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照十方之后,又再回来绕佛三圈,然后从佛顶入。这表示弥陀为十方菩萨灌顶授记。这些菩萨见到佛的光明,立即圆证三种不退转的果位。当时来礼供听法的十方菩萨们,彼此互相庆幸,生大欢喜心。
《注》
(1)(应时)指应菩萨赞叹所发愿时。(无量尊)就是阿弥陀佛。
(2)(从顶入)“顶”是头顶,代表至高无上的大法。“从顶入”指从佛顶入,在这里有灌顶授记之意。
佛语梵雷震(1),八音(2)畅妙声。
《解》这二句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的说法音声清净,宏亮像雷震一样,可远闻十方,而且微妙圆满,具足八音,广为众生演说妙法。
《注》
(1)(佛语)指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梵)清净的意思。(雷震)比喻音声能远闻震动人心。
(2)(八音)指佛的音声具有八种圆满之相。
1、最好音—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音声,都不能跟佛的音声相比。
2、柔软音—柔软指慈悲。佛音柔软,能使听者生欢喜心,舍弃刚强的个性。
3、调和音—佛音能调和众生的心,令众生舍弃烦恼,增长智慧。
4、不误音—佛所说的法,决没有错误。
5、不女音—佛的音声具足四无畏,使听者敬服,令魔外归顺,决不会像女子的娇声。
6、尊慧音—佛音能令众生听了之后,生起尊重钦仰的心,启发智慧。
7、深远音—佛说法的音声,能让人深受感动。
8、不竭音—佛所说的法,每一句意义都深广无尽。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1),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2),必成如是刹。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3)。修胜菩提行(4),受记当作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解》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转述阿弥陀佛对十方菩萨的开示。阿弥陀佛说:从十方国土来此的菩萨,我都知道你们的心愿。就是一心一意求得庄严的佛土,希望我为你们授记作佛。你们想要满足这个大愿,就要觉悟明了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如响,皆是不真实的。如果要成就这样清净庄严的国土,就要满足自己所发的大愿。
虽然觉了世间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知道所求的国土也都是如影如幻,阿弥陀佛还是劝他们恒发大弘誓愿来救度一切众生。假如要成就究竟圆满的菩萨心、菩萨行,就要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也就是戒定慧三学和六度,还要修习殊胜无上的普贤十大愿佛道之行,这样才能接受佛授予的成佛之记。阿弥陀佛教他们要通达一切法的真实相,了知一切法是空、无我,然后敦伦尽分,专求净土,必定成就像极乐世界这样庄严的佛刹。
《注》
(1)(吾)是阿弥陀佛的自称。(彼愿)指菩萨的心愿。
(2)(诸妙愿)指四弘誓愿。
(3)(功德本)指戒定慧、六度等。
(4)(菩提行)无上觉悟的行为。
闻法乐受行(1),得至清净处,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2)。
《解》从这段文起,是世尊赞叹菩萨们听阿弥陀佛说法之后,所得的利益。菩萨们听闻阿弥陀佛说法之后,各个都爱好这个法门,欢喜信受奉行。因此,他们的心愈来愈清净了,只要修到清净心,智慧也就圆满现前,必定在阿弥陀佛那里受记成佛。
《注》
(1)(乐受行)“乐”是爱好、喜欢。“受行”信受奉行。
(2)(等觉)正等正觉,即是佛果。
无边殊胜刹(1),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菩萨兴至愿(2),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舍彼轮回身,俱令登彼岸。
《解》极乐世界超胜微妙,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希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到弥陀名号,而发起愿求往生的人,都能圆证三种不退,一生成佛。十方菩萨发起利益众生的大愿,希望自己的国土与极乐世界一样。一定要以大慈悲心,普遍摄受一切众生。希望他们都发菩提心,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就能超越轮回到达成佛的彼岸。
《注》
(1)(殊胜刹)指极乐世界。
(2)(兴至愿)发起成佛普遍利益众生的大愿。
奉事万亿佛(1),飞化(2)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3)。
《解》诸大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菩萨们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就有能力以恭敬心、欢喜心飞行到十方世界,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听经闻法。并且可以教化十方国土的一切众生,劝勉大众念佛求生净土,然后又回到极乐世界。
《注》
(1)(万亿佛)这不是指具体的数字,而是指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
(2)(飞化)飞行自在,教化众生。
(3)(安养国)指极乐世界。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解》这一品是讲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念念不忘歌颂、赞叹诸佛的功德。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于一食顷(1),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
《解》佛告诉阿难: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承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能够在(一食顷)很短的时间之内,来回到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去供养诸佛,听佛说法。
《注》
(1)(一食顷)指吃一餐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
华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诸佛,及菩萨众。
《解》他们以花香、幢幡这些物品来供养佛,这些供养的物品都是随自己的心念,就能变现在手中。这些供养的物品珍妙奇特,非是世间所有的。他们以这些物品来供养诸佛及菩萨大众。
其所散华,即于空中,合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1)。化成华盖。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薰。盖之小者,满十由旬。如是转倍(2),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复落。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
《解》其所散的花立即现于空中,合成一花。并且花全部都向下,端正周圆,化成华盖。花有百千光色,每一种光色放出不同的妙香,这些香气都普薰十方世界。形成的花盖,最小的也有十由旬,就这样不断的自然扩大,到最后能遍满盖覆三千大千世界。
这些花盖随其前后很有次序的化没。如果不再以新的花重新散于虚空,前所散的花,始终不会没落。并且虚空中有天乐的演奏,以微妙的音声歌颂赞叹诸佛的无量功德。
《注》
(1)(端圆周匝)“端”是正的意思,“匝”周遍。“端圆周匝”说明所散的花,很有次序端正于空中形成周圆美妙的花盖。
(2)(转倍)不断扩大。
经须臾间,还其本国。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1)。
《解》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同时供养十方诸佛之后,经过很短的时间就回到极乐世界。全部都聚集在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就为他们广宣大乘佛法,演说、畅谈念佛法门。这些菩萨们听了没有一个不欢喜,并且都心开意解,明白觉悟圣道。
《注》
(1)(心解得道)“心解”即心开意解;“得道”证入佛果,得悟圣道。
即时香风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1),皆赍(2)百千华香,万种伎乐(3),供养彼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前后往来,熙怡(4)快乐。
《解》这时立即感得香风吹七宝树,发出微妙的交响乐声。无量的妙花,随著香风四处散布。这些自然的供养,相续不断。而且一切诸天都持著百千花香,万种伎乐来供养阿弥陀佛,以及在会的诸大菩萨和声闻大众。他们前后往来都显得非常的喜悦快乐。
《注》
(1)(诸天)在这里不是指三界诸天,而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到他方世界以天人的身分教化众生。
(2)(赍)携带的意思。
(3)(伎乐)歌舞戏剧之表演。
(4)(熙怡)喜悦的意思。
此皆无量寿佛本愿加威。及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无缺减(1)故。善修习(2)故。善摄取(3)故。善成就(4)故。
《解》以上诸天都有供养十方诸佛、闻佛说法的殊胜因缘,皆是由于阿弥陀佛本愿威德的加持,以及他们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能使这个善根不断增长。他们是怎样令自己善根不断增长的呢?他们完全依照本经的教训,善修习、善摄取、善成就来保持自己的善根不断增长(这是我们应当明了学习的)。
《注》
(1)(无缺减)在这里指本经的教导,全部都能信解做到。
(2)(善修习)“善”是能完全依止净宗法门。“修”是修正过失。“习”薰习。
(3)(善摄取)摄取弥陀的功德成为自己的功德。
(4)(善成就)用弥陀名号来成就、圆满自己的定慧,圆证无上佛果。
【大士(1)神光第二十八】
《解》这一品主要是显示极乐世界里大菩萨们的神通光明。在诸大圣众中特别显示出观世音与大势至两位大士最为第一。他们的威神光明,以及利益众生的功德,都超出其他的诸大圣众。
《注》
(1)(大士)就是大菩萨。
佛告阿难,彼佛国中,诸菩萨众,悉皆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心意善恶,口所欲言,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豫知(1)之。又彼佛刹诸声闻众,身光一寻(2),菩萨光明,照百由旬。
《解》佛告诉阿难:西方极乐世界中的诸菩萨众,得到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都有能力完全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及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情。
对于其他世界的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等六道众生,他们各个心里邪正善恶念头,想要说出来的话,以及何时度脱,何时得道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诸菩萨众都能预先知道。又西方极乐世界的诸声闻众,他们的身光一寻,菩萨的光明能照百由旬。
《注》
(1)(豫知)预先知道。
(2)(身光一寻)“身光”是常光。“一寻”相当于两手伸开的长度。
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