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P27

  ..續本文上一頁影疏》曰︰“言擊法鼓,喻聞慧法。鼓聲遠被,名擊法鼓。建法幢者,喻思慧法,立義稱建,義出名幢。(指建立法義,彰顯于衆,爲“建法幢”。)言曜慧日,除癡闇者,說修慧法,開衆生也。”

  四十、《華嚴經二》曰︰“如來智慧無邊緣,一切世間莫能測,永滅衆生癡闇心。”

  四一、《宗鏡錄》曰︰“以一心爲宗,照萬法如鏡。”

  四二、《淨影疏》曰︰“以慧開人,名爲導師。”

  四叁、《會疏》曰︰“爲失道者,示其正路,故曰導師。”

  四四、《金剛經》曰︰“當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

  四五、《淨影疏》曰︰“因力緣力,爲第一門。起修所依。過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爲因力。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名爲緣力。”

  四六、望西雲︰“宿世善根謂之因力。親近知識謂之緣力。因緣和合能起行故。”

  四七、《會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貫十方叁世,令衆魔大懾怖故。緣力者,廣求知識,大聚諸善。此緣有轉凡入聖大威力故。”

  四八、淨影雲︰“起行之願,名爲願力。”

  四九、望西雲︰“求菩提心,謂之願力。”

  五十、《會疏》曰︰“願力者,四弘誓願能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故。”

  五一、羅什大師曰︰“堅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

  五二、《毗婆沙論》曰︰“善根者,不貪不恚不癡。一切善法從此叁生。”

  五叁、《彌陀要解》雲︰“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

  五四、《大悲經》曰︰“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五五、《智度論》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爲魔。”

  五六、《淨影疏》雲︰“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燈明。”

  五七、《會疏》曰︰“照世間迷暗,故雲爲世明燈。”

  五八、《探玄記》曰︰“生我福故,名福田。”

  五九、《優婆塞戒經》明叁福田︰(一)報恩福田,父母師長也。(二)功德福田,佛法僧叁寶也。(叁)貧窮福田,貧窮困苦之人也。供養此上叁者,均能生福,故皆名福田。

  六十、《淨影疏》雲︰“能生物善,名勝福田。”

  六一、《法華經授記品》曰︰“大雄猛世尊。”

  六二、《淨影疏》雲︰“佛于世間,最爲雄猛。”

  六叁、《大乘義章》曰︰“化心不怯,名爲無畏。”

  六四、《涅槃經》曰︰“涅言不生,槃言不滅。不生不滅,名大涅槃。”

  六五、《維摩經》曰︰“法本不生,今則無滅。”

  六六、《十住毗婆沙論》曰︰“若隨聲聞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薩死,則失一切利。若隨于地獄,不生如是畏。若隨二乘地,則爲大怖畏。”

  壽樂無極第叁十二

  一、《會疏》曰︰“莊嚴超絕,故雲微妙。無有苦惱,故雲安樂。無漏相,實相相故,故雲清淨。”

  二、《淨影疏》曰︰“何不力勵爲善求生,名“力爲善”。“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

  叁、《會疏》曰︰““何不”二字,激勸之辭,即通二義。善有二種︰

  一、稱名念佛,是名善本。二、廣行諸善,回向得生。念通二種︰念謂能念,道謂所念。道亦有二︰一、彌陀本願,是名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二、叁乘所證道,無爲自然,性不造作,故亦名自然。雖互二義,正在初義。”

  四、《要解》雲︰“從事持達理持。”

  五、《楞嚴經》曰︰“清淨本然”。

  六、《左雄傳》曰︰“容容多厚福。”

  七、《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八、《文選宋玉賦》雲︰“潰淡安而並入。”

  九、《大乘義章》曰︰“染愛塵境,名之爲欲。”又曰︰“于緣欲受,稱欲。”

  十、《俱舍論》雲︰“欲,謂希求所作事業。”

  十一、《嘉祥疏》曰︰“羅之言攝。”

  十二、《唯識述記》曰︰“解謂離縳,脫謂自在。”又曰︰“言解脫者,體即圓寂。由煩惱障縳諸有情,恒處生死。證圓寂已,能離彼縳,立解脫名。”

  十叁、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十四、百丈禅語︰“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十五、《往生論注》曰︰“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

  十六、宗門《寶鏡叁昧》曰︰“潛行密用,如愚如魯,只能相續,名主中主。”

  十七、高峰禅師曰︰“歸來仍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十八、《大日經》曰︰“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

  十九、傅大士《心王銘》曰︰“水中鹽味,色裏膠清,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心王亦爾,身內居停。面門出入,應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

  二十、曹山(曹洞宗祖師)曰︰“祗要知有便是。無須當煩惱無明之時。”

  二一、《淨名經》曰︰“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二二、《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

  二叁、湛愚老人曰︰“曹山自比六祖,只是得此※柄。”

  二四、《觀經》曰︰“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各作異相。或爲金剛臺;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色雲。于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

  二五、《玄應音義》曰︰“此譯言高上作,謂高上于余方也,亦言勝。”又雲︰“俱盧洲,此雲上勝,亦雲勝生。”

  二六、《起世因本經》謂此洲“于四天下,比余叁洲,最上最妙最勝彼。”

  二七、《吳譯》作:“郁單之自然,自然成七寶。”

  二八、《華嚴疏鈔十叁》雲︰“郁單越,此雲勝生。以定壽一千歲,衣食自然故。”

  二九、《漢譯》作“郁單成七寶。”

  叁十、《首楞嚴經》“元是菩提妙淨明體。”

  叁一、《會疏》曰︰“所證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故名無上下。豎深橫廣,無有邊際,故名無邊際。是則佛智所照也。著,明也。洞達,證入義也。”

  叁二、《會疏》曰︰“是則佛智所照也。”

  叁叁、《嘉祥疏》曰︰“證果,無有形色好醜之異。洞達,是智。無邊際是真谛境。”

  叁四、《淨影疏》曰︰“但能念道,不簡(揀也)上下,同得往生。故言“著于無上下”也。若得生彼,神通洞達,無有邊際,故雲“洞達無邊際”耳。”

  叁五、《俱舍論》曰︰“勤謂令心勇悍爲性。”

  叁六《會疏》曰︰“欣求在己。己,自心,故雲自求。”

  叁七、《會疏》曰︰“一時頓超叁界,斷絕曠劫系業,故雲超絕,亦絕則超也。”

  叁八、《淨影疏》曰︰“下叁惡道,名爲惡趣。人天二道,名爲善趣。今此約對彌陀淨刹,娑婆五道,齊名惡趣。地獄、餓鬼、畜生,是其純惡所向,名爲惡趣;娑婆人天,雜惡所向,亦名惡趣。若依此方修習斷除,先斷見惑,離叁途因,滅叁途果。後斷修惑,離人天因,絕人天果。漸除不名橫截。若得往生彌陀淨土,娑婆五道,一時頓舍,故名橫截。”

  叁九、《會疏》曰︰“必超絕去,非次第斷,故雲橫截。”

  四十、《嘉祥疏》曰︰“修菩提因,橫斷五道流轉,故惡道自閉塞。”

  四一、《會疏》曰︰“凡夫生彼,速升果地,故雲無極。”

  四二、《淨影疏》曰︰“升道無極,彰其所得。得道深廣,故無窮極。”

  四叁、《嘉祥疏》雲︰“去者既多,故雲無窮極。”

  四四、《淨影疏》曰︰“修因即去,名爲易往。無人修因,往生者鮮,故雲無人。”

  四五、《嘉祥疏》曰︰“只修十念成就,即得往生。而行者希。故雲“易往而無人”也。”

  四六、(一)淨影曰︰“其國不逆,彰前“易往”。自然所牽,彰前“無人”。娑婆衆生,久習蓋纏,自然爲之牽縳不去,故彼“無人”。”

  四七、法住師雲︰“言自然所牽者,因圓果熟,不假功用自然招致故。”

  四八、嘉祥雲︰“修因竅招果,則爲此果所牽也。”

  勸谕策進第叁十叁

  一、《會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爲急務。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而後卻出幹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然諸人緩于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經營。大命將盡,雖悔何益。”

  二、《會疏》曰︰“人世炎炎,猶如火聚,故雲劇惡極苦。”

  叁、《會疏》曰︰“營謂經營,專力于事雲務。以是勤勞其身,故雲勤身。”

  四、《會疏》曰︰“士農工商,爲給自身,故雲以自給濟。給,供給也。濟,周濟也。”

  五、義寂師曰︰“累念于既往,積慮于未至,故雲累念積慮。常爲欲心所驅役,嘈雜奔波,故雲爲心走使。”

  六、《嘉祥疏》以“心財相積不舍。”

  七、憬興曰︰“爲心走使者,如渴鹿逐于陽炎,翳眼弄于空華,皆爲愛水之心,不了病華,而走馳故。”

  八、《會疏》曰︰“焚謂焚燒,兵火失火等難。漂謂漂流,洪水風波等難。劫奪,盜賊難。爲怨家所消散,爲債主所磨滅也。”

  九、《普賢行願品》雲︰“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相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

  十、常雲︰“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十一、《會疏》曰︰“怡聲下氣,言不違戾。溫良恭謙,面無颦蹙,是謂常和。”

  十二、《會疏》曰︰“人情平時雖無憤恨,違境忽生,不時鬥诤,故雲或時。”

  十叁、憬興雲︰“自當,即自受也。”

  十四、憬興雲︰“善變化即善趣報。惡變化即惡趣報。”

  十五、《會疏》雲︰“今世雖善果,(所作)業因惡,則來世變招殃過。現在雖惡報,所作善則後生化享福報。千變萬化,不可具述。”

  十六、《嘉祥疏》曰︰“惡因得苦,善因得樂。其報易前也。”

  十七、《嘉祥疏》曰︰“作善者,天堂果報以待之。作惡者,刀山劍樹以待之。”

  十八、《涅槃經》雲︰“迦葉︰譬如甘蔗,既被壓已,滓無複味。壯年盛色,亦複如是。既被老壓,無叁種味︰一、出家味。二、讀誦味。叁、坐禅味。”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