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往生者所居,带业轻重不同,故又分三辈九品。修行应尽量消除业障,生西品位可以增高。“五浊”一词,兹先略予说明:(一)劫浊。“浊”是污染,“劫”指时间。众生罪恶深重所感召之乱世,人民疾苦,在历史上所谓黑暗时代。(二)见浊。即众生对人生宇宙的观察生错误之见,而自以为对。(三)烦恼浊。对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训怀疑,违其教化,不肯奉行。又行事钞资持记曰:烦恼浊即五钝使。(四)众生浊。乃见浊烦恼浊之果报,即生活环境的污染,例如空气水资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气候异常变化皆属之。(五)命浊。寿命减短,不能享天年,为修行之最大障碍。今天读到这段经文,深知佛有先见之明,几乎完全针对现在这个时代说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可知断除诸恶,恢复清净,必须由心地上下功夫,心净则土净。身心是正报,环境是依报。佛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故修心为第一。
(乙)方便有余土。权教菩萨以及阿罗汉辟支佛所居。西方世界无二乘纯是菩萨。带业往生,烦恼未断,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也是菩萨身份,不是小乘。不过初信位菩萨只一年级,若到了七年级,见思烦恼断了,真正得到身心清净,即到达方便有余土。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即生到方便有余土。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以及权教菩萨,执著重,用分析方法,觉悟了身心世界都不是真实相,知万物是一合相。无论动物植物矿物都是由一个基本物质组合的。由析空观契悟实相,这种方法拙笨。另外一种聪明人,一听佛说即能悟到体空观,谓之体空巧度,比较巧妙。若用天台四教来比,藏通别圆四教,根性最利的是圆教,其次为别教,再次为通教藏教。以上所述似较复杂,惟依大师解释,佛土有四,各分净秽。“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虽在同一佛土,其中净秽仍有等级之不同,希善于体会。
(丙)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庄严土,即华严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到达这个境界,乃见性地位。就净宗说,为理一心不乱。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密诀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要问,水到渠成。若要问如何才算是理一心,就没有希望了,因为心不清净。乡下老太婆,什么都不懂,她可能念到了事一心或理一心,临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均为天台宗的名词。天台大师讲修行方法有“三止三观”。先观空,再观假,后再观中。此为次第三观,契中下根之机。利根人在一念中即空即假即中,圆满三空三观,没有界限。在一念中修三观即在一句佛号中。能念之心在那里?不可得。所念之佛在那里?亦不可得。从体上观察,俱不可得,当体即空。事上有是假有,事相宛然。空与假是一,空不碍假,假不碍空,空假一如即中道,在一念当中,空假中均具足。理事明了之后,统统放下,不去理会,这一句佛号与一心三观相应,真正念成功了,见思尘沙无明都没有了,就圆断三惑,圆证三德,就见性了,般若智慧现前,通达一切法,过现未均现在眼前,得大自在,达此境界,得到念佛三昧,也不要生欢喜心,一欢喜这个境界就没有了。
《解》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廉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丁)常寂光土。一般大乘经中说常寂光净土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天台家讲法,藏通二教只断见思烦恼,未破无明,当然就不算了。别教成佛证入常寂光土,但别教与圆教比较,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谓之法身大士,十地菩萨加等觉,无明破十一品,妙觉就成佛了。成佛共破十二品无明。无明总共有四十二品,才破十二品,还有三十品未破,此为别教佛。其所证的境界是常寂光土中之秽土,圆教佛四十二品无明统统断尽,圆满证得佛果,他的境界是常寂光土中之净土。净土法门非常奇特,即使带业往生者生到凡圣同居土,亦能享受常寂光土的境界,其他经论法门所无。因为上面三土不是我们凡夫在一生中能够证得的。我们想断烦恼实在不容易。纵然断了见思烦恼,也不过是小乘阿罗汉或圆教七信位菩萨的地位。若想生到方便有余土,一生难以作到。至于实报土与寂光土更甭提了。惟有凡圣同居土,只要能伏住烦恼就行,伏比断容易。但是伏烦恼也要下一番工夫,烦恼虽有,使其不起作用。在通途方面用定,定可以伏住。净宗法门用一句佛号即可伏住,比禅定容易太多了。念佛只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行了。正念就是一句佛号,古德常说:万缘放下,提起正念。除一句佛号外,所有一切念头都是妄想,没一样真实的。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包括我们的思想见解念头。
我们只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往上升不可能,不过其余三土的受用均能得到,实在不可思议。其他诸佛世界必须见思烦恼断了,才能享受方便土的受用,无明破一分,才能得到实报土的受用,一定要凭工夫。
经上讲到达西方即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如不能同时享受上三土的境界,如何能见到诸上善人。我们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而我们见不到阿罗汉菩萨,更见不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在西方天天与他们见面,因为有这种事实,佛在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读到此处,了知信愿持名,必能得到经中所说的殊胜功德利益。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理,报身化身是事。理是能变,事是所变。理即经中所说真如本性,华严说一真法界,又说不思议解脱境界,都说的是这一桩事情。与此一真法界同义的名词术语有几十种之多。何以说许多名词?目的叫我们不要执著名相。叫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才能真正体会到其真相。哲学家讲宇宙万有的本体即是法身。报身是讲智慧。报身是能证之智,法身是所证之理。理与智是一不是二。在哲学里能与所是相对的。佛法讲能证之智与所证之理是一个,不能分开。化身又叫应身是利益众生的。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诸佛菩萨是随众生而应的。诸佛菩萨的三身明显,我们的三身不明显,因我们的心被妄想执著七情五欲所迷。佛的教学只是破迷开悟,悟了,法身即证得了。我们现在的身是业报身,随业受报。六道轮回是自己迷失了自性,造善恶业变现出来的。如何恢复三身,如何得三身的受用,乃是佛所教导我们的主要课题。
“法身单”,指所证理性。理与事是一,性与相是一,此宇宙人生的真相,即是法身。“报身单”,指能证的功德智慧,彻底正确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谓之智慧,称之为报身。“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此是他受用。为什么有生老病死?因为我们有自受用,即自己图享受。诸佛菩萨没有自受用,身也没有相,其相是他受用,所以他没有生老病死。佛法讲无我,对自己讲无我,对别人讲有我,有我是他受用,为教化众生觉悟的工具,所以佛菩萨身是随众生感应而现。观音三十二应身是大类,完全无心也无念头才能感应。如敲钟,大敲大鸣,小敲小鸣。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都是逢问即答,不加思量。所以学佛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一念不生,单用一句阿弥陀佛,以一念止一切妄念。此法门巧妙容易,一念比无念容易修。过去看到许多大德接引众生的方法是用身教,无言语。有的用言教,为其详细解说。因人因事而异,均能使众生得益。法门无量无边,其目标是一个,殊途同归。
“法身复者”,第一种自性清净法身。此指本体,亦即法身单,我们大家都有。第二种离垢妙极法身。从事相上讲,“垢”是无明烦恼,亦圆教如来果位,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称他为“离垢妙极法身”,因为等觉菩萨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不能称为妙极。妙极法身成佛者有,菩萨以下没有。“报身复者”,分自受用报身与他受用报身。般若经讲的实智即是自受用报身。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自受用是无知。佛为众生说法是权智,佛自己受用是实智。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其心是真清净。
“化身复者”,分示生化身与应现化身。示生化身如佛住世间,同世人一样,讲经说法,八十岁圆寂。应现化身是临时感应出现。过去周邦道先生的夫人在抗战前住在南京,遇到地藏王菩萨化缘,乃是菩萨应现化身。周家住宅甚大,有三进。有一天一位出家人到他家向周夫人化缘,化五斤香油。当时周夫人尚未学佛,未曾首肯,把这位出家人敷衍走了。周夫人事后想起我家有三道门,均未开启,这位出家人如何进来,殊属不解。后来到台湾将此事向李老师谈及,李老师说,这位出家人就是地藏菩萨。周先生夫妇听后非常后悔。
“佛界化身,随类化身”。此单指以佛的身相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他各种现身即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大师唯恐我们听后生执著就坏了。从理上讲有体相用,从佛界讲有三身,这三件事是圆融的,不纵横,亦无差别,如有执…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序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