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P27

  ..续本文上一页影疏》曰︰“言击法鼓,喻闻慧法。鼓声远被,名击法鼓。建法幢者,喻思慧法,立义称建,义出名幢。(指建立法义,彰显于众,为“建法幢”。)言曜慧日,除痴闇者,说修慧法,开众生也。”

  四十、《华严经二》曰︰“如来智慧无边缘,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闇心。”

  四一、《宗镜录》曰︰“以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四二、《净影疏》曰︰“以慧开人,名为导师。”

  四三、《会疏》曰︰“为失道者,示其正路,故曰导师。”

  四四、《金刚经》曰︰“当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四五、《净影疏》曰︰“因力缘力,为第一门。起修所依。过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为因力。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名为缘力。”

  四六、望西云︰“宿世善根谓之因力。亲近知识谓之缘力。因缘和合能起行故。”

  四七、《会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贯十方三世,令众魔大慑怖故。缘力者,广求知识,大聚诸善。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故。”

  四八、净影云︰“起行之愿,名为愿力。”

  四九、望西云︰“求菩提心,谓之愿力。”

  五十、《会疏》曰︰“愿力者,四弘誓愿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

  五一、罗什大师曰︰“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

  五二、《毗婆沙论》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

  五三、《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

  五四、《大悲经》曰︰“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五五、《智度论》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五六、《净影疏》云︰“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灯明。”

  五七、《会疏》曰︰“照世间迷暗,故云为世明灯。”

  五八、《探玄记》曰︰“生我福故,名福田。”

  五九、《优婆塞戒经》明三福田︰(一)报恩福田,父母师长也。(二)功德福田,佛法僧三宝也。(三)贫穷福田,贫穷困苦之人也。供养此上三者,均能生福,故皆名福田。

  六十、《净影疏》云︰“能生物善,名胜福田。”

  六一、《法华经授记品》曰︰“大雄猛世尊。”

  六二、《净影疏》云︰“佛于世间,最为雄猛。”

  六三、《大乘义章》曰︰“化心不怯,名为无畏。”

  六四、《涅槃经》曰︰“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

  六五、《维摩经》曰︰“法本不生,今则无灭。”

  六六、《十住毗婆沙论》曰︰“若随声闻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萨死,则失一切利。若随于地狱,不生如是畏。若随二乘地,则为大怖畏。”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一、《会疏》曰︰“庄严超绝,故云微妙。无有苦恼,故云安乐。无漏相,实相相故,故云清净。”

  二、《净影疏》曰︰“何不力励为善求生,名“力为善”。“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

  三、《会疏》曰︰““何不”二字,激劝之辞,即通二义。善有二种︰

  一、称名念佛,是名善本。二、广行诸善,回向得生。念通二种︰念谓能念,道谓所念。道亦有二︰一、弥陀本愿,是名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二、三乘所证道,无为自然,性不造作,故亦名自然。虽互二义,正在初义。”

  四、《要解》云︰“从事持达理持。”

  五、《楞严经》曰︰“清净本然”。

  六、《左雄传》曰︰“容容多厚福。”

  七、《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八、《文选宋玉赋》云︰“溃淡安而并入。”

  九、《大乘义章》曰︰“染爱尘境,名之为欲。”又曰︰“于缘欲受,称欲。”

  十、《俱舍论》云︰“欲,谓希求所作事业。”

  十一、《嘉祥疏》曰︰“罗之言摄。”

  十二、《唯识述记》曰︰“解谓离縳,脱谓自在。”又曰︰“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縳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縳,立解脱名。”

  十三、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十四、百丈禅语︰“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十五、《往生论注》曰︰“无上者,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

  十六、宗门《宝镜三昧》曰︰“潜行密用,如愚如鲁,只能相续,名主中主。”

  十七、高峰禅师曰︰“归来仍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

  十八、《大日经》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

  十九、傅大士《心王铭》曰︰“水中盐味,色里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

  二十、曹山(曹洞宗祖师)曰︰“祗要知有便是。无须当烦恼无明之时。”

  二一、《净名经》曰︰“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二二、《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

  二三、湛愚老人曰︰“曹山自比六祖,只是得此※柄。”

  二四、《观经》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色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

  二五、《玄应音义》曰︰“此译言高上作,谓高上于余方也,亦言胜。”又云︰“俱卢洲,此云上胜,亦云胜生。”

  二六、《起世因本经》谓此洲“于四天下,比余三洲,最上最妙最胜彼。”

  二七、《吴译》作:“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

  二八、《华严疏钞十三》云︰“郁单越,此云胜生。以定寿一千岁,衣食自然故。”

  二九、《汉译》作“郁单成七宝。”

  三十、《首楞严经》“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三一、《会疏》曰︰“所证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下。竖深横广,无有边际,故名无边际。是则佛智所照也。著,明也。洞达,证入义也。”

  三二、《会疏》曰︰“是则佛智所照也。”

  三三、《嘉祥疏》曰︰“证果,无有形色好丑之异。洞达,是智。无边际是真谛境。”

  三四、《净影疏》曰︰“但能念道,不简(拣也)上下,同得往生。故言“著于无上下”也。若得生彼,神通洞达,无有边际,故云“洞达无边际”耳。”

  三五、《俱舍论》曰︰“勤谓令心勇悍为性。”

  三六《会疏》曰︰“欣求在己。己,自心,故云自求。”

  三七、《会疏》曰︰“一时顿超三界,断绝旷劫系业,故云超绝,亦绝则超也。”

  三八、《净影疏》曰︰“下三恶道,名为恶趣。人天二道,名为善趣。今此约对弥陀净刹,娑婆五道,齐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是其纯恶所向,名为恶趣;娑婆人天,杂恶所向,亦名恶趣。若依此方修习断除,先断见惑,离三途因,灭三途果。后断修惑,离人天因,绝人天果。渐除不名横截。若得往生弥陀净土,娑婆五道,一时顿舍,故名横截。”

  三九、《会疏》曰︰“必超绝去,非次第断,故云横截。”

  四十、《嘉祥疏》曰︰“修菩提因,横断五道流转,故恶道自闭塞。”

  四一、《会疏》曰︰“凡夫生彼,速升果地,故云无极。”

  四二、《净影疏》曰︰“升道无极,彰其所得。得道深广,故无穷极。”

  四三、《嘉祥疏》云︰“去者既多,故云无穷极。”

  四四、《净影疏》曰︰“修因即去,名为易往。无人修因,往生者鲜,故云无人。”

  四五、《嘉祥疏》曰︰“只修十念成就,即得往生。而行者希。故云“易往而无人”也。”

  四六、(一)净影曰︰“其国不逆,彰前“易往”。自然所牵,彰前“无人”。娑婆众生,久习盖缠,自然为之牵縳不去,故彼“无人”。”

  四七、法住师云︰“言自然所牵者,因圆果熟,不假功用自然招致故。”

  四八、嘉祥云︰“修因窍招果,则为此果所牵也。”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一、《会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缓急。以办了一大事为急务。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而后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花中,不落恶趣之谓也。然诸人缓于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经营。大命将尽,虽悔何益。”

  二、《会疏》曰︰“人世炎炎,犹如火聚,故云剧恶极苦。”

  三、《会疏》曰︰“营谓经营,专力于事云务。以是勤劳其身,故云勤身。”

  四、《会疏》曰︰“士农工商,为给自身,故云以自给济。给,供给也。济,周济也。”

  五、义寂师曰︰“累念于既往,积虑于未至,故云累念积虑。常为欲心所驱役,嘈杂奔波,故云为心走使。”

  六、《嘉祥疏》以“心财相积不舍。”

  七、憬兴曰︰“为心走使者,如渴鹿逐于阳炎,翳眼弄于空华,皆为爱水之心,不了病华,而走驰故。”

  八、《会疏》曰︰“焚谓焚烧,兵火失火等难。漂谓漂流,洪水风波等难。劫夺,盗贼难。为怨家所消散,为债主所磨灭也。”

  九、《普贤行愿品》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相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

  十、常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十一、《会疏》曰︰“怡声下气,言不违戾。温良恭谦,面无颦蹙,是谓常和。”

  十二、《会疏》曰︰“人情平时虽无愤恨,违境忽生,不时斗诤,故云或时。”

  十三、憬兴云︰“自当,即自受也。”

  十四、憬兴云︰“善变化即善趣报。恶变化即恶趣报。”

  十五、《会疏》云︰“今世虽善果,(所作)业因恶,则来世变招殃过。现在虽恶报,所作善则后生化享福报。千变万化,不可具述。”

  十六、《嘉祥疏》曰︰“恶因得苦,善因得乐。其报易前也。”

  十七、《嘉祥疏》曰︰“作善者,天堂果报以待之。作恶者,刀山剑树以待之。”

  十八、《涅槃经》云︰“迦叶︰譬如甘蔗,既被压已,滓无复味。壮年盛色,亦复如是。既被老压,无三种味︰一、出家味。二、读诵味。三、坐禅味。”

  …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