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卷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五卷

  净空法师讲述

  今天我们可以正式地讲到经文了,在讲经文之前,先要讲佛经的体例,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这就是所谓的“经开三分”,第一是“序分”,第二是“正宗分”,第三是“流通分”。那么这个体例的分法,起源于东晋道安法师。东晋道安法师也是与鸠摩罗什大师同时代的人,那么他与罗什大师也有相当深的渊源,与净土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都是很好的同修道友。那么当年他将一切经,作这么一个分法,有许多人不太赞同,认为佛所说的一切经文都是一个整体的,不可以将它任意的分裂。那么到后来,玄奘大师译出佛的经论,之后,佛的经论也有这三种分法,于是乎大家对于道安法师这样一个分判,尊称之为弥天高判,以后无论是注解,讲经都采取这个三分的分法。

  那么至于应当从什么地方分起,这些历代讲著的大师们,个人的看法也并不完全相同。就以本经而论,莲池大师的疏钞、圆中钞,与蕅益大师的要解,他们这个三分,经文起止就不相同。我们这一次跟诸位介绍的,是依据蕅益大师的要解,虽然不能将科判一一地标示出来,但是在大段落一定会交代的。我们先看一看经开三分,那么“亲光菩萨”,这是“佛地经论”就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那么“晋”朝“道安”,“弥天高判”。这个三分,序分相当于亲光菩萨的“教起因缘分”。正宗分相当于“圣教所说分”。流通分相当于“依教奉行分”。那么这是一切经都不例外,都是这个三种分法。

  那么再看看“本经”,本经的三分,“序”分,蕅益大师所说的,是“提”一部“经”的“纲”领。“正”宗分里面,这是主要的内容,本经分三个大段落。第一大段落是“陈”说西方世界“依”报“正”报,种种“庄严”,目的是“启”发我们的“信”心。第二个大段是“劝”勉我们“应”当发愿,“求(往)生”净土,这个是第二大段,主要的是劝我们“发愿”。第三个部分是指示“执持名号以立行”,建立修行的法门。那么这个地方我们很明显地看出,信、愿、行,这是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也就是求生净土三个必须具备的条件。那么“流”通分,是“流传万古,通达十方”,那么经文目的是在此地。“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这么样的说,“谁堪倡募流通,唯佛与佛。”这个里头说明了这一部经流通不简单,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唯有佛与佛。那么在此地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与十方无量恒沙诸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这是说明得有这样的功夫,有这样的境界,才有资格流通这一部大经。“此经唯佛境界”,所以“唯佛”与诸“佛可与流通耳”。蕅益大师这几句话说得并不过分。

  那么现在在此地,我们要特别说明的第一个“依教修证流通”,那么这是讲“净”土“宗”的“道场”。如果没有修证,这个法门就算是断绝了,这个法门存不存在这个世间,要看修证。并不是讲这一部经典在世间,还有这么许多人在读诵,还有这么许多人在念佛,那么这是形式上的流通。实际上的流通,要真正发心修行,要真正能够证得一心不乱,确实往生西方世界,这个是流通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部门,那么就证明了这个法门确切是流通在我们世间,这个是净土宗的真正道场。像当年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莲社,提倡念佛法门,当时有一百多人随著远公念佛求生净土,个个成就,这是净土宗真正的道场,是我们要晓得、要效法的。

  那么第二种呢?这是“印送经疏流通”或者是印经,这个“疏”就是有注解的,像我们法施会,印的有弥陀经,有弥陀经疏钞,有弥陀经讲义,有弥陀经要解,那么这个就印送经书流通,普遍是赠送给十方道友。希望这些经书能够启发他,能够诱导他,使他知道这个法门,理解这个法门,依教修行这个法门,那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流通方法。

  第三,就是“弘讲”,弘扬宣讲,这非常的重要,因为纵然是有注解的经文,一般对佛法没有研究的人,看到这个注子,也未必能够看得懂,所以一定要讲解。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每一天都在讲解;佛灭度之后,那一些弟子们也是每一天都像佛一样地在讲经说法。建立道场的目的就是弘扬佛法,讲经的一个场所,讲席之所在。那么现在随著科学进步,除了弘讲之外,像我们用的“录影、录音流通”,便利一些远道的同修,没有机会能够到讲堂里面来听讲,所以这两种方法,在今日之下,的确是一些学佛同修的福音,可以利用这个工具传达到远方。那么在录影方面,我们是尽可能便利于大众同修。那么从这次起我们,将经文、注解都写在字幕当中,即使你没有经本,也都能够看清楚,也都能够听明白,这是更为方便了。所以只要你有这一套录影带,你就可以得到完完整整的弘讲的记录了。那么这个录影带在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流通,如果诸位须要的话,我们这里可以代你拷贝。图书馆所流通的录影带和录音带,以及印送的经书都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欢迎拷贝流通,这是“佛弟子本分之事”,佛弟子应当帮助佛弘法利生,应当帮助佛流通经书,现在更加上流通录影带和录音带。

  那么讲到建立道场,在今日之下,应当是以流通佛法为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因为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展到相当高度的工业社会,尤其是所谓的资讯时代来临了。在以往建立寺院,建立讲堂,那是农业社会的时代,唯有寺院讲堂才能够建立佛法,才能够弘传佛法。今日之下,我们进入到高等的科技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忙碌著他本身的工作,所以已经不可能有长期休闲的时间住在寺院丛林里面来修行了。因此今天的道场,应当建立在每一个人自己的家庭。那么佛法流通的所在,当然最理想的就是图书馆,也不必要大型的图书馆,有小型的图书馆就够了。譬如说以我们本省来讲,能够有一个二、三十坪的这么一个小的场所,有两个人负责照顾,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这个里面的经书,可以供给大众,那么里面有录影带、录音带,可以出借给大家,照顾这一个地区。这一种设施的成本是相当的低廉,如果我们建一个寺院,总得要上几千万,甚至于要花几亿万。可是建立一个这样小型的流通处,也就是小型的图书馆,所费不多。拿目前来讲,有个几百万就足够了,包括全部的设备都够了。确实可以帮助一方的同修,这一个地方,这一个地区的同修。所以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要从这个地方去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培养人才,也可以发展建立小型的佛学研究班,像研究所这样的性质,来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同时在那里录制一切经的讲演的录音带和录影带,这是现代社会弘扬佛法,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我们正在做,向著这一个方向去努力,去发展。更希望诸位同修们,希望你们也努力,也向这个方向去发展;在你们自己居住的地区,或者利用你家庭有多余的房子,你自己本身就可以兼事诸佛弘法的事业,就可以修以前人没有机会修的真正的福报。我们图书馆会尽心尽力地来协助你,来帮助你。

  那么这是讲到今日之下流通的方式,我们要跟著资讯科技来发展,流通佛法,利益众生。而不是把经文里面这个流通分念念,回回向就好了,那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懂得佛陀教导我们真实的用意。

  古人所说这个三分的作用,中边皆甜,所谓是如人食蜜,像蜂蜜一样,中间,旁边都甜,都是一样的。序分里面表法的意思很浓,所以我们一看序分,就晓得这一部经它是属于大乘,还是属于小乘;是属于藏教还是属于圆教,是什么样一种性质,一看就了然了。特别是佛经的序分,它有如一般开会的会议记录一样。譬如说我们看到有一个聚会,一个集会,看看那些出席的人,我们就会想到它这个会议的性质,它这个会议的重要性。

  佛经里面,序分里面,所列的这些大众,全都是表法的,所以你一看看这些出席的这些人,就知道这个会议的性质。譬如说我们世间,政府召开一个什么会议了,如果出席的全是财经这些首长,财经界的要人,那么你一定就晓得这个会议必然是讨论经济财务上的事情。如果出席的都是教育界的人士,那你一定想这个会议一定是讨论在教育上的问题。所以你看它出席的是那些人,就晓得它这个会议的情形。这个佛经里也是如此,所列的这些人不是随便列的,那么这个我们一入序分,都能够看到。

  诸位请看这个表上,我们先把这个序分,“序分”分为两段,一段是“通”序,也就是“证信序”,另外一段是“别”序,“发起序”。我们先把这里经文,在这里我们先念一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佛、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鍭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逸楼驮,如是等大弟子。”这是一段。

  那么现在我们就跟诸位介绍这一段的经文,这一段是通序。所谓通序是通一切经,诸位只要展开佛经,你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就有这么一段的这个文字,只是列的这个人名不相同,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个地方”,它都会有这个字样。那么通序呢?也叫做证信序,也称为经后序,这个里面内容是包括了六桩事情,所以也叫做六种成就。第一个,讲我们起信,叫“信”成就。第二个,“闻”成就,因为经是佛说的,但是佛当年只说,并没有文字的记录,那么结集经典,这是阿难担任主席,所以阿难说是闻,我闻,他亲自听佛所说的,并非传言,传说不可靠,自己亲自听到的,这个可靠。第三,是讲讲经的“时”间。第四,这是讲经的“主”人,也就是说法主。第五是讲,在什么“处”所讲,这是说的处所。第六是当时在会,是那些人,我们在一起同听,这个“众”就是听众。那么有这个六种,当然我们就可以相信了。不是某一个人自己在那个地方捏造的…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