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随顺而住。
这就是得大自在。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无论是善道、是恶道,他都能随顺,也就是他都能随缘啊!都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恒顺、随喜成就无量功德。这个又二十利了。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着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这一句重复很多遍,重复的遍数愈多,这一句话愈重要。希望我们多听几遍,牢牢的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教修行。
(六)末世种种过恶
⒈贪求利养
再看底下一段,佛要给我们说明,现在世间种种的过失、种种的恶行。我们读了之后,要能够深深的警惕,处处小心谨慎防犯。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汝观未来。后五百岁。
这一句就是指我们现前这个时代。
有诸菩萨。甚为无智。
这个“菩萨”都是初发心的菩萨,我们今天遇到佛法了,大家受了三归、五戒、菩萨戒,就是此地讲的菩萨。
什么菩萨呢?
愚痴菩萨,没有智慧啊!
行法施时。
布施里面特别讲法布施;法布施里面第一就是讲经说法,无论是在家菩萨或是出家菩萨都可以,这个现象在本省非常明显。本省讲经说法的人很多啊!
若有利养。生欢喜心。
讲经说法的供养的人很多,恭敬、赞叹的人很多,他很高兴、很欢喜!
若无利养。不生欢喜。
如果没有人恭敬、供养,讲经的愿望就降低了,甚至于没有了。
彼诸菩萨。为人说法。作如是心。
这是起心动念。
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呢?
云何当令。亲友檀越。归属于我。
这一句话就是现在人讲拉信徒啊!想尽方法,用种种“方便法”,现在讲手段啊!抓住信徒,不让信徒跑掉,不让供养跑掉。你们要供养,只可以供养我,不能供养别人。你们要到道场,只可以到我道场,不可以到隔壁道场。存的是这个心,起的是这个念头。
复更念言。云何当令。在家出家。诸菩萨等。而于我所。生净信心。恭敬。供养。衣服。饭食。卧具。汤药。
现在这些统统都折合成钞票了。
弘法利生起这个念头,怎么能相应呢?这是现代社会的现象啊!
如是菩萨。以财利故。为人说法。
说法的目的是为“财”为“利”。
若无利养。心生疲厌。
他就厌倦,不干了!
弥勒。譬如有人。志乐清净。或为死蛇。死狗。死人等尸。脓血烂坏。系着其颈。是人忧恼。深生厌患。以违逆故。迷闷不安。
佛在这个地方举一个例子来说:譬如一个人,志乐清净的,没有丝毫污染的,遇到这些事情;死蛇、死狗、死人,这些东西比喻什么呢?比喻前面的名闻、利养、果报。这些东西缠绕在身上,就像死尸、脓血、烂坏系住其颈,没有两样啊!志乐清净的人以此为苦啊!什么人以这个为乐呢?无有智慧愚痴菩萨以此为乐。这糟糕不糟糕!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当知于后末世。五百岁中。说法之人。亦复如是。于诸一切。无利养处。不顺其心。无有滋味。便生厌倦。弃舍而去。
这些菩萨们,我们一看就晓得,他的志乐并不清净,他被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所缠缚,所以得不到名利,他就不干了;名利多的地方,他就显得勇猛精进啊!他就干得很勤快啊!全为了名利。但是要晓得,名闻、利养的果报决定在三途。所以他修什么?他修三恶道啊!他不是修菩提道。
彼诸法师。作如是念。我于此中。说法无益。何以故。是诸人等。于我所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生忧念。何缘于此。徒自疲劳。
起这个心,动这个念头,与如来的教诲完全相违背。佛教给我们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他说法是充满了希望,而且他的希望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这个事情麻烦大了。这一部经文,给诸位同修说,不能细讲啊!只能点到为止。大家回家细心去体会,要是细讲要得罪很多人,所以说麻烦大了。
我在三十年前讲《禅林宝训》,就有人打电话、送纸条给我,要修理我。说这些东西得罪人太多了,而这一部经讲得更露骨,所以希望大家细心去体会。最重要的,我们不要看别人的过,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犯这些毛病,这样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得利益;别人怎么做法,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他成佛,与我不相干;他堕地狱,与我也不相干,我们何必去管他呢!最要紧的是要把自己管好。自己不容易啊!遇到这一部经的因缘,无比殊胜。依照佛陀的真实教诲,认真反省、检点、改过自新,希望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解脱、就能够往生佛国,很快就圆满菩提,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的目标。
我们把这段文念一遍,“彼诸法师作如是念:我于此中说法无益。何以故?是诸人等,于我所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生忧念。何缘于此徒自疲劳!”
弥勒。是诸法师。自求供养。给侍尊重。摄受同住。及于近住。
这一句要略微说一说。“同住”就是我们本道场里面的,大多数是指出家人;“近住”是我们道场常常往来的信徒。他对于道场里面的大众和一切信徒,总要想方法来拢络,想方法来控制,一切听命于他,就是这个意思。
不为于法。及利益事。而摄受之。
他摄受这些众生,不是真正教他佛法、教他觉悟、教他了生死、出三界;他不说这些。
是诸法师。自求饮食。衣服。卧具。诈现异相。
“诈”是欺诈。这一句话,我们佛门里头也有一句谚语:“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这个“诈现异相”就是作怪;想种种方法叫你天天来拜。这里面包含的也很多啊!现在有很多特别强调神通感应的,“神通感应”就是异相。这些东西有时候是有,决定不能够宣传。我们这个道场也曾经发现过——大家来照相的时候,照的有光、有异相,我们把那个相片都撕掉了,这个不好。如果大家贪着其事,容易着魔啊!所以不管他是佛也好、魔也好一概不要,这个道场就能平安无事,就能够维护正法。
入于王城。国邑。聚落。
“王城”就是现在所讲的首都,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国邑”是大都市。“聚落”就是村镇,乡村、乡镇。
而实不为。利益成熟。于诸众生。而行法施。所以者何。
他们在这些地方弘法利生,但是弘法利生的目的,完全是在名闻、利养,不是真实利益、成熟众生。“利益”跟“成熟”有一点差别,“利益”是教你接触到正法,把佛的正法介绍给你;“成熟”是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真的往生极乐世界,真的脱离轮回了。所以不能往生、不能离开六道轮回,你得的是利益,但是不算成熟;成熟是圆满的利益。这样他行法施,现在讲的他弘法利生,为的是什么?佛在此地用一句问话,叫我们自己去反省。
⒉佛不言说十五种邪法
下面佛明白的告诉我们,有十五桩事情佛不言说,实在说这一段是世尊举例子来给我们讲,不只这十五桩事情啊!希望从这个例子,我们能够体会、能够明白,哪个是正法?哪个是邪法?我们看经文:
弥勒。我不说言。
“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不这样说。
有希求者。为法施清净。何以故。若心有希求。则法无平等。
这是第一条。因为佛法很容易被人冒用、仿冒啊!妖魔鬼怪很聪明,佛法里头好的名词,他都拿去用了,一些众生迷惑颠倒都上当了。佛法的招牌很好、很响亮啊!其实里面不是这回事情。所以清净法施,法施清净,如果他对众生有希求,那就不是真的,那是冒牌的、是假的,佛不这样说法。诸佛菩萨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绝没有丝毫求的念头。麻烦啊!
我这一次回来,还有同修来给我说他们想印经,要来问我这个能不能印,那个能不能印。我不管这些事情!你们爱印,你们自己去印。我们的东西都没有版权,你爱怎么搞就怎么搞,只要你自己想一想:我这个做是对的。对社会、对众生有好处的,你尽管去做,不要来问我;我怕麻烦啊!我都怕麻烦,那诸佛菩萨不是更麻烦了;是不是?他怎么会管这些事情呢?所以心地清净非常重要。第二、
我不说言。贪污心者。能成熟众生。
心里面有贪、瞋、痴、慢这些烦恼啊!这一句话就是烦恼没断。自己烦恼没断,你怎么能成熟别人,怎么能帮助别人。
何以故。自未成熟。能成熟他。无有是处。
“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啊!
弥勒。我不说言。尊重供养。安乐其身。贪着摄受。不净物者。为利益事。
许许多多出家、在家的同修们,想修积功德,佛经上讲积功累德,大家看到很欢喜,我们要认真去做了。怎么去做呢?如果有这一些事、这一些意念,那就错了。
你有没有贪图尊重、供养?
有没有贪图享受?
有没有贪图摄受不净之物?
什么叫“不净之物”?
这个自己要晓得、要明了。这里面包括的范围也很广。我们举一个例子:譬如布施供养,如果用一个手段,叫这一切大众不是甘心情愿的供养——逼迫他来供养的,这个供养就不净。
怎么逼迫呢?
找一些比较近的人,先告诉他:你们要写供养多写一点。后面的人看到不好意思,到时不能不供养,不供养面子下不来,其实内里头不甘心、不情愿,但是又不能不做,这叫“不净之物”。
我只举这一个例子啊!这一些事情多得很,所以学佛的人学得很辛苦,压力很重啊!佛菩萨教我们学佛学的得大自在,天天学得欢欢喜喜的,我们看到多少学佛的人愁眉苦脸,这里面的因素很复杂很复杂。下面佛说了,
何以故。为求自身。安隐丰乐。摄受众会。不能令其安住正信。
不能令一切众生安住在正信上,他那个信愿都不是真的。
下面这一段经文也是世尊所不说的,他的用意是防患末世末法时期有一些愚痴菩萨;而实际上后面经文也说到,这是魔王的子孙在这个时代,他来出家也披上袈裟破坏佛法,假借佛法之名,实际上是来破坏佛法的。这些人有的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
无意为什么也破坏佛法呢?
被魔控制了,他自己并不晓得这么做是破坏佛法,他还以为修积无量功德。这是我们应当要省…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