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任何寺院庵堂均可挂单。每一道场有其特殊道风学风,中国有许多宗派,出家人愿意学那一法门都可以去参学。佛法在中国传了近两千年,日久生弊。古时的十方丛林到后来变为子孙庙,传之徒子徒孙,代代相传,并不容纳外人,到今天古时道风已荡然无存,逼著出家人不能不积蓄,不能没有住处,现在出家人几与在家人同。在这个大时代,出家人虽要有积蓄,以求生存,事上可以有,但心中不能常存此念,且不可贪多。否则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你还有房地产股票美钞一大堆,就不愿意随佛西去了。(二)破恶。破烦恼恶,不堕爱见。此广指见、思二惑。后面有详细解说。(三)怖魔。通指天魔,如波旬自在天王之类,三界六道都是他所统治。如某人出家修道,其所管辖之人民又跑掉一个,魔王即感到恐怖。“羯磨”梵语,译为“作法”,即举行仪式,郑重宣誓,接受佛的教诫,依教奉行,可以脱离三界。现在有的出家人虽在戒坛受戒,而心不出离,魔亦未必恐怖。
蕅益大师生于明朝末年,殁于清初。年轻时学天台,对戒律有很深的研究。据他说,中国自南宋以后即没有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戒至少须有五位比丘传授才算是得戒。菩萨及其他戒,可以自己在佛前宣誓即可得戒。蕅益大师受比丘戒之后,明白这种事实,自己就把戒退掉了,不敢自称比丘,只称“菩萨戒沙弥”。他的徒弟成实法师,编大师全集,也就不敢引用其师的称呼,而用“出家优婆塞”。现在五戒十善真正作到已经了不起了。
“僧者,具云僧伽”,又称为“和合众”。和合众有七条戒必须遵守,第一个是理和,同证无为解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了生死,出三界,此是属于理和。另外有六条属于事:(一)身同住。同住在一个学习单位,如寺院或学院。(二)口无诤。言语之间,无有争执。(三)意同悦。融洽相处,和颜悦色。(四)见同解。看法一致,对于修学的原则方法境界,建立共识。(五)戒同修。戒是规约,生活方面各有规范。(六)利同均。物质生活平等,无特权阶级。出家人四个人在一起共修谓之“僧团”,如家中有四人在一起共修亦谓之僧团。“僧”是团体义,其本义非专指出家人。僧团出现于世间,稀有难得,一定得到诸佛护持,龙天守护,不但僧团有福,其所在地区也沾到光,真正修行人乃是有大福德之人。易经上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中国开国明君,不过少数几个人同心合作而得天下。过去在台北赵茂林老居士请我在功德林吃饭,谈到僧团问题,他说:“现在人造了破和合僧的罪业,将来要下阿鼻地狱如何得了。”我说:“你在那里看到有和合僧呢?”他听后也笑了。
佛的常随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另外还有五个人是零数免去了。“三迦叶”是三兄弟,当时皆是宗教领袖,有自己的信徒。长者名优楼频螺迦叶和他的弟子共五百人,其两位弟弟,迦耶迦叶及那提迦叶各有二百五十人,共五百人,合计一千人。“身子”即舍利弗,他及目犍连同他们的徒众共二百人,另加耶舍子五十人,再加最初五比丘,总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是常随众,尽佛的一生,追随佛之左右,一直到佛入涅槃后才离开。
《经》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解》阿罗汉亦含三义。一应供。即乞士果。二杀贼。即破恶果。三无生。即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净土证此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他们这些常随众皆是大阿罗汉,此“大”字指大乘阿罗汉,“阿”译为“无”,“罗汉”译为“学”,称为“无学”,即“毕业”义。小乘见思烦恼断了即称无学。大乘到十地法云地就学完,亦称无学。再上去即等觉菩萨,后补佛,亦称补处菩萨。
“比丘”是阿罗汉的因地,罗汉是果地。阿罗汉亦含三义:(一)应供。应当接受大众的供养,在因地道德学问未成熟时,乞食维持自己的生命,乞法滋养自己的慧命。生命得之于父母,慧命得之于老师。果地上圆满之后即堪受供养。(二)杀贼。有人看到此条,认为佛教第一条戒是不杀生,而罗汉则杀贼。此系方豪先生所说,他是天主教神父,政大文学院院长,与我住邻居。有一天他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他不知道此“贼”为“烦恼贼”。见思、尘沙、无明三种烦恼障碍自性中之智慧德能,称之为贼。(三)无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六道凡夫有生死轮回,苦不可言,自己无能力解决此一了生死问题,所以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芸芸众生中有一部份人想了生死,佛即教其出离三界之道。
“阿罗汉”复有浅深不同,分三大类:(一)藏教阿罗汉。修行依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此为宇宙人生观,属小乘法。大乘法亦不离此,故四念处通大小乘。天台宗讲的非常详细,依藏、通、别、圆解释四种四念处,故三十七道品皆通大小乘。(二)俱解脱罗汉。大乘法中修学禅定,能伏烦恼,用很深禅定可断烦恼。四禅八定叫世间禅定。小乘罗汉的功夫修到九次第定,即超出三界。(三)无疑解脱罗汉,其定功智慧境界,非前二种可比,此种人皆大开圆解,一切疑难问题均能解答,故称“无疑”,乃法身大士。
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释迦一人作主角,还得有配角,配角中很多古佛再来,佛佛道同,互相拥护,绝无名份之争。一切为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法身大士”通指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者,别教初地菩萨以上,圆教初住以上。本经属圆教,与华严、法华同。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示现作声闻或国王大臣,如波斯匿王、只陀太子、给孤独长者都是法身大士变现的,来表演的,凡夫作不到。佛说不思议法,这些人来作证,帮助佛来转法錀。佛教的标志最常见的有三种,轮是圆满的象征,莲花表清净,卍字表吉祥。佛法讲的是真理,即诸法实相。真相非空非有,轮的周是有而心找不到,显示空有不二,空有一如。轮的作用是要转动。转法錀有三义:(一)轮有摧碾义,如压路机,喻佛法能把心地烦恼压平。(二)轮有运载义,能把众生由生死道路运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我们修净土法门,可以把我们由五浊恶世运载到西方极乐世界。(三)轮有圆满义,轮有辐有轴有周。
释迦佛当年示现于此世界,在迹象上与人无两样,也是父母所生,受良好教育,出家修行证道,然后赴各地弘法。但各地区皆需要佛说法讲道。佛有很多弟子,有学问,有道德,赴各地助佛弘化,为一般大众所熟识。
《经》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冕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解》德腊俱尊。故名长老。身子尊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目连尊者。神通第一。饮光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为初祖。头陀行第一。文饰尊者。婆罗门种。论议第一。大膝尊者。答问第一。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喜尊者。佛之亲弟。仪容第一。庆富尊者。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牛司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不动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黑光尊者。为佛使者。教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善容尊者。寿命第一。无贫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佛的常随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此处略举十六位有代表性的弟子。每部经中代表人物不尽相同,大弟子均各有专长,如第一位舍利弗智慧第一,第二位目犍连神通第一,难道舍利弗就没有神通吗?目犍连就没有智慧吗?看到经首所举的弟子是什么人就知道此会属何性质。“德腊俱尊,故称长老”。此十六位长老示现的身份均为阿罗汉。有人认为念佛法门是老太婆所学的,智识份子应当学相宗性宗的大经大论。如今看到此经,发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都接受这个法门,就把平时自负的情绪降伏了。第二位目犍连神通第一,神通非常接近现代的科技,目连是专家。第三位摩诃迦叶,饮光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佛门中众所周知的禅宗,当初佛传法于迦叶。迦叶是禅宗初祖,阿难是二祖,传到二十八代达摩,来到中国,传到六祖惠能大师才把禅宗发扬光大。从前出家人都是各修各的,到了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提倡共修,才把佛教教学制度化。丛林就等于佛教大学。禅宗如不修净土,单靠修禅甚难成就。所以禅宗祖师晚年专修净土者甚多。迦叶尊者,苦行第一,为头陀行者。第四位摩诃迦旃延,文饰尊者,为婆罗门种,出身贵族,论议第一。第五位摩诃拘絺罗,大膝尊者,答问第一。此人博学多闻,舍利弗的舅父,他姐姐身怀舍利弗时,辩才无碍。尊者每次与姐辩论时必输,以前不如此,他想到其姐所怀婴儿必有大智慧,如将来外甥出世,我作舅舅的辩不过他,岂不尴尬,故发奋读书,印度所有典籍几乎读尽,因太勤苦,连手指甲都无暇剪,故又称为“长爪梵志”。第六位离婆多,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其父母祈祷于星宿而生,代表正觉不迷。第七位周利槃陀伽,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此尊者禀赋很钝,记忆奇差,其兄先出家,他也想出家。兄命读四句偈,他念了三个月都记不住,兄令其回家,他涕泣不愿走。佛知道,留之,教其两句偈,念上句,下句忘了,念下句,上句忘了。世尊知其宿命,对弟子们说,此人前世为三藏法师,能说法而吝法,故今生得愚痴果报。第八位难陀,喜尊者,佛之胞弟,斛饭王之子,仪容第一。佛有三十二…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序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