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五卷)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五卷)

  净空法师讲述

  中国深圳凤凰卫视

  诸位同学,大家好!云谷禅师接著说: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这一段话是讲到修身。孟子所说“修身以俟之”这句话,是说自己要时时刻刻修养德行,乃至于“积德祈天之事”。“修”是修正的意思,这是属于存养功夫,“身”有过失、有恶的行为,必须要把它永远断掉。“俟”是等待,所谓“水到渠成”。这里面最忌讳的是不可以有一丝毫侥幸之心、非分之想,也不能让心里面的念头乱起乱动,“将迎”就是念头的起灭,都要把它断绝,“皆当斩绝”,这是真正的功夫。果然到这个地位,那就完全恢复性德,这个境界在佛门里面讲,这是大菩萨的境界。“即此便是实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孟子说得很好:“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什么?妄想、杂念、分别、执著,能够把这些东西断掉,这是真正的学问,这是完全能够恢复到自性,恢复到本心。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这是有求必应、有求必得真实的原理。原理真实,我们一定要有信心。真正肯依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哪有求不到的?世出世间法无一求不得的。下文又说: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这个道理,诚则灵矣,诚则明矣。我们是凡夫,凡夫没有能做到无心—就是无念,凡夫都有念。如何把这个念头控制住?如何把这个念头消灭掉?那就要用方法。云谷禅师教了凡是用持咒的方法。有人读了这本书,听了我讲的这些话,回过头来问我:“法师,我们要不要念准提咒?还是继续念阿弥陀佛?”问这个话的人还不少,由此可知,学习不善用心,你没有听懂意思。前面不是跟你讲过吗?画符、参禅、念咒、念佛异曲同工,方法、手段不一样,目的、原理完全相同;他念准提咒,我们念阿弥陀佛。

  但是底下这几句话要记住,这是共同的原则。“无记无数”,这要看什么样的人,中上根性的人用这个方法行,中下根性的人最好是记数。所以我们用念珠,念珠做什么?记数。一天一定要记多少数,这个样子能够把妄念消除,功夫能够做到精进而不懈怠,这是初步功夫。诸位要记住,用上几年之后,妄念少了,心地逐渐清净了,你就不要记数了。为什么?记数还是分心。这是在初学时候不得已的一个方法—记数,一天一定要念几万声佛号,念五万声、念十万声,这是初步功夫。功夫纯熟不记数,就是不分这个心了,佛号一句一句接著念下去,无记无数。这个样子,你的心念念在佛号里头,妄念自然就不生了。所以,念佛的功夫贵在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功夫纯熟,到“持中不持,不持中持”,这就是念跟不念合成一,念跟不念是一不是二,你就入了不二法门,你的功夫就念到家了。所以我们用念佛、念咒都是一样,功夫有很多层次,自己一定要晓得。我们今天决定要用“记数”,记数是最低的功夫,从记数提升到“无记无数”,再提升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那是第三个境界。诸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灵验”你自己会得到。灵验的原理是“诚则灵”,灵是讲感应;“诚则明”,明是讲智慧现前。

  云谷禅师教导他的,到这里告一个段落。下面就是讲了凡先生他修持的经历,如何将大师这一番开示完全落实在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是真功夫,值得我们学习。

  【余初号学海】

  我们从他的“号”也能够看出了凡之为人。他喜欢读书,好学,但是习气很重。“学海”,这个口气很大,很明显的,我们能够觉察得出贡高我慢,他确实是这样的人。

  【是日改号了凡】

  从这一天起,接受云谷禅师教诲之后,他就改号“了凡”。他把他的号改了,不用“学海”两个字,改作“了凡”;“了”是明了、了脱,“凡”是凡夫。

  【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今天明白了,知道命运可以改造,“数”是可以能够突破的,不愿意再作凡夫,一心要想超越,所以把号改成“了凡”。

  【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这个是修持功夫才得力的现象。我们自己要常常勘验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今天这一天有没有空过?”如果自己功夫不得力,这一天空过了。古时候谚语常讲,光阴非常宝贵,“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一去不复回。真正成功的人,无论是世法是佛法,没有不爱惜光阴的,没有不珍惜光阴的,天天求精进,一天都不能够空过,这种人决定有成就。了凡从这个时候才算是认真用功了。每天依照功过格做反省的功夫,所以每天战战兢兢。于是觉得跟从前不一样,从前每天过日子是“悠悠放任”过去的,没有留意到,现在感觉到自己有战战兢兢的功夫,有一点不同的气象;时时刻刻能提醒自己,唯恐自己起恶念、说错话、做错事情,他有这个警惕的念头了。

  “常恐得罪天地鬼神”。这些跟我们生活在不同维次的空间,高维次的能够看到低维次的,低维次的见不到高维次。譬如我们看到蚂蚁、小的爬虫,它们生活的空间是二度空间,我们生活在三度空间,我们了解它,它不了解我们。同样道理,生活在四度空间、五度空间,是我们今天讲的天地鬼神。有人问我:“天地鬼神真有吗?”我也不跟他讲真有、假有,我跟他讲,因为他们现在学科学,他相信科学,“科学家说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就是中国古人、佛经里面讲的天地鬼神。他生活的空间维次比我们高,他知道我们,我们不知道他们。”所以,真的有,不是假的有。这些人,只要我们心地真诚、清净,我们也能突破空间的界限,跟他往来、跟他沟通,不是做不到。

  我们在三度空间,跟四度空间、五度空间打交道往来不是难事,更高维次空间的,那就不容易了。正如同我们是一个平民百姓,我们跟一个乡长、里长打交道很容易,常常见面;如果我们跟部长、跟总统打交道就难了。为什么?他太高了,我们不容易见到他。跟这个道理一样。所以,四度、五度空间跟我们近,就好像我们的乡长、邻长一样,容易接近。像天神,天神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那个高了,我们跟他往来就不容易,那要更深的定功,普通的定功是做不到的,经上常讲“甚深禅定”。在如来果地上,确确实实达到一念不生,清净到极处,于是无量无边的空间维次全部都突破了。所以他的生活空间就大了,太大了;虚空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一句话是实话,决不是赞叹,决不是夸大,实实在在的。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有这个能力,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佛说统统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有这个能力,你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是因为你现在有障碍。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这个障碍你自己。你只要能把这些东西放下,你的智慧现前,你的能力现前;也就是你有能力突破各种不同维次空间,天地鬼神你都跟他往来,都跟他见到了。我们今天虽然没有能力,心还是动乱的,没有能力突破,但是要知道,天地鬼神看得到我们。我们起心动念要想到他们在我们的身边,于是恶念自然不敢起来,恶的行为自然会舍弃,达到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的效果。下面举例子,“遇到有人憎恨我、讨厌我,有人毁谤我”,在从前了凡先生遇到,是绝不甘心饶过人的,他决定有报复;现在他懂得了,不报复,心平了,能够“恬然容受”,心量慢慢拓开了,可以包容,这是修持功夫得力了。

  【到明年】

  诸位要记住,他是三十五岁遇到云谷禅师的,“明年”就是三十六岁。到明年。

  【礼部考科举】

  “科举”,这是礼部的考试。

  【孔先生算该第三】

  他参加这次考试,孔先生给他算命,他应该考第三名。

  【忽考第一】

  这就是他修持功夫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考第一名。

  【其言不验】

  孔先生给他算的命,头一次不应验。

  【而秋闱中式矣】

  同一年秋天,这是去考举人,他中了举人。考中举人,他命里没有的,这是改造命运效果非常明显的应验。诸位记住,一年!大凡改过自新,总是开头那个心勇猛,我们佛门也常讲,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就没有了。这是人的通病。了凡先生第一年可以说是很勇猛精进,以后也退步了。虽然退步,他的警觉心常常提醒,还是很努力,进步得很缓慢,不如头一年,头一年进步快速,往后进步缓慢。后面他有反省,这是他难得的地方。

  【然行义未纯】

  他自己反省:我断恶修善做得不纯,夹杂太多了。

  【检身多误】

  检讨自己的行为,过误很多。

  【或见善而行之不勇】

  知道是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做的,可是做得不够,没有尽心。

  【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这是他自己的反省。早年修行,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正常的,每一个修行人都必须经历的。不要灰心,不要害怕,不可以退转,缓慢当中也要求进步就好。总是在进,进得不多,只要进就好。诸位要晓得,不进则退,那就可怕了。不可以说,“我今天没有进步,但是也没有退步”,实际上你已经退了。

  【自己巳岁发愿】

  “己巳”是三十五岁,就是遇到云谷大师之后,他就发愿断恶修善。

  【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发愿做三千桩善事,整整十年,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三千桩善事才完成。由此可知,三千善事是多么难行。但是,他天天是在做;十年,三千六百天,平均算起来,他一天还做不到一桩善事,好在他天天在做。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希望…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五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