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四卷▪P3

  ..续本文上一页三千年,如果说整个银河系在太空当中的运行,这个三千年,角度变化才一点点,微不足道,大体的方位还是很正确。所以要讲是娑婆世界西方,没有问题,这个方位是很正确的。

  在十六观经里面,是随著我们世俗的观念来作观,日落玄谷,大海结冰,这个就是我们世俗所讲这个西方,用这个来作观。这个是善巧方便,帮助你得到一心不乱。如果诸位再要怀疑,我也可以提供诸位一点消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个信号,这个就是一个指引。这一个信号,就譬如我们这个无线电报一样,你在这个地方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他就接收到了,他就有感应。当你临命终时,经上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换一句话说,你决定不会迷失了方向,你就照经典里面所说这个办法去做,毫无怀疑地去相信去做,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你跟佛一道去,太空虽然大,你也不会把路走错了,这个多稳当,所以说千万不要怀疑啊!要相信这个事实啊!

  信理,深信十万亿佛国度之外的极乐世界,实实在在不出自己一心之外,所谓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前面说过了,十方虚空,无边的国度,都是自己真心所现的境界,就好像作梦一样;梦境的时候,整个的心,真心,所现的相,就是梦境。我们今天真如本性所现的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可见得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离开我们?没有离开,是我们一心所现,这叫信理。那么还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诸菩萨,诸上善人,都是自己一念所现的影像。整个的依正庄严的相,就是自己心;整个自己一心,就化成境界相,你要问你那个心是什么样子?十法界依正庄严所呈现的就是你心的样子,好像作梦中,你心什么样子?梦境就是你的心的样子,因为心就是梦境,梦境就是心;古德的比喻,“以经作契,契契皆经。”那么这个叫信理。

  理既然如是了,整个境界就是唯心所变,我们何必要求往生呢?这个话说起来,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个里头就是有迷、悟之分,果然证悟、彻悟了,那有生不生?如果你迷惑颠倒,业障未除,娑婆世界是我们自心染污所现之物;极乐世界是我们自心清净所现的境界。试问问,我们要不要离染污,恢复我们自己的清净?这是应该的。离染污,就是“厌离娑婆”;希望恢复到清净,那就是“欣求极乐”,可见得这个事情是一而二,二而一。不但我们应该,十方世界诸佛菩萨都不例外,也是用这个方法断尽无明,恢复我们究竟大觉。那么这个是说的信。

  那么再讲到“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意思、这个道理,我们都要认识清楚,这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厌离是即说他放下,能够放得下。欣求,也是形容他真正地期望著到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学,快快成就自己。所以这个欣求与厌离,在此地都是形容词。

  这个法门的行门,讲到修“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是执著,持是保持,继续不断地执著名号。这个意思实在就是孔老夫子给我们所讲的,“择善固执”。那么佛这个佛法,诸位晓得,它是破执著的;这个法门里面叫我们要执著,我们对于娑婆世界不可以执著,因为什么呢?娑婆世界你要执著,就放不下了,你要厌离就是不执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要执持名号。那么执持名号,给诸位说,这个是择善固执,善中至善啊!大学里面所讲的止于至善。

  那么执持名号也就是止于至善,择善固执,这是真善。这个方法,这是方法,它的目的则是一心不乱,那么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这个是一心不乱。如果我们执持名号,要是不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当然也有带业往生,到后来会跟诸位说明,但是总不如达到佛在本经里面要求我们的目标。所以讲到修行,是要以一心不乱为目的,那么这个“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

  “信愿持名”,有信,有愿,持名,你看看这个三种条件全都具足了,这在行门里面“为一乘真因”,一乘佛法里面,真正的修因;“四种净土”是一乘佛法最妙的果报,真因妙果。一乘法,比大乘还要高,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法门,与六祖坛经有什么样的差别?六祖大师,他是一乘教学,他所接引的大众,上上乘人,他自己说上上乘就是一乘。坛经里面教学的理论跟方法,是一乘真因,成就的是“一乘妙果”。如果跟这个法门来比较比较,这一个法门比六祖坛经还要殊胜,还要真实。

  六祖的法门所接引的大众不广,仅限于某些具足他那个条件的可以修;而这一个法门,信,愿,持名,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这一个法门在十方诸佛教学、度生里面,是一个最主要的法门,道里就在此地。你们看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善知识,吉祥云比丘,就是教他信愿持名,念佛法门;最后一位普贤菩萨教给他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么一个开端,一个终极,就是代表行门里面主流,我们讲修行的正修。当中五十一位善知识,所教给善财那些修学的理论与方法,都叫做助修,正助双修,一生成就。这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深地去反省,应该好好地去觉悟,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不可以当面错过。

  那么再讲到本经的作用,大师告诉我们,“本经是以往生不退为力用”。那么在表解里面,我们也简单地跟大家列出来,本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那么经典给我们讲的是“四土”,就是这个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跟常寂光土,这个是西方世界的四土。四土里头,“各有三辈九品”,同居土里面有三辈九品,方便土里头也有三辈九品,实报、寂光,都不例外,这是大家要记住的。

  所谓“同居”土,是“见思”烦恼“未断”,什么叫见思烦恼,这个地方简单跟大家介绍,不能细说,一细说很耽误时间。

  那么这个见惑呢?这个见思,“见”就是见惑,“惑”就是迷惑。如果我们用现在俗语来说,就是错误的见解;思惑就是错误的思想。想法错了,见解错了。这个里头包括有五类,第一个就是身见,执著身体是自己,这个见解是错误的。第二种类叫边见,边见实在讲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相对,相对论就是边见;两边,空与有两边,善恶两边,真假两边,凡是相对的都是属于边见。见取见跟戒取见,我们俗话称之为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两种都是成见。执著因,错误的原因,以为是真实的,这个叫见取见。执著错误的果报,以为是真实的,这个叫戒取见。

  我们举个比喻说,印度婆罗门教里面,他们修禅定,有的时候禅定功夫相当之深,他在定中看到了牛死了,死了那个牛的魂升天;于是乎他就奇怪了,牛死了以后,它这个神识会升天。于是乎他就学牛,持牛戒,他不吃饭了,吃草了,他跟农夫去耕田去了,他就学牛。为什么呢?他看到牛死了,神识升天了,他认为学牛,将来一样就可以升天,这是错误的见解。

  升天是要修十善业道,他不知道这个牛前世修的十善业道;牛是业报,它这个报尽了,它十善业道那个因成熟了,它升天了,与它做牛这一生,决定没有关系。那么这一类,叫戒取见,这是讲因的。见取见是讲果报,譬如说有很多宗教家,他们认为生天就是究竟,天堂就是永生了,这是错误的见解,这叫见取,果报上的成见。他不晓得天也有生死,天死了以后还要堕落。天的福报比人大,不错;天的寿命比人长不错,虽长寿,他还是要死的。果报是假的当作是真的,见取见。这个修因不是真正的因,他认为这个是真正的因,执著是正因这个叫戒取见,错了。

  那么从外道很显著地能够看到见取见跟戒取见,但是这个佛门里头也不例外。就拿我们念佛人来说,如果认为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戒取见,为什么呢?未必。你要不相信,你可以看看灌顶法师,清朝灌顶法师,大势至圆通章疏钞里面所讲的,念阿弥陀佛的人一样念到地狱里去了,他在疏钞里头讲念佛的一百种果报。所以这个念佛,你要懂理论,要懂方法,如理如法地是正修行,是正因。不懂理论,不懂方法,以为念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戒取见。以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哎呀,我一切都成就了,到这里黄金为地,我什么享受都有了,我从此以后不要再受苦了,这个是见取见。往生西方,那个地方是学校,不是你的老家。学校当然不错,比你的家的时候建筑范围要大;台湾大学,校园那么大,建筑那么好,你一考取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就是我老家,我一生永远不要离开了,那错误了。到那里是念书,是成就你自己智慧、德能,是这个意思,不是叫你到那里去享乐的,极乐世界不是叫你去享乐的,所以这是见解上的错误。

  邪见不是上面四种,凡是属于不正确的见解,都叫邪见。所以这个五类是见解上的错误。

  另外五类思惑,思想上的错误。贪心,你在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你起贪心;五欲六尘起贪心,是贪心。你在佛法里面起了贪心还是贪心。贪心是错误的,嗔恚是错误的,愚痴是错误的,贡高我慢是错误的,对于佛菩萨这个教学怀疑是错误的,所以这是五种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见解。那么这个错误的见解与错误的想法,你没有根除,没有能够断得了,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生什么?凡圣同居土,所以叫做带业往生。

  那么你要是念到事一心不乱了,那你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事一心不乱”。那么由此可知,事一心不乱,见思断了,错误的见解跟错误的思想,通通没有,这是事一心不乱。如果你念到理一心不乱了,你生实报庄严土,也能够分证寂光净土。事一心,见思烦恼断了,没有见性,换句话就是,没有入不二法门,没有入一真法界,这是事一心。等于小乘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理一心,这是圆教大乘菩萨,圆教初住以上的,不但见思烦恼断了,也破了一分无明了,无明烦恼。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生“实报”土。净土法门里头所说的,花开见佛悟无…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