观慧,能破根本无明。后面这个几句话要特别记住,这个地方的三观,“全由性发”注意呀!绝不是第六意识发的,如果落在第六意识里面,那不叫三观,那叫三种妄想。你要把打妄想就认为你在那边修观了,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了。真正修观的人就是修禅定,他会大彻大悟;你要是误会了,把这个妄想当作是修观,你就别想开悟了,你路完全走错了。所以这个三观全由性发,“实非修成”实非修成果,不是修成的。这三种都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观照般若。空观是观照般若,假观也是的,中观也是的。这个观照般若他用的方法不一样,功夫有浅深不相同。“故于一心,宛有三用”实际上都是一心,都是一个心,一心里头有三种观法,有三种境界,宛然好像有三种作用。三种作用不出一心,一心就是三用,三用就是一心,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谓一心三观也”那么这是跟诸位说的大意。
那么这个三观,以及怎么个观法很重要,还要跟诸位来说明。因为天台这个教义,特别是在中国佛法与日本的佛法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人当年有许多高僧大德到我们中国来留学,来求取佛法,而多半他们都趋向于天台。换句话说,天台跟日本人特别有缘分,所以日本有许多宗派都是依天台教义而建立的。所以台宗在日本特别盛行,有很大的影响力;正如同禅宗在我们中国的影响一样。我们可以说天台在日本的影响就像禅宗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一样。那么天台的精华也就是讲修行的方法,它的理论是依据法华经,而方法不外乎三止三观,特别讲求的就这个三观。三观里面大意跟诸位介绍了,此地还要给诸位说明什么叫做空观?
这个第一个在讲“空观”,所谓“空者,离性离相。”先我们把它这个定义标示出来,离性离相,也就是说性相两边都不执著。“观一念之心,”现前这个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名之为空。”正如同佛在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七处真心。学佛的人顶重要的是用心。那么佛叫阿难去找找看,你心在那里?阿难在七处都找不到。七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三处,因为其余的四处都离不开这个三处,这个三处叫根本的三处。的确,内外中间俱不在呀!这叫空!找不到啊!金刚经里面所说三心不可得啊!
“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你看看假与中皆是空,这是圆教大乘的空观。“以三观皆能荡相故也。”这个“荡”就是离开,也就是把它断掉。盖空观能够荡除,就是断掉见思烦恼之相。
小乘人不晓得这种修行方法,以禅定的功夫来断见思烦恼,这好苦啊!破了见惑以后,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把思惑断掉。所以阿罗汉这叫笨阿罗汉啊!
大乘圆教这个方法实在太巧妙了,你只要以这个方法去修,很容易就把你见思烦恼断掉了。假观这个办法,可以能够荡尘沙之相,就是破尘沙烦恼。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真的是一心三观啊!五十三参,种种境界,尘沙之相啊!无量无边。知道一假一切假,不但假,你看看无假无中而不空,假就是空,的确像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尘沙之相。中观能够破无明烦恼,能破根本无明。三相荡除就是见思、尘沙、无明,全都断掉了。这个境界就叫毕竟空,这是圆教的空观。所以圆教空观他所达到的境界是毕竟空,世出世间无有一法可得。就像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毕竟空啊!换句话说,本来毕竟空,这是大乘圆教空观。所以他没有这些烦恼,见思、尘沙、无明他都没有,显出他的根性那么利。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九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