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卷▪P2

  ..续本文上一页,而确确实实是有事实的依据,所以有这个六种成就。那么这个,我们留在后面再说。

  说到通序的来由,必须要追溯到释迦牟尼佛入灭的这个时候,当时阿难尊者还没有证得阿罗汉。那么换句话说,它的感情还相当之重,佛将要入灭了,它内心很痛苦,心也就乱了。那么有一个同学就提示他,他说你是佛传法之人;阿难尊者在佛的法会里面,大家晓得,他是多闻第一,他是佛的侍者,佛一生所讲的经,他是一次也没有漏掉,即使他没有听到的,佛也重覆再讲一遍给他听。那么换一句话说,四十九年所讲的,唯有阿难听的最完整,一句都没有漏掉,阿难的记忆力又非常之好,他全都能够记得住。所以同学提示他了,佛灭度之后,不住在世间了,以后有几桩大事,你赶快去请示佛啊!你不能在那里哭了!那么阿难就问,我应该问什么呢?我现在心都乱了,不晓得问什么了?那么同学就告诉他,他说你现在第一桩大事情你要问,佛在世我们是以佛为老师,佛领导我们,佛不在世了,我们要跟谁?谁是我们的老师?那么这是很大的事情。

  那么还有,同学当中当然也是龙蛇混杂,良莠不齐;那些顽皮捣蛋的学生,佛在世的时候,佛会呵斥他,会管教他;佛不住在世了,我们都是同学的身份,我们去管他,他能听吗?那我们对这些调皮捣蛋,不守清规的这些同学,我们怎么办?这个事情的确是很大的事情。

  那么再什么呢?佛一生辛辛苦苦为我们说了这么多法,说了这么多道理,这么多的法门,我们总不能说佛灭度之后,这些法门也就丧失掉了,所以必须我们要好好地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书本,流传给后世,这是我们应当做的工作。弟子对老师,报答老师的恩德,应当做这个流通弘法的工作。那么在结集经典的时候,这个结集这些经,前面要加什么字样?因为在印度习惯,他这个外道的经典,前面都加一个“阿优”要加这个字样,那么这是印度传统的习惯。他说我们佛经不同于外道,我们应当要加些什么字样?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个通序了,所以通序是佛的遗教。佛就告诉阿难,将来你们结集佛经,前面要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与那些人在一起”,要加这个字样。所以今天我们展开佛经,前面都有这种字样,这是所谓是六种成就,这样法会才能够建立。

  那么至于别序,也叫做发起序,那就是这一部经发起的因缘,那么是不能够通用别部经典,一部经是一种特别的因缘。通序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都是相同的,所以一切经前面要加上这样的字;那么这个也是一点佛学常识,我们应当要晓得的。

  在通序里面,第一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含义非常之深,蕅益大师简单地开示我们。如—实相妙理,古今不变。这个叫“如”。“是”的意思,“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这叫“是”。那么这两个字,这是讲的“信”与“顺”,讲的这个“信顺”,我们先来说这两个字。在疏钞里面,这是莲池大师,他老人家给我们说,阿难倡“如是我闻”,这四个字,里面含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断疑故”。第二个意思是“息诤故”。第三个意思是“拣邪故”。阿难在结集经的时候,他一升座,所现的这个相好就像佛一样。那么这种情形,诸位如果要留意会看得到,就是以我们一般法师讲经说法这个例子来讲,法师平时你看道他这个样子,到他在讲台上讲经的时候,你再去看看,往往相貌不一样,比他的本来的相要庄严,要好得多。那么这个就是讲他相貌会变;他下台了,他又变回来了,升了台了,他相会变。这个诸位要留意的话会有这个感觉。

  那么阿难一上台,把佛当年所讲的经重覆再讲一遍;在讲的时候,他这个相好突然变了,变了跟佛一样。于是乎有人讲,咦?这不是释迦牟尼佛,怎么又再来了?!又回来了!佛已经灭度,佛不会回来,那么是不是他方佛来了呢?那要不是他方佛,那是不是阿难成佛了呢?所以大家有这三种疑惑,于是乎阿难一说如是我闻,大家哦!这是阿难尊者,所以这种疑惑就断掉了,那么这是第一个意思。

  那么阿难是同学,而且在同学当中,他证的果位不算太高,比他高的人多得很;年龄也不是最大,比他年岁大的人也很多。那么诸位想想,如果是阿难来讲经,这些大众能服气吗?不服气。不服气,他讲的时候就会有争论;阿难一说是如是我闻,听佛所说的,大家就没争头了,这不是阿难讲的,佛讲的啊!息争论。

  第三个意思,这就是拣别外道,刚才说过,外道经典一开头用“阿优”,这个“阿优”两个字,就是有无。那么换句话说,外道经典里面所讲的理,不是讲有,则是讲无,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佛法不如是,佛法是建立在实相的基础上,尤其是一切大乘经典,都是建立在实相的基础上。那么这个在前面,我们在要解、玄义里面已经跟诸位说明过,那么在这个地方,就不必多说了。

  “如是”这两个字所含的意思,非常的丰富,诸位如果有兴趣深究的话,而实在讲,是应当要深究的,可以去读大智度论。大智度论是摩诃般若波罗密经的注解,龙树菩萨所造的,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所翻的是瑜珈师地论,这是我们佛门里面的两部大论。大智度论一共是有一百卷,原来的梵本有一千卷,罗什大师知道中国人喜欢简单明了,最怕繁琐,所以将这个一千卷浓缩为一百卷,这是供养我们中国这一个地区的众生,可见得佛祖真正是大慈大悲。

  那么讲信顺,我们必须要晓得,阿难结集经的时候,开头说这四个字—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个意思是说如我亲闻,闻佛所说。那么我听佛怎么讲的,我也怎么讲,不增不减,表示信是。正是能够顺一切众生的心。所谓,“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所以这是“如是”信顺的意思。那么我们要晓得,“圣人”这是指佛,“说法”,所说的一切法,“但显于如”,这个“如”的意思,就是真如的本性。佛在法华经里面给我们讲十如是,这“如是”讲了十种。天台大师将它扩展为百界千如。佛讲了个十如是,天台大师把它一演绎成为一千个如是,实际上讲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一法不如是。“唯如为是”,这才是“如是”两个字的本义。那么换一句话说,这一部经所讲的就是讲个“如是”啊!你要真正懂得“如是”了,那这个经你就全都懂了;不但这一部经讲“如是”;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经无不是讲“如是”而已呀!那么这个后面我们讲到,这个是简单来说。

  “当理为如”,“当”是什么?完全恰当,与这个真理完全相应,这个叫“如”。如,如如之理,真理,真理决定无非,“无非为是”。那么它佛学名词上,“如为真空”,就是法性。性体叫“如”,真如本性的理体,用这个字来代表。真如本性理体所起的作用,这妙有,这叫“是”。“如为真空,是为妙有。”真空跟妙有是一桩事情;心经里面说得好,“色”,妙有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如是”两个字的意思。所以释迦牟尼佛,“世尊四十九年所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如是而已。”所以诸位只要能够通达如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通达,所以这两个字不能够轻易的看过去。

  “圆瑛老法师”在弥陀经讲义里头曾经说过“念佛法门,心不异佛”,这是特别就我们这个法门来讲,心不异佛,“佛不异心,心佛虽有二名”,名词上一个叫心,一个叫佛。而实际上呢?“心佛无非一体”,从心佛一体,所以叫“如是”,这是就本门,我们这一个法门来解释“如是”这两个字。还有一个解释,“又万法俱寂,一心不乱为如”,这都是就我们念佛法门来讲的,可以说佛在一切经,一开头就把经典的宗旨标示出来。所以这个如在本经里面来讲,万法俱寂,一心不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是”的意思,那么从这个意思上来看,你才真正明了心佛不二啊!无非一体不二,这是“如是”,简单浅显的解释。那么这个实相,前面说过,我们就不必再多讲了,这个意思大家都能明了。

  再说“我闻”这两个字,“我”,阿难尊者“随俗称我”,那么诸位要晓得佛法不但是大乘佛法,就是连小乘佛法都不例外;学佛先要破我执,佛法是智慧之法,是觉悟之法。如果我们要破迷开悟,先要把觉悟的障碍,要把它破除掉。而觉悟的障碍,就是执著,就是我执与法执,这两种执著是一切障碍的根本。所以在小乘法修学,一定要破烦恼障,这个在前面也跟诸位讲过,就是见思烦恼。小乘的初果已经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能够证到小乘须陀洹果,换一句话说,小乘入门。那么阿难尊者,在愣严会上来讲,他已经证得初果了,那么换一句话说,他绝对不再执著自己的根身是我,身见破了,所以他懂得。这是大乘里面讲的,“实相无我无不我”,体上讲,绝对无我;在相上讲,随俗无不我。所以为了说话,这就是对众生,对别人说话方便起见,也要随俗称我,称一个我。

  “闻—亲聆圆音”,如来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如来这个音是圆满之音。下面这四个字很重要,“如空印空”,这四个字很重要,这就说明了真正会听。会听的人是不执著,听了没有?听了。听了没有执著啊!假如你要是听法,要是有了执著了,死在句下,所以是念死书的,我们世俗人讲,“书呆子”。听讲经要是死在句下,那叫佛呆子。因为佛说法,诸位晓得,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所以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如空印空,这才能真正破一切执著障碍,开发圆满究竟的智慧,“说听”皆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师承”,意思是在此地。

  那么在这个地方我又要特别提醒诸位同修们,佛法所教、所学、所修、所证的,如果从智慧上来讲,不外乎根本智与后得智。根本智是实智,真实的;后得智叫权智,方便智。根本智是无分别智,后得智又何尝例外呢?这一点是必须要明白的。因…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