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凡四训讲记 (立命之学)▪P11

  ..续本文上一页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

  己巳(隆庆三年公元一五六七)至己卯(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经历十一年,许求取科举、科第之愿,要行三千善事。三千善事十一年才圆满。[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这是因为他在外面服务,曾经一度在李渐庵的军中办事,任参谋一样的职务,跟著军队到处行军,没有机会回向。[庚辰南还],第二年才有机会。[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这就是他己巳年所许的愿圆满了,真正做到了最后回向。因为他许愿时自己写了疏文,表示要认真改过自新,积功累德。现在他修积的功德,三千善事做圆满了,回向报恩,他的愿求也果然是得到了。

  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他命里没有儿子,要想发愿求得儿子。真正是他修来的,他求到了,求有益于得也。[辛巳、生男天启]。他许愿行三千善事,三千善事还没有圆满,他就生了儿子。因为他发这个愿,第二年就生了儿子,天启是他的大儿子。所以真正发愿,一发愿就有感应。当然三千善事他一定会兑现的。虽然还没有修完,儿子已经得到了。跟前面一样。前面礼部考试,他三千善事还没有圆满时,他居然考中第一名。命里注定是第三,他考中第一名。这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

  每天行善,做一桩好事他就记下来。夫妻两个都行善。他太太不认识字,不能记。就用鹅毛管蘸著印泥,家里用的日历本子,每一天做一桩好事,印一个红圈。

  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

  这是举两个例子。[或买放生命],这就是放生。今天我们发心放生,要记住不要受骗。发心放生的人很多,都到鸟兽公司去买。他们是专门捕捉来给你放生的,你不放生他就不捕捉了。你愈放得多,他拼命去捕。这不是放生,是害生,这是决定错误的。不但没有功德,还有过失,是有罪过。

  所以佛教讲放生,是在日常生活中,买菜时偶然看见的。不要故意去找,故意去找就是攀缘。偶然之间发现了,这个动物活活泼泼,判断他可以活命,买下来放生,一定能活下去的。看到虽然是活的,买去放生他也活不成,就不必了,不如拿这个钱做其他的功德。所以一定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

  我们宣扬吃素,劝人不杀生,劝人爱护动物,都是放生修学的意义。不一定要买动物去放才叫放生,那就搞错了。像丰子恺的, [护生画集],能多印多流通。他画得很好,里面题的词,内容也非常的好。但是他里面的题词多半是用文言文,如果能发心把它改写成白话文,再把画面改成彩色,再标上注音符号。多印给中、小学生,让他们从小培养爱护动物的观念,这就真正能收到放生的效果。所以要多方面去著眼,广泛去修学,不能死在一句话里面。须知[放生]二字含义很广很深。布施则有财、法、无畏多种,义实深广不可思议。

  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

  了凡先生夫妇断恶修善,显然比过去进步多了。在过去一天难得做一件好事,好几天才做一桩,所以三千善事十一年才完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可见得一天做一件善事,还有六百天没有做善事。现在一天居然做了十几桩善事,比从前是大有进步了。想到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真正不容易。你看了凡夫妇的确有毅力、有耐心。看他们这样努力,就晓得精进不懈的修善不容易。要是没有毅力,没有决心,毛病习气不容易断除。这就是讲菩提道上何以进的少、退的多,就是这个道理。

  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

  到癸未(发愿的时候是庚辰一五八O年,从庚辰到癸未一五八三年共四年),四年三千善就圆满了。前面三千善事十一年才圆满。第二次发的愿四年就圆满了。“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请法师们到自己家里的佛堂来做回向。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他命里没有进士,所以现在要求中进士。命里面没有儿子,他得了儿子,这是他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求得来的。命里没有进士的学位,他能得到的话,这也是一个变数。云谷禅师教给他的完全兑现了,有了灵验。那么他许愿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从癸未年的九月十三日起发的愿,到丙戌(万历十四年公元一五八六)只有三年。他果然中了进士。登第就是进士及第。命里没有的,他又得到了。

  [授宝坻知县],朝廷分发他去做宝坻县的知县。这也是他命里没有的。他命里讲的,是到四川一个县做县长,命里没有说在京城附近。宝坻是京畿附近,当时的首都是在北京。宝坻县距北京很近,在北京的东南方,现在属于河北省。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这是他做了官之后,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处理公务,替老百姓造福。县市长是朝廷选的,不是老百姓选举的。这个县市长好!他确实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从做了县长开始,他每天准备一本册子,空白的本子,名“治心编”。这是对治心里、检点起心动念善恶的记事本。

  [晨起坐堂],每日处理公务,审问案子。因为从前的知县就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不但要管理县的行政,而且还要管县的司法。就是县里最高的司法官,案件都需要他来审察。不像现在行政、司法都分开了,司法有法院法官处理。从前县市长还要管司法,管审案,这叫坐堂。

  [家人],家里的佣人。这本册子都随身携带。[门役]是县政府里的当差。门役就将这一册记事本放在他办公桌上。他每天做的善事,做的恶事,大小事都登记其中。因为他许愿要做一万条善事,所以小善、大善都要登记,看看到什么时候这一万条善事才能圆满。晚上他还要设香案。就是在庭院里摆一个香案,把今天一天所做的事情向天帝鬼神报告,不敢隐瞒在心里。

  [彷效赵阅道焚香告帝]。古人有这种做法。彷效古人的做法,使得自己真正忏悔,身心清净,丝毫不敢隐瞒。这是佛家所讲的[发露忏悔]。

  汝母见所行不多。则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从前没做官,工作不会太忙,所以太太帮助做善事容易。现在做了官了,住在官府里面,等于现在的公家宿舍。从前做官的住家与老百姓是不接触的,尤其是眷属,和外面不接触,家人无法帮助他行善。想一想,所许的一万条善事要到那一年才能圆满呢?这是使他太太发愁担忧的。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

  他白天动这个念头,晚上就有感应。晚上做梦,梦到一位神人,他就跟神明说:[我许的一万条善事,在公务当中修积善事,反而不及从前便利,这一万条善事很难圆满]。神就告诉他:[你在政务里面所做的减粮这件事情,你的一万条善事都做圆满了]。他的确做了这桩好事。

  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

  他做了县长之后就把田租减少了。前一任知县时,收租是按照每亩田收二分三厘七毫这个数字来收租的。[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神怎么知道我减租?想想真的有这一桩事。他减租税的幅度很大,所以全县的农民都得到他的好处。这一个县何只一万农民得到他的好处,一万件好事不就做圆满了吗?所以他自己也怀疑,怀疑两桩事情,第一我做事情神怎么会知道了?第二、做这一桩事情会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功德吗?所以诸位要晓得,俗语常讲,公门好积德。一般人修大福德没有机会。袁了凡要没有做县长的机会,他想做一万条善事那要做多少年!今天他有这个机会,能够利益万民,一桩善事就抵得一万桩善事。

  公门里积德是容易,造罪也容易。一个政策不便利于老百姓,对老百姓有损害的,一桩事就是一万条罪过。祸福确实是在一念之间。地位愈高,祸福造作的范围就愈广泛。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个政策,一个善行与全国老百姓有帮助,那就行了千千万万条的善事。一个政策有害于老百姓的,那他就做了亿万条的恶事。一般人没有这个机缘,不在位,行善、造恶都很有限,都不太大。得到这个地位,有这个机会,造恶、造善都不能不谨慎。行善,前途绝对光明;造恶,必堕三途苦报。为什么呢?他所造作的都比一般人来得深广。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

  他刚刚做了这个梦不久,恰巧碰到从五台山来的幻余禅师,了凡就把这件事情向他请教,并且问他这个事情能不能相信?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回事情,那实在是好,所许的一万条善事就圆满了;如果不能相信,这一万条善事得慢慢去做。法师就告诉他,“善心真切”,确实是“一行可当万善”。

  这道理在[华严经]上,所谓[一修一切修],这是华严事事无碍的修学。为什么说一修可以一切修呢?如果这一修是见性的话,那就一切修了;这一修没有见性,那一等于一,一不等于二。如果一修要见性的话,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

  什么是心性?我们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净宗讲的清净心,心清净没有一样不是,何止万善。一句[阿弥陀佛]称为万德洪名。我们逐渐明了事实真相,才觉得蕅益大师的话很有道理,他告诉我们,一句[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包含在里面,万行都在其中。他说:[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前一句是把教下都包括了;这一句[千七百公案],是禅宗也包括了。宗门教下,都在这句佛号里面。又说:[三千威仪,八…

《了凡四训讲记 (立命之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