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P20

  ..续本文上一页牵挂在家、出家,你才真正得自在。第四、

  

  住于真实。最胜意乐。

  你的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法喜充满,这真自在、快乐。第五、

  不为卑下。亦不惊怖。

  你的心神永远是安稳的,没有恐怖;任何巨大的灾变,你遇到也不惊不怖。为什么呢?能够不为外境所转。这是《金刚经》上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就能做到这一条了。第六、

  离诸恶道。堕落畏故。

  一般人怕堕恶道,少欲知足的人决定不堕恶道。即使不学佛,不求往生,在六道轮回,他也不堕三恶道。凡是堕三恶道的人,欲望太多了,贪、瞋、痴、慢太重了。没有贪、瞋、痴的人怎么会堕三恶道啊!第七、

  无能映蔽。舍耽味故。

  他的智慧、德能,没有人能够障碍他;“映蔽”是障碍他的意思。

  为什么不能障碍呢?

  因为他没有任何嗜好,没有任何的贪着。世间人能够操纵一个人,能够控制一个人,必定有把柄在人手上。

  把柄是哪些呢?

  总不外乎名闻、利养啊!

  你有贪着,他抓到了,他就可以用这个控制你;你怕死,他用死来威胁你;你都不怕死,他对你无可奈何了。你贪财,他用财来控制你;我不要财了,那他也不能控制你。只要你有所贪爱,有所耽着,你就会被妖魔鬼怪控制,他就能障碍你。你能够舍弃一切利养,妖魔鬼怪对你也无可奈何了,也不能障碍你。

  众魔境界。得解脱故。

  在魔境里头他不能障碍你,你在魔境里面自在了。“解脱”就是自在的意思。

  一切诸佛之所称赞。

  你的心行与诸佛菩萨相应,所以得佛护念。这个“称赞”就是护念的意思。

  诸天及人。亦当爱羡。

  诸天善人对你爱护羡慕。

  于诸禅定。而不染着。住边际故。

  虽然得禅定,但不染着禅定、不贪爱禅味,这才能生智慧。

  如果对禅定生染着,纵然得禅定不能开智慧。

  为什么呢?

  他住在禅定里面,有所住了。而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应无所住”。“无所住”是空、有两边都不住。凡夫住有,贪着利养,就住在利养里头;贪着禅定,就住在禅定里。所以空有两边都不能住,这叫住边际。“边际”就是两边不住啊!

  其心质直。无有谄曲。于五欲中。亦不放逸。见其过故。

  这一条很重要。他的心真诚;“质直”就是真诚,没有谄曲。与大众相处,在五欲、六尘当中,他也能够恭敬、谨慎而不放逸。“放逸”就是很随便。

  他并不随便,他很恭敬、很谨慎。

  为什么呢?

  知道五欲、六尘的过失,所以他不贪着啊!

  如说修行。能住圣种。

  他能够依着佛的教诲去做,能住圣种。前面讲的四圣种——衣、食、卧具,能够随缘而不攀缘;佛教他断的,他很喜欢去断,佛教他修的,他也很乐意去修,这就是住圣种。

  同梵行者。亦当爱乐。

  这是跟他同伴的,与他在一起修梵行的人,也非常喜欢他、非常赞叹他。佛在这里总共说了十四种远离利养的利益。

  弥勒。若有菩萨。智慧聪敏。于此功德。能如是知。以胜意乐当舍利养。以胜意乐住于少欲。为断贪爱而发起故。

  佛把利养的过失,为我们说了二十二种。远离利养过失的利益,佛又给我们说了十四种。这才告诉弥勒菩萨说;实在讲告诉弥勒,就是告诉我们大家。“若有菩萨,智慧聪敏,于此功德,能如是知。”对于利养的过失和舍离利养的利益,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一定是以最殊胜的意乐、意愿——喜欢啊!

  喜欢干什么呢?

  舍利养。

  舍利养,就是我们讲的放下,你真的放得下。

  为什么能放下?

  看破啊!

  怎么看破呢?

  知道利养的害处,知道舍利养的好处。你知道,是看破;你真的肯把它放下、舍掉,是你放下了。放下之后,你才“以胜意乐住于少欲”,你才会喜欢简单的这种生活方式。简单的生活方式,没有累赘啊!真正得自在啊!不但个人修行要明了,我们大众在一块儿修学,也要懂得啊!

  我们讲经说法三十多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很多同修知道,我讲经说法二十年,才有这个图书馆,二十五年才有杭州南路的基金会;都是自然成就的,我们没有说我要去建一个道场。外国的道场也是如此,都是自然成就的。成就之后,同修们一天比一天多了。

  有许多人来给我讲:我们要找个地,建个庙,盖大一点啦!

  我统统不赞成。为什么呢?

  贪着利养。这个庙盖大了,财产多了,出家人也多了。

  他为什么出家?

  看到这个财产可以继承,那个味道不一样啊!

  我今天这个道场这么一点点大,什么都没有,他来出家,大概是个好心,没有恶意啊!

  所以这个道场大,他要来出家,我就会想到:你为什么到这儿来出家?是不是想到这儿来争夺财产?

  为什么呢?

  利欲会增长人的贪心、会贪增长人的烦恼。那么那个道场建起来,叫许多人来斗争,岂不是造阿鼻地狱的罪业吗?因此,任何人到我面前来说要建道场,我一概拒绝,我绝对不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不是一个好事情。

  今天如果讲:法师,你要慈悲弘法利生。弘法利生在现代这个时代,不需要道场。

  现在需要什么呢?

  国际网路啊!我们这个东西在此地讲了,一上网路,全世界每一家电脑一打开,他都看到、都听到。这多自在啊!所以要道场干什么?我们现在图书馆已经嫌太大了。这个国际网路做得非常之好,我们的录音带、录影带、经书已经流通到全世界了。科技进步,要利用科技的传播,将佛法带到每一个人的家庭。我相信十年之后,每一个人随身都有电脑啊!无论在哪个地方,一按纽,我们的画面就出来了,你还要建道场干什么!即使做这些科技的工作,我也不操心,谁愿意做,谁拿去做,我这东西没有版权,谁喜欢做都可以。

  还有人做的时候要来问问我同不同意?

  我同意个什么?尽来找麻烦的。你们喜欢做就做,不要再来问我。给你讲了,没有版权,你还来找我干什么?还要征求我同意干什么?这不叫故意找麻烦嘛!若不是故意找麻烦,就是文字看不懂啊!

  对于贪着利养,远离利养的过失和利益,你明白了,你必定喜欢少欲,喜欢简单的生活;因为愈简单愈自在,愈简单愈少烦恼啊!“为断贪爱而发起故”,这个“发起”是菩萨殊胜志乐,他一定发起这个。

  ⒋初业菩萨当观愦闹过失有二十大类

  ①长行

  底下这一段是弥勒菩萨为我们启请,观察愦闹的过失,有二十类。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愦闹中过。若观察时。菩萨独处闲静不生热恼。

  此地的“观察”就是彻底的明了,知道愦闹当中的过失。“愦”是昏愦;我们一般人讲糊里糊涂啊!热闹的环境里面糊里糊涂,这叫愦闹。对于修行产生很大的障碍,他让你迷惑颠倒,不能帮助你觉悟。前面的利养是增长贪、瞋、痴的烦恼,这个愦闹是增长无明,都是麻烦事情。菩萨明白之后,他就能够独处闲静。许多同修到外国去住了几天就发现了;

  发现什么呢?

  太寂寞了、太无聊了;就住不住了,赶紧要回台湾来。台湾热闹啊!台湾的亲戚朋友多,今天在一起张家长,明天在一起李家短,天天讲废话,他以这个为乐啊!以此为人生乐趣。到外国去了,没人跟他讲话了,邻居外国人言语不通,又不会开车,自己儿女工作也很忙,一天到晚叫你一个人坐在家里,你就觉得很无聊了,这就是这一条所说的,你不能够安于闲静。如果你明白这一条,喜欢过一个很安静的修学生活,实在讲国外的环境比我们国内好。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愦闹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独处闲静。不生热恼。

  不生热恼就是不生烦恼啊!诸位要知道这个话的意思,不生烦恼就生智慧,这一定的道理。

  弥勒。云何名为乐于愦闹二十种过。一者。不护身业。二者。不护语业。三者。不护意业。

  你看这一开端,身、语、意三业犯过失了。而《无量寿经》上,佛教我们念佛人,修行最重要的三个总纲领也是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护语业,那就是天天讲人家的是非长短;“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不护身业,律仪全废了;“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不能护意业,换句话说,你的烦恼污染天天增长啊!这是愦闹对我们的伤害,对道业上的障碍啊!这三条摆在前面。

  四者。多饶贪欲。

  他能够助长贪欲。

  五者。增长愚痴。六者。耽着世话。

  与大众接触,一切言谈都是六道轮回的业障啊!世俗的言论,范围很广,凡是不能够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的思想、言论都是属于“世话”。所以世话里头有正论、有邪论。邪论是堕三恶道,正论是三善道啊!儒家的教学是正论,但是他不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它是世话,它不是佛话。

  七者。离出世语。

  “出世语”是佛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今天我们所修学的,是佛教导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他把这些话,这些佛的教训舍离了。“离”的意思也很深,我们大家天天都念佛、诵经、想求生净土,其实我们是“耽着世话,离出世语”。因为我们没有真干,虽然念佛,你自己想一想,你一天念几点钟的佛,说几点钟的废话,这两个一比较,一天念两个钟点佛,说二十个钟点的废话,你想一想你的果报在哪里,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嘛!所以这个离的意思就很深长啊!

  八者。于非法中。尊重修习。

  你天天在修、也在学,你学的是些什么东西呢?

  学的是非法。

  这非法指的是什么呢?

  增长三毒,增长世务,你天天干的是这个啊!增长贪、瞋、痴啊!贪、瞋、痴的念头没有减少,身增长杀、盗、淫,口增长的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你对这些法很尊重啊!很认真的在学习啊!你有这个意思,外面环境也如此。你看看哪个地方没有这些诱惑呢?电影、电视不必说了,连报章、杂志上,所有一切广告上都是这些诱惑——贪、瞋、痴,十恶业的诱惑。里面有烦恼,外头有诱惑,你还得了啊!你就尊重修习了。…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空法师访问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