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二卷)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二卷)

  净空法师讲述

  中国深圳凤凰卫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下面的文字: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文到这个地方,从举比喻之后,这才正说。我们身为凡夫,过失、恶业太多太多了。“猬集”是比喻,就像刺猬这个刺一样,聚集在一起。“而回思往事”,我们想想过去,常常好像“不见有其过者”,没有觉察到自己有什么过错。所以,我们一般人常常讲“我没有什么大错”、“我没有什么过失”,这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也常常有这个感觉。这是么原因?心太粗了。心眼昏聩,见不到自己的过失。所以,蘧伯玉实在讲是我们很好的一个榜样。下面这一段文跟我们说,恶业也有征兆: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

  在佛法里面讲,业障深重。业障过重,他一定有不好的预兆。

  【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

  我们仔细去观察我们周边那些人物,有时候我们能发现。这个人没有记性、糊涂、昏庸,跟他说什么事情,很快他就忘掉了。

  【或无事而常烦恼】

  这些事情,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没有事情的时候,没有人招惹的时候,自生烦恼,只要冷静观察就能发现。

  【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

  这就是怕见正人君子。见到正人君子,自己好像很难为情。这种现象,实在说还都是有救。为什么?他还有惭愧心。

  【或闻正论而不乐】

  听到人家讲正经话不喜欢。为什么?自己作恶多端养成了恶习气。听到正论跟自己所作所为完全相反,很不乐意接受。

  【或施惠而人反怨】

  我们布施,以礼物送给人,人家还埋怨。在他不得不接受的情况之下,譬如说他挨冻、挨饿,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送一点衣服、食物给他,他当然接受,接受之后他不感激,他还怨恨你。这种情形有,在现在这个世间常常遇到,这都是恶业深重的征兆,我们要多想想。

  【或夜梦颠倒】

  晚上做恶梦。做恶梦绝对不是个好预兆,自己一定要警觉到过恶很重,所以夜晚才做恶梦。

  【甚则妄言失志】

  这就是精神提不起来,语无伦次。

  【皆作孽之相也】

  这是略举几个例子,这都是不好的相。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如果我们自己反省,像上面所举的例子,自己有个一条、两条,我们就要警觉到,过失、恶业一定相当严重了。要警觉到,赶快回头,立即奋发,“舍旧图新”,就是要改过自新。“幸勿自误”,这一句话是勉励我们,希望你千万不要耽误了自己。这个事情,一定要自己奋发,别人帮不上忙。改过之法就讲到此地。

  下面第三篇是“积善之方”。文字一开端,了凡先生引用《易经》上的两句话,为我们说明: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两句话可以以历史来作证。自古以来,凡是过于憨厚、积善的人家,他的后代往往会发达。纵然没有大的发达,也能够保住平安过日,不至于招惹一些凶灾。这是在历史上能看到,在我们现前也能够观察得到,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去观察。换句话说,如果是相反的,这个人家过去的先人,以及他的本身积恶,欺负别人,尽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这个人家必定不能够久享富贵;纵然现前他是大富大贵。所以,有一些人看到这个现象:“这个人家里无恶不作,为什么还大富大贵?”这是他不明了道理,这是他们家过去生中,或者是他本人、他的前辈过去生中修的福大。佛家讲“修福不修慧”,因为他没有智慧,这一生当中他才造作恶业,造作恶业必定折福。譬如,他过去生中修的福有亿万财富,这一生当中虽然发财,心术不善,处处欺压别人,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他的福报折了,千万财富变成了百万财富,损失太多太多了;可是他还有百万财富,比起一般人,他还是富有得多。因果通三世!他这一生这个余福享尽,他的罪报就现前。有些人他的果报在来生,有些人在这一生晚年就没落、破产了。什么原因?积恶之家,他的报应是这样的。人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对自己个人,对自己家庭,对自己的宗族,决定有大利益。下面了凡先生举个例子:

  【昔】

  “昔”是过去世。

  【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

  就是颜氏要将他的女儿许配给叔梁纥。

  【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

  “历叙”就是向上一代一代去叙说叔梁纥的祖宗,都是积德。这个人家是积善之家。

  【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

  “逆”是预料,预料他们家的将来子孙一定有兴旺的。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所以孔子的外公(外祖父)就预料他家里将来一定会兴旺,他把他的女儿许配给叔梁纥,以后就生了孔子。他怎么看的?看到孔子的祖先代代都积善,所以他们家里会出大圣人。这是一桩事情,讲积善的。第二桩:

  【孔子称舜之大孝】

  中国人讲孝道,首先要推尊大舜。这个人是尽孝的模范,我们在历史传记里面读到,一定要向他学习。他的父亲在他太太死了之后,也就是舜的母亲(生母),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以后也生了一个小孩。继母对待他非常不好,他父亲受了继母的影响,父亲、继母、继母生的弟弟,这一家四口三个人以恶念对待他,几次要置他于死地。这个家庭环境太恶劣了,可是舜能够孝顺,他心目当中,没有看到父母、兄弟对他不好,他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让父亲不喜欢、继母不喜欢、弟弟不喜欢,天天改过自新。这样过了几年之后,才把他全家感化了。这叫大孝,这是真正的孝顺。舜一切顺从,顺从里面有高度的智慧,佛家讲“善巧方便”,他能够避免家人对他的伤害,能够保全他的生命,依旧以真诚心、爱心奉侍父母兄弟。这是一般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做到了。所以孔子称赞他:

  【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

  孔子的外祖父以及孔夫子赞叹大舜,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试以往事征之】

  再以过去这些积善之家,你看看他后人的发达,历史上有记载。眼前这个社会上,我们也能够看得到。下面他举了十个例子。第一位: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

  我们先看这一段。杨荣,官做到少师,少师在古代是帝王的老师。帝王老师有太师、少师,大多数少师是太子的老师。皇帝的老师称太师,太子的老师多半称为少师。所以,老师的称呼有太师、太傅、太保。杨少师杨荣,“建宁人”,建宁是现在福建建瓯。我在这个地方住过六年,杨荣家里我去过,是一个很大的三进的四合院。现在好像是改成建瓯市了。他们的先祖,世世代代都是“以济渡为生”,就是摆渡船的,从事于这个行业。由此可知,生活也过得非常艰苦。

  这是遇到了下雨。久雨,河水涨了。这一条河好像是闽江的上游,这一条河一直流到从福州出海。涨水淹没了乡村民居,也淹死了很多人,溺死者顺流而下。当然,划船的人很多。一般人划著船都去捞取货物,不顾淹在水里的人,都去捞取财物。唯独杨荣的先人,就是他的祖父、曾祖父,只有救人,对于水里面漂浮的那些财物,一丝毫都不取,只有救人!乡里的人看到他们的作为,都说他愚痴,“救人有什么用?许许多多人家财物漂流在水上,你捞到就是你的”。他们不要财物,完全救人,这是积德。

  【逮少师父生,家渐裕。】

  杨荣的父亲出生的时候,他们家里环境渐渐富裕。

  【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之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这是以杨荣这一桩事情来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的曾祖、祖父虽然贫穷,到他父亲逐渐家庭环境就好转了。这个时候有一个道长,这里记载是“神人化为道长”,我们就说“有一位道长”,告诉他的父亲:“你的祖父有阴功。”祖父就是杨荣的曾祖父,“曾经救过很多人命,有阴功,子孙一定会贵显。”“宜葬某地”,指示他,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风水,有一块风水很好的地,可以葬在那地方。杨荣的父亲,就把他的祖父葬在道人指的这个处所,就是现在所说的“白兔坟”。

  “后生少师”,以后杨荣出世了。“弱冠登第”,“弱冠”是二十岁,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官一直做到三公,少师是属于三公之一。皇帝对他非常感激,追封他的曾祖、他的祖父、他的父亲“如其官”。他的官位是少师,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追封为“少师”。“子孙贵盛”,一直到今。这个“今”是了凡先生在世的时候,是那个时代,就是明朝的时候,他们家里头还是很多的贤人,代代都有贤人,祖宗之积德。第二位:

  【鄞人杨自惩】

  “鄞”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古时候称为鄞县。有一位杨自惩先生。

  【初为县吏】

  在县衙当一个书办,好像现在的书记官、文书官一类的。

  【存心仁厚,守法公平。】

  这是他的德行,心地仁厚,推己及人。“守法公平”,决定不受人家的贿赂。

  【时县宰严肃】

  “时”是当时,这个县官非常严肃。

  【偶挞一囚】

  偶然之间,鞭打一个囚犯。

  【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

  这个囚犯触怒了县官,县官毒打他一顿,打得遍身血流,这个怒还没有消。

  【杨跪而宽解之】

  杨自惩跪在地下帮这个囚犯求情。

  【宰曰】

  这个县官就讲:

  【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

  他在帮他求情。县官说:这个囚犯做的坏事太多,“不由人不怒”,县官说出他发怒的理由。

  【自惩叩首曰】

  杨自惩叩首向他报告。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

  杨自惩说得很好!“上失其道”,这句话很不容…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