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經論宗派雖多,歸納起來不外性、相二宗,亦即空、有二宗。此處大師所說阿彌陀佛種種莊嚴,皆爲阿彌陀佛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此屬于性宗;作增上本質,帶起衆生自心,種種莊嚴,是屬相宗。所說本質與帶起,可以舉一例作比喻,如照相機內之底片,即是本質,是空空洞洞的,照過一張相之後,影印出來就成了一張照片,就是帶起莊嚴。我們讀了叁經一論,本來心裏沒有極樂世界,聽經之後,心裏就有一個極樂世界的印象産生。緣有四種即親因緣、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親因緣即自己的真心本性。與一切諸佛無二無別,自性具足無量功德莊嚴。本性中含藏的種子,無所不包,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切萬法皆是自己性中所變現,就是真如本性中本來就有。但單有親因緣,而無後面這叁種緣也無法結果,佛家所說的因果,其實是因緣果,一切法皆屬緣生,而非說因生,有因無緣亦不能生。第二個是次第緣亦稱爲無間緣。生與佛不同,佛無妄念,正念永遠不斷,我們有妄念,刹那在變。第叁個所緣緣,就更不相同,佛所緣是常寂光,我們所緣千變萬化。第四個是增上緣,我們想貪嗔癡慢,妖魔鬼怪給我們作增上緣;想佛,佛給我們作增上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阿彌陀佛變現的種種莊嚴的淨土是非常殊勝的增上緣,把我們的其余叁緣引發出來,使我們的性德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性德完全流露出來。阿彌陀佛作一個榜樣是本質。例如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本質,我們熟讀四十八願,了解四十八願,然後我們依照阿彌陀佛也發如是大願,引起我們自己心性的願變現出來了。
“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此意義廣大無邊,沒有止境,例如說“全事即理,全性即相”,皆同義,如契入此境界,不但煩惱無,生死也無。悟此道理即佛菩薩,迷此道理即凡夫。悟了即一真法界,迷了即十法界。迷的愈深,愈往下墮。“全佛”指佛的本質,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種種莊嚴,每一往生之人,其性德並未顯露出來,見到阿彌陀佛的境界自然就帶出來了。西方世界如是,我們現前的世界何嘗不如是。我們今天是以大家的業力作增上本質,今天大衆的想法看法作法,均非善業,我們自己本來是善良的,在娑婆待久了,自然就染了許多惡習氣,此是環境使然。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圓圓滿滿的自性,以此種性德作我們的本質,因此到達西方不久即可渲染成殊勝的品德,西方世界與其他世界不同之處在此。“全他即自”之“他”字指“阿彌陀佛”,就是自性彌陀,這就是果,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大師所用文字不多,講西方世界無論事理性相皆非常透徹,實在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經》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西方世界常有天樂鳴空,隨各人之意願能聽到其所喜歡的音樂。地面及道路皆鋪以黃金。“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佛以此世界衆生對時間的觀念說,晝夜六時,其實西方並無晝夜。“曼陀羅”梵語譯爲“適意”,所見所聞均適己意。其土衆生之生活狀況,神通廣大,常在早晨清旦時,各以盛花之具,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此十萬億佛亦方便說,其實不只十萬億,爲迎合娑婆世界往生之人,情意很深,舍不得家鄉,每天都可以回來看看,同時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足見分身有術,往生西方者,皆有此能力。供佛的福德最大,每天聽佛說法,善根福德日日增長,亦非我們所能想像,在西方成佛容易,道理在此。我們在經典中讀到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聽衆中有的聽了一半就證果,若是聽一切諸佛說法,那有不大徹大悟的道理。生到其他諸佛國土只聽一尊佛說法,在西方可以遍禮諸佛聽經聞法,不能相比。早晨出去供養諸佛,回來的時候正是吃午飯的時候,然後散步,生活逍遙自在。往生西方活動的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
《解》樂是聲塵。地是色塵。華是色香二塵。食是味塵。盛華散華經行是觸塵。衆生五根對五塵可知。常作者。即六時也。黃金爲地者。七寶所嚴地界。體是黃金也。日分初中後。名晝叁時。夜分初中後。名夜叁時。故雲晝夜六時,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晝夜。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
娑婆世界這五大類“色聲香昧觸”都是不清淨的,所以用“塵”字作代表,塵有“染汙”義,桌子兩天不擦就一層灰。佛說色聲香味觸五樣東西染汙了我們的清淨心及本性,故稱爲塵。西方亦有這五樣東西,並不染汙,故稱“勝妙五塵”。其勝妙在不染。我們五根接觸五塵,結果可以推知,“常作”指晝夜六時不斷。黃金爲地,不過就我們世界所有者作比喻而說,其實我們的金與西方世界的金無論質、色、光都比不上。日分初、中、後,名晝叁時,夜分初、中、後,名夜叁時,此是印度時問的分法,前已解釋。西方世界依正均各有光,稱爲光明世界,沒有日月星辰,不分晝夜,故無時間觀念。空間觀念亦無。西方世界有街道而無門牌號碼。彼此可以交通,各以心感。佛說晝夜六時不過隨順此方假說分際耳。
《解》曼陀羅。此雲適意。又雲白華。衣襟是盛華器。衆妙華。明非曼陀羅一種。應如妙經四華。表四因位。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遍也。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意顯生極樂已。還供釋迦彌勒。皆不難耳。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
“曼陀羅”,此雲適意,又譯爲白蓮花。衣襟是盛花器。妙法蓮華經講四種花亦表法,皆各有無量品種,隨各人喜愛而變化。“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遍也”。西方世界完全是以真佛真事爲所緣的境界,不像我們畫一個佛像,佛像不是真佛,西方世界完全是真的,而且真是圓滿的報身,非應化身,所以成佛快速無任何障礙,原因在此。其他世界不容易見佛,即如釋迦佛在世時,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並非每人每天都有向佛請教的機會,如果以佛的境界作爲自己的修行因地,當能成就圓滿的佛果。釋迦佛對我們恩德很大,將來釋迦滅度,彌勒成佛,你生到西方還要想回入娑婆見見家親眷屬,每天都可回來,西方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五百世,其天眼能力,只限于一個小千世界,中千他就看不到了。西方世界帶業往生之人,見思煩惱未斷,他的天耳可以聽十萬億以外的音聲,天眼亦如是,他心通能知道十萬億佛土以外世界衆生起心動念,這個能力不是自己修來的,而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所以大師說:“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
《解》食時。即清旦。故雲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離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時回還也。此文顯極樂。一聲。一塵。一刹那。乃至跨步彈指。悉與十方叁寶。貫徹無礙。又。顯在娑婆。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在極樂。則功德甚深。與娑婆隔而不隔也。
六種神通中有一種叫“神足通”,“神”是神奇莫測,非思想所及。“足”是圓滿,表變化自在。西遊記講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即是神通。生到西方之人在阿彌陀佛講堂聽經聞法,同時分身前往十方諸佛刹土供佛度衆,自在往返。分身到十方世界停留時間隨衆生緣,一切衆生生到西方都圓滿具足六種神通,悉與十方叁寶貫徹無礙,一聲、一塵、一刹那乃至于一彈指間日常生活的小動作,隨拈一法就是全體法界,所以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不斷的向行者說法是有可能的,因爲一切無礙。如大經中所說的一毛端上轉大法錀,毫無障礙。華嚴經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圓融,自在無礙。“又顯在娑婆,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我們這個世界汙染甚重,科學家已提出警告,如不急速改善環境汙染,五十年後此地球即不適合人類居住。能否收到效果,我覺得非常困難。佛家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環境,正報是人心。我們心裏汙染比環境汙染還要嚴重,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引發了錯誤的行爲,欲求社會安定,必須由淨化人心著手,在現前這個階段,非常困難。社會造十惡的人多,從前造了十惡還有些慚愧心,現在則認爲是正常現象,娑婆世界有這種濁重惡障,所以與極樂有了距離,兩個世界不隔而隔。在中國高僧傳、居士傳中有不少見證,如淨土宗法照禅師,到五臺山大聖竹林寺,見到文殊菩薩的故事,我在前面玄義中曾經講過。說法會後他向文殊菩薩請教,末法時期教衆生修何法相宜?文殊菩薩告訴他說,修五會念佛法最宜,文殊菩薩還念了幾聲給他聽。法照本來學禅,經此奇遇,專修淨土,後來成爲淨土宗第四代祖師。
我們這個世界是凡聖同居土,文殊是聖人,我們見不到,與我們不隔而隔。在高僧傳中,類此情況很多,又如叁昧水忏中悟達國師遇到迦諾迦尊者,亦如昙花一現。
《解》飯食經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但經行金地。華樂娛樂。任運進修而已。
此節說明西方世界大衆生活的概況,前面曾談過,色界天以上即無食欲。欲界天以下都不能避免五欲,色界天初禅以上五欲均無,以禅悅爲食。西方世界超越天人太多了,絕非色界十八層天所可比擬,聲聞緣覺都比不上。帶業往生的凡夫無始劫來有此習氣斷不掉,有時有吃飯的念頭,念頭一起,境界即現前,一切受用隨念而生,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洗碗筷。西方世界一切受用皆應念而生,無論物質環境與人事環境都是最殊勝的,由此可以了解西方諸上善人日常生活狀況。
《經》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帶業往生者完全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的功德,更難能可貴者,可隨意分身,往來十方諸佛刹土,供佛聞法度生,與法身大士無二無別。如觀經與無量壽經所說,凡往生者,均與佛的能力幾乎相同。佛能于手中變現出日常用品,如衣服飲食,以及幢幡寶蓋,天花音樂…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正宗分 廣陳依正以啓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