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三十七道品是总纲领包含一切法。佛菩萨教化众生时,根性与助缘不一样,因此佛说的法因人、因时、因处而异,作种种展开与归纳,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每人习性不同而本性相同,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无论什么法门均指归于自性,而念佛法门就是自性中之事。所以令众生念三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三宝是自性性德之宝。学佛入门即归依三宝,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三宝之反义是迷邪染,我们现在生活在迷邪染中,学佛从迷惑中回头,依自性觉,谓之归依佛;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自性正,正知正见,谓之归依法;从一切心理、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回过头来,依自性净,谓之归依僧。三宝是真正归依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佛弟子最简单的早晚课即是念三归依,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今天一天处世待人接物有无错误,思想有无偏差。自己检点自己过失,这样作才管用,非念三归依给佛菩萨听。
发菩提心,即是觉心。大乘佛法时时刻刻劝勉众生发菩提心,众生皆在迷,因想法看法作法都错了,作错了有结业感果,麻烦在此。把本性所现的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十法界乃是由迷邪染变现出来的,迷的轻是四圣法界,迷的重即六道法界,愈重愈下。佛叫我们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上说,第一是至诚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体,有体必有用,用分“自受用”、“他受用”,深心好善好德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大慈大悲心对待众生是他受用。对己要清净,对他人要慈悲。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的名词不同,意思一样。他说,菩提心是直心是体,即至诚心。深心同观经讲的一样,他受用是大悲心。时时刻刻要想到伏灭烦恼,先要伏然后再灭。依要解标准,等觉菩萨都是伏,到如来果地上才是断。小乘罗汉断见思,而尘沙无明仍在,大乘菩萨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了几品,只是伏著。我们烦恼断不了,要有能力将其伏著。就通途而言是用定力,在念佛法门是用佛号,净念相继,烦恼不现前,比用定功容易。
《解》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能念即三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
此系解释念三宝的因缘,前面已将西方净土生活状况及说法的情形作了一个扼要的介绍,最后说出教学的成绩即是念三宝。首先要知道为什么结归在三宝,三宝代表了全体的佛法。在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即僧宝,平等心即法宝,觉心即佛宝。又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三宝、三学包括了全体佛法。全体佛法即是自己性德。我们对佛非常仰慕,有一天能够清楚的见到阿弥陀佛一定非常欢喜。在此世间亦能见到,楞严经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有感必有应,感非用妄念,心清净才有感应。既然能见佛,必能见到一切不同法界之人物,亦即在不同维数空间皆能见到。印度有不少宗教家在定中确能见到天上以及六道情况。定能生神通,其深浅程度不同。虚云老和尚一打坐就是十天半月,定中有境界,虚云年谱记载甚详。他有一次在定中到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说法,这绝非虚构。佛法最特殊的是令行者依照经中理论方法去作,自己可以亲自证到。念佛功夫成片乃初级的定,有人在功夫成片时,见到佛及西方极乐世界。修到事一心不乱,其境界等于阿罗汉、辟支佛。到理一心不乱,定功深了,没有入定出定。
老师教学生,既有慈爱,又有威严,不可偏废。所以学生对老师既恭敬又畏惧。阿弥陀佛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因十方一切诸佛与本师释迦牟尼佛都赞叹阿弥陀佛。世尊赞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供佛像之意义有二:第一是不忘本。中国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中国儒家以及大乘佛法均建立在孝道上,生命得之于父母,故父母的恩德至大。其次是慧命,慧命是教育,教育得之于老师。父母过世,古礼守孝三年,老师过世,心丧三年,不穿孝服而已。老师的儿女与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样,要时时照顾。所以供佛像与供奉祖宗牌位一样是纪念之义,供佛乃是供养第一位老师表不忘恩师。第二是见贤思齐,见到佛像即记起佛在经典上的许多教训。我们平常为人处世,有无遵守佛的教导去作。“法喜入心,法味充足”。佛现已不在世,而其教训仍留在人间,想接受佛的教训,得到真实利益,必须读诵经典,追忆不忘。对老师必须有信心,你的成就大小与对老师的信心成正比例。如对老师无恭敬心,不如不学,学亦无益。真有智慧之人,不重视名闻利养而重视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求学必须向我最仰慕的老师去学,才会得益,因其所说,必百分之百的去作。古人参学寻师访友,在高僧传中可以看到,有学人参访老师,老师同他谈过之后,就对他说,你的因缘在某处向某师受教,当可获益,此人尊嘱而往,不出数年即开悟。
我从小的思想就相当独立,不大受外界影响,在南京求学时,曾在基督教教会学二年,新旧约全书读过两遍,又在依斯兰教学一年。基督教教会叫我受洗,我不接受。因我对于许多疑问无法求得解答。来台之后,亲近方东美先生,他是我心目中非常仰慕的一位。他说,佛经哲学是世界上最高深的哲学,学佛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到庙里看经,有许多文句不易解,必须有人指导,何况重要经论,多为意在言外。后遇章嘉大师,非常慈悲,承其指导三年,奠定了我的佛学基础。后来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认识李炳南老师,又跟他学十年。拜师必须至诚恭敬,依教奉行,修学才有心得,脱胎换骨,变化气质,法喜充满,烦恼轻,智慧增,自然欢喜。
在高僧传中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一个道场,称为东林念佛堂,三十年未曾离开,虽未闭关,实同禁足。他一生见到三次极乐世界,与经上所说无二无别,到临终时才对弟子们说明。所以“, , , 行”才会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恢复清净心。若光求解,障碍不会去掉。
“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在阿弥陀佛会下,同修皆属诸上善人,即是念僧。“能念即三观”,此处说出能念所念不同。“能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作不到。他们修学的成果,我们可以略略领悟一点。天台宗所讲“三观三谛”,在西方世界完全证得了。我们对于天台宗的思想理论境界,可以说所知有限。祖师大德所引用的不过是几个名词术语而已。念佛法门特别,只要一心称念,其理论方法境界均在其中,不但天台宗,禅密亦均包含在一句佛号之内。
有人问我,我们现在学佛,而家里老人不肯学佛,怎么办?我说:这只怪你学佛不认真,没有成就。香港何东爵士夫人念佛,其家人全信基督教,对母亲很孝顺。老太太临命终时对儿女说:“我们家信教自由,相处非常融洽。我今天要去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母子一场,你们念几声佛送送我。”说完不到一刻钟就坐著往生了。从此时起其子何世礼将军一家都信佛了。此事在香港曾经轰动一时。
佛法自始至终是求开智慧,能念是三观,三观是真实的智慧,三观是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从三方面去观察:一、空,二、假,三、中。“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是宇宙万法的本体,本体是存在的,但是看不见,摸不著,听不到,讲不出来。六根无法接触它,而它是存在的,它能生有,“有”是森罗万象,一切万法,皆由本体变现出来的。空是性,性是空的,相是有的。行事应用“中”,儒家谓之中庸,佛法谓之中道。既不偏有,也不偏空。凡夫犯的错是执有,著相,不知本体,落入六道轮回。有是假有,不可执著。体是不生不灭,相是刹那生灭,万法无常。所以说“能念即三观”。在此现象中应用中。所念的是三宝,三宝有别相,是从现象上说的,烦恼妄想断尽,智慧圆满现前,谓之成佛。佛有大智,成就了圆满的智慧觉悟谓之佛宝;所说一切法,流传下来的经典谓之法宝;出家弟子依经论修行谓之僧宝。“一体”是从性上讲,即觉正净。正觉是佛宝,正知正见是法宝,清净无染是僧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谓之“自性三宝”,亦称“一体三宝”。“四教意义”即天台家所讲“藏通别圆”。
《经》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此段经文是恐怕有人听到介绍西方世界还有白鹤孔雀畜生道,则西方与此世差别何在?西方的如是众鸟,并无生命,皆为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整个西方的构造,是由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承佛威神,参考十方诸佛世界的状况,集其美好之大成。不但众鸟说法,乃至宝树流水均能说法,悉为阿弥陀佛所作。我年轻时喜阅聊斋志异之类的书。鬼未见过,狐狸见过,抗战时期我住在湖南衡山一大户人家,已经没落,楼上无人住,听说有狐狸,很多人见过,但我所见是一男性,穿蓝布长衫,惟面目模糊不清。另外,在我家家乡出米,有一位亲戚,装一船米,拟运至南京去卖。在启运时有人看到好像一只黄鼠狼跑到船上,但遍寻无著。遂仍按时启运,到达南京,一船米尽失所在,只遗空袋,乃扫兴而返,到家后发现所运之米,仍存在仓库中。可能此米商得罪它,致有此恶作剧。此是亲耳所闻。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印度很多宗教家有定功,能见到类似事实,对于六道看得清清楚楚,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事情如何发生,后来如何结果,他不知道。惟独佛经说其事理因果至详。阿弥陀佛以慈悲大愿帮助带业往生之人,生极乐世界良好的修学环境与殊胜善缘中,不使其生一妄念,所以极乐世界即等于一个伟大的教室,本师释迦牟…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正宗分 广陈依正以启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