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活环境;修行就在你现前的生活环境当中。第一、要认识清楚,纠正错误的观念;第二、纠正错误的行为。你就得如愿以偿了。
菩萨行里,六波罗密是六大纲领。譬如你是家庭主妇,每天做同样的工作,做了几十年不免怨声载道,心不甘、情不愿,苦恼无边,这是以轮回心天天造轮回业。你要是觉悟了,就是行菩萨道,完全不一样。你从早到晚忙家事,即是修布施供养,修“布施波罗密”。用你的智慧、劳力为一家人服务,具足了财供养、法供养。身体是内财,勤劳服务,相续无间,无有疲厌。即是修普贤行。念头一转,就不一样,就不累了!还想多修一点福,唯恐事情做少了,唯恐事情做的马虎不认真,要修真实的福报。做事有程序,有条不紊,是“持戒波罗密”。做事情有耐心,是“忍辱波罗密”。每天还动脑筋,希望明天做得更好,是“精进波罗密”。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是“禅定波罗密”。样样清清楚楚,是“般若波罗密”。你在家里一天到晚忙著,都是在勤修“六波罗密”。
同样道理,在外面工作,上班时、交际应酬时,样样事情,都是圆满六波罗密。不会修行的,就造轮回业。多可怜!这是佛在大经上常讲的“可怜愍者”。会修的人,念念、事事皆具无量功德,真的是定慧等持,福慧双修。在那里修?没有离开家庭、工作,没有离开生活范围,就在自己本位工作上、生活上,圆圆满满成就六波罗密,成就福慧双修,成就普贤行愿,成就二种庄严。但是要深入,要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才得受用。观行重要的纲领、原则,看起来好像和我们的常识、人情相违背,其实它是真理。所以,佛教我们最重要的是,一切不要执著。《金刚经》的最高指导原则,可以说,任何宗派,若想修行成就,违背“无住生心”的原则,就不能成就。
所谓“无住”,就是心地清净,彻底看破、放下,不能有丝毫牵挂。“生心”是生起欢喜心修六度,为一切众生服务。虽做,心要清净。心清净就不会疲劳,再多的工作,也不累。心不清净,没做多少事,就累了。还是“从心想生”,心不想就不累。常言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把时间也忘了。如果有念、有牵挂,即是度日如年。所以,一切法确实是观念在主宰,在转变。“生心”最殊胜的无过生起依《大乘无量寿经》,学习阿弥陀佛的殊胜行愿,过著最乐的生活。
答问
问:要如何做到不著相?
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相有,体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因为相有,不能著空;因为体无,不能著有。因此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应无所住”就是不执著。心里要清净,没有怀疑,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心清净,这是不著相。虽不著有,但也不能著空。所以,要用我们的精神、智慧、体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修圆满的六波罗密。要福慧双修,空、有两边都不著。凡夫的错误是著有,所以他烦恼重重,轮回无尽。声闻缘觉著空,虽不著相,也不修善。佛说他“堕无为坑”,不起作用,对众生没有好处,对自己也有障碍,不能明心见性。因为心性是两边不著的,著任一边,都不能见性。
佛教大乘菩萨,也是“应无所住,而行布施”,道理就在此。因为心无住,做任何工作,就像《行愿品》里说的“无有疲厌”,你做得再多,不疲劳,做得也不厌倦。因为心里没有执著,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才得自在,才得大圆满。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问:如何修清净心,让青春永驻?
答:这是应当要问的。实在讲这是每一个人都想要明了的。佛教导我们,离一切虚妄相,我们的心就清净。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一切现象,我们可以受用,不能执著,心里不能有;心里有,就不清净。心不清净,生活得不到美满,道业不能成就。无论修那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净土法门,是大家公认的“易行道”,带业往生。如果心里有牵挂,就不能往生。所以,心里有牵挂,有忧虑,没有办法超出六道轮回。在轮回里(老修应该清楚,初学的未必理解),决定是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我们一定要觉悟!念佛求生净土,所谓“心净则土净”,就是一切牵挂都要放下。
刚才我们讲到“孝道”。我学佛之后,唯一牵挂的事,就是还有一位老母亲,今年九十一岁,一定要帮助她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香港和她见面之后,就劝她念佛。她已经念了十年。前些年她牵挂儿子,牵挂孙子。这麻烦大了!所以每一次见面,和她打电话,就是劝她放下、放下。大概最近一年,她没有牵挂了,真的放下。她说见过两次阿弥陀佛,见过一次观音菩萨。今年农历五月初一往生,瑞相非常好,是真的往生。她走了之后第八天开吊,身体还是软的,全身都是软的,面色如生,放光、放香。火化之后,捡到三百多颗舍利,这是真的往生。我对得起她,所以我现在没牵挂,没忧虑,什么都没有。这样才自在,丝毫的忧虑都不可以有。
人真正到没有牵挂,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随时可以去,生死自在!道理在这里。愿意在这世界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也无所谓。人人都做得到,懂得理论、方法,就做得到。心身清净、平等、慈悲,就不容易衰老。
问:“韭菜”为何是荤菜?
答:往常讲解《大佛顶首楞严经》。经中所说的“五荤菜”,诸位要晓得,“荤”是草字头,荤不是肉;肉食是腥,荤、腥要分开。荤跟腥不一样,荤是植物,腥是动物。五荤是大蒜、小蒜、葱、韭菜、兴蕖。从前中国没有兴蕖,所以就用梵文翻译。现在晓得兴蕖就是洋葱,性质是相同的。佛讲这些是对初学人,修学功夫尚未成就的人,是有妨碍的。真正有功夫,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如果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就有障碍。但是初学的人,真的是处处都有障碍。
这五荤菜吃了,会使生理起反应。生吃容易动肝火;熟吃容易产生贺尔蒙,引起性冲动,妨碍清净心,妨碍修定。不食的道理就在此。但是要吃到相当的分量,才会起作用。如果家里烧菜,做为香料来配菜,起不了作用。就跟酒一样,酒要喝醉了才起作用,要是喝一点点不醉的话,不起作用。所以,我们懂得佛制定戒条的真正用意,就知道如何受持,如何做。
现在的社会,跟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不同。如果佛出现在今天的社会,一定劝大家天天吃大蒜。因为现在的疾病很多,蒜能够治疗,特别是对于肺病。二十多年前,我在佛光山,山上只有一栋房子│东方佛教学院。当时有我跟唐一玄、方伦、会性法师,几个人在那里教学生。山上学生有二十多个生肺病的,唐一玄是个大夫,他的医道很不错。他讲从前北京协和医院一个肺病的例子。
有一个人得了第三期肺病,很严重。医生跟他讲,他的寿命只有三个月,叫家里人和他隔离。他想吃什么东西,尽量给他吃。家人就把他送到菜园,菜园里有个菜寮,叫他住在那边。三餐送饭给他。他在菜园里,也无聊!菜园种了很多大蒜,他每天吃大蒜,就像吃水果一样。大概他吃得很舒服,过了三个月也没死;又过三个月,身体愈来愈健康。家里人就很奇怪,认为医生诊断不可靠,再把他送到协和医院。医生看到这个人,非常惊讶,马上成立一个专案小组调查原因,查他的饮食、生活起居,都查不到。最后问他,你还吃什么?他说,我吃大蒜!以后就从大蒜里化验出来。现在治肺病的药就是从大蒜里提炼出来的。是从这个例子发现对治肺病的药物。
当时唐老居士就对星云法师讲,劝这些学生吃大蒜。这些学生们一定要坚持持戒,星云法师就摇头说,没有法子,只好算了。肺病还怕传染别人,麻烦不麻烦!所以一定要通权达理。要懂得,现在我们三餐是服毒。肉里有毒,吃肉多的,生奇奇怪怪的病。
我是很多年不吃肉了。在台湾,我曾问方东美的夫人。我问他二十年前,吃的肉,跟现在吃的肉,无论是猪肉、鸡肉,味道一不一样?她想了大概五分钟,然后回答我说,“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二十年前,猪、鸡都养在外面,野生的。在没有被杀之前,生活得很自在,很快乐,身心愉快,所以肉的味道不一样。现在的鸡跟猪,一生下来就坐牢,小小的圈子,动都不能动。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坐监牢狱的心情,那肉还有什么味道?现在我们了解,台湾的猪,六个月就杀,打荷尔蒙让它长胖;鸡只有六个星期,小鸡一孵出来,先打三针,让它长得快。这种肉,怎么能吃,吃了怎能不生病?奇奇怪怪的病到处都有。“病从口入”,是这么来的。蔬菜有农药,米掺化石粉,李老师讲,什么都有毒。所以,我们天天是三餐服毒,那里是过人的日子。这些道理,要明白。蒜对人来讲,除了对眼睛不太好,对于身体每个部门都有好处。但是不能吃太多,吃太多也不好。
问:佛法说不杀生,对于蚊蝇等小虫应该怎么处理?
答:这是很大也是很严肃的问题。佛不但教我们爱护一切动物,连植物都爱护。植物也有生命,所以清净比丘不踏青草。草长得活泼,你从上面走过,对它也是侮辱,也是不恭敬。有路一定要从路上走过去,除非这地方没有路,非从这里走过不可,这是有开缘的。
至于动物、植物,从前出家人住在山上,盖个茅篷,就地取材砍树,搭茅篷。但是在砍树的前三天,要去祭祀它,供养它,为它念经、念咒,告诉它,我三天之后要取这棵树作材料,是不得已的。树有一个人高,就有树神,要请他搬家。
我们可以用这个例子。家里有这些蚊虫蚂蚁小动物,你要喷杀虫剂,或者整理房子,三天之前,若家里有佛像,在佛菩萨面前,告诉这些小动物,请它赶快搬家;三天之后有人来杀你,我己经三天前通知你了,通知你,你不走,那没有办法。这很有效果!有许多同修这样做,来告诉我,果然没有了,真有效果。诚心诚意,诚则灵,诚心能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我们能和佛菩萨感应道交,也可以跟这些小动物感应道交。以真诚心告知,实在不得已,为保护一家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彼此分开,你在房子外面,我在房子里面。房子外面,决定不杀害;房子里,每个星期,固定的时间要喷药物杀虫,以保持整洁。这样就很好,如果不预先通知,就做得太过分了。
《生活的艺术(1)》全文阅读结束。