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正宗分 广陈依正以启信▪P3

  ..续本文上一页感不一样,佛是觉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觉,差别在此。如论事理,凡圣一如。如寂光土不具足胜妙五尘,与小乘罗汉有何区别。小乘罗汉灰身灭智入偏真涅槃,什么都没有,万法皆空,如四空天。而佛则有胜妙五尘,广作佛事,普利众生。

  此段解文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法界原本一真,华严说的透彻,法界本来是一真,真不变,假会变。带上有色眼镜看外面的颜色全变了。其实外面并没变,本来是一真,变为十法界,十法界是错觉,不是事实,事实是一真。错觉之发生在妄想执著,随妄想执著看法界就不一样,如果把妄想执著去净,一真法界就见到了,原来就在眼前。佛说,十法界唯识所变是假的,一真法界唯心所现是真的。可见真假一如,理事不二,把眼镜摘下来就一样了。经中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此是唯识所变。能变的是心想,所变的是万物与境界,理虽深而是事实。凡夫只能见同居土,声闻居方便土,可以看到同居土,菩萨能见方便与同居土,唯佛均能见到各土,此是一般的讲法。而生到西方因四土圆融,所以都能见到?佛劝人念佛的道理在此,其他诸佛世界,四土隔离,而到西方的人亦能到十方一切诸佛世界的四种净土,真不可思议。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解》上明住处。今明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八功德水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熟。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也。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底纯金沙。异污泥。

  此段经文说明生到西方是莲花化生,无胎生及其他诸苦,其生处之环境,宝池为七宝所成。阿弥陀佛福极大,无量劫修持,每一往生者至少皆修增上善因,众生福报太大了,所以他的依报环境皆众宝所成,与娑婆完全不同,水也不一样,好处很多,其中最显著者有八:(一)澄清。一丝毫杂质没有。(二)清冷。永远保持同样温度。(三)甘美。非常可口。(四)轻软。能向上流。(五)润泽。不会腐败。(六)安和。无汹涛大浪。(七)除饥渴。不但止渴亦可除饥。(八)长养诸根。使人健康长寿。观经上说,水可绕著树梢流动,极其轻软美观。不但有如此众多好处而且能说法,水流音声,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与大小乘法。水本来是无情之物,阿弥陀佛以其智慧德能使其变成说法的工具,以满足大众闻法之需,实不可思议。

  《解》阶道四宝。异砖石。陛级名阶。坦途曰道。重屋为楼。岑楼名阁。七宝楼阁。异此方土木丹青也。楼阁是住处。及法会处。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登四岸。入法会。见佛闻法也。华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无量寿会。大小实不可量。由同居净土。身相不等故也。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莲胞亦有光。然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亦略言耳。微妙香洁。略叹莲华四德。质而非形曰微。无碍曰妙。非形则非尘。故洁也。莲胞如此。生身可知。

  七宝池四周的道路,皆四宝造成,楼是两层,阁有二层三层如宝塔形,屋顶是尖的。建筑材料皆用七宝。楼阁是住处,亦是讲经说法之所在。十方世界众生生到西方皆莲花化生,莲花在七宝池中。花开见佛悟无生,其境界是实报庄严土,皆属法身大士。所见的是佛的报身。花未开时亦能见佛,而所见的是佛的应化身。自己未修到这个境界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也可以得到实报土的享受,若能花开见佛是自己真正达到这个境界。

  经中说莲花大如车轮,解文中说轮王金轮大四十里。此言世界上有统治者,其名为轮王,统治全世界者,在历史上尚未出现轮王,佛说统治一个日月所照,四大部洲的单位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日月绕著须弥山转。从前认为是一个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实际上经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黄念祖老居士认为太阳是绕著银河系转,银河系的中心,即天文学家所说的黑洞,此黑洞可能就是须弥山,如此说属实,则一个单位世界即是银河系,统治整个银河系的叫金轮王,管四分之三银河系的是银轮王,管二分之一银河系的是铜轮王,管理四分之一银河系的是铁轮王。这些王纵然存在,我们也见不到。轮王有一宝物,其用途是交通工具,在一昼夜间可以巡逻银河系一周。

  无量寿经与观经均说凡是生到西方世界的人,其身体、容貌、受用是阿弥陀佛所加持,都是一样的,惟独莲花大小不同,因莲花大小是依自己念佛工夫而有异。所以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莲花与品位有密切关系。

  西方世界的人,身皆有光,莲花亦有光。光有无量色,此处只提四色乃略举耳。莲花微妙香洁,亦众宝所成,形状随念力而有大小不同,西方一切受用无不随心所欲,自在无碍,不可思议,有形亦能通行无碍,即华严所说事事无碍。天人以上的境界,即事事无碍,何况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庄严。十方世界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知道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能相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七宝池中即生出一个莲苞,上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在人世间念佛,七宝池中的莲花愈念愈大,如改信其他法门或参禅或学密,此花即枯萎。西方世界一切景观均不生不灭,惟独莲花变化无常。大经中提到西方世界的众宝,不但光色微妙而且有香气,故西方亦称为“香光庄严”,确有极妙之象。莲花没有一定形状,变化而有,并非色尘,故无污染,纯为洁净,唯心所现。莲花如此殊胜圆满,乃是生处,故人的身体色相比莲花更为殊胜。

  《经》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解》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西方世界住处是大环境,生处是小环境,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十方诸佛从理上说,智慧德能才艺都是平等的,度众生之本愿亦相同,而接引众生之方法并不相同,以缘不同,阿弥陀佛与十方众生,特别有缘,缘与愿有关系。虽然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天天念,实际并无此心量,只想度本城本国已了不起,还是有限的。一尊佛是以一个大千世界为教区,唯独阿弥陀佛的愿力无量无边,没有界限。在因地上发愿不同,一切诸佛与某个世界有缘,即到该世界去度化众生。但是所教化的世界是原来有的,必须迁就该世界既成事实。西方世界是阿弥陀佛所创造,凡欲往生者,须具有信愿持名心中清净之条件,否则往生无望。

  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广大宏深,积功累德,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我们这个世界在理上讲是称性的,在事上讲不称性,因为我们本性有障碍,有见思、尘沙、无明,事事物物确实是称性的,但是透过这三种烦恼,就变了质,与真性不同。西方的称性功德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守护,十方往生的人,人人均得自在,均能自度。所以在西方三种烦恼不生,一切称性没有变质。同时也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威神加持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以及每一念佛往生的人。一切诸佛刹土中惟有西方极乐世界永恒保持了称性功德,没有一丝毫变质,真真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界是秽土,社会很乱,风气败坏,贪赃枉法,比比皆是。所以聪明人真正觉悟,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弥陀大愿大行,创建一个美好的修学场所。四种净土普遍庄严,圆融无碍,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其往生。佛也要往生。天台家讲藏、通、别、圆,除圆教佛外,其余藏通别三佛的果证尚未圆满,也要往生。有愿必须有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均已圆满,他已成佛十劫,证明每一愿均兑现,同一道理,我们现在是在因地,所发之愿也要兑现、尽心尽力去作,绝不能说空话,真有智慧,方便善巧应能与佛相应少许。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此法门学的人很多,往生者少,仔细观察,善根福德不够。念佛是要把阿弥陀佛的善根福德变成自己的,如何去变,是个问题。无量寿经说,善根福德成熟之人,他肯接受,未成熟者,送给他,他也不要。善根福德成熟绝非偶然,无量寿经中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听释迦佛讲无量寿经,希望将来自己成佛也要如阿弥陀佛一样,并未发往生之愿。供养四百亿佛的善根尚不够,未能启发他的真信切愿,实在难说。有些人一听到念佛法门,立刻接受,认真奉行,信守不渝,多是乡下的斋公斋婆之流,这样的人无始劫来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其善根福德成熟了,已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念相应与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相应,本来自己的善根福德成熟了,同时又将阿弥陀佛的善根福德接收过来加到自己身上,那有不往生的道理呢?成熟的表现是真正第一欢喜,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欢喜之事,如此念佛即能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自己的增上善根,把阿弥陀佛的大行变成自己的增上福德。“非今非当”指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已经圆满成就者,不是现在修的,亦不是当来修的,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此刻念佛人尚未往生,正在修行期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果相应即与佛心同。

  《解》此则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正宗分 广陈依正以启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