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凡四训讲记 (积善之方)▪P11

  ..续本文上一页是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诸位同修想一想,这些怎么能舍得掉?所谓[舍],不是在事上舍。事上的肉身怎么舍得掉,肉身不要了也不能解决问题。看到这一句,我要学菩萨道,内舍六根是从心意上舍。就是内舍分别、执著。外不为尘境诱惑。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舍六根。不取于相是舍六尘。内外俱舍,则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过去生生世世迷惑颠倒有生死,从这一生起不再造生死业了。所以智者当舍娑婆,念佛往生净土。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后去的。亲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跟他去的。如果死了以后才去,说老实话,超度还真有效。所以超度的效果是有限的,超度不能超度到西方,只能说使神识减少痛苦。

  像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超度梁武帝的妃子,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都没办法了。不可能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每次超度都希望他[愿生西方净土中],那只是我们的心愿,事实上他去不了,往生须要靠自己的信愿行。因此一定要趁著自己身体健康时认真修学,要认真去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舍]是从心地上舍,就是心不牵挂五欲六尘,也不牵挂自己的身体,身心都不牵挂。凡夫妄想、执著很重,身心世界都不牵挂,确实是难,妄想会常常起来。净宗修行方法就是转换观念,教你牵挂阿弥陀佛。把念头一转,身心世界就舍掉了。专门去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茍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

  [一切所有],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教人都要舍掉,心里面都不要挂念。[茍非能然],如果我们做不到,[先从财上布施]。舍财不为财物所诱惑,我们的心不会被财物所转。

  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怯除执吝。

  佛陀教人了生死,出三界,超凡证圣,就是用此法。初舍的时候,总是有点勉强。舍了很难过,舍了之后还后悔。需是有智慧,有决心慢慢的养成施舍习惯,就自然了。每一个人修学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到最后烦恼决定减轻,贪吝逐渐就淡了。对于一切财物受用,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心就自在了。心得自在,身也自在。性德逐渐逐渐透露出来了,就会得大自在。尤其是因果定律,世出世间法都不会变更的。财布施得愈多,你财富也愈多。财从那里来的,连你自己都不晓得。法布施愈多,聪明智慧愈增长。所以不要吝财,不要吝法。吝财,得贫穷的果报。吝法,得愚痴的果报。不肯修无畏布施得的是病苦、短命的果报。

  富贵五福都是从布施得来的,布施是因。我们要想得好的果报,就要修因;有因才有果。不肯修因妄想得果报,无有是处。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

  [正法]就是大圣大贤以真实智慧亲证之法,如儒佛大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这是先把护持正法的重要性说出来。

  [护持正法],在中国首先要护持孔、孟、老庄,若不在这上面打基础,佛法就没有根。袁了凡时代没有问题,那是明朝,念书人没有不读孔子书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有相当的基础。今天佛法衰败到这个地步,要知道原因在那里?这才是根本之根本。儒家教我们做人,人都做不好了,还能做菩萨,还能成佛?佛菩萨是建立在人道的基础上。因此[四书]纵然不能完全读,[大学]、[中庸]、[论语]是非读不可的。[大学]、[中庸]、[论语]只有整个[四书]份量的一半而已,应当要熟读,才知道怎么样做人。这是佛法的基本,根本的根本。古今注解里面好的,我们把它会集起来,普遍的来流通。我们过去印的本子是大陆上石印的本子,没有版权的,是朱熹注的[四书集注]。这是应当要提倡,从我们自己本身去做。

  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念[四书]。实在讲,能念[四书],能懂得中国的历史文化,爱国家、爱民族的心才能真正生得起来。现在人把国家民族忘掉了,这是教育的失策,也是教育的失败。现在只著重科技的教育,把做人的教育忘掉了。科技再发达,不知道做人的教育,古人说:[人与禽兽相去几希]?人也是动物之一,如果不知道道德、仁义,则人与禽兽差不了好多。人是一切动物里面最坏的动物,最残忍的动物。所以要救度一切众生,先要救人。人要能从恶转过来向善,一切众生都幸福了,才能真正各得其所,这是圣贤教化众生的目标。

  [正法],包涵儒佛的道统,真正是万世生灵之眼目。[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天地有养育万法之功德。天生之、地养之,天地有养育万物之恩。人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不但不会破坏自然生态,而且会协助自然生态,使它更为圆满,一切众生都能够各得其所,这就是[参赞天地]。[参]是参与,[赞]是赞助。天地功德多大,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可以参与赞助天地化育。世间大圣大贤与诸佛菩萨们,皆是此类。佛门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转物]是转变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念头,舍私欲而能够与天地日月和其光明,参与化育。这是自行化他的真实功夫,全心全力的帮助一切众生,[裁成万物]。像诸佛菩萨弘法利生,指导众生舍妄证真,真正利益众生,才是[陶铸群伦]。[群伦]是指九法界的众生,[陶]是陶冶,[铸]是铸造。能跟天地造化一样成就一切万物,这个功德就大了。[脱尘离缚],这就是断烦恼,开智慧,转迷成觉。

  [经世出世]。圣贤的行为是众人的模范,圣贤的言语教训是经典。他们的言行都是超时间、超空间的。他所说的话,他的行为、思想、言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区,都是绝对正确没有错误,这叫经世圣贤事业。佛经超越时间,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这样教导当时的人,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展开经典,觉得佛所讲的句句都有道理,应当依教奉行。佛当年在印度说法,传到中国来,中国跟印度不一样,他的言行适合印度也适合中国。现在我们把它搬到欧洲、美洲都适合,这叫经世。

  同样的,孔孟思想就是这一部[四书],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孔孟是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人,他所讲的东西,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有决定的利益。[四书]拿到外国跟外国人讲,外国人听了也都点头,也都认为是对的,这就是超越时空了。所以孔孟老庄的思想也是超时间、超空间。是真正的经典之作,经世之学。当然经世之学,古今中外都有,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一下,最精彩的无过于孔孟,佛菩萨。

  佛教里的经典,实在讲无过于[无量寿经],这是佛法里登峰造极的一部经典。中国固有道统之精华是[四书],所以朱子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四书]的内容很像[华严]。[华严]里面有理论、有方法、也有表演。就是把理论、方法做出来给人看。[四书]就是这个编法。[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跟[孟子]是孔夫子与孟夫子一生所做的,就是把理论、方法应用在生活上、事业上,在处世、待人、接物上做出来给我们看。所以[论语]跟[孟子]就跟[华严]的五十三参一样,做一个榜样给我们看。理论与方法是[大学]、[中庸]两篇。所以[四书]的架构跟[华严]完全相同。朱子是一个学佛的人,佛学造诣很深,是不是受[华严经]的启示,编成这个教材就不可得知了。但是它确确实实像[华严经]。

  前面一段讲的[经世],是为世间做一个标准,做一个典范。再说到[出世]。实在出世间与世间并没有界线。世、出世间的差别,就在迷、悟,觉悟了就超越世间。一念迷了就是世间,一念觉就是出世间。

  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

  圣教就是圣人的教化,圣贤人的教育。对于世道人心,风俗习惯,社会的安和乐利,大众的幸福,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自古贤哲们把它比喻做人天眼目。我们应当如何来护持?寺院是佛陀教育的机构,学校是世法教学的场所,必须要维护。现代的学校舍弃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今天我们才有这样大的苦难。如果还不觉悟,世界终必毁灭。

  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不是不懂科技,为什么不发展科技?就是知道科技发展到最后,世界将同归于尽。所以中国教育是发展理性,启发智慧,使接受教育的人明白伦理,知道道义,使他彻底认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天地大自然间之关系,做一个顶天立地之人,我们才有幸福可言,国家、民族才有真正的前途,那才是教育。民国初年废除了读经,当时多少贤哲痛心疾首。那时所造的因,我们今天尝到了恶果。尝到恶果还不觉悟,怎么得了!这样的心态足以亡国灭种。这是我们废除读经的后果,是摧毁了正法。所以儒家、道家的道统不能维护,大乘佛法决定不能建立。佛法能在中国二千年发扬光大,就是建立在儒、道的基础上。今天把根挖掉了,基础挖掉了,所有一切佛法全是空谈。

  古时候读书,书本不是自己的,不可以写字作记号,书本用后还要留传给后人去念。自己需要的话可以抄一本。从前印刷术不发达,得到一本书是相当的珍贵。这是教我们要珍惜,要尊重,要爱护。古书如破损须知修补翻印流通,方不至于失传,功德最大。

  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这一句是教我们要弘法利生。把儒、佛的教化发扬光大,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这是真正的[上报佛恩]。要做到这一点,有两桩事情要先做:第一、要替佛教培养弘法的人才。第二、要建立弘法的道场,使这些弘法的人才能有良好的修学环境。现代弘法人才少,与其求人不如求己。请别人发心,人家未必肯发心,你既然请别人发心,为什么不回头来请自己发心,这比求人要方便多了。建大道…

《了凡四训讲记 (积善之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