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下)▪P3

  ..续本文上一页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娑婆界(1),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现居此界,作大利乐(2)。

  《解》有两位大菩萨最为十方大众尊敬,他们的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问佛,这两位大菩萨的名号叫什么?佛回答说: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这两位大菩萨在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往生极乐世界时,便常常在阿弥陀佛左右。他们想到十方佛国度化众生,都能随心所欲。现在他们居住在我们娑婆世界,教化众生求生净土。

  《注》

  (1)(娑婆界)“娑婆”印度话,意思是堪忍。因为这个世界的众生安住在十恶之中,要忍受贪嗔痴三毒等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所以名为“堪忍世界”。

  (2)(大利乐)大利益,大安乐。就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生决定成佛。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1),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解》世间善男子、善女人,如果遇到紧急危难恐怖的事时,只要一心归依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能脱离一切重大灾难。

  《注》

  (1)(善男子、善女人)世间善的标准,只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符合世间善的标准。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解》这一品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自行化他的愿力深广。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解》佛又告诉阿难: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现在往生的,及将来往生的一切菩萨,都决定能证得究竟一生补处的果位。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1),为度群生,作师子吼(2)。擐大甲胄(3),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4),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解》除了是为普度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大愿,这些菩萨们示现在六道轮回中,为度群生,为众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度化众生的宏誓功德而自行庄严。他们虽然生活在五浊恶世,示现与众生同类的身形,这类示现一直到成佛都不会有真实的恶趣苦受。他们已经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所生之处,都能知道自己过去的宿命。(这才是众生不成佛,我亦不成佛的真实义)。

  《注》

  (1)(生死界)指六道轮回。

  (2)(作师子吼)比喻讲经说法。

  (3)(擐大甲胄)“擐”穿。“甲胄”古代战士作战时披在身上的铠甲。在此是比喻严持戒律,示现无畏勇猛的德相。

  (4)(五浊恶世)“五浊”是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

  “命浊”是众生因烦恼丛集,身心交瘁,寿命短促。

  “众生浊”是世人每多弊恶,身心不净,不通达义理。

  “烦恼浊”是世人贪于爱欲,嗔怒争斗,虚诳不已。

  “见浊”是世人知见不正,不行正道,异说纷纭,莫衷一是。

  “劫浊”是喻乱世恶苦时代,饥馑疾疫战争等灾难相续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

  (恶〉是指众生造十恶业因,故感此五浊恶世的苦报。

  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1)道。作菩萨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

  《解》无量寿佛的心意,是为欲度脱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他们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得涅槃。他度化修菩萨道的众生,令他们都成佛。既作佛后,又回到世间去教化众生、协助众生脱离三界生死。这样辗转教授、度脱的人数,没有办法数得尽。所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难以计算。

  《注》

  (1)(泥洹)涅槃。

  十方世界,声闻菩萨,诸众生类,生彼佛国,得泥洹道。当作佛者,不可胜数。彼佛国中,常如一法(1),不为增多。所以者何。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

  《解》十方世界的声闻、菩萨、所有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得大涅槃道,应当作佛的人数,无法计算。西方极乐世界是恒常不变的一真法界。往生到西方的人数再多也不见增加。为什么呢?好像大海为水中之王,所有江河的水都同流入海中,大海的水会有增减吗!

  《注》

  (1)(一法)一真法界。

  八方上下,佛国无数。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

  《解》十方世界无数佛国之中,阿弥陀佛的国土,寿命最极长久,国土广大无边。清净光明、妙好庄严、众生快乐,在所有的诸佛世界之中,是最为独特殊胜。

  这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作菩萨时,修道所求大愿的圆满,以及无量劫中积累功德所形成的。阿弥陀佛对于十方众生的恩德布施无有穷极。真正是深广宏大,无量无边。这种恩德即使诸佛说也说不尽。

  【菩萨修持第三十】

  《解》这一品是说明,极乐世界菩萨们修法与行持的状况。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

  《解》佛又告诉阿难,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的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一不是圆满具足。

  诸佛密藏(1),究竟明了。调伏(2)诸根,身心柔软(3)。深入正慧(4),无复余习(5)。依佛所行,七觉圣道(6)。修行五眼(7),照真达俗(8)。肉眼简择(9),天眼通达(10),法眼清净(11),慧眼见真(12),佛眼具足(13),觉了法性(14)。

  《解》极乐世界的菩萨大众,对于诸佛如来所说深秘玄奥的真实语(南无阿弥陀佛),都能究竟明了。自然能调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永离一切恶行,得到身心清净,柔和而随顺于正道。这样自然契入如来的真实智慧,再没有残余的烦恼习气。

  依照阿弥陀佛的教化,修习七觉圣道等三十七道品。并修佛果地上的五眼,照见真心本性,洞达宇宙万法。肉眼善能简择念佛法门;天眼能见十方恒沙世界众生的死生业果;清净法眼能遍观一切诸法,及知一切众生的种种心理行为;慧眼能照见宇宙万有的事实真相;佛眼具足一切眼的功能,圆满无缺,觉了一切法的本性。

  《注》

  (1)(诸佛密藏)“密藏”是法身如来所说深秘玄奥的真实语,不是小乘圣人所能明了的。“诸佛密藏”这里指阿弥陀佛名号。

  (2)(调伏)是“调和”控御身口意三业,“制伏”除灭一切恶行。

  (3)(柔软)是心柔和而随顺于正道。

  (4)(深入正慧)“正慧”指真实的智慧。“深入正慧”就是契入真实的智慧。

  (5)(余习)残余的习气。

  (6)(七觉圣道)“七觉”就是七觉支:

  1、择法 2、精进 3、喜 4、清安 5、念

  6、定 7、行舍

  “圣道”就是八圣道:

  1、正见 2、正思惟 3、正语 4、正业

  5、正命 6、正精进 7、正念 8、正定

  这里举七觉支、八圣道,就包括了整个三十七道品。

  (7)(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只有佛圆满具足五眼,表佛的智慧、德能圆满。

  (8)(照真达俗)“真”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真如本性。“照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俗”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达俗”就是对十法界的一切万事万物都能通达明了。

  (9)(肉眼简择)“肉眼”即凡夫肉身的眼,能见现前的色相。菩萨为大众示现,所以称“简择”。

  (10)(天眼通达)这里是佛的天眼,能彻见十方恒沙世界众生死生循环的业果。

  (11)(法眼清净)佛的法眼,能遍观世出世间的一切诸法。

  (12)(慧眼见真)佛的慧眼,能彻照宇宙人生万有的事实真相。

  (13)(佛眼具足)佛眼是无所不见,对一切事理因果都通达明了,具足一切眼的圆满功用。

  (14)(法性)即一切诸法的本性、本体。

  辩才总持,自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所言诚谛,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无相无为,无缚无脱(1)。无诸分别,远离颠倒。

  《解》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都具足自在无碍的辩才,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善知一切众生的根性与欲乐。并能善巧说法,所说的法诚恳真实,能深入义理法味,为度众生而表演宣说正法。正法的内容即“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没有种种分别执著,远离一切颠倒妄想”。

  《注》

  (1)(无缚无脱)“缚”是缠缚,这是比喻无明烦恼;“脱”是解脱。“无缚无脱”就是没有烦恼的缠缚,也没有解脱,才是究竟解脱。

  于所受用,皆无摄取(1)。遍游佛刹,无爱无厌,亦无希求不希求想,亦无彼我违怨之想。

  《解》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对于一切受用都不贪著。他们遍游十方佛刹教化众生。在顺境中没有贪爱,在逆境中也不生厌弃。没有希求的念头,也没有不希求的念头。没有人我之分,更没有亲疏恩怨的念头。

  《注》

  (1)(摄取)这里指贪著。

  何以故?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1)。善知集灭音声方便(2),不欣世语(3),乐在正论(4)。

  《解》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的缘故,所以能舍离一切妄想执著,具足成就无量的功德庄严。以无碍的智慧,解知一切万法究竟明了。善知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以音声方便教化众生。不喜欢世间无义之谈,爱好宣说出世大法的真理。

  《注》

  (1)(解法如如)“如如”前一个“如”,是指真如本性;后一个“如”是讲一切万相。“解法如如”就是彻底明了一切万法事(现象)、理(本体)的真相。

  (2)(善知集灭音声方便)“集灭”是苦、集、灭、道四谛中的集、灭二谛。

  1、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

  2、集谛—集是集起的意思,这是说明人生痛苦的原因…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