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上)▪P9

  ..续本文上一页漏尽愿”。我作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永离一切烦恼,心得清凉自在,所受的快乐无比殊胜,如同漏尽比丘。

  《注》

  (1)(热恼)烦恼。

  (2)(漏尽比丘)“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烦恼断尽。“漏尽比丘”证得阿罗汉的比丘。

  若起想念(1)。贪计身(2)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三十一“不贪计身愿”。我作佛时,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生起分别,对身体也不会再起执著的念头。以上四愿不实现,我就不取正觉。

  《注》

  (1)(起想念)生起分别、执著。

  (2)(贪计身)对身体的分别执著。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1)。坚固之力。

  《解》这是第三十二“那罗延身愿”。我作佛时,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具足无量善根,所以得金刚不坏的身体,具有非常坚固的体力。

  《注》

  (1)(金刚那罗延身)“那罗延”是印度话,有坚固不坏的意思。“金刚那罗延身”指佛的金刚不坏之身。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1)。

  《解》这是第三十三“光明慧辩愿”。我作佛时,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跟佛一样,身顶都有光明照耀,具足成就圆满智慧,获得如同佛一样的无碍辩才,为众生演说诸法。

  《注》

  (1)(无边辩才)指佛的无碍辩才。

  善谈诸法秘要(1)。说经行道(2)。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三十四“善谈法要愿”。我作佛的时候,生我国者,都能契机契理的演说诸佛深密精要的佛法,就是演说这部《无量寿经》。以真诚、言语、身行示范化导一切众生,所说言音犹如钟声一样传播很远,能警觉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以上三愿不能实现,我就不取正觉。

  《注》

  (1)(善谈)所说自然契理契机。(诸法秘要)一切法的深密精要。

  (2)(说经行道)“说经”,讲经说法是言教;“行道”,依教奉行是身教。“说经行道”是以身、语、意三业教化众生。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1)。

  《解》这是第三十五“一生补处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都能究竟证得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的果位,决定一生成佛。

  《注》

  (1)(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候补佛位。

  除其本愿(1)为众生故。被弘誓铠(2)。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3)。随意修习(4)。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三十六“教化随意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者,究竟必定得到一生补处。除了他们欲实践本愿,凭著坚固弘誓愿力,教化一切众生,使众生对于佛法都能发起清净的信心,劝导他们修学觉悟的行为,进而修学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求愿往生极乐。

  这些菩萨即使示现到他方世界教化众生,也不受六道轮回的苦报。他们或者示现说法的身分,或者示现听法的身分,或者示现神通利益众生,无论示现什么身分,教化什么法门,都能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众生随意修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众生往生极乐,菩萨的弘誓愿没有不圆满的。以上这两愿如果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注》

  (1)(本愿)菩萨在成佛之前所发的大愿。

  (2)(被弘誓铠)“被”同“披”。“弘誓”指四弘誓愿。“铠”铠甲,古代战时,对敌作战时所穿的铠甲,有防卫作用。这里比喻菩萨以弘誓愿为铠甲,出入三界六道,教化一切众生。

  (3)(神足)指神足通。

  (4)(随意修习)随欲所愿,以种种方便,引导众生修行学习。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1)。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解》这是第三十七“衣食自至愿”。我作佛时,一切众生生到极乐世界,精神、物质、生活所需,如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都能随自己心愿现前,没有不满愿的。

  《注》

  (1)(种种供具)指香花、幢幡、宝盖、璎珞、卧具、天乐等。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三十八“应念受供愿”。我成佛时,一切生到我国者,如果要想供养诸佛的话,十方诸佛都能应他们的心念接受供养。以上二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1)。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三十九“庄严无尽愿”。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状色彩殊胜奇特,真正是微妙到了极处,是无法称说衡量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具足天眼,对于国中万物如果能分辨出它的形状、色彩、光明相状、名字数量,以及能总说出者,我就不取正觉。

  《注》

  (1)(国中万物)指极乐世界的居住、修学、生活等依报环境。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1)。高或百千由旬(2)。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3)。亦能了知。

  《解》这是第四十“无量色树愿”。我作佛时,极乐国中有无量光明彩丽的树。它们的高度有的百由旬,有的千由旬。道场旁的菩提树高达四百万里。在极乐世界的菩萨当中,虽然有些是善根劣的,但是他们对这些宝树的庄严,都能了解知道。

  《注》

  (1)(无量色树)指极乐世界一切宝树。因为极乐世界的树都是七宝和合而成,光彩明亮,颜色美丽,所以称为“色树”。

  (2)(由旬)是印度的长度单位。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相当于中国的八十里,“中由旬”相当于六十里,“小由旬”相当于四十里。

  (3)(善根劣者)指下下品往生的人。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四十一“树现佛刹愿”。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众生,想要看到十方诸佛国土的人、事、物等种种庄严,都能在宝树行间看到,好像从明洁的镜子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样。如果以上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1)严净。光莹(2)如镜。彻照(3)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4)。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四十二“彻照十方愿”。我作佛时,所居住的极乐世界广阔无有边际,庄严清净,光明晶莹得像镜子一样,能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国土。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如果看到极乐世界的光明,都能生起希有殊胜无上的菩提心。如果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注》

  (1)(广博)广阔无边。

  (2)(光莹)光明晶莹。

  (3)(彻照)无所不照。

  (4)(希有心)指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1)。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四十三“宝香普熏愿”。我作佛时,从极乐世界的地层到虚空,其中所有的宫殿、楼观、池流、华树以及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由无量的宝香和合而成。宝香气味能普遍熏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闻到极乐世界的妙香,自然身心清净,修学佛所教导的种种殊胜清净之行。如果此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注》

  (1)(修佛行)就是修习圆满觉悟的行为。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1)清净(2)。解脱(3)。普等三昧(4)。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解》这是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我作佛时,十方一切佛刹中的所有菩萨,只要闻到我的名号之后,就能随即证得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也自然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能安住在念佛三昧中,一直圆满成佛。

  《注》

  (1)(逮得)随即得到。

  (2)(清净)清净三昧,离开一切污染执著的正常享受。

  (3)(解脱)解脱三昧,离开一切烦恼束缚,自由自在的正常享受。

  (4)(普等三昧)“普”普遍,“等”平等。九法界一切众生都能依这个法门平等成就。“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1)。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一切菩萨,只要闻到我的名号,就能住于正定,常在定中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而且不失定意。以上两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注》

  (1)(不失定意)常常能够保持清净的心,不被外境所转,这是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1)。获陀罗尼。

  《解》这是第四十六“获陀罗尼愿”。我作佛的时候,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听到我的名号,就可证得永离生死之法,脱离十法界,证入一真法界。同时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对一切众生契机契理宣说妙法。

  《注》

  (1)(证离生法)“离生法”远离六道生死之法。“证离生法”也就是脱离十法界的生死之法。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1)。修菩萨行。具足德本(2)。应时不获一二三忍(3)。

  《解》这是第四十七“闻名得忍愿”。我作佛时,他方世界的菩萨们,闻到我的名号,身心自然清净欢喜,得如佛一样的平等住。以菩萨的心行利益众生,自然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立刻获得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此三种忍的解释见后面第十五品)。

  《注》

  (1)(得平等住)“平等”就是佛法界。“得平等住”就是与佛一样安住在平等三昧中。

  (2)(具足德本)指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就是清净、平等、觉。

  (3)(一二三忍)“忍”是认可的意…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