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卷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六卷

  淨空法師講述

  今天繼續來講解經文。皆是大阿羅漢,衆所知識。“阿羅漢”也是梵語,裏面含的有“叁”個意思,在翻經的體例屬于含多義不翻。這叁個意思,第一個是“應供”。第二個是“殺賊”。第叁個意思是“無生”。

  這個阿羅漢是果位,前面跟諸位講過比丘,“比丘”在“因位”,在修因的時候,稱之爲比丘。那麼到他證果的時候,則稱爲阿羅漢。那麼“大阿羅漢”,這是說的大乘,所以就是“大乘無學位”,這個“無學”意思就是說,他所要修學的都學圓滿了,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畢業了。那麼這一個地位在大乘菩薩是屬于第十地的菩薩,我們通常稱之爲法雲地的菩薩,那麼這個是大阿羅漢。小乘阿羅漢,這在小乘法裏面,他是無學,畢業了,那麼這是講見思煩惱也都斷盡了。叁界之內,那麼他所要學的,全都學完了,都無學了,這小乘阿羅漢。這個大乘阿羅漢比小乘阿羅漢,地位是高得太多了;正如同是,一個是小學畢業,一個是大學畢業,那麼這個地方講大學畢業。

  那麼這個叁個意思也正是比丘這叁個意思的果位上,在比丘第一個意思是講乞士,是乞食,是一個有學問有道德的,我們中國人講乞丐。但是當他證了果了,那就是佛給我們所說的,他是人天福田,所以他理應,也就是應當接受大衆的供養;大衆供養他,這是增福,我們一般人講的培福,這個意思是有相當的深度。

  前面我們在介紹人題的時候,曾經給諸位說過,賢人乃是國家之寶;而大阿羅漢,不但是賢人,而且是聖人,當然是國家之寶。我們能夠供養他,能夠將他留住,爲我們這一個地方教化衆生,使我們這一個地方的大衆,都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我們應當要供養他的,道理就是在此地,所以稱之爲應供。

  那麼第二個意思是“殺賊”。在因地上是破惡,我們講過了斷惡修善,這個“賊”是指的煩惱。有一些人看經不求甚解,于是乎發生誤會了,看到這個阿羅漢有殺賊的,阿羅漢還開殺戒了,還殺生了,這錯誤了。這個“賊”是煩惱,煩惱斷盡了,就是殺賊的意思—煩惱賊。爲什麼把煩惱比做賊呢?因爲每一個衆生,在自性清淨心中,無不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功德,就是說無量的德能。我們常常贊歎佛爲萬德萬能,其實那一個人不是萬德萬能呢?那一個人不是無量的智慧?那麼我們今天這個德能、智慧似乎都沒有了,其實都是因爲煩惱現前,將我們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障礙了。那麼今天我們把這些障礙去掉,把這些煩惱斷盡,我們的智慧、德能又現前了。那麼這個意思好像是煩惱一來了,就好比像賊來了,把我們家的財富,財産都偷盜去了,取這個意思。所以這個殺賊不是殺生,是斷自己的無明煩惱。

  那麼小乘的煩惱呢?就是指見思煩煩惱;大阿羅漢則不然,不但見思煩惱要斷,除見思之外還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得把無明煩惱斷盡,才能稱之爲大阿羅漢。如果我們將這個尺度放寬來說,凡是回小向大,也就是圓教初住以上,都可以稱之爲大乘羅漢。那稱羅漢呢?因爲他在小乘已經畢業了,他現在已經在修學大乘法了,那麼這是一個普通的稱呼。如果嚴格的稱呼,一定是在十地菩薩,就是法雲地的菩薩。

  第叁個意思是“無生”。無生這個就是魔王恐怖的果報,在這個比丘裏頭,有怖魔,那是在因地的時候,剛剛受戒,釋樊偈摩的時候,魔王聽到了生恐怖。那麼現在已經證果了,證什麼果呢?證無生法忍,確確實實親證得一切法不生不滅,那麼這個稱之爲無生。換一句話說,他不但是從此以後不會再到叁界六道來受生,實際上小乘羅漢就已經做到這個地位了,這個地步了。大乘羅漢,那功夫更高了,不但分段生死盡了,連變易生死也將要盡了;由法雲地再上去,就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是等同諸佛,所以與這個究竟的果位非常接近了。

  那麼諸位將來在經上看大比丘、大阿羅漢,都是屬于大乘;如果沒有這個字樣,稱比丘、稱阿羅漢,那必定是屬于小乘,這是這一點差別在。那麼除這個意思之外,蕅益大師他所講的,還有慧解脫、懼解脫、無疑解脫,這叁種不同,那麼此地這個大阿羅漢事屬于無疑解脫。

  那麼底下,這是要跟諸位介紹這個十六位長老,那麼這個“長老”的德號,前面都已經念過了,首先解釋長老這兩個字的意思,是“德臘俱尊之稱”。“德”,是講他的道德,那總得有道德;“臘”是講他的年歲,是指年歲。可是佛門裏面稱長老,最注重的是“德”。因爲這十六位裏面,可以說都是有很高的智慧、道德水准;在年齡上講,則有年歲很小的,所以由此可知,他最注重是“德”,當然了,那有年齡則更好,所以說“德臘俱尊”,這是佛門裏面稱長老。那麼這個名詞,是一直冠下面十六位尊者,並不是只是長老舍利弗,其他就不是了。不是的。其余全部都是的。

  那麼向下這十六位尊者,如果要細說,那每一個人都有一段曆史,都有一段故事,那是耽誤時間太長,在此地我們就不必要了,只把他的專長,在這一部經表法的意思跟諸位說出來。

  “舍利弗”翻成中國的意思叫“鹙子”,“鹙”就是鹙鹭,鹭鸶,就是鳥。他的母親長得非常美,尤其是眼睛明亮,所以人家叫她做鹙。那麼這個“弗”是“子”的意思,就是這一個女人的兒子。這個鹙,叫“鹙”這一個女人的兒子;印度話叫舍利,就是舍利女人,她的兒子。“弗”就是兒子的意思,所以他的名字是從他母親名字得來的。那麼他在釋迦牟尼佛的會下,是“智慧第一”,這個智慧是講的權智;實際上舍利弗跟目犍連,都是古佛再來的。

  那麼第二位尊者,“摩诃目犍連”,摩诃是印度話,翻成“大”;目犍連,“采菽氏”,他在世尊會下,“神通第一”。這個就是表明了我們這一部經,神通第一、智慧第一。

  “摩诃迦葉”,這一位尊者名氣很大,翻成中國意思叫“大飲光”。那個原因呢?就是這一位尊者多生多劫之前,他就是一個修行人。那麼在過去式,這是佛講他在過去式的因中,他是一個冶金師,就是冶煉金銀,像我們現在做首飾的,銀樓裏面做首飾的師父,所以他這個冶金的技術相當高明。那麼有一次就遇到了有一個女子,在佛門裏面看到佛像年久失修,佛像都是裝了金,那個金脫了,她就想把脫落的金,把它補好,那麼她就發了這個願。她有金,那麼這個冶金師就說,那行,你只要有金,我幫助你做。那麼這兩個人發的這個心,發的這個善願,這是替佛來裝金,因此他生生世世都有光明,而且這個光明很大,那麼他所在的處所,其他的光明都不能夠顯現,所以叫做飲光。這個人當然他的出身非常之好,是貴族,貴族出身;他修苦行,“頭陀第一”。頭陀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印度話,“頭陀”是印度話,意思就說“斷盡”了“煩惱”,以苦行這個方式,將見思煩惱斷盡,這一位“尊者是傳佛心印之人,禅宗初祖。”我們曉得傳法傳裏面,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將涅槃妙心傳與摩诃迦葉,他是第一代的祖師。摩诃迦葉傳給阿難,那麼由阿難代代相傳,傳到達摩祖師,這是第二十八代。達摩祖師到中國來,那麼成爲中國的禅宗初祖。那麼我們中國最著名的是慧能大師,慧能大師是在中國禅宗第六代的祖師,從達摩祖師算起,所以這個是傳佛法的人。

  那麼下面一位,“摩诃迦栴延”,這個中國的意思,“大文飾”,“文”是文采,“飾”是裝飾。這一位尊者,他是非常講究儀容的,就是穿著得非常整齊,非常地大方、美觀,我們佛法裏面稱之爲莊嚴。他在佛門裏面是“論議第一”,他有辯才,辯才無礙,論議第一。

  “摩诃拘絺羅”,這個翻成中國是“大膝”,這個人有個特征,膝蓋比別人都要大,所以就叫他做大膝,印度話叫“摩诃拘絺羅”。他是舍利弗的母舅,舍利弗的舅父。這個人也非常之了不起,世出世間的學問都通達,他是“答問第一”。你有什麼疑難的問題去請教他,他立刻就能夠回答你,都能夠替你解決。

  “離婆多”尊者,翻成中國意思,“星宿”,“無倒亂第一”。他無論在什麼境界裏,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他絕不顛倒。換一句話說,他對于境界看得清清楚楚,正如同佛在金剛經裏面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他不會被境界所迷惑,那麼這是很難得的人。

  “周利槃陀伽”,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繼道”,“道”就是道路,因爲他的哥哥是在大路旁邊生的,他是在小路旁邊生的,所以是取了這麼一個意思;當然這個意思還有引申的意思,就是能夠繼承道統,有這個意思在。這一位尊者則是“義持第一”,那麼說到他在我們佛門裏頭也是非常有名。因爲一般人學佛,有些人沒有自信心,總以爲自己沒有善根,業障太重,沒有法子來學這些高深的學問。而周利槃陀伽,他所顯示就是在佛的弟子當中,他是很笨很笨的人,笨得難以想像;他的哥哥也出家了,看到他太笨了,就勸他,你算了吧!你回去吧!那麼他哭哭啼啼不肯去,釋迦牟尼佛把他叫到身邊安慰他,好!沒有關系,你好好的學。釋迦牟尼佛就教他念調帚兩個字,掃地的人,調帚。他念“調”,“帚”忘掉了;帚,上面“調”又忘掉了。兩個字,念上頭忘下頭,念下面忘了上面。諸位想想,那個笨到這樣的人,也不可多得啊!所以他聽經,當然沒有辦法來進步,于是乎就用這兩個字,佛就教他這個辦法,一天念到晚,就念調帚調帚。念到相當一個時期,他心開意解了;真的那把調帚,把他自己心裏面無始劫來的煩惱、業障,掃得幹幹淨淨,他證了阿羅漢,所以他得總持法門。這個意思就說,你要說淨土這個法門,念佛法門,你說你很聰明,我可以不要學這個法門;你聰明能夠比得上舍利弗嗎?連舍利弗哪麼大的智慧,還要學念佛法門,何況其余呢!你說我太笨了,這個法門恐怕沒有辦法學;你笨還有笨得過周利槃陀伽的嗎?如果你比周利槃陀伽還要聰明一點,那這個法門你有份…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