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P23

  ..续本文上一页太大了,没有法子弥补。我们凡夫不去不得了,菩萨不去,损失是大,还可以,我们不去麻烦就大了,为什么?我们不去,来生必定堕三途,人天都没份。

  五七、【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诸佛的“无上智慧”就是给我们开示这法门,就是给我们讲净土三经。所以讲净土三经,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诸佛如来“无上智慧”,这一点不假。为什么?净土三经都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九界众生,包括等觉菩萨,如果不蒙诸佛如来本愿加持,等觉菩萨也说不出来。

  所以能说能劝是“无上智慧”,这法门叫“难信之法”,真难信啊!我们这一生当中,很幸运遇到这法门,也能明白一些,真正能信、能愿,真正发愿求生,跟诸位说,这样的人就是“无上智慧”的人。不但智慧无上,福报也无上,所以不是第一等的智慧、福报,他不会修这法门。

  五八、【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

  这段是说学佛的人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那一类学佛的人呢?我们要警惕,这段是个镜,我们自己好好照一照,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是这样的人,那我们比不上菩萨,菩萨只是损失很重,我们的麻烦就大了,看看“彼等”有无包括我们在内。“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能离相”是执著,我发心做了多少好事,将来会有好的果报,希求人天福报;他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是很大的障碍。

  他“不求佛慧”,什么是“佛慧”?前面说过了,“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求佛慧”就是求生净土,净土就是“诸佛无上智慧”,所以不要把这意思搞错了,以为“求佛慧”大概是求开悟、求神通,那你就搞错了。佛没有说错,你把他的意思看错了,这就是常说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把我意思错会了。

  所以一定要晓得“诸佛无上智慧”,就是净土三经劝你求生净土,这就没错了。你不肯一意去往生,“深著世乐”,你深深的贪著世间的荣华富贵,这是“人问福报”,你贪著这些。

  “虽复修福。求人天果。”,这是讲真正持戒修善的,如果是破戒修善,果报在三恶道,不在人天。持戒修善,果报才在人天;破戒修善的,我们也能看到,特别是在现在,你看落在饿鬼道的去做鬼王,去做鬼神,现在这个世间拜鬼神的有多少啊!鬼神的势力很大,有权有势,徒众又多。

  畜生道,我们在美国看到他们养的猫,吃的东西及餐具,那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畜生道享福,去搞那个去了,那是不是我们的期望呢?看到这些小猫小狗,想不想来生也跟它一样呢?所以诸位要记住,那是破戒修福,持戒修福才得人天果啊。

  五八、【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

  实在讲,我非常害怕得人天福报,说老实话,不如当畜生享福,当畜生享福不会造罪业,得人天福报做了大官、大将、大富人家了,自古以来,我读历史读的是心惊肉跳啊,那一个做大官,当帝王的不造罪业,不冤枉人?真可怕哪!

  在中国历代帝王当中,乾隆号称“十全老人”,真的是没人比他更好的,真叫“人天福报第一”啦,他造的罪业就不少,细读他的传记,也冤枉不少好人,尤其是晚年,被和坤奉承得糊里糊涂了,造多少业啊!他自己不知道。出去到各地巡视,劳民伤财,官员勒索百姓,许多人为此家破人亡,搜括财钱供他挥霍。他好的方面不少,但是造作的罪业也多,福报享尽了,来世恐怕三途去了,纵然不是三途,来世在人间也不是那么富贵了,也不晓得降了多少等,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想到这地方,不往生怎么行呢?这事情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多读历史,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看他们的造作,看他们的行为,就晓得人间不能再来了,再来人间是要以佛菩萨来应化,那就没事。如果不是成佛、成菩萨应化而来,还是业报而来的,那就不得了的不得了。所以这是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但人间福报很可怕,天上福报也不究竟啊。

  天上虽然造恶的机会比较少,福报享尽依旧要堕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禅天、四空天人往往堕落地狱,遭这个很不好的果报,而未能出三界。真的,《法华经》上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话是真的。

  五九、【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的,前面一种人“不能离相。不求佛慧。”,这种人是“取相分别。情执深重。”,这四句要好好的记住,如果犯了,无论怎么样修行都出不了三界,只能够享三界内有漏的福报而已,虽然他们造的福是真大。

  我们看看世间大富大贵的人,都是前世为修行人,但都得了这四句的毛病,这四句只要有犯一句就出不了三界了。由此可知,我们这种念头不能有啊,这种念头要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前面讲的“改往修来。洒心易行。”,就是把这些东西洗干净。

  一定不著相,无论修的大善、小善,做了就算了,不要把它记在心,心地永远是清净,只要记一桩事情,“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只要记这个,其它都不要记。

  “作大福田”,“作”比“种”还要殊胜,“种”是自己种田,此地是作一个大福田让一切众生来种,可见得此人修的福就大了,太大、太大了,所以他来生感大福报。像那一类的呢?我们平常自己种福,举个例,佛门里种福,最浅显的就是布施财物,供养三宝,这是福田,我们建一个道场就是“作大福田”了,拉许多众生都到这里来种福,这就不一样了。道场愈大,福田就愈大。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孝养父母是福田,如果我们办一个老人院,那就是“作大福田”,类似这类的,我们今天所谓的“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大福田,诚心诚意的去做,尽心尽力的去做,但里面还有一个“取相分别”,这个念头没有放下。

  “情执深重”,执著在情感上,处事就不公平了;分别取相,心就不清净了。心不清净,做事就不公平,以这样的修善,“求出轮回”,“终不可得”。

  有很多话我都不能说,说了会得罪人,人家看到我就骂我,诸位同修心里要有数,听了之后要开心眼,要明白事实的真相,佛不欺骗我们。经上古大德所说的,这是好事,好事不如无事,为什么不如无事?

  无事不造罪业,好事如果像这里所说的“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就要造罪业。我早年在台中,曾经有一次劝李老师办养老院,因为李老师办了慈光育幼院,我想到老人很可怜,没人照顾,办个养老院,好事情嘛。那时慈光育幼院刚成立没多久,他就告诉我,老人院不容易啊,一个人一个怪脾气,大家在一起,若照顾不好,天天吵架,那是造罪业啊;不像小孩,只要一喝,他就不敢动了,老人不行啊。

  要找什么人,真正有慈悲心、忍辱心去照顾?找不到啊,一想,真的是有道理。假如再要是外面有一点捐助的钱财,你若用的不妥当,或是自己拿去私用,那罪过就更重了,不得了啦。不办这事业,他不堕地狱,办了这事业,里面许多办事业的人来生都要堕地狱,非常可怖,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俗话常讲“善门难开”,这也是双关语,办慈善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业,就是此地讲的“作大福田”,你这个福田是不是真实的福田?是不是里面没有流弊?一有流弊,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六十、【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

  我们要以孝亲的心来对佛陀,“孝”要讲“顺”,孝顺父母,我们要孝顺佛陀。佛为我们说的种种开示教诲,我们要顺从,要依教奉行,那就叫“孝于佛”了;如果不能依教奉行,这就是不孝了。

  “常念师恩”,“师”是善知识,佛灭后,佛法都是这些善知识一代一代传下来,我们才能常听到法,才能够接受啊。没有历代祖师大德的承传,佛法再好,也早就在这世间消失掉了,我们那有机会接触到?

  常念佛祖,佛和祖师大德,就是这二句的意思,念念不忘恩德。这恩德要怎么报呢?下面就是教我们如何报佛恩,如何报师恩,这非常重要。

  “当令是法久住不灭”,你才是真的孝佛,真的念佛。“是法”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念佛往生这个法门,一定要自己真修,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宣扬,劝勉一切大众。对于不信佛的人,对于宗教有排斥心的人,我们用这个方式很好,用节录的方法很好,为什么?这些句,他看到可以接受,你拿经文给他,他不能接受。

  我这节录里没有四十八愿,为什么呢?四十八愿里的每一愿,对于排斥宗教的人,他都不会接受。那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你“当孝于佛。常念师恩。”,这话不错,他能听入耳,这就行了。

  所以对于不求往生的人,我们给他种善根;不能接受全经的人,我们给他一部份;不能接受经典菁华的人,我们给他浅显的一部份,这才能够“令法久住不灭”啊。

  “当坚持之”,“坚持”是坚决保持,坚决保持我们的信念,我们的信心、愿心,坚决保持,我们努力来推行佛教育的工作。

  “无得毁失”,“毁”是毁犯,“失”是把这法门疏忽了,没有专心专力去推行,都包括在这二字当中。如果正法在我们自己手上毁失,我们就对不起诸佛如来,对不起祖师大德。

  正法久住,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培育弘法的人才,底下接著有人去做了,这自然就不会毁失了;如果后继无人,一定要断绝。现在有一个好处,就是利用科学的工具,我们除了文字的传播之外,就是印送经书,还有录音带、录影带的流通,这比从前进步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人才,人才从那里来呢?是那些真正修行人里面,已发真实心来修学的,无论在家、出家,就是人才。

  出家应当要努力来弘经,在家人一样可以发心来弘经,功德都是无量的。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办一个“经学班”,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里面出家的,是以后出家的,只有三个人,我们同学共有二十多人,只有这三个出家,二个男众,一个女众,其余统统是在家人,现在于台湾各地,都在那里讲经说法。所以我也希望在家同修能够发心,这是“孝佛念师”真正的表现。

  我们的法会至此圆满,谢谢各位。

  【家庭主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一定会觉得很厌烦。尤其是家庭主妇,好像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许多人都觉得苦恼。假如能将观念转变过来,就会做得非常快乐。凡夫观念中执著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为什么替他们做?愈想烦恼就愈多。若学菩萨道,发大誓愿要普度众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样了。

  行菩萨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罗蜜”。主妇菩萨在家庭里为一家人服务,就是修布施波罗蜜。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指在外面赚钱,供养一家人生活。内财是用自己的体力、智慧为一家人服务。在家事里做出圆满的三种布施。你将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使家人生活舒适,让邻居羡慕,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厌的做,即是“忍辱波罗蜜”。每天还要改进,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进波罗蜜”。虽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即是“禅定波罗蜜”。清净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满,是“般若波罗蜜”。于是觉了,原来菩萨的六波罗蜜,就是擦桌子、扫地、洗衣、煮饭圆圆满满的成就。这就是《华严经》上善财童子所表演的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你将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间所有主妇的榜样,一切家庭的榜样。这就能度邻里,推展开就能影响社会、国家、世界,乃至尽虚空遍法界。这才晓得菩萨在家里扫地、擦桌子、煮饭、洗衣,原来是在做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大愿大行。这是学佛、是正念、是诸法实相。若能如是观,则法喜充满,如何会起烦恼!佛法的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不落实在生活中则没用。若明白这一点,以此类推,在公司上班,也是修六波罗蜜。菩萨在各行各业,示现男女老少,各种不同的身分,修学即是本分生活,平等不二,皆是第一,没有第二。

  【精要十念法】

  谨提议以 净空法师宣说之简要必生十念法,为净宗学人今后之一般自修与共修之常规。兹说明于后: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是日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轨之集会,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约同大众合掌同声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后始进行讲经、开会、用餐等活动事宜。

  按此自修与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试举如下:

  一、此法简单易行,用时少而收效宏,确实而切要,可久且可广。

  二、为“佛法家庭”之具体有效方法。例如:于家庭中三餐时行之,则举家之成员或信或不信皆蒙摄持不遗。且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在。

  三、以简单易行,一日九次,从早到晚,佛气不断。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继,日复一日。久能如斯,则行人之气质心性将呈逐渐清净,信心与法乐生焉,福大莫能穷。

  四、如能随顺亲和,称念十声佛号,便有袪除杂染,澄净心念,凝聚心神,专心务道,以及所办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议等等之功德。

  五、自修与共修,相资相融,资粮集聚,个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萨大业,亦共成焉。

  六、此法可以二法名之。

  一为“净业加行十念法”,是对已有行修定课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课业上加行之故。

  一为“简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适于目前以及今后净业学人中大部分无定课者言。因现今社会递变,匆忙无暇,局碍多难故。而此法易集资粮,信愿行之,平易圆具。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标准,亦甚符合无缺。

  因每次念佛时间短,易摄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贯穿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总而言之,此法简要而轻松,毫无滞难之苦,如此法大行,则净业学人幸甚!未来众生幸甚!诸佛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

  一九九四年诸佛欢喜日美国净宗学会四众同伦敬劝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