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活的艺术(2)▪P2

  ..续本文上一页,“戒、定”为手段。慧从定而生,没有定,那来的智慧。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读书人对这一层更加重视,因为儒家也提倡定慧,没想到佛法讲得更透彻。“定”就是清净心,儒家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的即是圆满智慧。佛法修学从“戒”开始。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这些戒的意义狭小,不是佛的本意。

  此“戒”指佛的“教诫”,一切经论中对我们的教训,都是佛的教诫。“持戒”就是守法。我们一定要“遵守佛的教导与方法”,这些方法之目的是教我们得“定”,得清净心,“戒”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任何众生的智慧德能与佛没有两样。智慧是圆满的,现在、过去、未来,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佛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本来有这样的智慧德能,现在为什么没有了?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语道破凡夫的病根。

  我们的智慧、能力丧失,就是因为有“妄想”、“执著”。佛法讲“二障”,两大障碍,“二”是两大类,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这两大类称为“所知障”与“烦恼障”。妄想演变成所知障;执著演变成烦恼障。我们有这么多的妄想与烦恼,是因长时累积的迷惑颠倒。佛所讲的一切方法,就是帮助我们舍离妄与烦恼,恢复清净心。“清净心”是我们的“真心”。清净心起作用就像镜子一样,所以佛经里比喻为“大圆镜智”。“圆”是圆满。这一面镜子将虚空法界照得清楚明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赞美的话,而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必定要依照佛教诫的方法去做,才能恢复本能。

  佛是过来人,佛对我们的帮助,就是把他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参考。正如学校老师将自己所学习的与经验传授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加持与保佑,这才得真实受用。佛法实在是民主的、自由的,可以讨论与辩论的。经典里,常常看到学生与释迦牟尼佛辩论。所以佛法容许你打破沙锅问到底。佛法愈辩,理愈明了,才能真正生起信心。我们采取佛的方法,吸取他的经验,这样修学很省事。若自己摸索,则非常困难。别说是虚空,单讲现前社会,就像无数迷宫。若得一位有经验的人,很熟悉一切环境来领导我们,就方便很多。

  佛法有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但是方向、目的则是一个。禅宗修定,念佛也是修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学教的人修“止观”,也是禅定。名称、方法不同,目标、方向是一致。唯有定才能开慧,定中开的智慧才是真智慧,所以慧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现在我们有障碍,智慧德能透不出来;只要除去障碍,本能立即恢复。也就是说,用“禅定”的方法把“妄想、分别、执著”除去。这桩事非常现实,“妄想、分别、执著”少一分,智慧德能就长一分;少两分,智慧德能就增长两分。

  世尊教我们从明师受戒,我感谢老师,老师的恩德超过父母,使我终身念念不忘。青年时代我对哲学很有兴趣,很想学习,方东美老师与我是同乡,于是我就写信给他,要求准许到学校旁听他的课程。他回信来,约我到他家面谈。他告诉我,现代学校里,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若到学校听课,定会大失所望。这几句话对我就像凉水浇头,当时我很失望很难过。方先生停了几分钟,很慈悲的告诉我,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小时课。我从方老师学哲学是这样学的,学生只有我一人,在他家客厅的小圆桌上课。十几年以后,我才明白老师当年的用心。我若到学校听课,一定认识很多老师和同学,一定听到很多不同的学说,这就会把我搞乱了。他这样单独的教导,教我学一家之言,使我得真实受用,心地清净,思路单纯,具足敬意。听不到别的学说,只听他一个人的,他对我负责。这种教学方式原来就是古人所谓的“师承”。

  我接触佛法之后,遇到章嘉大师,他也用这种方式教我,我跟他三年。章嘉大师是密宗的大德,虽然我没有学密,但密法的常识却很丰富,我的佛学根底是他奠定的。以后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直截了当对我提出三项条件,非常苛刻。第一、从今天起,你只可听我一个人的讲经,任何法师大德讲经说法,都不准听。第二、不管你看什么书,佛经或世间书,没有经过他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你以前所学的皆作废,入我门中一切须从头学起。

  我当时听了,感觉老师似乎目中无人;最后想想,还是接受了。这就是古代的“师承”,方老师、章嘉大师,与李老师的方式是相同的,只是没说出来。而李老师则说出对学生的要求,非经许可不能看,非经许可不能听。不但学生在其指导下收视返听,即所见闻均在其观察之中,应机施教,契机契理事半功倍。我遵守他的教导,三个月后就见效果,心里妄念少,烦恼少了,智慧渐长。看事情或听人讲话,比从前清楚,感觉不一样了。六个月之后,我对老师的教诲更加佩服。

  中国古代学佛拜师须“五年学戒”,这不是学别的戒律,就是要听老师的教诫,完全依照老师的指导去做。若不听话,不合作,老师就没有办法教你。学生须百分之百服从老师,真正敬仰老师;老师则对学生爱护倍至。一位肯听话,又未经染污的学生是最可贵的。方东美先生比喻说,传承是希望学生像一张白纸,譬如作画,随心所欲。若是一张遭严重污染,不干净的纸张,再好的画家也没有办法作画。

  学佛的目的是使人开智慧,必须修清净心。现代社会里最大的魔障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这些东西决定染污心性。我常劝人不要看电视,不要看报纸,什么都不要看。心中什么事都没有,日日天下太平,则生活愉快开心,心地清净。清净心接触事物,比别人看得深远,因为定心就是智慧。佛法修学的枢纽就是“定”,在净宗而言就是“清净心”。

  《无量寿经》经题,就教我们“清净、平等、觉”。“念佛”就是修清净平等觉,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念这句佛号,就要想到自己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一而三,三而一,果然得清净,则平等觉必同时得到。不觉、心决定不平等;人心不平等,决定不清净。这好比此处讲堂有三个门,没有进入时是三个门,进入时则三个都得到了。由此可知,法门虽多,殊途同归。就像诸位从四面八方到这个讲堂来,最后就剩三个门,从任一门都能进来。

  中国佛法有十个宗派,除两个小乘宗派已经没落,大乘佛法有八个宗。禅宗、性宗从“觉”门入,要求大澈大悟,明心见性。一般而言,中下根性的人没有这等悟性,所以参禅要上根利智,有高度的智慧,心地很清净才行。如果不是这等根性,必须学教,就从教下入。如天台宗、贤首宗、法相宗、三论宗,都是从经教入门。经教就是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训,修正自己错误的见解、思想、行为。所以是从正知正见,“正”门入。一般人都可以学,但是时间很长,好像读书,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每提升一级,有一级的受用。“净”门则著重修清净心。净土宗、密宗皆从“净”门入,以修清净心为主。

  净宗确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任何人都能修成功。密宗是高度的清净心,成就很难。净宗与密宗修净的差别,净宗是离开染污修清净心,所以容易成就;密宗就是在染污境界里修清净心,即染污而不染污,自然对凡夫是太难了。密宗相当于佛教的研究所,若没有大学基础则学不成。

  章嘉大师是中国边疆四大喇嘛之一。(外蒙古是哲布尊丹巴,内蒙古是章嘉;前藏是DL,后藏是班禅)。他教我学佛从持戒学起,从戒定慧学起。他没有传咒术,也没有教我密法,因为我的程度不够,必须先培养基础。没有得到清净心,不能学密。一般经论上讲,八地菩萨才能学密。旁听也要有程度,最低限度是大学毕业,还不能当正式生。换句话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圆教初住菩萨,才有能力当旁听生。

  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佛法说的“慧”不是教人从读书、研究而得的;那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自性”起用,的确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能,这是人人自性本来具足的宝藏,须懂得开发。开发的方法是“孝敬”,这是“性德”,用性德开发自性的宝藏。佛法讲“大圆满”,即是孝道。如何能达到大圆满?孝亲尊师,师道是方法,孝道是目的。

  佛菩萨示现不一定是出家的身分,《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佛菩萨,示现出家身分的只有五位,其余都是在家的佛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皆是在本分行业中,修觉正净而成佛的。佛就是觉、正、净。佛法是什么?我简单从佛的教义里归纳了十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条是佛心。如果我们的心做到,就成佛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四条纲领是佛菩萨的行为,必须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佛菩萨的心,佛菩萨的行,末后“念佛”一条是总归结。就是念前面九条,时常记住这九条,依照这九条去做。正在做时就是菩萨;真正做到圆满,就成佛了。“菩萨”是学生天天在学习;“佛”是成就,智德圆满的尊称。果然照这样做,即是真菩萨,不一定要受菩萨戒。若受了菩萨戒而做不到,即是假菩萨。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

  学佛的总目标是“大圆满”,诸佛菩萨在各行各业为世间人作模范。学佛的人是一切人的好榜样,佛化家庭是一切家庭的好榜样,这一家人在圆满智慧中生活,所以是最美满,最幸福的。若是学生,则学业、品德、身体健康皆是同学的模范,样样都好,这才是学佛。若经商开店则是一切商人的榜样。所以,佛法里没有第二,样样第一。

  五十三参里的佛菩萨,有作国王、作大臣的,文武百官、各行各业都有。这才晓得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涵盖一切法,…

《生活的艺术(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文化复兴与宗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