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六卷
净空法师讲述
今天继续来讲解经文。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阿罗汉”也是梵语,里面含的有“三”个意思,在翻经的体例属于含多义不翻。这三个意思,第一个是“应供”。第二个是“杀贼”。第三个意思是“无生”。
这个阿罗汉是果位,前面跟诸位讲过比丘,“比丘”在“因位”,在修因的时候,称之为比丘。那么到他证果的时候,则称为阿罗汉。那么“大阿罗汉”,这是说的大乘,所以就是“大乘无学位”,这个“无学”意思就是说,他所要修学的都学圆满了,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毕业了。那么这一个地位在大乘菩萨是属于第十地的菩萨,我们通常称之为法云地的菩萨,那么这个是大阿罗汉。小乘阿罗汉,这在小乘法里面,他是无学,毕业了,那么这是讲见思烦恼也都断尽了。三界之内,那么他所要学的,全都学完了,都无学了,这小乘阿罗汉。这个大乘阿罗汉比小乘阿罗汉,地位是高得太多了;正如同是,一个是小学毕业,一个是大学毕业,那么这个地方讲大学毕业。
那么这个三个意思也正是比丘这三个意思的果位上,在比丘第一个意思是讲乞士,是乞食,是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我们中国人讲乞丐。但是当他证了果了,那就是佛给我们所说的,他是人天福田,所以他理应,也就是应当接受大众的供养;大众供养他,这是增福,我们一般人讲的培福,这个意思是有相当的深度。
前面我们在介绍人题的时候,曾经给诸位说过,贤人乃是国家之宝;而大阿罗汉,不但是贤人,而且是圣人,当然是国家之宝。我们能够供养他,能够将他留住,为我们这一个地方教化众生,使我们这一个地方的大众,都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我们应当要供养他的,道理就是在此地,所以称之为应供。
那么第二个意思是“杀贼”。在因地上是破恶,我们讲过了断恶修善,这个“贼”是指的烦恼。有一些人看经不求甚解,于是乎发生误会了,看到这个阿罗汉有杀贼的,阿罗汉还开杀戒了,还杀生了,这错误了。这个“贼”是烦恼,烦恼断尽了,就是杀贼的意思—烦恼贼。为什么把烦恼比做贼呢?因为每一个众生,在自性清净心中,无不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功德,就是说无量的德能。我们常常赞叹佛为万德万能,其实那一个人不是万德万能呢?那一个人不是无量的智慧?那么我们今天这个德能、智慧似乎都没有了,其实都是因为烦恼现前,将我们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障碍了。那么今天我们把这些障碍去掉,把这些烦恼断尽,我们的智慧、德能又现前了。那么这个意思好像是烦恼一来了,就好比像贼来了,把我们家的财富,财产都偷盗去了,取这个意思。所以这个杀贼不是杀生,是断自己的无明烦恼。
那么小乘的烦恼呢?就是指见思烦烦恼;大阿罗汉则不然,不但见思烦恼要断,除见思之外还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得把无明烦恼断尽,才能称之为大阿罗汉。如果我们将这个尺度放宽来说,凡是回小向大,也就是圆教初住以上,都可以称之为大乘罗汉。那称罗汉呢?因为他在小乘已经毕业了,他现在已经在修学大乘法了,那么这是一个普通的称呼。如果严格的称呼,一定是在十地菩萨,就是法云地的菩萨。
第三个意思是“无生”。无生这个就是魔王恐怖的果报,在这个比丘里头,有怖魔,那是在因地的时候,刚刚受戒,释樊偈摩的时候,魔王听到了生恐怖。那么现在已经证果了,证什么果呢?证无生法忍,确确实实亲证得一切法不生不灭,那么这个称之为无生。换一句话说,他不但是从此以后不会再到三界六道来受生,实际上小乘罗汉就已经做到这个地位了,这个地步了。大乘罗汉,那功夫更高了,不但分段生死尽了,连变易生死也将要尽了;由法云地再上去,就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等同诸佛,所以与这个究竟的果位非常接近了。
那么诸位将来在经上看大比丘、大阿罗汉,都是属于大乘;如果没有这个字样,称比丘、称阿罗汉,那必定是属于小乘,这是这一点差别在。那么除这个意思之外,蕅益大师他所讲的,还有慧解脱、惧解脱、无疑解脱,这三种不同,那么此地这个大阿罗汉事属于无疑解脱。
那么底下,这是要跟诸位介绍这个十六位长老,那么这个“长老”的德号,前面都已经念过了,首先解释长老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德腊俱尊之称”。“德”,是讲他的道德,那总得有道德;“腊”是讲他的年岁,是指年岁。可是佛门里面称长老,最注重的是“德”。因为这十六位里面,可以说都是有很高的智慧、道德水准;在年龄上讲,则有年岁很小的,所以由此可知,他最注重是“德”,当然了,那有年龄则更好,所以说“德腊俱尊”,这是佛门里面称长老。那么这个名词,是一直冠下面十六位尊者,并不是只是长老舍利弗,其他就不是了。不是的。其余全部都是的。
那么向下这十六位尊者,如果要细说,那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段故事,那是耽误时间太长,在此地我们就不必要了,只把他的专长,在这一部经表法的意思跟诸位说出来。
“舍利弗”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鹙子”,“鹙”就是鹙鹭,鹭鸶,就是鸟。他的母亲长得非常美,尤其是眼睛明亮,所以人家叫她做鹙。那么这个“弗”是“子”的意思,就是这一个女人的儿子。这个鹙,叫“鹙”这一个女人的儿子;印度话叫舍利,就是舍利女人,她的儿子。“弗”就是儿子的意思,所以他的名字是从他母亲名字得来的。那么他在释迦牟尼佛的会下,是“智慧第一”,这个智慧是讲的权智;实际上舍利弗跟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的。
那么第二位尊者,“摩诃目犍连”,摩诃是印度话,翻成“大”;目犍连,“采菽氏”,他在世尊会下,“神通第一”。这个就是表明了我们这一部经,神通第一、智慧第一。
“摩诃迦叶”,这一位尊者名气很大,翻成中国意思叫“大饮光”。那个原因呢?就是这一位尊者多生多劫之前,他就是一个修行人。那么在过去式,这是佛讲他在过去式的因中,他是一个冶金师,就是冶炼金银,像我们现在做首饰的,银楼里面做首饰的师父,所以他这个冶金的技术相当高明。那么有一次就遇到了有一个女子,在佛门里面看到佛像年久失修,佛像都是装了金,那个金脱了,她就想把脱落的金,把它补好,那么她就发了这个愿。她有金,那么这个冶金师就说,那行,你只要有金,我帮助你做。那么这两个人发的这个心,发的这个善愿,这是替佛来装金,因此他生生世世都有光明,而且这个光明很大,那么他所在的处所,其他的光明都不能够显现,所以叫做饮光。这个人当然他的出身非常之好,是贵族,贵族出身;他修苦行,“头陀第一”。头陀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印度话,“头陀”是印度话,意思就说“断尽”了“烦恼”,以苦行这个方式,将见思烦恼断尽,这一位“尊者是传佛心印之人,禅宗初祖。”我们晓得传法传里面,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将涅槃妙心传与摩诃迦叶,他是第一代的祖师。摩诃迦叶传给阿难,那么由阿难代代相传,传到达摩祖师,这是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到中国来,那么成为中国的禅宗初祖。那么我们中国最著名的是慧能大师,慧能大师是在中国禅宗第六代的祖师,从达摩祖师算起,所以这个是传佛法的人。
那么下面一位,“摩诃迦栴延”,这个中国的意思,“大文饰”,“文”是文采,“饰”是装饰。这一位尊者,他是非常讲究仪容的,就是穿著得非常整齐,非常地大方、美观,我们佛法里面称之为庄严。他在佛门里面是“论议第一”,他有辩才,辩才无碍,论议第一。
“摩诃拘絺罗”,这个翻成中国是“大膝”,这个人有个特征,膝盖比别人都要大,所以就叫他做大膝,印度话叫“摩诃拘絺罗”。他是舍利弗的母舅,舍利弗的舅父。这个人也非常之了不起,世出世间的学问都通达,他是“答问第一”。你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去请教他,他立刻就能够回答你,都能够替你解决。
“离婆多”尊者,翻成中国意思,“星宿”,“无倒乱第一”。他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绝不颠倒。换一句话说,他对于境界看得清清楚楚,正如同佛在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他不会被境界所迷惑,那么这是很难得的人。
“周利槃陀伽”,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继道”,“道”就是道路,因为他的哥哥是在大路旁边生的,他是在小路旁边生的,所以是取了这么一个意思;当然这个意思还有引申的意思,就是能够继承道统,有这个意思在。这一位尊者则是“义持第一”,那么说到他在我们佛门里头也是非常有名。因为一般人学佛,有些人没有自信心,总以为自己没有善根,业障太重,没有法子来学这些高深的学问。而周利槃陀伽,他所显示就是在佛的弟子当中,他是很笨很笨的人,笨得难以想像;他的哥哥也出家了,看到他太笨了,就劝他,你算了吧!你回去吧!那么他哭哭啼啼不肯去,释迦牟尼佛把他叫到身边安慰他,好!没有关系,你好好的学。释迦牟尼佛就教他念调帚两个字,扫地的人,调帚。他念“调”,“帚”忘掉了;帚,上面“调”又忘掉了。两个字,念上头忘下头,念下面忘了上面。诸位想想,那个笨到这样的人,也不可多得啊!所以他听经,当然没有办法来进步,于是乎就用这两个字,佛就教他这个办法,一天念到晚,就念调帚调帚。念到相当一个时期,他心开意解了;真的那把调帚,把他自己心里面无始劫来的烦恼、业障,扫得干干净净,他证了阿罗汉,所以他得总持法门。这个意思就说,你要说净土这个法门,念佛法门,你说你很聪明,我可以不要学这个法门;你聪明能够比得上舍利弗吗?连舍利弗哪么大的智慧,还要学念佛法门,何况其余呢!你说我太笨了,这个法门恐怕没有办法学;你笨还有笨得过周利槃陀伽的吗?如果你比周利槃陀伽还要聪明一点,那这个法门你有份…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