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七卷▪P2

  ..续本文上一页那么这是讲的依报世界。这个说到这个地方,刚才讲的就是这个一段。

  许多初学的同修,听到西方世界,总不免要怀疑,那就是西方没有定法,究竟在那里呢?如果就地球来说,的确没有西方。但是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仿佛我们今天在天文学里头所讲的银河系。假如要是指银河系的西方,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佛说经那个时候,距离我们现在不过三千年,三千年如果在银河系的运动,那实在是微不足道!那么这个方位还是非常的正确。纵然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在我们看是相当常的时间,可是在整个太空银河的运行,那一万二千年也才移动一点点,没有离开这个方位。那么由此可知,佛给我们讲,标示这个示现的处所,我们无须要怀疑。

  还有一个很可靠的,那就是阿弥陀佛是一个信号,我们心里面有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到临命终时,他来接引你。所以太空虽然很大,你不会迷失方向,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个法的确难信。从前莲池大师讲,这一个法门不但是一切法门的理,它包括完完整整,一切法门修行的原则,也是圆圆满满地包含了,真正是不可思议!只要人真肯发心,执持名号,这一个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这个话不但讲初学人难信,老修的人也难信,不但老修的人难信,每一天在这里念阿弥陀佛的人都难信;我们要相信佛之诚言。

  净土,经上告诉我们,有四种净土,这是不可不知的。那么说到四种净土,各分净秽,这也是我们要明了的。那么“四土”名称,第一个叫“凡圣”同居土。第二个叫方便有余土。第三个叫实报庄严土。第四叫常寂光土。我们在这个表里面,给诸位作一个简介,这个“四土净秽”,看这个地方就行了,四土各有净有秽,乃至于到常寂光土,也有净,也有秽。

  凡圣同居土里面,“五浊重者秽”,“五浊清者”,这就是“净”。什么叫五浊?我们到经文后面会读到,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浊”这个意思,好比是水,水里面带的泥沙很多,就不清净,所以它是代表的烦恼、不净,“浊”就是不净,就是污秽、肮脏,就是有这个意思。

  那这个“劫”呢?是说的时间,我们常说年头不好啊!那么诸位想想,时间那有好与不好。而是在这一个这一段期间里面,如果是社会很安定,大家的生活非常好,所谓是安和乐利,这个年头好啊!国泰民安,没有战争、没有灾害,五谷丰登,这是好年头。由此可知,劫浊不是它本身浊,而是指社会的动乱,所以才称之为浊。

  我们看看古今中外的历史,像我们台湾这个地区,三十多年来繁荣、安定,这个是很难得的、很稀有的,没有动乱,大家能够过太平日子。能够闻到如来的正法,尤其是难得。可是世界上有几个超级的强国,不断地在发展科学武器,给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战争的恐怖,尤其是核子大战,整个世界毁灭性的这种战争,每一个人心里面都不能够平静,这是真正的劫浊啊!

  所谓见浊呢?“见”是见解,失去了正知正见,完全为邪知邪见所蒙蔽了,把邪当作正,把正见当作邪见,颠倒真妄,这就叫做见浊。简单的讲,见浊就是举世之人,没有一个正确的见解,这个是第一可悲之事啊!佛常常说众生为“可怜悯者”。诸位要晓得,烦恼、生死,不足为可怜也;最可怜悯的,就是知见颠倒,不能够辨别邪正是非。

  第五种,烦恼浊,这是大家容易懂的,生活在烦恼之中。大乘佛法里面,把烦恼归为六大类,贪、嗔、痴、慢、对于圣教的怀疑;再说,误见,就是错误的见解。试问问,我们是不是生活在六大烦恼之中?这个六大烦恼,有那一条我们能够离开了?佛门里面常说,苦海无边,苦海指什么?就是指这个六大类的烦恼。

  众生浊,这是指一切众生,无有正知正见,生活在烦恼之中,所以众生的相—浊相,不是一个清净之相。命浊,简单地说,就是寿命不很长,寿命短促。寿命短促,你要想修学法门,功夫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这个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来生来世再继续来修,那么诸位想想,这个一转世,就算你的福报很大,你的善根很深厚,你这一转世,至少要耽误二十年,你的修行那是中断二十年了,这个就没有办法继续精进,它当中有中断。那里能够比得上西方极乐世界,人家寿命长,无量寿命。“无量”到最后再跟诸位介绍。

  佛在经论里头常常告诉我们,一个人修行成佛,从初发心到成佛,需要多长的时间呢?三大阿僧只劫。在我们这个世间,命浊,寿命短,谁能够活三大阿僧只劫呢?所以我们的修学相当困难,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无量寿。无量是个数目字,多大的数目字是一个无量呢?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说,阿僧只个阿僧只,就是阿僧只乘阿僧只,叫一个无量。那好了,我们不要多了,只要一个无量就可以了,成佛时间足够了。因为成个佛,三个阿僧只劫;你的寿命是阿僧只个阿僧只,岂不是太容易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要送他的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道理就在此地。送到那边去,保证成佛。

  那么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四土里面,诸位要记住,凡圣同居土里面,有净有秽,这就是带业往生,这个都是讲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到那边去的人,一定还带著娑婆世界,这个五浊的习气,习气不太好断,总得要相当长的时间,慢慢的才能够断得掉。所以你到那边去之后,你带的这个习气重,这是凡圣同居土里面的秽土。那么你这个五浊习气轻,你这个凡圣同居土,现的是净土。那么这是比较它这个秽土比我们的三禅天、四禅天,那还要清净,这就是他们本身做个比较,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如果证得了事一心不乱,那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方便”有余土。所谓“方便”,是讲你修学的法门;所谓“有余”,就是你的无明烦恼还没有断尽,你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还在,所以叫“有余”。它这个里头的秽、净怎么说呢?我们就小乘境界来讲,“析空拙度证入者”,这个叫“秽”;“析”是什么?分析空。像我们讲一切物质,把它来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这样的分析,分析到最后,恍然大悟,万法皆空。这个样地把烦恼断尽了,见思烦恼断尽了,从这个地方证入一心的,那么这个是事一心的,这是很笨的办法,这叫“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这个来得快,悟性高,一闻他就开悟了,当体即空;用不著分析,这么麻烦啊!当体即空,这个比这个要巧得太多了。这个就是说方便土里面,智慧高的,智慧低的,方法善巧,方法笨拙,我们来说这个净、秽。

  如果你是修到理一心不乱,那你生“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不是方便;可见得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都不是真实的,跟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幻化的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这么一个境界啊!到这里是真实的。所以这才是真实的果报,“理一心”才是真实果报。

  那么下面这个注解是蕅益大师用天台教义来说的。天台讲的是三止三观、次第三观。三观是空、假、中—空观、假观、中观。“次第三观证入者”,这个智慧浅一点。“一心三观”,三观同时,这个“证入者”叫做“净”,这个高。实报土里面,它也有高下之分。那么我们在大乘教义里头看,大乘圆教,像刚才跟诸位提到的华严经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个四十一位,那就是四十一个等级,四十一个次第,从圆教的初住,到圆教等觉;愈是往上面去,愈清净。在比较上来讲,下面是“秽”,上面是“净”,譬如说十住菩萨是秽,十行菩萨是净;十行菩萨是秽,十回向菩萨是净;十回向菩萨是秽,十地菩萨是净;十地菩萨是秽,等觉菩萨是净。这个净秽是比较说的,统统都是理一心不乱。那么由此可知,理一心不乱的功夫,有浅深差别不同,因此它这个实报土的受用也不一样。证得了实报,也就分证寂光,为什么呢?“寂光”土是法性土,这个是理体,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实报是宇宙万有的实相—真实相。凡圣、方便,这个是虚妄相,这是真实相。但是理体是一个,实报土是寂光土变现出来的;凡圣土、方便土,也是寂光土变现出来的境界,所以真妄不二啊!

  “寂光”土,“分证者秽”。那些是分证呢?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都是分证。“究竟满证者净”,究竟满证,唯佛一人,成了佛了,这才是究竟满证。你看看等觉菩萨,还算分证;那我们现在经上讲的这个净土,在四土里面,它指什么?弥陀经里面所讲的,无量寿经所讲的,观无量寿经所讲的,全是讲的凡圣同居土。

  “今正指同居,亦兼上三”,方便、实报、寂光、它也包括在里头,为什么呢?经上有这么一句话说,“上善聚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上善是什么?这是上善、上善、上上善;所以你虽然带业往生去的,方便土的菩萨、实报土的菩萨、寂光土的菩萨,你都能够跟他们在一起,诸上善人聚集在一会啊!这一种殊胜的因缘,到那里去找去?

  这个“此论修德”,这是诸位要注意到的,“不论性德”;跟大家所讲的这些,全是讲的修德。为什么不讲性德呢?“性德则“本来无一物””,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性德是什么呢?就是讲寂光土,是从“理”上讲的,修德是从“事”上讲的。那么理上呢?“法尔俱足四土”,法尔就是自自然然,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叫法尔。“法”是一切万法,“尔”是如的意思,“百界千如也”,本来就是这样的啊!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为什么呢?因为十法界是性德法尔俱足的,俱足四土,就是俱足百界千如。“

  依报属”于“世界”,“依”是我们依存的环境,“报”就是果报,我们生活所依赖的环境,这是世界。依报的世界,就是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佛愿行所成”的。这个事情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详细;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七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