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灭谛—是说明成佛才能灭除一切苦难,人生最究竟圆满的归宿。
4、道谛—是说明达到圆满成佛的方法。这四谛包括尽世出世间两重因果,集是世间诸法的因缘,苦是世间诸法的果报。道是超出世间的因缘。灭是超出世间的果证。
“善知集灭”就是彻底明了世出世间的因果、事理。
“音声方便”说明四谛的教法是诸佛的善巧方便而说的。
(3)(世语)世间无义之谈。
(4)(正论)讲解宇宙人生真相相应的言论。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1),二余俱尽(2)。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3),至于彼岸(4)。决断疑网,证无所得(5)。以方便智(6),增长了知。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解》极乐菩萨们,了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虚妄。毕竟无所有,了不可得,平等空寂。生身的苦报与烦恼两种余习都已断尽,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圆满的一乘教法,从而达到涅槃彼岸。决断一切疑惑的束缚,证无所得。以方便权巧的智慧增长了知教化一切众生的方法,安住智慧神通。
这些实在是他们自性本具,现前自然流露出来。他们所证得的一乘佛果,也是从他们自心中自然显现,决不是从外面求得的。
《注》
(1)(生身烦恼)“生身”是生死之身,即苦报身。“烦恼”即种种错误的思想见解而引发的一切烦恼。
(2)(二余俱尽)“二余”生身的苦报与烦恼的余习。生身是苦果,烦恼是业因。这两种都断尽了,叫做“二余俱尽”。
(3)(一乘)唯一能令众生成佛的教法。
(4)(彼岸)是比喻至高无上的佛果。
(5)(无所得)了知一切法体空、相幻。故于一切法不执著、不分别。
(6)(方便智)方便教化众生的智慧。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解》本品世尊先以十五种譬喻,说明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自利利他的真实功德,激励我们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自身威光,超于日月。其心洁白,犹如雪山。
《解》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的智慧广大深远,犹如无边际的大海。他们的觉悟心,譬如须弥山一样高广。菩萨自身所放射的威德光明,超过日月。他们的清净心像雪山那样洁白。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净如水,洗诸尘垢。炽盛如火,烧烦恼薪(1)。不著如风,无诸障碍。
《解》菩萨的忍辱心像大地一样,能够平等包容一切。他们修行戒定慧的清净行,能如水一样洗除种种的尘劳垢染。智慧像炽盛燃烧的大火,能够断除烦恼,如火烧薪。而在生活上,又像风一样没有执著、障碍,得大自在。
《注》
(1)(薪)是柴草,在此比喻烦恼。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雨甘露法,润众生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如净莲华,离染污故。如尼拘树(1),覆荫大故。如金刚杵(2),破邪执故。如铁围山,众魔外道(3),不能动故。
《解》菩萨说法的法音,像雷鸣般能震动、警觉那些还没有觉悟的众生。又像甘露一样能够滋润一切众生的善根。他们的心量如虚空一样广大,能以大慈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他们到十方世界化导一切众生,以能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远离五欲六尘、烦恼执著。
菩萨的大慈大悲像尼拘树一样,能令一切众生永离热恼,得清凉自在。其智慧如金刚杵,能断除众生烦恼、邪见、执著。他们的信心、愿力坚固,如铁围山一样,一切邪魔外道皆不能动摇。
《注》
(1)(尼拘树)是印度的一种树名,其树枝叶繁茂,庇荫宽广。
(2)(金刚杵)是金刚神所执的兵器。比喻智慧锐利,能够灭除众生的烦恼执著。
(3)(外道)指违背真理以外的教导,都叫“外道”。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1),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击法鼓(2),建法幢(3),曜慧日(4),破痴闇,淳净温和(5),寂定明察(6)。为大导师,调伏自他。
《解》菩萨一心正直,真诚地安住在一乘法中。以善巧方便为众生说法,同时具有决断的能力,精进求法;广为众生演说都没有疲倦。菩萨严持戒律,犹如琉璃。内心清净,外表威仪具足。所说的法令人心悦诚服。大鸣法鼓,高建法幢。放智慧光,广宣妙法,破除众生的无明痴闇。菩萨们内心纯净,仪态温和。远离妄想、分别、执著,对于一切事物就能明察,所以能做众生的大导师,调伏自他。
《注》
(1)(琉璃)七宝之一,体是透明的,在此比喻清净。
(2)(法鼓)比喻菩萨教化众生的法音,传播得很远。
(3)(法幢)表建立道场。比喻菩萨的威德和摄受力摧伏邪恶。
(4)(慧日)比喻菩萨的智慧光明,能照破无明黑暗。
(5)(淳净温和)“淳净”指内心清净无染。“温和”指仪态温良和善。
(6)(寂定明察)“寂定”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明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因缘愿力(1),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2),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解》菩萨引导众生舍去种种贪爱执著,永离贪、嗔、痴三垢。他们在十方世界的生活自在快乐,游戏在神奇通达一切法之中。
菩萨深信、切愿、一心念佛,成就了这个真实的功德。由于念佛的因缘,能出生一切善根。脱离六道轮回,降伏一切邪魔外道,尊重奉事诸佛的教法。菩萨如同世间的明灯,能照破一切痴迷和黑暗。是世间最殊胜的福田,殊胜吉祥。他们应该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注》
(1)(因缘愿力)“因力”过去所修的一切善行能生善法,名为因力。“缘力”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名为缘力。“愿力”能起行之愿,名为愿力。此三在此指信、愿、持名。
(2)(魔军)比喻一切邪魔外道及一切烦恼。
赫奕欢喜(1),雄猛无畏(2)。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解》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威光明盛,内心清凉自在,法喜充满;他们勇猛精进,说法无畏。具足身色相好,功德辩才等种种庄严,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意在善导众生生起信心)。
《注》
(1)(赫奕欢喜)“赫奕”是明盛的意思,形容菩萨威光明盛欢喜。内心清凉自在和悦。
(2)(雄猛无畏)指菩萨们勇猛精进,说法无畏。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密,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1),远二乘境(2)。
《解》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恒常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达到了究竟圆满的果地,而常安住于不生不灭的一切正定之中。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永远不会落入二乘的境界。
《注》
(1)(行遍道场)“道场”指一切诸佛刹土。“行遍道场”指菩萨们于诸佛国,足迹无时不在,无时不有。
(2)(远二乘境)指永远不会落于声闻、辟支佛的境界里。
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解》世尊告诉阿难:我今只是简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所往生到那里的菩萨们真实利益功德,都是这样的。如果细说,纵使百千万劫,也实在说之不尽。
【寿乐无极(1)第三十二】
《解》本品是佛为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的寿量、快乐都是没有极限,显示极乐人民的殊胜,以及他们生活环境的美好。这是劝勉我们,要发心求生净土,亲近诸上善人。
《注》
(1)(寿乐无极)“寿乐”是寿量、快乐;“无极”是没有极限。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1)。何不力为善(2),念道之自然(3)。
《解》佛告诉弥勒菩萨及与会的大众们,极乐世界里的声闻菩萨,他们的功德智慧不是我们的语言所能赞叹称说的。他们的修学生活环境,国土的精微奇妙,安乐清净达到如此的程度。这种殊胜庄严美好,也是十方诸佛世界无法相比的。
这样美好的地方,一切众生为什么不努力修善,不愿意求生净土呢?如果真信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自然就能得生。一生到极乐世界,即恢复自性之清净本然。由此可知,念佛就是念自性。
《注》
(1)(若此)是如此。
(2)(善)这里是指念佛求生净土为最善。
(3)(念道之自然)“念道”是念阿弥陀佛名号,“自然”指念佛能恢复自性清净本然。
出入供养(1),观经行道(2)。喜乐久习(3),才猛智慧。心不中回(4),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5)虚空,适得其中(6)。中表相应(7),自然严整(8)。
《解》极乐世界菩萨们,能够毫无障碍的化身现在十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回来时又能合成一身供养本师阿弥陀佛。他们能透彻明了佛的教诲,并能把佛的教诲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这样长时间的熏习,自然契入如来境界,获得法喜充满,表现出才能勇猛。他们信心坚定不退转,且有深信切愿,勇猛精进,永无懈怠的心。
菩萨们的修行,外表显得从容、悠闲,内心真正在用功修行。其心量如虚空一样能包容一切。在修学上不急不缓,恰到好处,契入中道。所以能中表相应,不需安排造作,自然成就。这充分表现出极乐菩萨们的威仪自然整齐。
《注》
(1)(出入供养)“出”是飞行供养他方一切诸佛;“入”回来供养本师阿弥陀佛。
(2)(观经行道)“观”观照。“观经”是透彻明了佛在经中所说的一切教诲,理、事、性、相、因、果等法。“行道”是把佛说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3)(喜乐久习)“喜乐”是一门深入,法喜快乐。“久习”是长时间的熏习。
(4)(中回)是中途退转的意思。
(5)(容容)第一个“容”是名词,指心量;第二个“容”是动词,…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