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西方人寿命无量,在理论上讲还是有量的,阿弥陀佛灭度之后,观世音菩萨继承佛位。然而阿弥陀佛何时入灭,无量寿经上讲的很清楚。目犍连神通广大,他可以在二十四小时内算出娑婆世界众生的数目。假使十方世界众生悉成缘觉,寿万亿岁,神通如目犍连,尽其寿命悉共推算,亦无法推算无量寿佛的寿命。由此可知生到西方寿命无量,菩提路上一丝毫障碍都没有,等觉菩萨为了速疾圆成佛道,所以皆愿往生西方。
《经》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解》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即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色。无色。无量诸天也。大众俱。谓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通序竟。
“释提桓因”译为“能为主”,即忉利天王,欲界第二层天,三十三天之天主,又名帝释天,中国人俗称玉皇大帝。其他宗教所说天主,即是忉利天王。我们细心观察各宗教的典籍,以及其理论修行方法,似乎都离不开忉利天,再往上必须有禅定工夫,修清净心。假如禅定修成功即生到色界四禅天。如有禅定基础而未修成功谓之“未到定”,只能生到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若想生四禅天,除禅定外,尚须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才能生到色界。诸佛菩萨何处缘熟即到何处教化众生,三途中及诸天均有佛菩萨讲经说法。唯四空天不接受佛法,他们以为已证大涅槃。如果说其他宗教排斥佛教,乃是暂时的,他如生天,将来与其天主均蒙佛菩萨教化,日后仍会学佛。上从等觉下至地狱众生均为净土法门所摄,九法界平等修行,平等成佛。佛四十九年说法,唯此一经为普被三根,利钝全收。到此通序中之证信序讲完,以下是发起序,亦称别序。
(二)、别序
《解》发起序也。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倡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如梵网经下卷。自倡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
净土为何称之为“妙门”?知其妙之所在,才能体会其殊胜。妙在方法简单,只要能老实念佛,不管懂不懂,皆有成就。把理论搞清楚,念佛谓之理念;如不懂,只老实念下去谓之事念。工夫平等,所以这个法门普度一切众生,一生平等成佛,此之谓妙。我们选择这个法门与文殊普贤菩萨相同,修行方法也一样,生到西方所得的果位当然也相同。
此法门至为深妙,不但普通人问不出来,大智舍利弗乃至智慧第一法王子文殊菩萨也问不出来。佛说法要有人启请,这个法门太深了,谁也想不到。所以佛观察与会大众机缘成熟,不需弟子启请,自动宣说这个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在十二分教中称为“无问自说”。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圆成佛道时,他就想把这个法门向大家宣说。但在当时众生机缘未熟,所以先从大小乘经教说起。俟机缘成熟,不问自说,使众生获四种利益,称之为“四悉檀”。“悉”是“普遍”,“檀”是“施与”。(一)世界悉檀。把世间一切事实真相向众生宣布,令其生信乐之心。佛法首先必须令众生生欢喜心,如不能使众生和睦相处,必导致社会不安,故佛法以世间利益为第一。(二)为人悉檀。观察众生机缘,对机说法,得生善利。如今天的大病缺乏伦理道德,社会不安。为其说四维八德,使众生起善愿善行。(三)对治悉檀。说法对治众生的毛病,使其断恶。(四)第一义悉檀。前三种属世间法,第四种属出世间法,使众生悟道证果。
现在佛介绍西方确有极乐世界,也确实有阿弥陀佛。众生听了生欢喜心,发愿求生,此为世界悉檀。听了之后,执持名号,善根福德圆满现前,得到生善的利益,即是为人悉檀。以真诚恭敬之心,昼夜不断念一句佛号,身口意恶业不起现行,把烦恼压下去即是对治悉檀。念佛念到工夫成片,生西有把握,想何时去,就何时去,可以生死自如,即第一义悉檀。
下面一段经文“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蕅益大师判为发起序,乃大师独到之见。古来大德均判为正宗分,但大师也有例可援。他说隋朝智者大师注解梵网经菩萨戒本,将前面偈颂判作发起序,这是他的根据,也是大师谦虚之表示。中国出家人受菩萨戒均以梵网经戒本为依据。台湾近年来亦有用优婆塞戒经中之璎珞戒本,比梵网经戒少,只有六重二十八轻。前面有四句偈:“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智者大师把这段经文判作序分。佛未经启请就把自己地位名号说出来,与此处经文的例子很接近,判作发起序。
《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此段经文提出三项事实:(一)从娑婆世界往西方去,经十万亿佛国土有一个极乐世界。(二)其土确有一位阿弥陀佛。(三)阿弥陀佛现在正在那边说法。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西方者。横亘直西。标示现处也。十万亿者。千万曰亿。今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名也。竖约三际。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极乐者。梵语须摩提。亦云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聚苦。第一安稳之谓。如下廉释。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
净土法门确为甚深难信之法。佛在本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大智慧者善根福德圆满具足,能直下承当,深信不疑。一切众生无论什么根性,净土法门都能包容使其成就。如上上根文殊普贤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就要堕阿鼻地狱众生都有份。其他经典度脱对象不等。如华严、法华只能度上上根人,下中辈无份。阿含经度中下根人,上上根不契机。惟此经三根普被,绝待圆融。祖师们所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了四句宗旨。第一是唯心为宗。所有一切大小乘经典皆是唯心为宗。第二是唯佛为宗。此佛即指阿弥陀佛,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即能成就。第三是绝待圆融为宗。如华严、法华可以当之,本经亦不例外,大乘中之大乘,一乘中之一乘。第四是超情离见为宗。
从古德所说之宗旨观之,乃知此法门超出一切大经大论,根据历代祖师大德观察所得的结论大致不差。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解中所引用隋唐古德所说,一切圆收圆超经典以华严为第一,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算圆满。华严与无量寿经比,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无量寿经是夏莲居老居士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内分四十八章,以第六章四十八愿为第一,在四十八愿中,古德公认第十八愿为第一。佛说阿弥陀经就是解释第十八愿,十八愿说十念必生。由此可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由此生起真诚信心,乃是有大善根大福德者。念这一句佛号就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深信一句佛号包括戒定慧三学。一心执持名号无一杂念,即是诸恶莫作。一句佛号无量功德均在其中,即是众善奉行,大乘菩萨戒具足了。一心称念,一心是定,定学具足了。信愿持名是第一智慧,慧学具足了。此三学是究竟圆满的三学。古德说,此是修学成佛最近的路。大乘与小乘比,大乘走近路,大乘法门与禅宗比,禅又超近。禅与净相比,净又更近。经中说一日至七日即能往生,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中不乏其例。证明经中所说真实不虚。道理明白,一听就相信,如法修持,并不怀疑,此人的根性在菩萨之上。
“西方”是标示极乐世界现在的处所,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看似遥远,其实临终时佛来接引,往生乃刹那间事,不必再打妄想。罗什大师译此经时,顾念我们都是带业之人,凡情未断,难免有想家时候。西方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可以看到家亲眷属在那一道。如欲照顾他们,刹那间即可返回娑婆世界。“从是西方”乃指大千世界之西,而非地球之西。现在天文学有所谓黄极,我们地球有南北极,银河系也是转的,它的轴端即叫黄极。从前一般人猜想,佛讲的三千大千世界大概就是指的银河系。佛的法运不过一万二千年,银河系的角度可能只转一、二度,这种说法也讲得通。如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一个银河系就是佛经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所以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根据经文说,一个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名一四天下。一千个四天下名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一个大千世界。
或者有人要问,为什么极乐世界在西方?如果极乐在东,又要问何故在东?这种发问等于开玩笑。况且若在十一万亿佛土,回头看极乐,则极乐又在东边,方位焉有一定。身体是正报,身体靠以生存者如饮食衣服居住环境以及世界谓之依报。此世界名“娑婆”,意为“堪忍”。世与界二字在六书中谓之会意。三十年为一世,过现未谓之世为时间。横约十方,以定疆隅为空间。时空合一谓之“世界”。“极乐”者梵语“须摩提”,亦称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稳之谓。西方世界分四土:
(甲)凡圣同居土。带业…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序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