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他有三十相。第九位阿难陀,庆喜尊者,多闻第一,佛之堂弟,又是侍者,亦为结集经藏之主持人。第十位罗侯罗,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他年纪小,天天在外面玩耍,在游玩中成就自己的定慧。他是实行者,不标榜在口头上。第十一位憍梵波提,牛司尊者。佛说他过去世是小沙弥时,看见老比丘诵经,嘴动,嘲笑他像老牛吃草。老比丘说:“我已证得罗汉果,你轻视我,将来会得果报。”他赶紧忏悔。到了第二世即托生为牛,作了五百世牛,今生幸得人身,其嘴巴仍有咀嚼习气。佛对他说:“你不要出去托钵,你已经证果,如被人讥笑,使人造罪,以后你接受天人供养。”天人有天眼,知其得道,不会讥笑他。第十二位宾头卢颇罗堕,不动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此尊者喜欢显神通,被佛发现,给他惩罚,不许他入灭,常住世间,为世人种福田。此尊者已有三千多岁,不露身份。第十三位迦留陀夷,黑光尊者,数学最好,为佛使者,教化第一。第十四位摩诃劫宾那,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他是由父母祈祷星宿而生,通达天文,为天文学家。第十五位薄拘罗,善容尊者,年岁最大,时已有一百六十岁。过去世毗婆尸佛时代,他曾经供养一位病僧,出于真诚,感得九十一劫果报,容貌端正,健康长寿,寿命第一,显示善因善果。第十六位阿冕楼驮,无贫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久远劫前,世有饥荒,有一位辟支佛出来托钵,找不到食物。饮食供身体之能量,其消耗量每人不同,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想上。出家人心静,妄想少,常在定中,每天一餐就够了。罗汉一星期托钵一次,辟支佛定功更深,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当这位辟支佛出来托钵时,阿冕楼驮尊者即以其自己的一份食粮供养辟支佛,因此他得到九十一劫不受贫穷果报。同时他又是天眼第一,他出家后很懈怠,在佛座下听经时打瞌睡,佛见到申斥他说,如蚌蛤一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被训一顿,心中非常难过,就拚命用功,七天七夜未睡,把眼睛搞瞎。佛教他修一种定叫乐见光明定,修成之后,得天眼通,可观察三千大千世界。
蕅益大师判本经为三分信愿行。序分中亦有信愿行三分。此十六位尊者即是证信,他们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修净土者见贤思齐,如以为自己聪明,舍利弗比我们更聪明,他都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有何理由不肯念佛。如认为自己太笨,总比周利槃陀伽好的多,他都能成就,我们修学也必能成就。其余没有列名的常随众皆是法身大士,此十六人不过代表而已。
“增道损生”,此句解文特别赞叹净土法门,由此可知这些人随佛一生,皆专修净土者,在其他法会中,他们是影响众,在净宗里他们是当机众。法身大士的知见纯正,对理论事实方法境界都彻底明了,悟唯心净土,见自性弥陀,毫无怀疑,增长道业,了断了六道轮回的生死。同时也可以了断三界以外的变易生死。如不往生西方,从罗汉菩萨到成佛还有变易生死,生西以后才真正得到无量寿。
《经》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序分中有信愿行,前面十六位声闻众劝信,此处菩萨众前面二位劝我们发愿。“文殊师利法王子”,佛子很多,如帝王亦多子,要选一个作太子,将来继承王位。佛家用比喻称为法王子。文殊菩萨在诸大菩萨中智慧第一。华严会上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与普贤菩萨同时发愿。他二人是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助手,称为“华严三圣”。前面阿罗汉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到西方之后,断两种生死,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圆成佛道,还可以理解。文殊普贤是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都是后补佛,他们到西方世界作什么?如果西方世界不超过华藏世界,他二人去就毫无意义。因此可知佛法无论学那个法门,到最后的归宿都是华藏世界,到华藏之后,遇到文殊普贤,他们还是劝行者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各位好好想一想,我们走直路,不必先到华藏绕个大圈子,遇到任何法门都不要理会。有人怀疑,此法门既然如此之好,佛为什么还说了许多法门呢?要知道这个法门是对机缘成熟将要成佛的人说的,如未到成佛的阶段,也只好学其他博大精深的诸大乘法门。我从前对于这个念佛法门发生信心,就是因为读华严看到文殊普贤以及善财童子一个个都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我才认真反省,仔细思量,回过头来放弃一切经教,认真修学这个法门。如果不是这些人给我的启示,虽然老师苦口婆心劝导还是很难接受。
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贤劫中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弥勒菩萨是第五尊佛。他是后补佛,现住兜率内院。有人造谣说,释迦佛已退位,弥勒佛在掌盘,这完全是胡说。弥勒下生经中说,以我们的时间计算,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降生人间成佛。他现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寿命四千岁,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以四千乘三六○,再乘四百,即是弥勒下生人间的年岁。无量寿经前半部是阿难当机,后半部弥勒当机。有人想到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下生人间,也可随其来世间弘化。但兜率天并不容易去,要有定功,且弥勒是唯识专家,门槛很高,要修“唯心识定”,修成功才可以去。应知生西以后即弥陀弟子,弥勒菩萨也是弥陀弟子,与他是同学身份,可以随时到兜率内院参观。乾陀诃提菩萨之名是不休息,常精进菩萨之名亦含有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精进不退之意。此二菩萨是劝行。
符按:依上面兜率天寿命四千岁推算之结果为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与下生经所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不符。盖印度亿字是计算数字的单位,若干为亿,其说不一,共有四种:(1)十万为亿,(2)百万为亿,(3)千万为亿,(4)万万为亿。我们只能想像弥勒菩萨在久远的将来才降生人间,有个时间很长的印象就行了。
《解》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众生。乃智悲双运。自他兼利之称。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居初。弥勒当来成佛。现居等觉。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故列次。不休息者。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之略。华人喜简,文字与语言,取简要详明。玄奘大师译为“觉有情”,古译为“大道心众生”,指真正发愿修学要圆成无上大道。“摩诃”名“大”,三贤称菩萨,登地菩萨称为“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只有自利之心,不主动帮助众生,称为小乘。菩萨无条件主动度化众生,悲智双运。菩萨众代表人物不多,只举四位。“佛为法王”,佛在一切法中得到大自在,故称“法王”,乃比喻称谓。文殊智慧第一,继承佛陀教化众生事业,故称“法王子”。佛法教学与传承,以智慧为第一。慧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戒与定是手段与方法,故称佛学为智慧之学。每一位菩萨之智慧神通德能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为了表法,每一位菩萨标榜一个特长,如文殊智慧第一。这个念佛法门需有高度的智慧才能接受,我们听了这个法门就生大欢喜,发大愿依教奉行,就是最智慧的抉择,与文殊菩萨与舍利弗没有两样。这个智慧是实智,非世间人的聪明智慧,所以文殊排列第一。“弥勒”是梵语,意为“慈悲”,故又称“慈氏”。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字。学佛同修天天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如何庄严呢?弥勒菩萨是以究竟庄严清净佛国为要务。阿弥陀佛慈悲欢迎我们到西方世界,还有众多菩萨个个都是清净庄严佛国土,而我们如不清净,造成其国土之污染,如何能容纳我们?应知庄严佛国土,现在就要作,心净则土净。为什么念佛?为什么读经?目的是要把染污的心修正为清净的心。身是正报,土是依报。如念佛读经心不清净就变成福报,将来的果报在六道,不能出三界。慈氏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后补佛。现居等觉,他是大慈大悲。在佛门中慈悲上加个“大”字,说明这个慈悲是平等的清净的。心有等差分别就不清净,福慧两种庄严具足是往生净土必要条件。文殊代表智慧,弥勒代表福德庄严。
最后两位菩萨劝行,不休息是在修行中从不懈怠懒惰。中国人常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例如每天以四小时用功,尚有二十小时间断。印度讲时间是昼三时夜三时。日间分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晚叫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中国从前把时间分成十二个单位,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分十二个时辰,现在已采用昼夜二十四小时制。印度一时就是中国的四小时。佛陀在世时,出家人睡眠在中夜分,晚上十点就寝,两点钟就要起床,他们只在中夜睡四个小时,有二十小时修行。若想有成就,不能不把握时间发奋用功。另外还要学常精进菩萨,自己修是自利,还要帮助别人,利人就是自利。心中清净一尘不染,没有执著、得失、贡高我慢,作到“作而无作,三轮体空”,如此才能无疲倦。
以上所举文殊等四位大士皆是等觉菩萨,都发愿求生净土。生净土有几种好处,第一是不离见佛,第二是不离闻法,第三是亲近供养海会大众,且能速疾圆满菩提。以等觉菩萨言,有能力随时到十方刹土,为什么还要生极乐世界呢?华严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随普贤菩萨求生净土,显示西方具有无比壮观的大场面,说明到了西方见佛闻法,亲近诸善知识,没有一分一秒间断,显示西方环境特别殊胜。等觉菩萨虽有能力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亦难免有间断之时。释迦牟尼佛在世只有七十九岁,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时间并不长,其法运也只有一万二千年,过后即无佛法,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下生,才有佛法,中断的时间太长了,其他诸佛刹土,类皆如此。…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序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