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经论宗派虽多,归纳起来不外性、相二宗,亦即空、有二宗。此处大师所说阿弥陀佛种种庄严,皆为阿弥陀佛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此属于性宗;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是属相宗。所说本质与带起,可以举一例作比喻,如照相机内之底片,即是本质,是空空洞洞的,照过一张相之后,影印出来就成了一张照片,就是带起庄严。我们读了三经一论,本来心里没有极乐世界,听经之后,心里就有一个极乐世界的印象产生。缘有四种即亲因缘、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亲因缘即自己的真心本性。与一切诸佛无二无别,自性具足无量功德庄严。本性中含藏的种子,无所不包,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切万法皆是自己性中所变现,就是真如本性中本来就有。但单有亲因缘,而无后面这三种缘也无法结果,佛家所说的因果,其实是因缘果,一切法皆属缘生,而非说因生,有因无缘亦不能生。第二个是次第缘亦称为无间缘。生与佛不同,佛无妄念,正念永远不断,我们有妄念,刹那在变。第三个所缘缘,就更不相同,佛所缘是常寂光,我们所缘千变万化。第四个是增上缘,我们想贪嗔痴慢,妖魔鬼怪给我们作增上缘;想佛,佛给我们作增上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阿弥陀佛变现的种种庄严的净土是非常殊胜的增上缘,把我们的其余三缘引发出来,使我们的性德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性德完全流露出来。阿弥陀佛作一个榜样是本质。例如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本质,我们熟读四十八愿,了解四十八愿,然后我们依照阿弥陀佛也发如是大愿,引起我们自己心性的愿变现出来了。
“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此意义广大无边,没有止境,例如说“全事即理,全性即相”,皆同义,如契入此境界,不但烦恼无,生死也无。悟此道理即佛菩萨,迷此道理即凡夫。悟了即一真法界,迷了即十法界。迷的愈深,愈往下堕。“全佛”指佛的本质,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种种庄严,每一往生之人,其性德并未显露出来,见到阿弥陀佛的境界自然就带出来了。西方世界如是,我们现前的世界何尝不如是。我们今天是以大家的业力作增上本质,今天大众的想法看法作法,均非善业,我们自己本来是善良的,在娑婆待久了,自然就染了许多恶习气,此是环境使然。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圆圆满满的自性,以此种性德作我们的本质,因此到达西方不久即可渲染成殊胜的品德,西方世界与其他世界不同之处在此。“全他即自”之“他”字指“阿弥陀佛”,就是自性弥陀,这就是果,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大师所用文字不多,讲西方世界无论事理性相皆非常透彻,实在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经》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西方世界常有天乐鸣空,随各人之意愿能听到其所喜欢的音乐。地面及道路皆铺以黄金。“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佛以此世界众生对时间的观念说,昼夜六时,其实西方并无昼夜。“曼陀罗”梵语译为“适意”,所见所闻均适己意。其土众生之生活状况,神通广大,常在早晨清旦时,各以盛花之具,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此十万亿佛亦方便说,其实不只十万亿,为迎合娑婆世界往生之人,情意很深,舍不得家乡,每天都可以回来看看,同时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足见分身有术,往生西方者,皆有此能力。供佛的福德最大,每天听佛说法,善根福德日日增长,亦非我们所能想像,在西方成佛容易,道理在此。我们在经典中读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听众中有的听了一半就证果,若是听一切诸佛说法,那有不大彻大悟的道理。生到其他诸佛国土只听一尊佛说法,在西方可以遍礼诸佛听经闻法,不能相比。早晨出去供养诸佛,回来的时候正是吃午饭的时候,然后散步,生活逍遥自在。往生西方活动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
《解》乐是声尘。地是色尘。华是色香二尘。食是味尘。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众生五根对五尘可知。常作者。即六时也。黄金为地者。七宝所严地界。体是黄金也。日分初中后。名昼三时。夜分初中后。名夜三时。故云昼夜六时,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昼夜。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
娑婆世界这五大类“色声香昧触”都是不清净的,所以用“尘”字作代表,尘有“染污”义,桌子两天不擦就一层灰。佛说色声香味触五样东西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及本性,故称为尘。西方亦有这五样东西,并不染污,故称“胜妙五尘”。其胜妙在不染。我们五根接触五尘,结果可以推知,“常作”指昼夜六时不断。黄金为地,不过就我们世界所有者作比喻而说,其实我们的金与西方世界的金无论质、色、光都比不上。日分初、中、后,名昼三时,夜分初、中、后,名夜三时,此是印度时问的分法,前已解释。西方世界依正均各有光,称为光明世界,没有日月星辰,不分昼夜,故无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亦无。西方世界有街道而无门牌号码。彼此可以交通,各以心感。佛说昼夜六时不过随顺此方假说分际耳。
《解》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衣襟是盛华器。众妙华。明非曼陀罗一种。应如妙经四华。表四因位。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也。且据娑婆言十万亿佛。意显生极乐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耳。若阿弥神力所加。何远不到哉。
“曼陀罗”,此云适意,又译为白莲花。衣襟是盛花器。妙法莲华经讲四种花亦表法,皆各有无量品种,随各人喜爱而变化。“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也”。西方世界完全是以真佛真事为所缘的境界,不像我们画一个佛像,佛像不是真佛,西方世界完全是真的,而且真是圆满的报身,非应化身,所以成佛快速无任何障碍,原因在此。其他世界不容易见佛,即如释迦佛在世时,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并非每人每天都有向佛请教的机会,如果以佛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修行因地,当能成就圆满的佛果。释迦佛对我们恩德很大,将来释迦灭度,弥勒成佛,你生到西方还要想回入娑婆见见家亲眷属,每天都可回来,西方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阿罗汉的宿命通只能知道五百世,其天眼能力,只限于一个小千世界,中千他就看不到了。西方世界带业往生之人,见思烦恼未断,他的天耳可以听十万亿以外的音声,天眼亦如是,他心通能知道十万亿佛土以外世界众生起心动念,这个能力不是自己修来的,而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所以大师说:“若阿弥神力所加,何远不到哉。”
《解》食时。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时回还也。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在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
六种神通中有一种叫“神足通”,“神”是神奇莫测,非思想所及。“足”是圆满,表变化自在。西游记讲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即是神通。生到西方之人在阿弥陀佛讲堂听经闻法,同时分身前往十方诸佛刹土供佛度众,自在往返。分身到十方世界停留时间随众生缘,一切众生生到西方都圆满具足六种神通,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于一弹指间日常生活的小动作,随拈一法就是全体法界,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不断的向行者说法是有可能的,因为一切无碍。如大经中所说的一毛端上转大法錀,毫无障碍。华严经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圆融,自在无碍。“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我们这个世界污染甚重,科学家已提出警告,如不急速改善环境污染,五十年后此地球即不适合人类居住。能否收到效果,我觉得非常困难。佛家说:“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环境,正报是人心。我们心里污染比环境污染还要严重,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引发了错误的行为,欲求社会安定,必须由净化人心著手,在现前这个阶段,非常困难。社会造十恶的人多,从前造了十恶还有些惭愧心,现在则认为是正常现象,娑婆世界有这种浊重恶障,所以与极乐有了距离,两个世界不隔而隔。在中国高僧传、居士传中有不少见证,如净土宗法照禅师,到五台山大圣竹林寺,见到文殊菩萨的故事,我在前面玄义中曾经讲过。说法会后他向文殊菩萨请教,末法时期教众生修何法相宜?文殊菩萨告诉他说,修五会念佛法最宜,文殊菩萨还念了几声给他听。法照本来学禅,经此奇遇,专修净土,后来成为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我们这个世界是凡圣同居土,文殊是圣人,我们见不到,与我们不隔而隔。在高僧传中,类此情况很多,又如三昧水忏中悟达国师遇到迦诺迦尊者,亦如昙花一现。
《解》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此节说明西方世界大众生活的概况,前面曾谈过,色界天以上即无食欲。欲界天以下都不能避免五欲,色界天初禅以上五欲均无,以禅悦为食。西方世界超越天人太多了,绝非色界十八层天所可比拟,声闻缘觉都比不上。带业往生的凡夫无始劫来有此习气断不掉,有时有吃饭的念头,念头一起,境界即现前,一切受用随念而生,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洗碗筷。西方世界一切受用皆应念而生,无论物质环境与人事环境都是最殊胜的,由此可以了解西方诸上善人日常生活状况。
《经》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带业往生者完全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功德,更难能可贵者,可随意分身,往来十方诸佛刹土,供佛闻法度生,与法身大士无二无别。如观经与无量寿经所说,凡往生者,均与佛的能力几乎相同。佛能于手中变现出日常用品,如衣服饮食,以及幢幡宝盖,天花音乐…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正宗分 广陈依正以启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